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核-幔相互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亮明
彭省临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38-444,共7页
核-幔边界是地球内部反差最大的一个边界,也是最重要的边界。界区的核-幔相互作用过程在整个地球动力学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概述了核-幔边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有关核幔物质的化学反应和D”层的形成、核-幔间的...
核-幔边界是地球内部反差最大的一个边界,也是最重要的边界。界区的核-幔相互作用过程在整个地球动力学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概述了核-幔边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有关核幔物质的化学反应和D”层的形成、核-幔间的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及其对地幔对流之贡献、核-幔耦合与动量传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幔边界
D层
核
-
幔
相互作用
地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生代地球系统与核—幔边界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邵济安
韩庆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2-388,共7页
本文介绍了90年代以来地球物理学在地球磁场方面(地球磁场古强度,地磁场极性反转频率以及真极移)的研究成果,揭示了200~100Ma全球低的地球磁场古强度;124~83Ma低的极性反转频率以及170~110Ma近乎停滞的真极移。与此同时,地球表面发...
本文介绍了90年代以来地球物理学在地球磁场方面(地球磁场古强度,地磁场极性反转频率以及真极移)的研究成果,揭示了200~100Ma全球低的地球磁场古强度;124~83Ma低的极性反转频率以及170~110Ma近乎停滞的真极移。与此同时,地球表面发生了一系列由地幔热柱上升而导致的构造热事件。它们的联系引起地球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本文介绍的两种模型,正是从核—幔边界结构演变的角度去探讨地球磁场与热场的关系。最后还从地质学的角度,提出了面临的挑战及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地球动力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系统
核-幔边界
动力学
中生代
地
幔
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核-幔边界的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光品
傅容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48-552,共5页
根据传播矩阵方法,并把由联合反演得到的同时满足长波地形起伏、板块运动速度、重力位异常资料以及地震层析先验知识的全地幔三维异常密度作为载荷,以求取核-幔边界的动力学背景.计算结果显示:1.所求的核-幔边界起伏图像与Ha...
根据传播矩阵方法,并把由联合反演得到的同时满足长波地形起伏、板块运动速度、重力位异常资料以及地震层析先验知识的全地幔三维异常密度作为载荷,以求取核-幔边界的动力学背景.计算结果显示:1.所求的核-幔边界起伏图像与Hager等根据格林函数方法所求得的核-幔边界的起伏在全球范围内基本相符.2.核-幔边界处的环型场仅在数量上降为地表处的环型场的1/8左右,而极型场较地表处的极型场的流动图像有显著变化,数值也增为地表处极型场的3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幔边界
动力学背景
地
核
地
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幔羽现象与地震电磁流体效应的可能联系——电磁流体效应和平面电流模型
被引量:
7
4
作者
曾小苹
刘正彦
+2 位作者
林云芳
王吉易
续春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53-258,共6页
综合分析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发生在中国的 14个强震前地磁和地下流体参量动态图像的时空演化特征 ,发现强震前这些参量均呈现十分明显的异常图形。这些图像十分复杂 ,且随时间不断变化 ,并与孕震过程有某种时空规律性联系。 90年代...
综合分析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发生在中国的 14个强震前地磁和地下流体参量动态图像的时空演化特征 ,发现强震前这些参量均呈现十分明显的异常图形。这些图像十分复杂 ,且随时间不断变化 ,并与孕震过程有某种时空规律性联系。 90年代地学家通过地震资料分析发现了幔羽现象。笔者设想核幔边界的幔羽磁流体物质上涌是地震电磁流体效应的一种可能成因。幔羽中的流体物质螺旋上涌至地壳的底部 ,并形成“蘑菇云”。流体在地壳中扩展或挤压 ,形成异常电流 ,可将其看作在孕震区地下 10 2 0km深处有一等效平面电流。再考虑到近地表的电磁环境———电离层电流体系的局部异常 ,计算了一个地下和电离层组成的等效平面电流模型在地面产生的磁场分布 ,结果与强震前地球磁场的零等变型异常动态图像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
羽现象
地震磁流体应
核-幔边界
平面电流模型
电离层
地震前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作用引起的吗?
被引量:
26
5
作者
张招崇
董书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7-254,共8页
自Morgan在1971年提出地幔柱假说来解释大洋岛链的火山迁移规律以来,对于地幔柱是否存在一直存在着争论。大火成岩省以短时间内的巨量喷发为特征,这种特殊现象一般被认为是地幔柱作用的结果,原因是它可以解释大火成岩省中的许多现象:(1...
自Morgan在1971年提出地幔柱假说来解释大洋岛链的火山迁移规律以来,对于地幔柱是否存在一直存在着争论。大火成岩省以短时间内的巨量喷发为特征,这种特殊现象一般被认为是地幔柱作用的结果,原因是它可以解释大火成岩省中的许多现象:(1)短时间内的巨量幔源岩浆;(2)喷发前>500 m的隆起;(3)高温苦橄岩和科马提岩的存在;(4)热点轨迹;(5)在没有挥发分和压力降低的条件下地幔发生熔融;(6)高的3He/4He比值。但是并不是所有大火成岩省都具有上述特征,而且上述现象有的也可以用其他机制来解释,如边缘对流、大规模岩石圈拆沉、裂谷减压和陨石撞击等。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模式可以解释所有大火成岩省的所有现象,而总体上大火成岩省的许多地质现象与地幔柱模式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火成岩省
地
幔
柱
苦橄岩
岩石圈
核-幔边界
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与资源和灾害
被引量:
70
6
作者
滕吉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共8页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圈层耦合和深层动力过程是一系列地学前沿问题的基础。地球表面所见地球物理场异常、地质构造格局、地球化学组分无一不受到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过程的制约 ,如地球圈层的形成与演化 ,大陆伸展与裂谷形成 ,造山带...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圈层耦合和深层动力过程是一系列地学前沿问题的基础。地球表面所见地球物理场异常、地质构造格局、地球化学组分无一不受到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过程的制约 ,如地球圈层的形成与演化 ,大陆伸展与裂谷形成 ,造山带与盆地 ,资源与能源 ,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 ,地球内核速度差异旋转等 ,均为深部物质运移和物理学、化学及地质构造耦合的产物。然而至今有很多要素与深层过程尚处于定性的与推断的阶段 ,对其探索的深度与本质知之甚少 ,故尚待不断深入研究和发现。文中提出的科学问题乃是当今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前沿问题。文章主要讨论 3个问题 :( 1)问题的提出与思考 ;( 2 )金属矿产 ,大陆伸展与裂谷、盆地形成 ,地震“孕育” ,地球内核速度差异旋转与深部物质上涌 ;( 3 )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和圈层耦合与深层动力过程。当今世界上对这些科学问题的研究刚刚开始 ,有一些结果或说法也还是定性的、轮廓的或推断的。为此 ,文中对所论述的每一方面的科学内涵均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并给出了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必须研究的主体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幔边界
岩石地球化学组成
地
幔
热柱
圈层耦合
深层动力过程
物质交换
能量变换
地球内部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核-幔相互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亮明
彭省临
机构
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
出处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38-44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核-幔边界是地球内部反差最大的一个边界,也是最重要的边界。界区的核-幔相互作用过程在整个地球动力学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概述了核-幔边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有关核幔物质的化学反应和D”层的形成、核-幔间的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及其对地幔对流之贡献、核-幔耦合与动量传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有关问题。
关键词
核-幔边界
D层
核
-
幔
相互作用
地球动力学
Keywords
core
-
mantle boundary, D' layer,core
-
mantle interaction,geodynamics
分类号
P183.2 [天文地球—天文学]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生代地球系统与核—幔边界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2
作者
邵济安
韩庆军
机构
北京大学综合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2-38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9672156)
文摘
本文介绍了90年代以来地球物理学在地球磁场方面(地球磁场古强度,地磁场极性反转频率以及真极移)的研究成果,揭示了200~100Ma全球低的地球磁场古强度;124~83Ma低的极性反转频率以及170~110Ma近乎停滞的真极移。与此同时,地球表面发生了一系列由地幔热柱上升而导致的构造热事件。它们的联系引起地球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本文介绍的两种模型,正是从核—幔边界结构演变的角度去探讨地球磁场与热场的关系。最后还从地质学的角度,提出了面临的挑战及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地球动力学问题。
关键词
地球系统
核-幔边界
动力学
中生代
地
幔
柱
Keywords
earth system
paleointensity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geomagnetic reversal frequency
true polar wander
mantle plume
分类号
P183.2 [天文地球—天文学]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核-幔边界的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光品
傅容珊
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48-552,共5页
文摘
根据传播矩阵方法,并把由联合反演得到的同时满足长波地形起伏、板块运动速度、重力位异常资料以及地震层析先验知识的全地幔三维异常密度作为载荷,以求取核-幔边界的动力学背景.计算结果显示:1.所求的核-幔边界起伏图像与Hager等根据格林函数方法所求得的核-幔边界的起伏在全球范围内基本相符.2.核-幔边界处的环型场仅在数量上降为地表处的环型场的1/8左右,而极型场较地表处的极型场的流动图像有显著变化,数值也增为地表处极型场的3倍左右.
关键词
核-幔边界
动力学背景
地
核
地
幔
Keywords
Whole
-
mantle, Core
-
mantle boundary, Dynamic background.
分类号
P541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幔羽现象与地震电磁流体效应的可能联系——电磁流体效应和平面电流模型
被引量:
7
4
作者
曾小苹
刘正彦
林云芳
王吉易
续春荣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
国立中央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
河北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所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53-258,共6页
文摘
综合分析了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发生在中国的 14个强震前地磁和地下流体参量动态图像的时空演化特征 ,发现强震前这些参量均呈现十分明显的异常图形。这些图像十分复杂 ,且随时间不断变化 ,并与孕震过程有某种时空规律性联系。 90年代地学家通过地震资料分析发现了幔羽现象。笔者设想核幔边界的幔羽磁流体物质上涌是地震电磁流体效应的一种可能成因。幔羽中的流体物质螺旋上涌至地壳的底部 ,并形成“蘑菇云”。流体在地壳中扩展或挤压 ,形成异常电流 ,可将其看作在孕震区地下 10 2 0km深处有一等效平面电流。再考虑到近地表的电磁环境———电离层电流体系的局部异常 ,计算了一个地下和电离层组成的等效平面电流模型在地面产生的磁场分布 ,结果与强震前地球磁场的零等变型异常动态图像较吻合。
关键词
幔
羽现象
地震磁流体应
核-幔边界
平面电流模型
电离层
地震前兆异常
Keywords
mantle plume phenomenon
seismo hydromagnetic effect
core mantle boundary
planar current model
ionospheric current system
分类号
P315.721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作用引起的吗?
被引量:
26
5
作者
张招崇
董书云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7-254,共8页
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4-0728)
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计划项目
文摘
自Morgan在1971年提出地幔柱假说来解释大洋岛链的火山迁移规律以来,对于地幔柱是否存在一直存在着争论。大火成岩省以短时间内的巨量喷发为特征,这种特殊现象一般被认为是地幔柱作用的结果,原因是它可以解释大火成岩省中的许多现象:(1)短时间内的巨量幔源岩浆;(2)喷发前>500 m的隆起;(3)高温苦橄岩和科马提岩的存在;(4)热点轨迹;(5)在没有挥发分和压力降低的条件下地幔发生熔融;(6)高的3He/4He比值。但是并不是所有大火成岩省都具有上述特征,而且上述现象有的也可以用其他机制来解释,如边缘对流、大规模岩石圈拆沉、裂谷减压和陨石撞击等。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模式可以解释所有大火成岩省的所有现象,而总体上大火成岩省的许多地质现象与地幔柱模式较为吻合。
关键词
大火成岩省
地
幔
柱
苦橄岩
岩石圈
核-幔边界
热点
Keywords
large igneous province
mantle plume
picrites
lithosphere
core
-
mantle boundary
hotspot
分类号
P58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与资源和灾害
被引量:
70
6
作者
滕吉文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40 0 740 2 0 )
文摘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圈层耦合和深层动力过程是一系列地学前沿问题的基础。地球表面所见地球物理场异常、地质构造格局、地球化学组分无一不受到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过程的制约 ,如地球圈层的形成与演化 ,大陆伸展与裂谷形成 ,造山带与盆地 ,资源与能源 ,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 ,地球内核速度差异旋转等 ,均为深部物质运移和物理学、化学及地质构造耦合的产物。然而至今有很多要素与深层过程尚处于定性的与推断的阶段 ,对其探索的深度与本质知之甚少 ,故尚待不断深入研究和发现。文中提出的科学问题乃是当今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前沿问题。文章主要讨论 3个问题 :( 1)问题的提出与思考 ;( 2 )金属矿产 ,大陆伸展与裂谷、盆地形成 ,地震“孕育” ,地球内核速度差异旋转与深部物质上涌 ;( 3 )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和圈层耦合与深层动力过程。当今世界上对这些科学问题的研究刚刚开始 ,有一些结果或说法也还是定性的、轮廓的或推断的。为此 ,文中对所论述的每一方面的科学内涵均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并给出了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必须研究的主体领域。
关键词
核-幔边界
岩石地球化学组成
地
幔
热柱
圈层耦合
深层动力过程
物质交换
能量变换
地球内部物质
Keywords
exchange of substance and energy
mantle and core boundary
petr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ompositions
mantle plume
different sphere coupling
deep dynamical process
分类号
P3 [天文地球—地球物理学]
P51 [天文地球—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核-幔相互作用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刘亮明
彭省临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生代地球系统与核—幔边界动力学研究进展
邵济安
韩庆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核-幔边界的动力学背景
李光品
傅容珊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幔羽现象与地震电磁流体效应的可能联系——电磁流体效应和平面电流模型
曾小苹
刘正彦
林云芳
王吉易
续春荣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作用引起的吗?
张招崇
董书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与资源和灾害
滕吉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
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