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用于肝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贾超凡 张凤娇 +2 位作者 张璟 闫业浩 魏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68-1980,共13页
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作为肝癌的血清标志物,可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在本文中,描述了两种常见的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并对检测这两种标志物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对这些生物传感... 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作为肝癌的血清标志物,可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在本文中,描述了两种常见的基于核酸适配体的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并对检测这两种标志物的光学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对这些生物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为未来开发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肝癌早期诊断新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配体 生物传感器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D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葡萄糖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艳 王悦 +4 位作者 张帅 赵宁 辛嘉英 孙立瑞 关桦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9-186,共8页
以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为主体,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为配体构建FAD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利用AuNPs颗粒较强的吸附能力,将Mb包裹于纳米颗粒上,形成稳定的Mb-... 以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为主体,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为配体构建FAD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利用AuNPs颗粒较强的吸附能力,将Mb包裹于纳米颗粒上,形成稳定的Mb-AuNPs结构体。采用滴涂法将Mb-AuNPs结构体修饰于裸金电极表面,借助Mb结构中的—COOH与FAD牢固结合,将FAD引入Mb-AuNPs结构体上,提高对葡萄糖的识别能力,从而构建具备葡萄糖氧化酶活性的新型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及时间-电流曲线法探讨其应用于葡萄糖检测的可行性。在温度25℃、pH 7.2时,葡萄糖浓度为10~200μmol/L,与该生物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791,检出限为4.22×10^(-8) mol/L(R_(SN)=3)。该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价格低廉、易于操作、可快速检测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 葡萄糖氧化酶模拟酶 甲烷氧化菌素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葡萄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对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检测研究(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蒋树海 范婷 +5 位作者 刘利娟 陈怡 张晓清 沙作良 刘玉良 张娟琨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6-920,共5页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是利用固定在电极表面的适配子与被测溶液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我们对玻碳电极进行阳极氧化、氨基化修饰,通过碳二亚胺盐酸盐(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N-羟基...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是利用固定在电极表面的适配子与被测溶液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我们对玻碳电极进行阳极氧化、氨基化修饰,通过碳二亚胺盐酸盐(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ydroxysuccinimide,NHS)活化作用将适配子结合在电极表面.cTnⅠ最佳检测范围是0.05-5 nmol/L,最低检测限为0.05 nmol/L,检测时间为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配体 生物传感器 cTn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食品霉菌毒素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乔勤勤 文芳 +5 位作者 郑楠 薛秀恒 程建波 张昊 李松励 王加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94-303,共10页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已经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所以开发出用于简便、快速和灵敏检测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核酸适配体是在体外筛选,并...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物,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已经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所以开发出用于简便、快速和灵敏检测食品中霉菌毒素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核酸适配体是在体外筛选,并能特异性识别目标物的单链寡核苷酸序列,因具有易合成、易标记、易修饰、灵敏度高、特异性高、分子量小等优势而广泛应用于蛋白质、霉菌毒素、农兽药等目标物检测的生物传感器。本文主要综述了食品中霉菌毒素的限量和危害,以及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筛选技术用于食品中霉菌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配体 生物传感器 霉菌毒素 限量 危害 食品中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曾慧君 付诗慧 +5 位作者 晏涛 杨小平 刘萍 徐玮 董秋花 郦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77-284,共8页
核酸适配体是一小段经体外筛选得到的寡核苷酸序列,因具备易合成、易修饰、特异性强、稳定性高且广泛结合各种靶标分子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核酸适配体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和作用原理... 核酸适配体是一小段经体外筛选得到的寡核苷酸序列,因具备易合成、易修饰、特异性强、稳定性高且广泛结合各种靶标分子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核酸适配体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和作用原理,列举了已经筛选获得的食源性致病菌适配体,总结了9种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提出了目前该技术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配体 生物传感器 食源性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1411核酸适配体和金纳米颗粒组装新型生物传感器及其在超灵敏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艳艳 杨柳 +7 位作者 韩浩健 徐永权 邢文竹 许萌 陈恋菊 文庆莲 赵云冬 郝峰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7,共7页
AS1411核酸适配体可与表达在肿瘤细胞上的核蛋白结合,将其与纳米材料偶联建立一种传感平台,用于肿瘤细胞的超灵敏检测。以金纳米颗粒(AuNPs)为中心,通过金-硫醇键将聚乙二醇(PEG)衍生物与AuNPs链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巯基聚乙二醇马来... AS1411核酸适配体可与表达在肿瘤细胞上的核蛋白结合,将其与纳米材料偶联建立一种传感平台,用于肿瘤细胞的超灵敏检测。以金纳米颗粒(AuNPs)为中心,通过金-硫醇键将聚乙二醇(PEG)衍生物与AuNPs链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巯基聚乙二醇马来酰亚胺(SH-PEG-MAL)偶联剂,生成AuNPs-SH-PEG-MAL。进一步,将带有5-羧基荧光素(5-FAM)的AS1411核酸适配体与AS1411互补DNA单链结合,形成传感探针,最终构建了一个“开关式”的特异性检测传感器。所制备的传感器在10~300个细胞/mL范围内,荧光强度与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Hela细胞的线性相关系数为R^(2)=0.991、检出限5个细胞/mL;MCF-7细胞的线性相关系数为R^(2)=0.983,检出限为7个细胞/mL。本研究建立的传感器具有重复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实现了“超灵敏”检测肿瘤细胞的目的,有望为临床肿瘤患者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AS1411 核酸配体 金纳米颗粒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标记的核酸适配体荧光生物传感器检测凝血酶 被引量:3
7
作者 贵莉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54-1057,共4页
设计了一个简单、通用、基于核酸适配体无标记的高敏感、高专一检测凝血酶的荧光方法。以无标记凝血酶核酸适配体单链DNA为识别元素,Pico Green染料传导互补双链的荧光信号。Pico Green是一种不对称菁,当其单独存在时不产生荧光信号,而... 设计了一个简单、通用、基于核酸适配体无标记的高敏感、高专一检测凝血酶的荧光方法。以无标记凝血酶核酸适配体单链DNA为识别元素,Pico Green染料传导互补双链的荧光信号。Pico Green是一种不对称菁,当其单独存在时不产生荧光信号,而当其被吸附到互补的双链DNA上时,可产生很强的荧光信号,但被吸附到单链DNA上时,却无明显的信号改变。基于该性质,将其用于凝血酶的检测。该方法对凝血酶的响应线性范围为1.0×10^(-14)~1.0×10^(-7)mol/L,相关系数(r^2)为0.99,检出限为1.0×10^(-14)mol/L。1.0×10^(-8)mol/L两种干扰物质(牛血清蛋白和细胞色素C)的存在不影响凝血酶的检测,表明该方法对凝血酶具有非常好的专一性。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对人血清样品的检测,其平均回收率为97%~102%。方法可简单、灵敏、特异性地检测凝血酶,有望用于医学临床诊断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配体 生物传感器 荧光 凝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在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及发展
8
作者 王晓颖 黄键 +3 位作者 王晓惠 孙雪婷 高雪梅 施锦辉 《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诱因,早期的筛查技术已不能满足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准确检测要求。核酸适配体因其小尺寸、易修饰、亲和性高和热稳定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研究人员运用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开发了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众多...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诱因,早期的筛查技术已不能满足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准确检测要求。核酸适配体因其小尺寸、易修饰、亲和性高和热稳定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研究人员运用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开发了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众多检测方法,用于快速筛查食源性致病菌。基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常用检测方法,总结归纳了核酸适配体的筛选程序,列举了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应对样品的快速高效检测要求时的发展趋势,以求为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改进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核酸配体 配体筛选 核酸配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系统的生物传感器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毅波 马明 +1 位作者 王明仕 常天俊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5-819,共15页
CRISPR/Cas可改造为靶核酸刺激-响应的传感系统,可视为集“分子识别与信号输出”一体的生物传感器,目前在核酸即时诊断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鉴于该系统具有成熟、可靠和可扩展的优点,研究人员尝试将其用于环境分析领域的非核酸分析物检测,... CRISPR/Cas可改造为靶核酸刺激-响应的传感系统,可视为集“分子识别与信号输出”一体的生物传感器,目前在核酸即时诊断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鉴于该系统具有成熟、可靠和可扩展的优点,研究人员尝试将其用于环境分析领域的非核酸分析物检测,已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应用前景的便携式设备.然而,如何将非核酸靶标信息转换为核酸信息仍存在挑战,这限制了CRISPR/Cas系统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推广.为此,本文综述了CRISPR/Cas系统在重金属离子和阴离子、新污染物、农药与真菌毒素以及有害细菌等非核酸靶标检测中的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构筑非核酸靶标信息转换元件的策略,以期为推进该系统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 新污染物 核酸 RNA-cleaving DNAZYME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光学生物传感器在卡那霉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亚 徐智辉 +3 位作者 张彪 赵冬芳 曹文欣 张兴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3-201,共9页
卡那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由于其效果好、价格低等优点,是我国常用兽药之一。但如果剂量过大就会大量残留在动物体内,进而通过食物链富集进入人体,引发耳毒性、肾毒性等毒副作用,严重时会导致人死亡,因此对其含量的检测十分重要... 卡那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由于其效果好、价格低等优点,是我国常用兽药之一。但如果剂量过大就会大量残留在动物体内,进而通过食物链富集进入人体,引发耳毒性、肾毒性等毒副作用,严重时会导致人死亡,因此对其含量的检测十分重要。近几年,大量基于核酸适配体检测卡那霉素的光学方法被开发,以满足人们对其检测的需求。首先明确了核酸适配体与光学生物传感器等相关概念;再根据其反应机制不同,对光学方法介导的生物传感器进行了分类综述,阐述了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检测范围;最后对这几类传感器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对这些方法的进一步探索将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那霉素 核酸配体 生物传感器 光学方法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体-聚多巴胺纳米复合物的荧光生物传感器检测赭曲霉素A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立转 赵旭华 +4 位作者 梁晶晶 崔小华 翟翔 王玉瑶 于保锋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2-346,共5页
基于聚多巴胺纳米颗粒(PDANPs)高的荧光猝灭效率,以及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的识别能力,构建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且经济实用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并用于赭曲霉素A(OTA)的检测。标记有荧光团(Carboxyfluorescein,FAM)的核酸适配体可通过π-π... 基于聚多巴胺纳米颗粒(PDANPs)高的荧光猝灭效率,以及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的识别能力,构建了一种快速、简便、灵敏且经济实用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并用于赭曲霉素A(OTA)的检测。标记有荧光团(Carboxyfluorescein,FAM)的核酸适配体可通过π-π堆积作用吸附于PDANPs表面,使FAM的荧光猝灭。加入OTA后,OTA与核酸适配体特异性结合,使核酸适配体从单链状态折叠为稳定的G-四链体结构。由于G-四链体与PDANPs之间的结合能力弱,导致传感体系的荧光信号增强,从而实现了OTA的定量测定,其检出限为20nmol/L。此外,该方法还可用于红酒中OTA的测定,回收率为96%~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纳米颗粒 核酸配体 赭曲霉素A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配体传感器在抗生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晓倩 常洋洋 +1 位作者 张强 刘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98-2615,共18页
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污染以及耐药菌的出现已成为全球性严重问题,对其进行快速、灵敏、即时检测在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长且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不能满足上述检测要求.近年来,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 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污染以及耐药菌的出现已成为全球性严重问题,对其进行快速、灵敏、即时检测在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长且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不能满足上述检测要求.近年来,生物传感器作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抗生素检测.其中,以适配体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方法由于具有稳定性高、特异性强、信号传导多样化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现有抗生素适配体体外筛选的最新进展,并综述了基于比色、光学、电化学等信号转换模式的适配体传感器,最后对其未来在小分子污染物检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检测 配体 体外筛选 配体传感器 生物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点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希杨 黄天然 黄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61-372,共12页
碳点(carbon dots,CDs)是一种新型的碳基纳米材料,具有出色的荧光特性和毒性低、碳前体来源丰富等优点。适配体(aptamer,Apt)可以特异性结合靶标,应用于传感器能大幅提高检测精度和灵敏度。以CDs作为信号转导元件,以Apt作为目标识别元... 碳点(carbon dots,CDs)是一种新型的碳基纳米材料,具有出色的荧光特性和毒性低、碳前体来源丰富等优点。适配体(aptamer,Apt)可以特异性结合靶标,应用于传感器能大幅提高检测精度和灵敏度。以CDs作为信号转导元件,以Apt作为目标识别元件构建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CDs的结构、分类、荧光特性和Apt的优点,重点介绍了基于CDs的荧光Apt传感器的构建策略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旨在为食品质量监管、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配体 荧光生物传感器 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硫堇为电化学探针的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绍明 查文玲 +3 位作者 李红 孙清 刘斌 郑龙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1-555,共5页
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聚硫堇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以金纳米粒子为固定核酸适配体的载体构建了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用电化学阻抗谱对传感器的组装过程进行了监测,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 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聚硫堇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以金纳米粒子为固定核酸适配体的载体构建了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用电化学阻抗谱对传感器的组装过程进行了监测,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凝血酶的检测在1.0 pg/mL~5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限为0.38 pg/mL.该传感器制备简单、灵敏度高且抗干扰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硫堇 金纳米粒子 核酸配体 凝血酶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甲苯胺蓝为电化学探针的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用于腺苷的检测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绍明 李瑞琴 +2 位作者 李红 陈延胜 丁素游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5-400,共6页
通过金硫键将腺苷适配体互补链(S1)和末端带羧基的DNA链(S2)修饰在金纳米粒子(GNPs)表面,以及甲苯胺蓝(TB)与S2的酰胺反应将TB标记在金纳米粒子表面形成甲苯胺蓝标记的DNA探针分子TB-S2-GNPs-S1,然后在玻碳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 通过金硫键将腺苷适配体互补链(S1)和末端带羧基的DNA链(S2)修饰在金纳米粒子(GNPs)表面,以及甲苯胺蓝(TB)与S2的酰胺反应将TB标记在金纳米粒子表面形成甲苯胺蓝标记的DNA探针分子TB-S2-GNPs-S1,然后在玻碳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金纳米粒子,以其为载体将末端带有巯基的腺苷适配体(Apt)固定在电极表面,以牛血清蛋白为封闭剂消除非特异性吸附,再通过TB-S2-GNPs-S1中的S1与Apt杂交将TB-S2-GNPs-S1负载到电极表面,成功建立了一种以甲苯胺蓝为电化学探针检测腺苷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合成的金纳米粒子和TB-S2-GNPs-S1复合物进行表征。对电极的组装过程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EIS)进行表征,对传感器的性能采用差分脉冲法(DPV)和电化学阻抗进行研究。该传感器在1.0×10^-4-100.0 ng/m L范围内对腺苷具有良好的信号响应,相关系数(r)为0.994,检出限(S/N=3)为64.7 f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核酸配体传感器 甲苯胺蓝 金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氰化镍的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电化学传感器检测凝血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绍明 查文玲 +3 位作者 孙清 李红 李瑞琴 尚培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2-748,共7页
在玻碳电极(GCE)表面首先用增敏作用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夹心于两层电沉积的铁氰化镍(NiHCF)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之间,然后以金纳米粒子为固定核酸适配体的载体,构建了检测凝血酶的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玻碳电极(GCE)表面首先用增敏作用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夹心于两层电沉积的铁氰化镍(NiHCF)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之间,然后以金纳米粒子为固定核酸适配体的载体,构建了检测凝血酶的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MWCNTs和NiHCF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对传感器的组装过程进行了监测,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以铁氰化镍为探针的传感器对凝血酶的检测在1.0 ng/L^1.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检测限为0.2 ng/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氰化镍 核酸配体 凝血酶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氰化铜的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对腺苷的检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绍明 李红 +4 位作者 孙清 李瑞琴 尚培玲 郑龙珍 陈爱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96-1301,共6页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金电极表面制备了铁氰化铜(CuHCF)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通过CN^-(CuHCF)和金纳米粒子(GNPs)之间形成Au-CN键的强相互作用力,将GNPs组装到电极表面后,再通过Au-S键将巯基化的腺苷适配体组装到电极表面,构建了高灵敏检...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金电极表面制备了铁氰化铜(CuHCF)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通过CN^-(CuHCF)和金纳米粒子(GNPs)之间形成Au-CN键的强相互作用力,将GNPs组装到电极表面后,再通过Au-S键将巯基化的腺苷适配体组装到电极表面,构建了高灵敏检测腺苷的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利用电化学阻抗对传感器的组装构建过程进行监测。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法考察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并探讨了支持电解质和扫速对传感器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对腺苷在100 fg/mL^50.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响应,相关系数为0.998,检出限为45.0 f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氰化铜 纳米金 核酸配体传感器 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配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海平 朱俊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6-392,共7页
由于制备简便、易修饰、稳定性好和结合目标物范围广等特点,基于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研究工作一直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在阐述适配体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电化学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电化学技... 由于制备简便、易修饰、稳定性好和结合目标物范围广等特点,基于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研究工作一直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在阐述适配体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电化学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电化学技术在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中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体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封闭剂为电化学探针的非标记型核酸适配体传感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绍明 查文玲 +3 位作者 李红 孙清 刘斌 郑龙珍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9-554,共6页
采用半胱氨酸为封闭剂和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非标记型电化学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并用于测定凝血酶。利用电化学阻抗对传感器的组装过程进行了监测。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凝血... 采用半胱氨酸为封闭剂和氧化还原电化学探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非标记型电化学核酸适配体传感器,并用于测定凝血酶。利用电化学阻抗对传感器的组装过程进行了监测。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凝血酶孵育时间、测试pH值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该传感器对凝血酶在10.0~100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为2.47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封闭剂 氧化还原探针 核酸配体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检测Hg^(2+)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云霞 马莉萍 +1 位作者 马生龙 聂莹莹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5,共5页
针对汞离子(Hg^(2+))作为一种毒性强且污染较为普遍的重金属离子,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设计了Hg^(2+)特异识别探针T_(28)-FAM,T_(28)-FAM可与Hg^(2+)共价结合形成稳定的T-Hg^(2+)-T配位结构,以T_(28)-FAM为荧光信号源,氧化石墨烯(... 针对汞离子(Hg^(2+))作为一种毒性强且污染较为普遍的重金属离子,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设计了Hg^(2+)特异识别探针T_(28)-FAM,T_(28)-FAM可与Hg^(2+)共价结合形成稳定的T-Hg^(2+)-T配位结构,以T_(28)-FAM为荧光信号源,氧化石墨烯(GO)为猝灭剂,构建基于T_(28)-FAM/GO的适配体荧光传感器,实现对Hg^(2+)浓度的高灵敏定量检测。该传感器检测Hg^(2+)的线性范围为100~600 nmol/L,相关系数R^(2)为0.996 12,检出限为0.458 nmol/L。9种干扰离子(Co^(2+),Cu^(2+),Cl^(-),Mg^(2+),Ca^(2+),Ag^(+),Fe^(2+),Pb^(2+),NO_(3)^(-))的存在不影响该方法检测Hg^(2+),表明该方法对Hg^(2+)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在自来水样Hg^(2+)加标检测实验中,平均回收率为95.77%,有望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配体生物传感器 汞离子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