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向加压和垂直加压充填技术的根管微渗漏 被引量:16
1
作者 徐琼 樊明文 +2 位作者 范兵 凌均棨 陈罕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用葡萄糖定量法检测根管微渗漏的模型,评价侧向加压充填技术和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封闭根管的能力。方法:选取 70颗直根管的上前牙,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各 5颗)和A、B、C、D4个试验组,A、B组用侧向加压充填技... 目的:用葡萄糖定量法检测根管微渗漏的模型,评价侧向加压充填技术和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封闭根管的能力。方法:选取 70颗直根管的上前牙,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各 5颗)和A、B、C、D4个试验组,A、B组用侧向加压充填技术,C、D组用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A、C组的封闭剂为AHPlus,B、D组为PulpCanalSealerEWT。于第 1、2、4、7、10、15、20、30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从冠方向根方漏出的葡萄糖的量。结果:第 1、2、4天 4组微渗漏值无显著性差异(P>0. 05), A组和B组第 20、30天,B组和D组第 15、20、30天有显著性差异(P< 0. 05);从第 4天起,垂直加压充填技术的微渗漏小于侧向加压充填技术(P<0. 05)。当用侧向加压技术充填根管时,AHPlus的微渗漏小于PulpCanalSealerEWT,用垂直加压技术充填根管时, 2种封闭剂的微渗漏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垂直加压充填技术封闭根管的能力优于侧向加压充填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加压充填技术 垂直加压充填技术 管封闭剂 根管微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定量法检测3种根管封闭剂的封闭性能 被引量:20
2
作者 徐琼 樊明文 范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目的 :用葡萄糖定量法检测根管微渗漏的模型评价 3种根管封闭剂封闭根管的能力。方法 :选取 72颗直根管的上前牙 ,随机分为 3个试验组 (每组各 2 0例 )和 2个对照组 (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各 6例 ) ,用侧向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 ,试验组... 目的 :用葡萄糖定量法检测根管微渗漏的模型评价 3种根管封闭剂封闭根管的能力。方法 :选取 72颗直根管的上前牙 ,随机分为 3个试验组 (每组各 2 0例 )和 2个对照组 (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各 6例 ) ,用侧向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 ,试验组所用根管封闭剂分别为PulpCanalSealerEWT、Sealapex和AHPlus,置于微渗漏模型 ,于第1、2、4、7、10、15、2 0、30天检测从冠方向根方漏出的葡萄糖的量 ,检测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 :第 1、2、4、7天3种根管封闭剂的微渗漏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从第 10天起 ,PulpCanalSealerEWT组的微渗漏明显高于AHPlus、Sealapex组 (P <0 .0 0 1) ,后 2种封闭剂的微渗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根管封闭剂AHPlus、Sealapex封闭根管的能力好于PulpCanalSealerE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封闭剂 根管微渗漏 葡萄糖氧化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腔预备后剩余充填材料封闭根管能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高明津 范兵 +1 位作者 杨俊 范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采用葡萄糖微渗漏模型检测桩腔预备后剩余充填材料封闭根尖的能力。方法:选取70颗单根管上颌前牙,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2个对照组。采用逐步后退技术预备根管,AHp lus糊剂和牙胶尖侧向加压充填根管,然后G钻进行桩腔预备。实验组根... 目的:采用葡萄糖微渗漏模型检测桩腔预备后剩余充填材料封闭根尖的能力。方法:选取70颗单根管上颌前牙,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2个对照组。采用逐步后退技术预备根管,AHp lus糊剂和牙胶尖侧向加压充填根管,然后G钻进行桩腔预备。实验组根管内剩余充填物长度分别为3、5、7、10 mm。用葡萄糖微渗漏模型检测第1、2、3和4周根管冠根向渗漏出的葡萄糖量。结果:实验第1周各组的葡萄糖微渗漏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周起,第1组的微渗漏值高于第3、4组(P<0.05),而第1、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保证桩核固位的前提下,应尽量多的保留根管内剩余充填物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腔预备 根管微渗漏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转移法评价3种根管充填剂的封闭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金华 张雄 +3 位作者 朱国庆 段青云 汤秀春 王永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2-903,共2页
采用液体转移法评价3种根管充填剂(Endométhasone、AH-Plus、GuttaFlow)的根管微渗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壁与充填剂之间的结合特征。结果表明GuttaFlow组的微渗漏值最小,Endométhasone组的微渗漏值最大。3种材料间比较均... 采用液体转移法评价3种根管充填剂(Endométhasone、AH-Plus、GuttaFlow)的根管微渗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根管壁与充填剂之间的结合特征。结果表明GuttaFlow组的微渗漏值最小,Endométhasone组的微渗漏值最大。3种材料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扫描电镜下不同根管充填剂与根管壁的结合情况不同。GuttaFlow的根管封闭性能较其他2组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转移法 管充填剂 根管微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