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乙烯/聚邻甲基苯胺核-壳结构微球的制备及其电流变性能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盼盼 刘曌 +1 位作者 郝博男 刘迎丹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4-132,共9页
通过种子溶胀-释放法制备了聚苯乙烯/聚邻甲基苯胺(PS/PMANI)核-壳结构微球,并且通过采用不同粒径的PS种子微球实现了对核-壳结构粒径的调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对其形貌和化学结构分别进行了表征。将... 通过种子溶胀-释放法制备了聚苯乙烯/聚邻甲基苯胺(PS/PMANI)核-壳结构微球,并且通过采用不同粒径的PS种子微球实现了对核-壳结构粒径的调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对其形貌和化学结构分别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核-壳结构微球作为电流变响应材料,研究了粒径变化对其电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单分散核-壳结构微球,相同投料比(PS∶MANI=3∶1)条件下,随PS种子微球粒径增加,PMANI壳层的厚度也逐渐增加。不同粒径微球的电流变液均能表现出良好的电流变效应,且随着微球粒径及壳层厚度的增加,其电流变液在相同电场下具有更高的电流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变液 核-壳结构微球 电流变效率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核-壳结构复合微球对聚丙烯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彦生 马德鹏 +4 位作者 吴凤龙 陈凯 刘永梅 魏华 吴永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5,80,共5页
以吸附自组装和共缩聚法制备的PS/MCM-41-g-MPS和P(St-MPS)/MCM-41两种具有不同界面作用的"核-壳"结构复合微球为填料,对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进行改性,研究了复合微球种类及用量对PP力学与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 以吸附自组装和共缩聚法制备的PS/MCM-41-g-MPS和P(St-MPS)/MCM-41两种具有不同界面作用的"核-壳"结构复合微球为填料,对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进行改性,研究了复合微球种类及用量对PP力学与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复合微球的添加均可以显著提高PP的力学性能,在复合微球PS/MCM-41-g-MPS和P(St-MPS)/MCM-41的添加量均为2%(质量分数,下同)时,两种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比纯PP提高了12%和13%;而添加量为4%时,两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68%和63%,复合微球的添加也促进了β晶的形成;但由于两种复合微球核-壳界面作用的不同,对PP力学及结晶性能的改善作用具有一定的差异;SEM测试表明,核-壳粒子界面作用不同,直接影响其在基体中的分散及增韧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复合 改性 聚丙烯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