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内根孢囊霉对大豆成熟期生物量、根腐病及根际土壤百菌清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接伟光 林厚泽 +1 位作者 杨冬莹 姚延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53-158,共6页
通过随机取样研究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菌剂对0、1年连作大豆成熟期生物量、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AMF侵染率及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以及R.intraradices对大豆根际土壤百菌清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R.intra... 通过随机取样研究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菌剂对0、1年连作大豆成熟期生物量、根际土壤AMF孢子密度、AMF侵染率及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以及R.intraradices对大豆根际土壤百菌清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R.intraradices菌剂可以提高大豆植株的生长及养分吸收,显著增加大豆植株生物量、AMF侵染率及AMF孢子密度,同时R.intraradices及百菌清均对大豆根腐病有防治效果,且相比于百菌清,R.intraradices菌剂在防治根腐病的基础上改善了根际土壤微环境、增加根系发达程度等;在不同的连作年限下,R.intraradices菌剂均可显著降低土壤中百菌清残留量,且在接种菌剂+百菌清处理组中,0年连作大豆百菌清残留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大豆 根内根孢囊霉 生物量 腐病 百菌清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复合接种对青山杨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方静 武帅 +1 位作者 孟昭军 严善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2,共6页
为了解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在复杂性生态系统中的协同效应和功能互补性,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1年生青山杨(Populus pseudo-cathayana×P.deltoides)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 为了解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在复杂性生态系统中的协同效应和功能互补性,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1年生青山杨(Populus pseudo-cathayana×P.deltoides)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对青山杨幼苗进行单一和复合接种(根内根孢囊霉+摩西斗管囊霉,M)处理,不接种处理(CK)为对照,分析不同接种处理对青山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不同接种方式,对青山杨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同,复合接种处理比其单一接种处理有利于青山杨的生长发育。复合接种处理(M)的青山杨的株高、地径、叶宽、叶面积、根系活力、叶绿素a质量分数、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叶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叶绿素b质量分数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叶长、叶片数、根长、根系平均直径、根系体积、根表面积、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均显著(P<0.05)高于RI处理和CK处理,但与FM处理差异不显著;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和淀粉质量分数均与RI处理差异不显著。因此,根内根孢囊霉+摩西斗管囊霉复合接种是培育青山杨的优良接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优先考虑根内根孢囊霉+摩西斗管囊霉复合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真菌 根内根孢囊霉 摩西斗管囊 复合接种 青山杨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干旱条件下桑树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邢丹 韩世玉 +3 位作者 罗朝斌 杨胜特 张芳 陈廷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483,共9页
研究自然干旱条件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对桑树生长、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揭示AM真菌提升桑树WUE的原因,为岩溶区域植被人为调控WUE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以桑品种桑特优2号为... 研究自然干旱条件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对桑树生长、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的影响,揭示AM真菌提升桑树WUE的原因,为岩溶区域植被人为调控WUE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以桑品种桑特优2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接种(CK)、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 3个处理,培养40 d后自然干旱7 d,测定桑树的菌根侵染率、生长指标、光合特性,获得桑树WUE及增幅贡献来源等。结果发现,桑树接种AM真菌后47 d,菌根侵染率达40%以上;接种Fm的桑树株高、地径、叶面积、地上部分和根系干质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6.57%、19.02%、91.35%、239.66%和342.86%,接种Ri分别比对照增加10.13%、14.11%、23.04%、91.38%和125.71%;与CK比较,接种Fm和Ri都可显著增加桑树根冠比,分别增加29.39%和17.08%,并且接种Fm的效果优于接种Ri;AM真菌处理显著提高桑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降低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接种Fm和Ri均显著提高桑树WUE,增幅分别达160.70%和51.56%,但贡献大小因菌种而存在差异,其中接种Fm通过使Pn显著提高而对WUE贡献率高于接种Ri,接种Ri则使Tr显著降低而对WUE贡献率大;桑树菌根侵染率、生长状况、光合特性、WUE之间彼此显著相关,并且AM真菌对桑树根冠比有极显著的直接作用,同时通过正向影响地径和负向影响Tr表现明显的间接作用;AM真菌通过提高桑树根冠比而促进WUE提升。因此,AM真菌侵染桑树根系后,主要通过协调根冠生长而提升桑树WUE,并且接种摩西斗管囊霉更易提高桑树W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干旱 丛枝菌 摩西斗管囊 根内根孢囊霉 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枸杞生长及抗根腐病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柄霖 丁德东 +4 位作者 何静 李彦湘 赵吉桃 候彩霞 赵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7-552,共6页
【目的】揭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对枸杞植株的促生效果和抗根腐病能力。【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接种微生物(CK)、接种病原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FS)、接种... 【目的】揭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对枸杞植株的促生效果和抗根腐病能力。【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接种微生物(CK)、接种病原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FS)、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I)和双接种(RI+FS)共4个处理,测定菌根侵染率、病情指数、植株生长指标及相关防御酶活性等,综合评价AM真菌对枸杞生长和抗根腐病的效果。【结果】RI处理后90 d,枸杞株高、茎粗、鲜质量和总叶绿素含量较CK显著增加54.86%、35.94%、126.91%和57.14%(P<0.05),其根系侵染率达45.61%;与FS处理相比,RI+FS处理下枸杞根腐病防治效果高达62.79%;RI+FS处理后枸杞植株体内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FS显著提高60.81%、51.72%、48.13%、57.54%和88.31%(P<0.05)。【结论】根内根孢囊霉具有促进枸杞生长和增强植株对根腐病抗性等作用,这种抗性可能来源于AM真菌与枸杞根系形成的良好共生体系,可提高枸杞生理代谢水平,激发其抗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真菌 根内根孢囊霉 枸杞 腐病抗性 防御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镉胁迫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隽 胡浩 +5 位作者 曾艳 曾奥 贺月林 唐少军 杨祎 雷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35,45,共7页
【目的】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镉胁迫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利用AMF菌根技术减少稻米镉超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分别在无镉胁迫和1 mg/kg镉胁迫的水稻育秧土壤中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目的】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镉胁迫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利用AMF菌根技术减少稻米镉超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分别在无镉胁迫和1 mg/kg镉胁迫的水稻育秧土壤中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以接种等量高温高压灭菌后的FM+RI菌剂为对照,30 d时测定这2种AMF对水稻秧苗根系的侵染率,并分析其对秧苗株高、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镉含量的影响。【结果】在无镉胁迫的条件下,FM、RI对水稻秧苗根系的侵染率分别为33.4%和24.9%;与对照相比,FM和RI处理秧苗的株高分别增加8.6%和7.6%(P<0.05),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在1 mg/kg镉胁迫的条件下,FM、RI对根系的侵染率分别为25.1%和20.3%;与对照相比,FM和RI处理秧苗的株高分别增加26.5%和21.0%(P<0.05),生物量分别增加33.1%和18.6%(P<0.05),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16.1%和15.2%(P<0.05),根系镉含量分别增加186.2%和207.7%(P<0.05),地上部分镉含量分别减少40.2%和36.8%(P<0.05),镉转运系数均降低80.0%(P<0.05)。【结论】FM和RI能够显著促进镉胁迫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增强根系对镉的固定能力,减少镉从地下部分到地上部分的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真菌 摩西斗管囊 根内根孢囊霉 水稻秧苗 镉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