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用于肝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贾超凡 张凤娇 +2 位作者 张璟 闫业浩 魏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68-1980,共13页
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作为肝癌的血清标志物,可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在本文中,描述了两种常见的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并对检测这两种标志物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对这些生物传感... 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作为肝癌的血清标志物,可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在本文中,描述了两种常见的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并对检测这两种标志物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对这些生物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为未来开发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肝癌早期诊断新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配体 生物传感器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D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葡萄糖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艳 王悦 +4 位作者 张帅 赵宁 辛嘉英 孙立瑞 关桦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9-186,共8页
以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为主体,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为配体构建FAD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利用AuNPs颗粒较强的吸附能力,将Mb包裹于纳米颗粒上,形成稳定的Mb-... 以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为主体,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为配体构建FAD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利用AuNPs颗粒较强的吸附能力,将Mb包裹于纳米颗粒上,形成稳定的Mb-AuNPs结构体。采用滴涂法将Mb-AuNPs结构体修饰于裸金电极表面,借助Mb结构中的—COOH与FAD牢固结合,将FAD引入Mb-AuNPs结构体上,提高对葡萄糖的识别能力,从而构建具备葡萄糖氧化酶活性的新型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及时间-电流曲线法探讨其应用于葡萄糖检测的可行性。在温度25℃、pH 7.2时,葡萄糖浓度为10~200μmol/L,与该生物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791,检出限为4.22×10^(-8) mol/L(R_(SN)=3)。该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价格低廉、易于操作、可快速检测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 葡萄糖氧化酶模拟酶 甲烷氧化菌素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葡萄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食品霉菌毒素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乔勤勤 文芳 +5 位作者 郑楠 薛秀恒 程建波 张昊 李松励 王加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94-303,共10页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已经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所以开发出用于简便、快速和灵敏检测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核酸适配体是在体外筛选,并...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已经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所以开发出用于简便、快速和灵敏检测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核酸适配体是在体外筛选,并能特异性识别目标物的单链寡核苷酸序列,因具有易合成、易标记、易修饰、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分子量小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蛋白质、霉菌毒素、农兽药等目标物检测的生物传感器。本文主要综述了食品中霉菌毒素的限量和危害,以及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筛选技术用于食品中霉菌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配体 生物传感器 霉菌毒素 限量 危害 食品中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应用于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甄建辉 孙鹏远 +6 位作者 巩文雯 靳欣欣 贾文珅 赵杰 陈瑞春 潘立刚 梁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577-5585,共9页
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由于其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开发简单、快速的分析技术实现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筛查、检测,对确保食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抗生素在农业畜牧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 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由于其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开发简单、快速的分析技术实现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筛查、检测,对确保食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抗生素在农业畜牧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导致了抗生素滥用现象,引发了严重的动物源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威胁。虽然目前已经有很多抗生素的检测方法,但在检测的灵敏性和量化分析方面仍然存在挑战,因此,建立抗生素的快速、准确分析方法,对管控抗生素合理使用、评估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抗生素检测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电化学、比色法、荧光法3类传感器的检测原理及应用现状,并阐述了不同传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抗生素适配体传感技术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今后适配体技术特异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配体 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 比色法 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用于内分泌干扰物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紫璇 孙洁芳 邵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5939-5945,共7页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一种外源性化学物质,食物是人体摄入这些化学物的主要来源,当人体摄入受到环境或食物接触材料污染的食物,其中的EDCs很容易进入人体并蓄积,能在不同程度上干扰内源性激素系统,导致... 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一种外源性化学物质,食物是人体摄入这些化学物的主要来源,当人体摄入受到环境或食物接触材料污染的食物,其中的EDCs很容易进入人体并蓄积,能在不同程度上干扰内源性激素系统,导致不良健康影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耗时费力且成本高昂,难以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核酸适配体是通过体外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策略系统筛选出的单链寡核苷酸分子,具有易合成、易修饰、性质稳定、特异性好和亲和常数高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检测方法的构建。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的电化学或光学的EDCs快速检测方法具有使用简便、响应快速、便于现场筛查使用的优势,可以与实验室精准检测技术优势互补。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核酸适配体识别构建的电化学、光学传感器对食品中EDCs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为核酸适配体传感检测技术在EDCs识别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核酸配体 现场检测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曾慧君 付诗慧 +5 位作者 晏涛 杨小平 刘萍 徐玮 董秋花 郦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77-284,共8页
核酸适配体是一小段经体外筛选得到的寡核苷酸序列,因具备易合成、易修饰、特异性强、稳定性高且广泛结合各种靶标分子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核酸适配体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和作用原理... 核酸适配体是一小段经体外筛选得到的寡核苷酸序列,因具备易合成、易修饰、特异性强、稳定性高且广泛结合各种靶标分子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核酸适配体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和作用原理,列举了已经筛选获得的食源性致病菌适配体,总结了9种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目前该技术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配体 生物传感器 食源性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1411核酸适配体和金纳米颗粒组装新型生物传感器及其在超灵敏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艳艳 杨柳 +7 位作者 韩浩健 徐永权 邢文竹 许萌 陈恋菊 文庆莲 赵云冬 郝峰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AS1411核酸适配体可与表达在肿瘤细胞上的核蛋白结合,将其与纳米材料偶联建立一种传感平台,用于肿瘤细胞的超灵敏检测。以金纳米颗粒(AuNPs)为中心,通过金-硫醇键将聚乙二醇(PEG)衍生物与AuNPs链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巯基聚乙二醇马来... AS1411核酸适配体可与表达在肿瘤细胞上的核蛋白结合,将其与纳米材料偶联建立一种传感平台,用于肿瘤细胞的超灵敏检测。以金纳米颗粒(AuNPs)为中心,通过金-硫醇键将聚乙二醇(PEG)衍生物与AuNPs链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巯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SH-PEG-MAL)偶联剂,生成AuNPs-SH-PEG-MAL。进一步,将带有5-羧基荧光素(5-FAM)的AS1411核酸适配体与AS1411互补DNA单链结合,形成传感探针,最终构建了一个“开关式”的特异性检测传感器。所制备的传感器在10~300个细胞/m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Hela细胞的线性相关系数为R^(2)=0.991、检出限5个细胞/mL;MCF-7细胞的线性相关系数为R^(2)=0.983,检出限为7个细胞/mL。本研究建立的传感器具有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实现了“超灵敏”检测肿瘤细胞的目的,有望为临床肿瘤患者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AS1411 核酸配体 金纳米颗粒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检测细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崔丽伟 常惟丹 +2 位作者 陈威风 邹建 姬向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5期324-332,共9页
细菌毒素是细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食品中细菌毒素的污染已成为人们迫切关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因此,开发出简便、快速、灵敏检测食品中细菌毒素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核酸适体是体外筛选的单链寡核苷... 细菌毒素是细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食品中细菌毒素的污染已成为人们迫切关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因此,开发出简便、快速、灵敏检测食品中细菌毒素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核酸适体是体外筛选的单链寡核苷酸序列,能特异性识别靶标。具有易合成、易标记、易修饰、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低分子量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生物传感器中。本文简要介绍了细菌毒素的分类及危害,重点综述了基于光学和电化学技术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细菌毒素检测和定量方面的最新进展及应用,以期为细菌毒素的检测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体 生物传感器 细菌毒素 检测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体与DNA长距自组装的电化学传感器定量检测赭曲霉毒素A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文倩 杨宁 +4 位作者 林丽芳 陈观宇 许丽兰 陈敬华 张建中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9期181-187,共7页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与DNA长距自组装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快速、灵敏检测。方法在磁珠表面修饰核酸适配体,特异性识别OTA,并释放引物链。通过磁性分离将引物链分离出来,并利用电极界面的捕获探针(...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与DNA长距自组装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的快速、灵敏检测。方法在磁珠表面修饰核酸适配体,特异性识别OTA,并释放引物链。通过磁性分离将引物链分离出来,并利用电极界面的捕获探针(sulfhydryl modified captur probe,Cp)捕获引物链,从而引发两条辅助探针的级联杂交,形成长距DNA自组装结构。该结构的负电荷骨架可吸附大量带有正电荷的电活性分子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产生显著的电化学信号,从而实现OTA的灵敏检测。结果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在最佳条件下,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0.012~0.120 pg/mL,相关系数为0.99225,检出限为0.6fg/mL。结论基于核酸适配体与DNA长距自组装技术,构建了一种用于OTA简单、快速、准确、灵敏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为OTA的灵敏检测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核酸配体 DNA自组装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在小分子药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玉娇 张昕 李玉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643-652,共10页
目的 为了准确定量检测易残留的小分子药物,利用核酸适配体强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特点,已开发出多种小分子药物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本文对现有的几类小分子药物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进行综述,从而促进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在小分子药物检测的... 目的 为了准确定量检测易残留的小分子药物,利用核酸适配体强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特点,已开发出多种小分子药物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本文对现有的几类小分子药物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进行综述,从而促进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在小分子药物检测的开发与应用。方法 对近20年国内外关于多种小分子药物进行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开发的文献进行检索。结果 对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在解热镇痛类、麻醉类、抗生素类和激素类等几类小分子药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概述其基本原理,同时探讨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前景。结论 为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在小分子药物检测的深入开发与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配体 小分子药物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标记的核酸适配体荧光生物传感器检测凝血酶 被引量:3
11
作者 贵莉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54-1057,共4页
设计了一个简单、通用、基于核酸适配体无标记的高敏感、高专一检测凝血酶的荧光方法。以无标记凝血酶核酸适配体单链DNA为识别元素,Pico Green染料传导互补双链的荧光信号。Pico Green是一种不对称菁,当其单独存在时不产生荧光信号,而... 设计了一个简单、通用、基于核酸适配体无标记的高敏感、高专一检测凝血酶的荧光方法。以无标记凝血酶核酸适配体单链DNA为识别元素,Pico Green染料传导互补双链的荧光信号。Pico Green是一种不对称菁,当其单独存在时不产生荧光信号,而当其被吸附到互补的双链DNA上时,可产生很强的荧光信号,但被吸附到单链DNA上时,却无明显的信号改变。基于该性质,将其用于凝血酶的检测。该方法对凝血酶的响应线性范围为1.0×10^(-14)~1.0×10^(-7)mol/L,相关系数(r^2)为0.99,检出限为1.0×10^(-14)mol/L。1.0×10^(-8)mol/L两种干扰物质(牛血清蛋白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不影响凝血酶的检测,表明该方法对凝血酶具有非常好的专一性。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对人血清样品的检测,其平均回收率为97%~102%。方法可简单、灵敏、特异性地检测凝血酶,有望用于医学临床诊断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配体 生物传感器 荧光 凝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欢 汪恩婷 +3 位作者 陈玉皎 骆小方 刘方菁 丁龙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6期173-176,共4页
本文论述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技术等的原理和特点,并分析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技术在食品中塑化剂等污染物、赭曲霉毒素A等真菌毒素、卡那霉素和氯霉素等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通过探讨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技术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 本文论述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技术等的原理和特点,并分析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技术在食品中塑化剂等污染物、赭曲霉毒素A等真菌毒素、卡那霉素和氯霉素等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通过探讨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技术的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和快速检测等优点,提出筛选稳定核酸适配体、优化电极材料、高通量筛查等发展方向,以期为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配体 电化学传感器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体-聚多巴胺纳米复合物的荧光生物传感器检测赭曲霉素A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立转 赵旭华 +4 位作者 梁晶晶 崔小华 翟翔 王玉瑶 于保锋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2-346,共5页
基于聚多巴胺纳米颗粒(PDANPs)高的荧光猝灭效率,以及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的识别能力,构建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且经济实用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并用于赭曲霉素A(OTA)的检测。标记有荧光团(Carboxyfluorescein,FAM)的核酸适配体可通过π-π... 基于聚多巴胺纳米颗粒(PDANPs)高的荧光猝灭效率,以及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的识别能力,构建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且经济实用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并用于赭曲霉素A(OTA)的检测。标记有荧光团(Carboxyfluorescein,FAM)的核酸适配体可通过π-π堆积作用吸附于PDANPs表面,使FAM的荧光猝灭。加入OTA后,OTA与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结合,使核酸适配体从单链状态折叠为稳定的G-四链体结构。由于G-四链体与PDANPs之间的结合能力弱,导致传感体系的荧光信号增强,从而实现了OTA的定量测定,其检出限为20nmol/L。此外,该方法还可用于红酒中OTA的测定,回收率为96%~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纳米颗粒 核酸配体 赭曲霉素A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硫堇为电化学探针的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绍明 查文玲 +3 位作者 李红 孙清 刘斌 郑龙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1-555,共5页
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聚硫堇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以金纳米粒子为固定核酸适配体的载体构建了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用电化学阻抗谱对传感器的组装过程进行了监测,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 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聚硫堇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以金纳米粒子为固定核酸适配体的载体构建了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用电化学阻抗谱对传感器的组装过程进行了监测,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凝血酶的检测在1.0 pg/mL~5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限为0.38 pg/mL.该传感器制备简单、灵敏度高且抗干扰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硫堇 金纳米粒子 核酸配体 凝血酶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甲苯胺蓝为电化学探针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用于腺苷的检测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绍明 李瑞琴 +2 位作者 李红 陈延胜 丁素游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5-400,共6页
通过金硫键将腺苷适配体互补链(S1)和末端带羧基的DNA链(S2)修饰在金纳米粒子(GNPs)表面,以及甲苯胺蓝(TB)与S2的酰胺反应将TB标记在金纳米粒子表面形成甲苯胺蓝标记的DNA探针分子TB-S2-GNPs-S1,然后在玻碳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 通过金硫键将腺苷适配体互补链(S1)和末端带羧基的DNA链(S2)修饰在金纳米粒子(GNPs)表面,以及甲苯胺蓝(TB)与S2的酰胺反应将TB标记在金纳米粒子表面形成甲苯胺蓝标记的DNA探针分子TB-S2-GNPs-S1,然后在玻碳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金纳米粒子,以其为载体将末端带有巯基的腺苷适配体(Apt)固定在电极表面,以牛血清蛋白为封闭剂消除非特异性吸附,再通过TB-S2-GNPs-S1中的S1与Apt杂交将TB-S2-GNPs-S1负载到电极表面,成功建立了一种以甲苯胺蓝为电化学探针检测腺苷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合成的金纳米粒子和TB-S2-GNPs-S1复合物进行表征。对电极的组装过程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EIS)进行表征,对传感器的性能采用差分脉冲法(DPV)和电化学阻抗进行研究。该传感器在1.0×10^-4-100.0 ng/m L范围内对腺苷具有良好的信号响应,相关系数(r)为0.994,检出限(S/N=3)为64.7 f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核酸配体传感器 甲苯胺蓝 金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氰化镍的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凝血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绍明 查文玲 +3 位作者 孙清 李红 李瑞琴 尚培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2-748,共7页
在玻碳电极(GCE)表面首先用增敏作用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夹心于两层电沉积的铁氰化镍(NiHCF)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之间,然后以金纳米粒子为固定核酸适配体的载体,构建了检测凝血酶的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玻碳电极(GCE)表面首先用增敏作用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夹心于两层电沉积的铁氰化镍(NiHCF)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之间,然后以金纳米粒子为固定核酸适配体的载体,构建了检测凝血酶的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MWCNTs和NiHCF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对传感器的组装过程进行了监测,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以铁氰化镍为探针的传感器对凝血酶的检测在1.0 ng/L^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检测限为0.2 ng/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氰化镍 核酸配体 凝血酶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氰化铜的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腺苷的检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绍明 李红 +4 位作者 孙清 李瑞琴 尚培玲 郑龙珍 陈爱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96-1301,共6页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金电极表面制备了铁氰化铜(CuHCF)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通过CN^-(CuHCF)和金纳米粒子(GNPs)之间形成Au-CN键的强相互作用力,将GNPs组装到电极表面后,再通过Au-S键将巯基化的腺苷适配体组装到电极表面,构建了高灵敏检...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金电极表面制备了铁氰化铜(CuHCF)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通过CN^-(CuHCF)和金纳米粒子(GNPs)之间形成Au-CN键的强相互作用力,将GNPs组装到电极表面后,再通过Au-S键将巯基化的腺苷适配体组装到电极表面,构建了高灵敏检测腺苷的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利用电化学阻抗对传感器的组装构建过程进行监测。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法考察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并探讨了支持电解质和扫速对传感器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对腺苷在100 fg/mL^5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响应,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限为45.0 f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氰化铜 纳米金 核酸配体传感器 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海平 朱俊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6-392,共7页
由于制备简便、易修饰、稳定性好和结合目标物范围广等特点,基于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研究工作一直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在阐述适配体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电化学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电化学技... 由于制备简便、易修饰、稳定性好和结合目标物范围广等特点,基于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研究工作一直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在阐述适配体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电化学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电化学技术在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体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封闭剂为电化学探针的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绍明 查文玲 +3 位作者 李红 孙清 刘斌 郑龙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9-554,共6页
采用半胱氨酸为封闭剂和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非标记型电化学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并用于测定凝血酶。利用电化学阻抗对传感器的组装过程进行了监测。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凝血... 采用半胱氨酸为封闭剂和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非标记型电化学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并用于测定凝血酶。利用电化学阻抗对传感器的组装过程进行了监测。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凝血酶孵育时间、测试pH值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该传感器对凝血酶在10.0~10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为2.47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封闭剂 氧化还原探针 核酸配体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点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
作者 谢希杨 黄天然 黄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61-372,共12页
碳点(carbon dots,CDs)是一种新型的碳基纳米材料,具有出色的荧光特性和毒性低、碳前体来源丰富等优点。适配体(aptamer,Apt)可以特异性结合靶标,应用于传感器能大幅提高检测精度和灵敏度。以CDs作为信号转导元件,以Apt作为目标识别元... 碳点(carbon dots,CDs)是一种新型的碳基纳米材料,具有出色的荧光特性和毒性低、碳前体来源丰富等优点。适配体(aptamer,Apt)可以特异性结合靶标,应用于传感器能大幅提高检测精度和灵敏度。以CDs作为信号转导元件,以Apt作为目标识别元件构建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CDs的结构、分类、荧光特性和Apt的优点,重点介绍了基于CDs的荧光Apt传感器的构建策略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旨在为食品质量监管、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配体 荧光生物传感器 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