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系分隔方式下紫花苜蓿/燕麦间作氮素利用及种间互馈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汪雪 刘晓静 +1 位作者 赵雅姣 王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3-85,共13页
为探明紫花苜蓿/燕麦间作下种间氮营养竞争和互馈,试验采用桶栽土培法对紫花苜蓿和燕麦进行模拟间作,通过不同生育期、不同氮素水平及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紫花苜蓿和燕麦的氮代谢特性、根系特性及紫花苜蓿结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燕... 为探明紫花苜蓿/燕麦间作下种间氮营养竞争和互馈,试验采用桶栽土培法对紫花苜蓿和燕麦进行模拟间作,通过不同生育期、不同氮素水平及不同根系分隔方式对紫花苜蓿和燕麦的氮代谢特性、根系特性及紫花苜蓿结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燕麦氮代谢特性、根系特性及紫花苜蓿结瘤特性在各生育期和氮素水平下表现为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分隔≥单作,且差异显著。紫花苜蓿的氮代谢酶活性、氮含量、氮积累量在现蕾期和初花期时均表现为单作显著大于不分隔和尼龙网分隔(P<0.05),根系平均直径和根系体积在各生育期和氮素水平下表现为单作>塑料分隔>尼龙网分隔>不分隔,且单作显著大于不分隔。在两个氮素水平下,各生育期的紫花苜蓿和燕麦的氮代谢酶活性、干物质重、氮含量、氮积累量、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根系活力均表现为N210(施氮水平)>N_(210)(不施氮水平),而紫花苜蓿总根瘤重、总根瘤数、有效根瘤数、有效/根瘤数均表现为N210<N21,且在初花期时不同根系分隔方式间的差距最大。因此,在紫花苜蓿/燕麦间作体系中,种间根系互作越紧密,越有利于燕麦根系的生长和根系活力的提高,增强燕麦氮同化能力,促进紫花苜蓿结瘤固氮并将由此产生的氮素部分继续转移给燕麦,增强间作系统中种间氮营养的互补利用,以达到紫花苜蓿/燕麦间作体系内的种间氮营养高效回馈,从而有效提高了间作体系中氮素的利用效率;且适宜氮素的添加和生育期的推进,使得种间根系互作不断加强,加强了种间氮素的互补利用,促进其间作体系内氮素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燕麦 间作 根系分隔模式 氮素互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根系交互强度下紫花苜蓿/甜高粱体内氮营养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汪雪 刘晓静 +1 位作者 赵雅姣 王静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3,共8页
为探明豆/禾间作在不同生长阶段及种间互作的氮营养动态特征,本试验采用营养液砂培法进行了盆栽根系分隔模拟间作试验,通过根系分隔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甜高粱(Sorghum dochna)不同生育时期的氮代谢特性及紫花苜蓿结瘤固... 为探明豆/禾间作在不同生长阶段及种间互作的氮营养动态特征,本试验采用营养液砂培法进行了盆栽根系分隔模拟间作试验,通过根系分隔方式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甜高粱(Sorghum dochna)不同生育时期的氮代谢特性及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在各生育时期下均表现为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分隔和单作;紫花苜蓿4个氮代谢酶活性在初花期时表现为紫花苜蓿单作显著大于不分隔和尼龙网分隔(P<0.05);甜高粱氮代谢特性均在紫花苜蓿初花期时均表现为不分隔显著大于甜高粱单作。因此,紫花苜蓿/甜高粱种间根系互作紧密时,有利于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由此加强了紫花苜蓿/甜高粱种间氮营养的互馈利用,提高其中禾本科牧草甜高粱氮代谢水平。另外,紫花苜蓿/甜高粱在不同生长阶段种间氮营养互馈动态均表现为随着生长动态进程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甜高粱 种间 根系分隔模式 氮素动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