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与水分互作的根土界面效应及其高效利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昕 李海港 +2 位作者 程凌云 王宝兰 申建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54-1064,共11页
【目的】磷与水分利用率低是制约作物生产的重要因子。磷必须在水分的作用下通过根土界面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磷和水分在根土界面的互作效应是影响其高效利用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根际为核心,重点综述了磷与水分在根土界面的互作机制,并... 【目的】磷与水分利用率低是制约作物生产的重要因子。磷必须在水分的作用下通过根土界面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磷和水分在根土界面的互作效应是影响其高效利用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根际为核心,重点综述了磷与水分在根土界面的互作机制,并剖析了通过强化根土界面磷与水分的协同,提高农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的根际调控途径。【主要进展】根系的形态和生理变化深刻影响磷和水分的有效性,而根系生长和根际过程依赖于植物的营养和水分供应状况,作物根层适宜的水分和养分供应水平能最大化根系和根际过程的效率,从而促进作物对磷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作物根系除了能对根层土壤中磷和水分的系统供应做出响应外,也对局部磷和水分的变化产生形态和生理上的反应。根系响应磷和水分的表型可塑性与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密切相关。ABA、乙烯、NO均参与磷和水分互作的调控过程,质外体p H在调控植物抵抗水分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与植物的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展望】深入理解根土界面水与磷互作的协同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是提高集约化作物体系水分和磷利用效率的关键。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包括:进一步揭示磷和水分互作与激素信号途径之间的关系,探明农田生态系统中磷与水分互作的根土界面效应及其高效利用的协同机制,建立不同种植条件下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根际调控途径,为通过根系、根际的定向调控,发挥其生物学潜力,提高集约化农田水肥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作物 根土界面 际互作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变化对四川山矾根土摩阻特性和边坡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雪璇 郑培龙 +5 位作者 梁军 王玉杰 李通 王余靖 王鑫皓 王云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9,共10页
含水率是土壤物理性质中变化最频繁的指标,不但影响土体的表观强度,还影响根土力学作用。目前浅层边坡稳定性评估研究中,关于土壤含水率对根系固土能力影响的考虑较少。为明确根土界面特性—土壤含水率的关系,并探讨在边坡稳定分析中考... 含水率是土壤物理性质中变化最频繁的指标,不但影响土体的表观强度,还影响根土力学作用。目前浅层边坡稳定性评估研究中,关于土壤含水率对根系固土能力影响的考虑较少。为明确根土界面特性—土壤含水率的关系,并探讨在边坡稳定分析中考虑该关系的必要性,本研究开展以土壤含水率为变量的根土直剪摩擦试验,并将3种不同模型下根土界面摩阻特性(“本文动态模型”、Wu模型和FBM模型)分别纳入对根系附加强度的估算中,最后采用GEO-Studio软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四川山矾根系抗拉和拔强度均与根径呈负幂函数关系,2条曲线通常具有交点,其对应的根径随着含水率升高先增后减,范围为0.12~2.75 mm;2)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实测的根土界面摩擦系数先增后减;3)3种模型估算的根增附加黏聚力c_(r):c_(r)(f)<c_(r)(FBM)<c_(r)(Wu),且含水率越高,c_(r)(f)与c_(r)(FBM)和c_(r)(Wu)的偏差越大;4)将3种模型下根增附加黏聚力c_(r)纳入边坡稳定性评估中,边坡稳定系数均随含水率升高而降低,“本文动态模型”稳定系数的估算值更保守,Wu和FBM模型约为“本文动态模型”的1.53和1.02倍,说明分析植被边坡稳定性时应考虑根土界面摩擦特性随土壤含水率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固 根土界面摩阻特性 降雨入渗 壤含水率 边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条、沙柳根与土及土与土界面摩擦特性 被引量:61
3
作者 邢会文 刘静 +4 位作者 王林和 姚喜军 王成龙 张永亮 周丹丹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1,共5页
通过直剪试验研究了垂直荷载、土体干密度、土体含水率对柠条根-土界面、沙柳根-土界面以及土-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根-土界面、沙柳根-土界面与土-土界面的剪切特性相似,均服从莫尔-库仑理论;柠条根-土界面、沙柳根-土... 通过直剪试验研究了垂直荷载、土体干密度、土体含水率对柠条根-土界面、沙柳根-土界面以及土-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根-土界面、沙柳根-土界面与土-土界面的剪切特性相似,均服从莫尔-库仑理论;柠条根-土界面、沙柳根-土界面的摩擦系数随着土体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土壤含水率对柠条根-土界面、沙柳根-土界面摩擦系数和黏聚力的影响与素土相同,三者的摩擦系数随含水率增加逐渐减小,而黏聚力随着含水率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在自然生境下主要根系分布层,柠条、沙柳的根-土界面摩擦系数大于土-土界面,尽管根-土界面黏聚力小于土-土界面黏聚力,但是根-土界面的摩擦系数的增大仍使根-土界面抗剪强度大于土-土界面,说明根-土结合面抵抗位移的能力大于土-土界面;2种植物相比,柠条根系抵抗根-土分离的能力优于沙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条 沙柳 -界面 摩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0
4
作者 陈亚明 傅华 +1 位作者 张荣 万长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40-1047,共8页
对根 -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的研究背景 (概念、发现及证据 )、普遍性与再分配的水量及其生理生态学意义 (对相邻植物利用水分、根际活动、土壤 -植物 -大气系统水分传输和根系可塑性发育的促进效应 )等进行了深入论述 ,对水分再分配的认识... 对根 -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的研究背景 (概念、发现及证据 )、普遍性与再分配的水量及其生理生态学意义 (对相邻植物利用水分、根际活动、土壤 -植物 -大气系统水分传输和根系可塑性发育的促进效应 )等进行了深入论述 ,对水分再分配的认识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水分再分配 水分提升 生理生态学意义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油菜根-土界面镉迁移及镉组分变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洪 赖凡 +1 位作者 吕家恪 周鑫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2,共4页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镉污染土壤油菜根土-界面pH、油菜生长、镉迁移及镉组分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氮对油菜地上部Cd积累有显著的影响,施用铵态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油菜地上部Cd含量,而施用硝态氮肥则对地上部C...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氮肥对镉污染土壤油菜根土-界面pH、油菜生长、镉迁移及镉组分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氮对油菜地上部Cd积累有显著的影响,施用铵态氮肥可以显著提高油菜地上部Cd含量,而施用硝态氮肥则对地上部Cd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铵态氮肥能显著降低油菜根际pH,使得油菜根际残渣态、碳酸盐态和铁锰结合态Cd强烈活化,促使这三种形态Cd向交换态转换,从而增加了Cd的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小麦根-土界面磷迁移及根际磷素组分变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富仓 康绍忠 李志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35-639,共5页
关键词 小麦 -界面 磷迁移 组分变化 特征特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N素形态对落叶松苗木根/土界面pH值及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永亮 周晓燕 韩士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4-139,共6页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ources on pH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ineral nutrients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of Larix gmelinii seedling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root-ma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ources on pH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ineral nutrients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of Larix gmelinii seedling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root-ma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NH+4-N decreased the pH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while the addition of NO-3-N increased the pH in contrast with the control treatment. The sort of the P sources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root plane remarkably influenced the changes of pH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induc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nitrogen sources. Compared with the addition of only NH+4-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pH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decreased was obviously smaller when treated by NH+4-N and rock P. When treated with different P sources,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 P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were affected by the sort of the N sources. When treated with soluble P, the contents of the available P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obviously increased for the addition of both NH+4-N and NO-3-N. When treated with rock P, the contents of the available P increased only in the area 0~3 mm from the root plane for NH+4-N, whereas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 P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changed little for NO-3-N. The results above showed that the protons excreted by the roots we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rock P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The availability of Fe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increased as a result of acidity induced by the NH+4-N, whereas the availability of Fe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pH increase induced by the NO3-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 source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Fe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was also affected by the sort of P sourc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P、Fe in the leaves remarkably differed when treated by different N、P sourc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the P、Fe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were correlated to those in the leaves of the seed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苗木 /界面 N素形态 PH值 养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土界面的微生态过程与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徐建明 何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358,共6页
土壤-植物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与人类生存与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亚系统。该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的运移必须历经根-土界面多层次的微生态过程的控制。这些微生态过程涉及到系统中许多生物、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反应机理,与土壤中污染物迁移... 土壤-植物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与人类生存与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亚系统。该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的运移必须历经根-土界面多层次的微生态过程的控制。这些微生态过程涉及到系统中许多生物、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反应机理,与土壤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及其归宿等环境行为具有密切的关系。理解这些微生态过程及其对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对提高作物生长、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和提高农产品品质安全具有直接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有机污染物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根-土界面磷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明岗 张一平 孙本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89-294,共6页
在人工气候室采用32P标记土壤和土-根平面系统研究小麦根际磷的分布。结果表明,小麦根-土界面磷呈亏缺分布,但在报表0.5mm以内,大约培养15天左右磷常出现相对累积。磷的亏缺强度在高含水量和低空气湿度时较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磷... 在人工气候室采用32P标记土壤和土-根平面系统研究小麦根际磷的分布。结果表明,小麦根-土界面磷呈亏缺分布,但在报表0.5mm以内,大约培养15天左右磷常出现相对累积。磷的亏缺强度在高含水量和低空气湿度时较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磷亏缺量和亏缺范围随之增大。此外,磷亏缺量以中下部根系较大。根-土界面磷分布以方程C/Co=a+blnX或C/Co=aXb拟合为优;时(t)空(X)作用下的磷分布可用t和X三次非线性多项式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界面 磷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稀土作用下根-土界面元素转化、分布及其植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柳勇 李淑仪 +1 位作者 廖新荣 于雄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7-718,共12页
外源稀土(RE)可导致根-土界面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发生根本性变化,特别是根系主导的根际动态过程的变化。如施用不同剂量RE条件下,稀土元素(REE)与根系的相互作用使根系生长、酶活性、细胞质膜透性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根系生长、... 外源稀土(RE)可导致根-土界面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发生根本性变化,特别是根系主导的根际动态过程的变化。如施用不同剂量RE条件下,稀土元素(REE)与根系的相互作用使根系生长、酶活性、细胞质膜透性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根系生长、酶活性的变化反映了植物可能通过根系形态学、生理学的适应性和非适应性变化机制来改变根系吸收养分、REE及重金属离子的能力,直接影响根际离子进入根系中的含量;而根系细胞质膜透性的变化则反映了植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作用的适应性和非适应性变化机制来改变根系有机酸、质子等的分泌状况,使之作用于根际环境,制约养分、REE及重金属元素在根际的形态转化与迁移分布模式,从而间接影响根际离子进入根系中的含量。本文从外源RE对根系生长状况和酶活性的影响,对根系细胞质膜透性和分泌作用的影响,对根际养分、REE及重金属元素动态的影响,对根系养分、REE及重金属元素吸收分布的影响等4个方面的国内外文献出发,就土壤-植物系统中外源RE作用下根-土界面养分、REE及重金属元素的转化、分布及其植物有效性的响应变化与相关机制做出综述,同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稀 -界面 元素 转化分布 植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N源对马尾松幼苗根/土界面pH及P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永亮 李传荣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用根垫—冰冻切片法研究了不同N源处理对马尾松幼苗根/土界面pH及P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处理,施加硝态N(NO3--N)与铵态N(NH4+-N)时,根/土界面pH分别增加和降低;不同N源配施易溶性P(PS)时,近根面处pH变化很小,有效P含量均明显增... 用根垫—冰冻切片法研究了不同N源处理对马尾松幼苗根/土界面pH及P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处理,施加硝态N(NO3--N)与铵态N(NH4+-N)时,根/土界面pH分别增加和降低;不同N源配施易溶性P(PS)时,近根面处pH变化很小,有效P含量均明显增加;配施难溶性矿物P(PR)时,硝态N引起的根/土界面pH增加的幅度增大,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未表现出增加,而铵态N引起的根/土界面pH降低的幅度减小,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明显增加,表明铵态N处理引起的根系质子(H+)分泌是根/土界面处难溶性矿物P活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源 /界面 PH P有效性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黑松幼苗根-土界面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永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57,共7页
用根垫-冰冻切片法研究不同氮源对石灰性潮土中黑松幼苗根-土界面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NH4+-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明显降低,而硝态氮(NO3--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升高,不同氮... 用根垫-冰冻切片法研究不同氮源对石灰性潮土中黑松幼苗根-土界面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NH4+-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明显降低,而硝态氮(NO3--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升高,不同氮源引起的幼苗根-土界面pH值变动的幅度取决于氮源的质量分数。铵态氮处理明显降低了幼苗根-土界面Ca2-P,Fe-P和Al-P质量分数,100,200和400mg·kg-1的铵态氮处理后,距根表0~1mm处Ca2-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37.1%,45.9%和57.7%,Fe-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3.4%,29.1%和38.2%,Al-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5.1%,28.0%和33.2%;硝态氮处理增加了幼苗根-土界面Ca2-P,Fe-P和Al-P质量分数,但不显著。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Ca8-P的亏缺程度较对照分别加大或降低,但不明显。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Ca10-P和O-P质量分数较对照处理变化很小。铵态氮引起的黑松幼苗根-土界面pH值的降低,促进了幼苗根-土界面处无机磷的形态转化,提高了根-土界面无机磷的生物有效性,显著增加了根系对磷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态氮 硝态氮 -界面 无机磷 形态转化 磷吸收 黑松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N、P源对红松根/土界面pH及磷有效性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永亮 马忠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7,共5页
用根垫法研究了不同形态N源与P源对红松苗木根 土界面pH及磷有效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铵态N处理使根 土界面pH降低 ,硝态N处理使根 土界面pH升高 .不同N源处理引起根 土界面pH变化的幅度受P源种类及距根面距离的影响 ,施加矿物P时 ... 用根垫法研究了不同形态N源与P源对红松苗木根 土界面pH及磷有效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铵态N处理使根 土界面pH降低 ,硝态N处理使根 土界面pH升高 .不同N源处理引起根 土界面pH变化的幅度受P源种类及距根面距离的影响 ,施加矿物P时 ,铵态N引起的根 土界面pH下降的幅度明显减小 .不同P源处理时根 土界面有效P含量受N源种类的影响 ,铵态N处理时 ,加入易溶性P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显著增加 ,而加入难溶性P时仅距根面 0~ 2mm处有效P含量显著增加 ;硝态N处理时 ,仅在加入易溶性P时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显著增加 ,而加入难溶性P时 ,近根面处有效P含量与不加P处理时相近 ,表明铵态N处理引起的根系分泌质子是根 土界面处难溶性矿物P溶解的主要驱动力 .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源 P源 /界面 PH P有效性 红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饱和度对柠条根与两类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禹 刘静 +3 位作者 李昊 张欣 李雪松 周丹丹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低液限粉土和粉土质砂及其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重塑土直剪试验研究土壤含水率对柠条根与两类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为根-土相互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结果显示:随着土壤饱和度由25%增至85%,低液限粉土...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低液限粉土和粉土质砂及其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重塑土直剪试验研究土壤含水率对柠条根与两类土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为根-土相互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结果显示:随着土壤饱和度由25%增至85%,低液限粉土根-土界面的摩擦系数由0.438逐渐减小到0.35,粉土质砂则由0.517减至0.424;2种土壤质地根-土界面粘聚力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低液限粉土和粉土质砂根-土界面粘聚力分别在土壤饱和度为55%和4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986和3.056;土壤饱和度对根-土界面抗剪强度的影响随土壤类型的不同存在差异,在柠条根系主要分布层0.7 m和1.4 m内,2种土壤质地根-土界面抗剪强度随土壤饱和度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低液限粉土根-土界面抗剪强度高于粉土质砂,从固土效果角度,低液限粉土种植柠条的固土作用优于粉土质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壤饱和度 -界面 摩擦特性 低液限粉 质砂 柠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界面黏结的含根土抗剪强度极限值估算模型 被引量:7
15
作者 夏鑫 姜元俊 +2 位作者 苏立君 MEHTAB Alam 李佳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173-2184,共12页
目前根系力学固土定量评估模型中缺乏对根-土界面黏结作用的考虑,为提高量化模型精度及适用性,以广泛应用的Wu模型为基础,结合含根土中根系的破坏模式,通过界面黏结强度参数量化根-土界面间的黏结作用,建立了基于界面黏结的含根土抗剪... 目前根系力学固土定量评估模型中缺乏对根-土界面黏结作用的考虑,为提高量化模型精度及适用性,以广泛应用的Wu模型为基础,结合含根土中根系的破坏模式,通过界面黏结强度参数量化根-土界面间的黏结作用,建立了基于界面黏结的含根土抗剪强度极限值估算模型,考虑了含根土中土体应力、根径、根长、根系与剪切方向初始夹角的影响。含根土直剪试验的实测结果均在估算模型计算值范围内,其中根系与剪切方向夹角为45°时实测值接近模型计算最大值,夹角为90°时实测值接近模型计算极限值的平均值。与Wu模型计算值相比,估算模型精度平均提高了5倍。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根系提供的土体附加强度受根系数量参数、尺寸参数及界面黏结强度参数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黏结强度 抗剪强度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木柠条锦鸡儿根-黄土状盐渍土界面相互作用力学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亚斌 王芃 +4 位作者 王舒 石川 朱海丽 李国荣 胡夏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132,139,共7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西宁盆地黄土区灌木植物根系固土护坡力学效应,以区内优势灌木植物柠条锦鸡儿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土体密度、含水量、含盐量和根径单因素变化条件下的单根垂直拉拔试验,探讨和分析了上述因素对灌木植物根-土界面相互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讨西宁盆地黄土区灌木植物根系固土护坡力学效应,以区内优势灌木植物柠条锦鸡儿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土体密度、含水量、含盐量和根径单因素变化条件下的单根垂直拉拔试验,探讨和分析了上述因素对灌木植物根-土界面相互作用力学特性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垂直埋深为25 cm及其他因素恒定的情况下,随着土体密度由1.20 g/cm^(3)增长到1.60 g/cm^(3),单根最大抗拔出力由(28.60±2.83)N增长至(114.33±7.17)N,呈指数函数增长趋势;随着土体含水量由6.00%增长到22.00%,单根最大抗拔出力由(152.80±10.07)N降低至(31.50±5.53)N,呈指数函数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土体含盐量由0.59%增长至2.00%,单根最大抗拔出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含盐量为1.00%时,单根最大抗拔出力达到峰值(61.20±0.94)N,且二者关系符合二次函数关系;在根径为2.74~9.57 mm范围内,随着单根平均根径的逐渐增大,单根最大抗拔出力由25.20 N线性增长至97.10 N。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垂直单根最大抗拔出力计算模型,并指出计算垂直单根最大抗拔出力所需的根-土界面综合黏聚力和综合摩擦角可通过根-土界面直剪试验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护坡 西宁盆地 状盐渍 灌木 -界面相互作用 最大抗拔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植物根-土界面相互作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格日乐 刘艳琦 +2 位作者 左志严 阿如旱 娜日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5-140,共6页
为研究不同土壤水分下不同植物根系与土壤界面的摩阻特性,使用直剪仪对内蒙古中西部的5种典型乡土植物(柠条、沙棘、杨柴、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的根系在不同土壤含水率下进行根-土界面直剪摩擦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率在4.5%~24.5%时,... 为研究不同土壤水分下不同植物根系与土壤界面的摩阻特性,使用直剪仪对内蒙古中西部的5种典型乡土植物(柠条、沙棘、杨柴、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的根系在不同土壤含水率下进行根-土界面直剪摩擦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率在4.5%~24.5%时,5种植物根-土界面摩擦系数均大于素土的土-土界面的值,且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根-土界面和土-土界面摩擦系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沙棘根-土界面的摩擦系数和黏聚力均大于其他4种植物的值,表明仅从根系与土壤间的相互作用特性来看,沙棘根系固土抗蚀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4种植物。根-土界面和土-土界面黏聚力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且植物种不同黏聚力峰值出现时对应的土壤含水率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黏聚力 摩擦系数 壤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土复合体加固露天矿山排土场边坡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海龙 冯丽鑫 +1 位作者 谭世林 吕勇博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3年第6期911-918,共8页
露天矿山开采损毁大量土地资源,并引发植被受损和山体滑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植被修复是解决露天矿山排土场边坡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的优选方法。通过开展室内单根拉伸和拉拔试验,分析根径、土壤压实度和根系埋深对根—土界面抗拔拉... 露天矿山开采损毁大量土地资源,并引发植被受损和山体滑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植被修复是解决露天矿山排土场边坡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的优选方法。通过开展室内单根拉伸和拉拔试验,分析根径、土壤压实度和根系埋深对根—土界面抗拔拉力的影响,并探究紫花苜蓿根系在拉拔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与破坏机理。结果表明:(1)紫花苜蓿的抗拉拔力与根径呈正相关,抗拉拔强度与根径呈负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9以上;(2)紫花苜蓿的抗拔力随压实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3)压实度越大,埋置深度对抗拔力的影响程度越小;根径越大,埋置深度对抗拉力的影响程度越大。根系拉拔特性研究为加固露天矿山排土场边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 拉拔特性 紫花苜蓿 边坡稳定性 界面 露天矿山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粒径对灌木植物根-土摩阻特性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欢 唐丽霞 +2 位作者 戴全厚 潘露 阮仕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3-87,94,共6页
为了系统性研究灌木植物根系的固土力学效应,探讨土体对根系的摩阻特性,以4种不同土壤粒径(原级配,1.0~2.0,0.5~1.0,<0.5 mm)和3年生的典型护坡植物种火棘及紫穗槐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直剪的方式对根系进行根—土界面直剪摩擦试验。... 为了系统性研究灌木植物根系的固土力学效应,探讨土体对根系的摩阻特性,以4种不同土壤粒径(原级配,1.0~2.0,0.5~1.0,<0.5 mm)和3年生的典型护坡植物种火棘及紫穗槐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直剪的方式对根系进行根—土界面直剪摩擦试验。结果表明:(1)根—土及土—土界面的摩阻强度与垂直荷载呈明显的正线性关系;随土体粒径的增加,根—土及土—土界面的摩阻强度、摩擦系数、黏聚力和摩擦角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在相同粒径范围内,火棘根—土界面摩阻特性显著优于紫穗槐和素土;(2)根—土界面与素土界面的剪应力随位移的增长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土界面剪应力与位移关系曲线呈现曲折蜿蜒式上升,而素土曲线表现为平缓式上升;(3)土体粒径越小,根土间接触面的比表面积越大,细小的土壤颗粒与根表面发生镶嵌,加大接触面的咬合力,使摩阻能力加大。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探讨灌木植物根—土相互作用力学机制,以及利用灌木植物提高试验区边坡土体稳定性、防治坡面浅层滑落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壤粒径 灌木 界面 摩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与三七根茎黏附数学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7
20
作者 解开婷 张兆国 +2 位作者 王法安 蒋仕飞 王成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31-141,共11页
针对三七收获过程中根土分离率低、根茎损伤率高等问题,该研究深入分析土壤与三七黏附特性,明确影响根土黏附参数间的制约关系,建立考虑土壤粒径、含水率、孔隙率、三七根茎表面粗糙度因子及根土接触面积的黏附力数学模型,实现了种植土... 针对三七收获过程中根土分离率低、根茎损伤率高等问题,该研究深入分析土壤与三七黏附特性,明确影响根土黏附参数间的制约关系,建立考虑土壤粒径、含水率、孔隙率、三七根茎表面粗糙度因子及根土接触面积的黏附力数学模型,实现了种植土壤与三七根茎黏附力量化求解。通过三七种植区土壤粒径、含水率与孔隙率之间的土力学分析,确定了三七收获时三七种植土壤平均粒径为0.058 mm,平均含水率为20.95%,以及土壤孔隙率可由平均含水率线性表征;对三七根茎表面进行光学全矢量可视化处理,实现了三七根茎表面粗糙度因子、表观表面积与比表面积求解与耦合,试验结果得出三七根茎表面平均粗糙度因子为4.14,在纳米尺度上表面粗糙度显著,三七根茎比表面积为粗糙度因子与表观表面积构成的二元二次函数,且含水率一定时,三七根土壤黏附力与三七根茎表面粗糙度因子、三七根茎表观表面积均成正比。在此基础上开展三七根土黏附力测定试验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数学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为5.65%,模型准确可靠,为研究三七收获机械分离装置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三七 -界面 粗糙度 黏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