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朱槿根基腐烂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 1
-
-
作者
霍行
黄旭光
黄爱玲
黎文韬
赵建文
-
机构
南宁市园林科研所
南宁市绿化工程管理中心
-
出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2,共6页
-
基金
南宁市科技攻关项目(20192060)。
-
文摘
【目的】明确引起朱槿根基腐烂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发病规律研究及病情预测预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集朱槿根基新鲜病组织,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观察其形态特征,并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基于多基因HIS3-EF-α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确定引起朱槿根基腐烂病的病原菌。【结果】从病组织中分离获得菌株ZJFI1和MPZJ-1,这两个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初期菌落呈白色,后期呈米黄色,产生小、中、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圆柱形,无分隔,大小为(3.89~7.43)μm×(1.62~3.43)μm;中型分生孢子纺锤形,1~3个分隔,大小为(8.79~12.23)μm×(2.68~4.19)μ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略弯曲,两端渐尖,2~4个分隔,大小为(20.58~30.41)μm×(4.12~6.77)μm。分别将这两个菌株通过灌根法回接至健康朱槿后,根部均出现黑褐色腐烂,茎基部维管束褐变,表现与田间症状一致;再分离获得的菌株形态与这两个菌株一致,符合柯赫氏法则。基于HIS3-EF-α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ZJFI1和MPZJ-1与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聚集在同一分支,结合形态特征,确定菌株ZJFI1和MPZJ-1为F.incarnatum。【结论】F.incarnatum是引起朱槿根基腐烂病的病原菌。这是我国首次报道F.incarnatum为害朱槿。
-
关键词
朱槿
根基腐烂病
变红镰刀菌
形态特征
系统发育树
-
Keywords
Hibiscus rosa⁃sinensis
root rot
Fusarium incarnatum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hylogenetic tree
-
分类号
S436.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扶桑根基腐烂病防治药剂筛选
- 2
-
-
作者
霍行
黄旭光
杨思霞
陆炎松
赵建文
黄爱玲
-
机构
南宁市园林科研所
南宁市绿化工程管理中心
-
出处
《湖北植保》
2023年第4期24-29,共6页
-
基金
南宁市科技攻关项目“锦葵科木槿属优异种质资源收集与品种选育”(20192060)。
-
文摘
为筛选适合防治扶桑根基腐烂病的杀菌剂,在9种杀菌剂对扶桑根基腐烂病病原菌-变红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的基础上,选择效果较好和中等的药剂进行田间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扶桑根部腐烂病菌的室内抑菌作用最强,EC_(50)值为0.0030μg/mL;其次是20%抑霉唑水乳剂,EC_(50)值为0.0191μg/mL;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抑菌效果中等。上述四种药剂田间试验结果发现,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和20%抑霉唑水乳剂1 000倍液,对扶桑根基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显著高于其它两种药剂。建议生产实际中,可选择肟菌·戊唑醇或抑霉唑作为扶桑根基腐烂病的防治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
关键词
扶桑根基腐烂病
杀菌剂
室内抑菌效果
田间防治效果
-
分类号
S685.22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