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矛盾理论中若干争论问题的反思
- 1
-
-
作者
蔡伯元
-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
-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6-20,共5页
-
文摘
理论界关于哲学原理的探讨和论辩,总的说来,较多集注于对原理的理解、阐释方面,这显然是重要的。它有利于人们结合新的实际理解原理、说明原理,从而更好地运用原理。但这样做的时候,有时也有重要的忽视,即往往不把原理本身当作审视的对象,而只是当成无疑的结论加以接受,以之为进行讨论的前提。
-
关键词
斗争性
矛盾的基本属性
对立性与统一性
同一性
矛盾理论
争论问题
矛盾基本属性
存在状态
根本内容
对立统一
-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漫谈江西茶业技术的发展
- 2
-
-
作者
文士丹
施由民
-
机构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农业考古》
1991年第2期221-223,共3页
-
文摘
茶的产量、质量、品种、风味都取决于茶业的技术。一部茶业史,可以说是以茶业技术为根本内容的历史书。中国的茶叶,起源于汉以前。据载,神农尝百草时已经找到茶叶,但那时候只是把它当作解毒的药物。汉代,茶业已经由湖南东部和湖北蕲州进入江西,江西的茶业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九江诗人陶渊明在他的《搜神记》中描写过以采茶为题的故事,正好与此相印。西晋时期,人们已经对茶树的性状和茶叶有了明确的概念。这是劳动人民和历代文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汉末三国时期的制茶技术比较简单,一般是直接将采回的茶叶洗净晒干,用时加水煮沸,饮用其羹。如遇阴雨天则以火烤干。因为火候不易控制,容易影响茶叶质量。
-
关键词
茶业技术
茶叶质量
江西
茶树
技术比较
根本内容
三国时期
生产技术
陶渊明
唐代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新陈代谢与肯定否定规律——与娄永清同志商榷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孙奎贞
-
出处
《学术论坛》
1982年第4期20-21,14,共3页
-
文摘
学术论坛1981年第6期发表了娄永清同志的文章《唯物辩证法规律新议》(以下简称《新议》),读来启发思想,颇受教益。但文章中对新陈代谢规律及其与肯定否定规律关系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文章“不赞成”哲学界流行着的“认为新陈代谢只是肯定否定规律的一个侧面,而不是一个有独特内容的普遍规律”的观点,认为新陈代谢规律是与肯定否定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并列而且“有着原则的区别”,同为对立统一规律的“派生规律”。其根据有三: 首先是“内容上的区别”。文章说:肯定否定规律的任务是“揭示事物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路线”,而新陈代谢规律的任务是概括出“新旧斗争,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过程的实在内容”。肯定否定规律只揭示事物发展的路线吗?不是的。这一规律不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路线,而且揭示了新陈代谢的根本内容。第一,辩证的否定是对事物中过时的、腐朽的东西的否定,事物的否定,即是从旧事物到新事物的根本性质变。第二,事物的发展,在于事物内部对立双方的矛盾性,而事物内部本质的差别。
-
关键词
肯定否定规律
内部本质
矛盾性
新陈代谢
新事物
根本内容
量变质变规律
旧事物
螺旋式上升
对立统一规律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确立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的两大标准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黄学贤
廖振权
-
机构
苏州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69,共4页
-
基金
江苏省人民政府法制研究项目"行政程序立法若干具体问题研究"(2008jsfzb011)
-
文摘
效力的贯穿性与内容的根本性应当作为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的两大确立标准。然而根据对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理论研究的现状分析,在现行的研究成果中无法找到"合格"的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正当程序更适宜作为一种程序理念,而不适合作为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同时实体性原则也不适宜作为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
-
关键词
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
效力的贯穿性
内容的根本性
正当程序
-
分类号
D92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题名也谈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
- 5
-
-
作者
程伟戎
-
出处
《学术界》
1988年第6期34-35,共2页
-
文摘
第一,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的根本内容。人的实践都是社会实践,它是一个系统,包括生产斗争实践、社会斗争实践、科学实验实践、日常生活实践等多个子系统或多种形式。生产斗争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在生产斗争实践所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生产力是根本的方面,它不但决定生产关系和其他实践活动形式,而且能包容、转化生产关系和其他实践活动的积极成果。
-
关键词
实践活动
生产力标准
实践标准
生产关系
社会生活
社会历史
生产斗争
根本内容
主体需求
实验实践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宋江“义”的反动性
- 6
-
-
作者
陈跃武
-
机构
学员
-
出处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76年第2期31-32,共2页
-
文摘
《水浒》这部书为了歌颂投降派宋江,通篇都贯穿了一条“忠义”的黑线。《水浒》的作者,有意混淆以晁盖为首的农民革命军的“义”同宋江的儒家的“义”这两种根本对立的界限,篡改了农民革命的“义”的根本内容,改变了“义”的阶级涵义。晁盖所讲的“聚义”就是“竭力同心,共聚大义”,意思是把造反的农民团聚起来,共同走革命的道路。如“三山聚义打青州”、“白龙庙英雄小聚义”等等。农民革命军举起聚义造反的大旗,从广大农民根本愿望出发。
-
关键词
农民革命
反动性
农民起义军
无产阶级专政
革命派
宋江
根本内容
路线
将领
思想基础
-
分类号
G8
[文化科学—体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