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丛枝菌根真菌与根围促生细菌相互作用的效应与机制 被引量:36
1
作者 戴梅 王洪娴 +3 位作者 殷元元 武侠 王淼焱 刘润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854-2860,共7页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植物活体营养专性共生菌,广泛存在于陆地各生态系统中。研究表明,AM真菌与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影响植物养...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是植物活体营养专性共生菌,广泛存在于陆地各生态系统中。研究表明,AM真菌与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不仅影响植物养分吸收利用、病原物发生发展、土壤理化特性与生物修复等,而且对于可持续农、林、牧业生产、稳定生态系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给予众多关注和研究。综述了AM真菌与PGPR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AM真菌与PGPR协同改善植物营养和生长、协同抑制病原菌、协同修复土壤方面的作用,旨在总结AM真菌与PGPR相互作用的效应与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今后研究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真菌 根围促生细菌 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 寄主植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菌剂增强玉米干旱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超 李刚 +3 位作者 谢越盛 高彦林 郭坚华 许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6-132,185,共8页
选用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菌剂BBS处理玉米幼苗,研究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相关生理特性及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5 d后,BBS处理组玉米幼苗的萎蔫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组植株叶片MDA含量仅为对照组的74.35%,叶片脯氨酸... 选用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菌剂BBS处理玉米幼苗,研究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相关生理特性及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15 d后,BBS处理组玉米幼苗的萎蔫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组植株叶片MDA含量仅为对照组的74.35%,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3.39倍和1.07倍;处理组植株叶片ZmP5CS1的表达水平及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BS处理组植株叶片在干旱胁迫过程中一直保持较低的H_2O_2含量。研究得出,BBS处理能够有效减缓干旱胁迫对玉米幼苗造成的伤害,进而加速正常浇水后的恢复。处理组植株叶片NCED1和ZmDREB2.7的高水平表达也表明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与BBS的互作过程可能有依赖ABA信号途径及不依赖ABA信号途径的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耐受性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 脱落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围促生细菌配施生物质炭对辣椒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代玉荣 李云红 +1 位作者 穆立蔷 吴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70,共9页
为探究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配施生物质炭对辣椒生长和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盆栽条件下设置对辣椒接种PGPR以及不接种对照(NM)并分别配施生物质炭0、1%、3%、9%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PGPR处理对辣... 为探究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配施生物质炭对辣椒生长和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盆栽条件下设置对辣椒接种PGPR以及不接种对照(NM)并分别配施生物质炭0、1%、3%、9%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PGPR处理对辣椒生长具有显著的促生效应,接种PGPR处理显著改善辣椒的根尖数、根分叉数、根系总投影面积和根系总体积,同时增加土壤中全氮含量,降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3%生物质炭添加量下,接种PGPR处理的辣椒根系土壤中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6.2%、4.5%、28.2%、28.3%,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是相应不接种对照的1.6、1.2倍;接种PGPR并施加生物质炭,可显著增加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与接种PGPR处理的交互作用对辣椒地上干质量、真菌数量影响极显著,对微生物生物量碳影响显著,对其余指标无显著影响。综上,PGPR配合生物质炭能够通过提高土壤相关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改善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环境,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其中以PGPR配施3%生物质炭处理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围促生细菌 物质炭 辣椒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和马铃薯根围促生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丽娟 谭树朋 +1 位作者 许琳 刘润进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5-89,共5页
共同分布在相同生态位的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重要的种质资源。本研究旨在调查大田栽培的生姜和马铃薯根区土壤和根系中PGPR和AMF资源分布... 共同分布在相同生态位的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重要的种质资源。本研究旨在调查大田栽培的生姜和马铃薯根区土壤和根系中PGPR和AMF资源分布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其群落结构与功能提供依据。从山东龙口、临沂、青岛、平度和莱芜生姜样地分离获得拮抗生姜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R1)的PGPR 20株,其中,4个假单胞(Pseudomonus sp.)菌株s1-10、s3-11、s5-8和s6-4抑制能力最强;获得拮抗马铃薯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R2)PGPR 25株,其中,4个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m1-12、m3-4、m4-7和m5-13抑制能力最强。从上述生姜样地分离到AMF 3属11种,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ra)2种,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1种;球囊霉属(Glomus)8种;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ra bireticulata)、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为优势种;从马铃薯样地则获得4属10种,其中,无梗囊霉属2种,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1种,球囊霉属6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1种;根内根孢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摩西管柄囊霉和变形球囊霉为优势种。该调查结果丰富了我国PGPR和AMF资源,为今后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根围促生细菌 丛枝菌真菌 球囊霉属 假单胞 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促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欣 成妍 马蓉丽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148-154,共7页
化肥农药的滥用已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病原菌抗药性增加,危及农产品安全,造成环境资源的破坏,因此,开发环境友好、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抗性、多重防治机制共同作用的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显得尤为重要。植物根围促... 化肥农药的滥用已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病原菌抗药性增加,危及农产品安全,造成环境资源的破坏,因此,开发环境友好、改善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抗性、多重防治机制共同作用的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显得尤为重要。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因其较强的植物根部定殖能力及具有抑制植物病原菌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而备受关注。本文从直接促生和间接促生两个方面重点阐述了PGPR的促生作用机制,并分析了PGPR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 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在林木容器育苗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云蕊 《现代园艺》 2013年第6期106-107,共2页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通过一种或多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对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本文综述了植物促生细菌促生机理的国内外研究概况、植物促生细菌在林木容器育苗中的促生效果及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 林木容器育苗 物肥料 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根真菌与细菌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谭树朋 唐超 +2 位作者 郭绍霞 王维华 刘润进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4期240-246,共7页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真菌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倍受关注。其中,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MF)作为环境功能生物分布广泛,与其处在相同生态位的其他根区生物(如细菌等)发生直接或和间接的相...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特别是真菌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倍受关注。其中,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MF)作为环境功能生物分布广泛,与其处在相同生态位的其他根区生物(如细菌等)发生直接或和间接的相互作用,参入整个生态过程,对物质转化、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环境与生物健康、生态系统可持续生产力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系统总结了MF与菌根伴生细菌、MF与根围促生细菌(PGPR)、MF与共生固氮细菌、MF与植物内生细菌、MF与植物病原细菌、以及MF与其它细菌的相互作用特点;探讨了MF与细菌相互作用的可能机制,旨在为丰富菌根学研究内容、探索增强MF的生理生态功能的途径、促进MF的应用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细菌 细菌 根围促生细菌 植物内细菌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胁迫下接种PGPR对水生植物砷累积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圆圆 张文静 李楠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8,共12页
为探究水生植物芦苇、灯芯草与根围促生细菌(PGPR)组合对重金属污染水体中砷(As)的富集作用以及生理响应,模拟水体As质量浓度(0、5、15、30 mg/L)并添加PGPR菌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Pf)、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 为探究水生植物芦苇、灯芯草与根围促生细菌(PGPR)组合对重金属污染水体中砷(As)的富集作用以及生理响应,模拟水体As质量浓度(0、5、15、30 mg/L)并添加PGPR菌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Pf)、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v)以及不添加菌株(对照,CK)共设计24个处理。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As对芦苇、灯芯草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下产生抑制。添加PGPR能够增加芦苇和灯芯草株高和生物量,提高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改善芦苇和灯芯草的根系构型并提高根系活力,增加植物地上部和根系的氮吸收量,增强根系对As的富集能力。5 mg/L As质量浓度下,与CK相比,添加Pf处理芦苇株高、生物量、根系氮吸收量和地上部氮吸收量分别增加54.6%、38.5%、11.5%、48.4%,叶绿素总含量增加23.4%,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分别提高6.7%、20.6%,根系总长度、根系总投影面积、根系总体积和根分叉数分别增加4.8%、19.3%、27.4%、14.8%;添加Bv处理芦苇株高、生物量、根系氮吸收量、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根系构型参数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 mg/L As质量浓度下,与CK相比,添加Pf和Bv处理灯芯草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根系构型等也有所提高。在30 mg/L As质量浓度下,Pf处理芦苇地上部和根部As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6.1、432.1 mg/kg。综上,芦苇+Pf对As的吸收和富集效果最好,可应用于重金属As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灯芯草 根围促生细菌 水体污染 叶绿素 系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PR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病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戴梅 徐丽娟 +2 位作者 武侠 李敏 刘润进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4,共4页
于温室盆栽条件下初步研究了4种根围促生细菌(PGPR)对番茄植株生长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或芽孢杆菌菌株B697的番茄植株高度、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均显著大于... 于温室盆栽条件下初步研究了4种根围促生细菌(PGPR)对番茄植株生长和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病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或芽孢杆菌菌株B697的番茄植株高度、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均显著大于对照,而巨大芽孢杆菌B. megaterium和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sp.菌株A135无促生作用。接种多粘芽孢杆菌+南方根结线虫和B697菌株+南方根结线虫两处理的二龄幼虫数、雌虫数、线虫总数、根上卵囊数、卵囊含卵量、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只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对照。多粘芽孢杆菌、B697菌株、巨大芽孢杆菌和A135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效分别达65.4%、68.2%、53.8%和5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围促生细菌 番茄 南方结线虫 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对菜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国军 李鹏燕 +5 位作者 刘丽媛 陈桂贤 韩群鑫 陈伟平 胡君易 林庆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7期129-131,136,共4页
[目的]研究芽孢杆菌对菜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利用根围促生细菌芽孢杆菌研发十字花科蔬菜微生物种子包衣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菜心种子萌发试验,统计分析其根长、株高、发芽率和发芽势,观察菜心幼苗生长情况。[结果]... [目的]研究芽孢杆菌对菜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利用根围促生细菌芽孢杆菌研发十字花科蔬菜微生物种子包衣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菜心种子萌发试验,统计分析其根长、株高、发芽率和发芽势,观察菜心幼苗生长情况。[结果]采用的6种芽孢杆菌均具有提高菜心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最终筛选出对菜心幼苗生长有良好促进效果的芽孢杆菌以及其最适处理浓度是枯草芽孢杆菌(湖北)10000倍液和枯草芽孢杆菌(河北)10000倍液。[结论]根围促生细菌芽孢杆菌对菜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生作用,可以作为十字花科蔬菜种子丸粒化包衣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围促生细菌 芽孢杆菌 种子萌发 种子丸粒化 菜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和芘胁迫下AMF和PGPR对高羊茅生理生态的响应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文彬 宁楚涵 +2 位作者 李伟 李峰 郭绍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4-94,共11页
旨在探究菲和芘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根围促生细菌(PGPR)对高羊茅生理生态的响应。以菲和芘1∶1混合处理浓度各0、50、100和150mg·kg^-1下对高羊茅接种AMF变形球囊霉(Gv)、PGPR荧光假单胞菌(Ps2-6)、Gv+Ps2-6和不接种对照共1... 旨在探究菲和芘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与根围促生细菌(PGPR)对高羊茅生理生态的响应。以菲和芘1∶1混合处理浓度各0、50、100和150mg·kg^-1下对高羊茅接种AMF变形球囊霉(Gv)、PGPR荧光假单胞菌(Ps2-6)、Gv+Ps2-6和不接种对照共16个处理。结果表明,AMF、PGPR或AMF+PGPR处理均显著增加高羊茅生物量和菌根侵染率,增强植物光合作用,提高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植物体内生理活性。在土壤中菲和芘100mg·kg^-1水平下,与对照相比,双接种Gv+Ps2-6处理的高羊茅叶片叶绿素a、b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57.7%、41.7%和51.8%;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分别增加70.6%、100.0%、4.5%和78.6%;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分别提高2.2%和8.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6、1.5、2.3和2.7倍,丙二醛含量比对照下降46.0%;高羊茅株高和地上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63.0%和69.6%;接种PGPR处理能够增加AMF侵染率以及菌根依赖性。供试条件下,双接种Gv+Ps2-6处理增加高羊茅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增强光合作用能力,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真菌 根围促生细菌 菲和芘 光合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真菌和PGPR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中的高羊茅生理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文彬 郭绍霞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40-248,共9页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联合降解有毒有机物、修复污染土壤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倍受关注。试验设菲和芘1:1混合处理浓度0mg·kg^(-1)、50mg·kg^(...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与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联合降解有毒有机物、修复污染土壤和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倍受关注。试验设菲和芘1:1混合处理浓度0mg·kg^(-1)、50mg·kg^(-1)、100mg·kg^(-1)和150mg·kg^(-1)下对高羊茅接种AM真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变形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PGPR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Ps2-6、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Ps3-2、Ri+Ps2-6、Ri+Ps3-2、Gv+Ps2-6、Gv+Ps3-2和不接种对照共36个处理。结果表明,菲和芘胁迫下高羊茅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叶片菲和芘含量随菲和芘浓度增加而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未接种对照相比,接种AM真菌和PGPR能显著抑制菲和芘胁迫下高羊茅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的升高,增加高羊茅叶片SOD、POD活性和叶片中菲和芘含量,诱导产生更多的可溶性蛋白,增强高羊茅对菲和芘胁迫的耐受性,增加高羊茅的株高、干鲜重和叶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真菌 根围促生细菌 多环芳烃 高羊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F和PGPR修复甲胺磷污染土壤的效应 被引量:10
13
作者 徐丽娟 张金政 +2 位作者 袁玉清 李敏 刘润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9-929,共11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降解有毒有机物,但分解土壤中残留甲胺磷农药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测定AMF和PGPR矿化甲胺磷的效应。试验设甲胺磷0...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降解有毒有机物,但分解土壤中残留甲胺磷农药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测定AMF和PGPR矿化甲胺磷的效应。试验设甲胺磷0、50、100和150μg g-1下,对番茄(Lycospersicon esculentum,品种金冠)接种AMF Glomus mosseae(Gm)、Glomus etunicatum(Ge)、PGPR Bacillus subtilis(Bs)、Bacillus sp.B697(Bsp)、Pseudomonas fluorescens(Pf)、Gm+Bs、Gm+Bsp、Gm+Pf、Ge+Bs、Ge+Bsp、Ge+Pf和不接种对照,共48个处理。结果表明,接种Gm显著增加了根区土壤和根内PGPR定殖数量,而Pf处理显著提高了AMF侵染率,表明Gm与Pf能够相互促进。甲胺磷100μg g-1水平下,Gm+Pf处理的番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地上部干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Ge+Pf除外),根系干重显著高于对照、PGPR各处理和Ge处理;而根内甲胺磷浓度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茎叶中的则显著低于其他处理(Gm+Bs、Gm+Bsp和Ge+Pf除外)。AMF、PGPR或AMF+PGPR处理均显著降低番茄体内甲胺磷浓度。甲胺磷50~100μg g-1水平下,Gm+Pf显著降低根区土壤中甲胺磷残留量,矿化率达52%~60.6%。AMF和PGPR显著提高了根区土壤中甲胺脱氢酶活性,其中以Gm+Pf组合处理的酶活性最高。表明AMF和PGPR均能促进土壤中残留甲胺磷的降解,Gm+Pf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真菌 根围促生细菌 甲胺磷 农药 土壤污染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PR活菌制剂防治大棚黄瓜连作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英华 《长江蔬菜》 2009年第X04期66-68,共3页
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土传病害、连作障碍研究的基础上,将5种生防细菌菌株复配,制成PGPR活菌菌剂,应用于连作6a的大棚黄瓜生产中。研究结果表明,PGPR菌剂可减轻黄瓜枯萎病发病率,降低土壤EC值,减轻土壤盐渍化程度,提高产量。
关键词 根围促生细菌(PGPR) 黄瓜 连作障碍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弱光胁迫下AMF和PGPR对紫罗兰生长及营养吸收的影响
15
作者 师阳阳 吕丽霞 脱登峰 《浙江农业学报》 2025年第8期1694-1705,共12页
以紫罗兰(Matthiola incana)为试材,比较了常温常光(温度20℃,光量子通量密度1 000μmol·m^(-2)·s^(-1))和低温弱光(温度5℃,光量子通量密度100μmol·m^(-2)·s^(-1))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 以紫罗兰(Matthiola incana)为试材,比较了常温常光(温度20℃,光量子通量密度1 000μmol·m^(-2)·s^(-1))和低温弱光(温度5℃,光量子通量密度100μmol·m^(-2)·s^(-1))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以及复合接种(AMF+PGPR)处理对紫罗兰生长、营养吸收以及激素代谢的影响,以期为低温弱光胁迫下应用AMF以及PGPR协同技术促进植物生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抑制紫罗兰株高、叶面积以及植株鲜重的增加,光合色素含量下降,氮磷钾含量降低,而接种AMF或/和PGPR处理对紫罗兰生长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低温弱光胁迫下,AMF+PGPR处理的菌根侵染率较AMF处理增加了7.3百分点,但AMF+PGPR和AMF处理的丛枝着生率、侵入点位数和泡囊数无显著差异;与PGPR处理相比,AMF+PGPR处理的根围土壤中PGPR数量增加52.0%,根内PGPR数量增加50.0%。低温弱光下,与不接种处理相比,AMF+PGPR处理植株的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62.7%、45.0%、59.8%和52.4%;地上部N含量、根系N含量、地上部P含量、根系P含量、地上部K含量、根系K含量分别增加63.3%、206.0%、89.4%、138.6%、108.0%和191.3%。与常温常光处理相比,低温弱光促进了脱落酸(ABA)含量的增加,但导致吲哚乙酸(IAA)含量下降,接种AMF或/和PGPR处理能增加IAA含量并降低ABA含量,其中AMF+PGPR处理下IAA含量增加8.9%,ABA含量下降6.5%;低温弱光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_(2)O_(2))含量上升,接种AMF或/和PGPR处理有助于增加SOD、POD活性并降低MDA和H_(2)O_(2)含量,AMF+PGPR处理下SOD、POD活性增加42.6%和26.8%,MDA以及H_(2)O_(2)含量下降24.3%和30.9%。综上,AMF和PGPR具有协同作用,AMF促进PGPR根内和土壤内定殖数量,PGPR增加AMF菌根侵染率,AMF+PGPR处理提高紫罗兰对低温弱光抵抗性的效果优于单一AMF或PGPR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真菌 植物根围促生细菌 紫罗兰 低温 弱光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PGPR菌株诱导马尾松幼苗系统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跃开 朱秀娥 李晓虹 《江苏林业科技》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通过科学的试验设计,探讨2种根圈促生细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s Stanier (P751)和Bacillus cereus Frankland(Bc752)诱导马尾松幼苗系统抗病性的作用,包括不同接种剂量及接种时间的试验效果。试验时,将PG-PR通过灌注方法接种于... 通过科学的试验设计,探讨2种根圈促生细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s Stanier (P751)和Bacillus cereus Frankland(Bc752)诱导马尾松幼苗系统抗病性的作用,包括不同接种剂量及接种时间的试验效果。试验时,将PG-PR通过灌注方法接种于松苗根部,而将赤枯病病原菌孢子悬浮液喷施于叶面。处理后的松苗置于温室内培养,2个月后测定松苗的感病指数,并检测PGPR在植物体上的定殖。试验结果表明,Bc752能显著地诱导马尾松幼苗的系统抗病性,并以病菌侵染前10 d接种效果最好;施用浓度高时效果较好但不呈直线正相关。P751诱导抗性不太明显,可能是因为长时期保存导致菌种退化,或是P751需要更长的刺激诱导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围促生细菌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s Stanier (P751) BACILLUS CEREUS Frankland (Bc752) 诱导系统抗病性 马尾松幼苗 松赤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