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蜘蛛抱蛋属植物倍性检测和核DNA含量测定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婷婷 马均鹏 +3 位作者 黄盈萤 梁桂槟 周浩 高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48-1957,共10页
为建立适用于蜘蛛抱蛋属植物的倍性检测及其核DNA含量的流式细胞术方法,以蜘蛛抱蛋属植物成熟叶片为材料,比较了WPB解离液、LB01解离液、Galbraith’s解离液以及改良Galbraith’s解离液制备的细胞核悬液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良Galbraith... 为建立适用于蜘蛛抱蛋属植物的倍性检测及其核DNA含量的流式细胞术方法,以蜘蛛抱蛋属植物成熟叶片为材料,比较了WPB解离液、LB01解离液、Galbraith’s解离液以及改良Galbraith’s解离液制备的细胞核悬液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良Galbraith’s解离液能够更广泛地适用于蜘蛛抱蛋属植物成熟叶片的细胞核悬液的制备且效果较好。利用改良Galbraith’s解离液对12种13个居群的蜘蛛抱蛋属植物进行倍性检测,并通过染色体制片计数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2种蜘蛛抱蛋属植物的DNA含量的荧光强度峰值范围为1753078.81~5817826.99。其中,11种二倍体植物的峰值范围为1753078.81~2937690.80,四倍体辐花蜘蛛抱蛋的峰值为3892503.69,六倍体泰国蜘蛛抱蛋的峰值为5817826.99。此外,以葱为内标,对以上蜘蛛抱蛋属植物的核DNA含量进行测定和估算,首次估测了11种蜘蛛抱蛋植物的核DNA含量,蜘蛛抱蛋的DNA含量与已有报道的结果相近。其中,二倍体植物的核DNA含量为14.16~18.73 Gb;四倍体辐花蜘蛛抱蛋的核DNA含量为28.33 Gb;六倍体泰国蜘蛛抱蛋的核DNA含量为43.03 Gb。结果可为蜘蛛抱蛋属植物的遗传育种研究、全基因组研究以及喀斯特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抱蛋属 染色体数目 流式细胞术 倍性水平 核dna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7种中国野生蔷薇核DNA含量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诗琦 张程 高信芬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8-565,共8页
以17种中国野生蔷薇为试材,采用改良的LB 01裂解液,以4种不同的标准植物——大豆(Glycine max Merr.‘Polanka’)、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和玉米(Zea mays L.)为外标,以二倍体材料丽江... 以17种中国野生蔷薇为试材,采用改良的LB 01裂解液,以4种不同的标准植物——大豆(Glycine max Merr.‘Polanka’)、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和玉米(Zea mays L.)为外标,以二倍体材料丽江蔷薇(Rosa×lichiangensis Yüet Ku)为内部参照,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其核DNA含量及染色体倍性进行检测,并采用常规染色体压片法验证倍性准确性。本研究首次检测了3个二倍体种——商城蔷薇(Rosa shangchengensis T.C.Ku)、广东蔷薇(Rosa kwangtungensis Yüet Tsai)和无刺刺梨(Rosa roxburghii f.inermis S.D.Shi),1个三倍体种——伞房蔷薇(Rosa corymbulosa Rolfe)和1个四倍体种——弯刺蔷薇(Rosa beggeriana Schrenk)的核DNA含量及基因组大小。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与常规染色体压片法结果一致,可对中国野生蔷薇的倍性研究进行补充。本研究结果可丰富中国蔷薇属植物的细胞遗传学背景资料并为繁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属 核dna含量 倍性水平 流式细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乌饭树核DNA含量(2C-值)测定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婧 张敏 +2 位作者 林峰 周鹏 周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0-686,共7页
核DNA含量(2C-值)是描述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该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越橘属植物乌饭树核DNA含量,建立了适合乌饭树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以野生乌饭树的嫩叶为材料,以已知核DNA含量的水稻品种‘日本晴’为内标,采用GP... 核DNA含量(2C-值)是描述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该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越橘属植物乌饭树核DNA含量,建立了适合乌饭树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以野生乌饭树的嫩叶为材料,以已知核DNA含量的水稻品种‘日本晴’为内标,采用GPB解离液,细胞核悬液加入50μL·mL^-1碘化丙啶染色5 min即可上机检测。结果表明:(1)9个乌饭树单株的核DNA含量平均值为(1.22±0.03)pg,最小值为1.18 pg,最大值为1.27 pg。(2)检测结果与已知的越橘属二倍体植株的2C-值含量相似,且不同地理来源的单株DN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推测这9个单株为二倍体植株。(3)测定的乌饭树核DNA含量(2C-值)可丰富越橘属植物的C-值库;基于流式细胞术建立的乌饭树核DNA含量测定方法可为该属其他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饭树 核dna含量 2C-值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子湖中华沙塘鳢染色体核型和核DNA含量 被引量:3
4
作者 许红霞 杨学芬 杨瑞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7,共5页
为了丰富中华沙塘鳢的细胞遗传学内容,并为中华沙塘鳢的种质鉴定、育种及沙塘鳢科的进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采用PHA-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空气干燥法及Giemsa染色等方法分析中华沙塘鳢模式种产地梁子湖的中华沙塘鳢的染色体数目、核型、... 为了丰富中华沙塘鳢的细胞遗传学内容,并为中华沙塘鳢的种质鉴定、育种及沙塘鳢科的进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采用PHA-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空气干燥法及Giemsa染色等方法分析中华沙塘鳢模式种产地梁子湖的中华沙塘鳢的染色体数目、核型、染色体臂数等;以国际通用的公鸡血细胞核DNA绝对含量(2.50pg/2C)为参照标准,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华沙塘鳢血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表明:梁子湖中华沙塘鳢的染色体数目2n=44,核型为44T,染色体臂数NF=44。染色体相对长度3.332%~5.914%。未见与性别有关的异型染色体,也没有观察到随体或次缢痕。中华沙塘鳢的核DNA绝对含量为2.38pg/2C,基因组大小为1.17×109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中华沙塘鳢 核dna含量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核DNA含量在全球尺度上的纬度变异式样及其气候适应意义——以菊科植物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解梦 于晶 郭水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53-3461,共9页
核DNA含量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涉及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前人有关植物核DNA含量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异规律存在着矛盾的报道,而且多数将核DNA含量与纬度、海拔、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线性关系。核DNA含量是否具有环境适应上的意义... 核DNA含量是重要的生物学概念,涉及DNA C-值和基因组大小。前人有关植物核DNA含量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异规律存在着矛盾的报道,而且多数将核DNA含量与纬度、海拔、气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线性关系。核DNA含量是否具有环境适应上的意义,也还存在争议。先前有关核DNA含量与环境因素间关系的矛盾性报道可能与取样过小、地理范围过窄、研究对象遗传背景差异过大有关。如果对一个遗传背景相近的类群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取样,核DNA含量会呈现有规律的纬度梯度变化,可能与大的气候因素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菊科(Asteraceae)是被子植物的最大科,是一个广泛认可的自然分类群。为揭示全球空间尺度上植物核DNA含量在纬度梯度上的变异规律,以及这种变异是否具有环境适应意义,以菊科为对象开展了核DNA含量与纬度、生物气候因素关系的统计分析。从"植物DNA C-值数据库"检索到822种菊科植物的核DNA含量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沿经度方向上设立10条样带,每条样带横跨15个经度,每条样带又均分成22个样块,每个样块纵跨7.5个纬度;其次,从"世界气候数据网站"下载1950—2000年时间段14个生物气候因子数据,应用Arc GIS 9.3获得每个样块14个生物气候因子的平均值;根据"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站"记录,计算每个样块菊科植物平均的核DNA含量数据。为避免气候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对数据分析的影响,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了降维,发现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雨量分别是第一、二主成分上荷载最大的因子,去除与它们相关性在-0.7至+0.7之间的其他气候因子后获得了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雨量和最湿月份雨量三个变量用于进一步数据分析。结果发现,菊科植物在全球10个样带上的核DNA含量与纬度关系密切,与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季度雨量和最湿月份雨量呈现极显著的单峰型的非线性关系,可以用二项式进行拟合。因此,全球空间尺度上植物核DNA含量沿着纬度梯度有规律性的非线性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很强的气候适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核dna含量 dna C-值 基因组大小 非线性关系 纬度 生物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4种提取沙棘核DNA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周香艳 张宁 +2 位作者 王旺田 王翠玲 吴兵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5-160,共6页
采用4种不同提取细胞核的方法,测定了6个不同沙棘品种的核DNA含量,比较了4种不同提取方法测得的CV值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提取沙棘核DNA的方法所测得的内标CV值为2.49%~11.31%,待测样CV值为2.53%~12.08%.当Tris.MgCl2法测定时,细胞核... 采用4种不同提取细胞核的方法,测定了6个不同沙棘品种的核DNA含量,比较了4种不同提取方法测得的CV值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提取沙棘核DNA的方法所测得的内标CV值为2.49%~11.31%,待测样CV值为2.53%~12.08%.当Tris.MgCl2法测定时,细胞核全部破碎,故未得到流式图;用Otto's法测得的CV值最小,内标与待测样CV值分别为2.49%~3.35%,2.53%~3.56%.因此,Otto's法为最适宜提取沙棘细胞核DNA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流式细胞术 细胞提取液 核dna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进行倍性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被引量:37
7
作者 吴雅琴 常瑞丰 程和禾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07-409,414,共4页
倍性鉴定在遗传育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倍性鉴定的方法一直是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细胞核G1期的DNA含量反应一个细胞的倍性,因此常常用DNA含量来估计细胞的倍性。流式细胞术(F low Cy-tom etry)是一种快速准确鉴定倍性的方法... 倍性鉴定在遗传育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倍性鉴定的方法一直是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细胞核G1期的DNA含量反应一个细胞的倍性,因此常常用DNA含量来估计细胞的倍性。流式细胞术(F low Cy-tom etry)是一种快速准确鉴定倍性的方法,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测量快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测定,而且操作简单。该方法包括完整核DNA的提取和荧光染色,然后根据它们的相对荧光强度来分析DNA的含量。综述了流式细胞分析法在DNA倍性分析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并阐述了流式细胞技术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dna倍性 核dna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壳类动物染色体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郑小东 王昭萍 +2 位作者 王如才 于瑞海 孔令峰 《黄渤海海洋》 CSCD 2000年第3期101-108,共8页
综述了双壳类动物染色体核型、带型以及核 DNA含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迄今 ,已知染色体数的双壳类动物有 2 6科的 1 57种 ( 2 N=1 4~ 48) ,其中 89种有核型报道 ;带型研究仅在美洲牡蛎、太平洋牡蛎、贻贝、缢蛏等种类中有关于 G带、C带... 综述了双壳类动物染色体核型、带型以及核 DNA含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迄今 ,已知染色体数的双壳类动物有 2 6科的 1 57种 ( 2 N=1 4~ 48) ,其中 89种有核型报道 ;带型研究仅在美洲牡蛎、太平洋牡蛎、贻贝、缢蛏等种类中有关于 G带、C带和 Ag- NOR带的报道 ;65种双壳类动物有核 DNA含量的记载。指出有关 DNA含量与个体生长发育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尚需进一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染色体 带型 核dna含量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