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咽拭子核酸检测法假阴性调查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常颜信 徐明霖 +3 位作者 傅晓辉 尹磊 万旭英 张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咽拭子核酸检测法的假阴性率,并分析其原因,为稳固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2月19日至3月20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收治的1452例COVID-19患...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咽拭子核酸检测法的假阴性率,并分析其原因,为稳固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2月19日至3月20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收治的1452例COVID-19患者的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出院前检测结果为阳性之前的阴性结果判定为假阴性,统计假阴性患者例数。随访出院患者,筛选出院后再次核酸检测阳性(复阳)的患者,分析出院前病毒核酸检测连续阴性次数和核酸复阳的关系。结果1452例COVID-19患者中男592例(40.77%)、女860例(59.23%)。212例(14.60%)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曾出现假阴性。共随访到28例(1.93%)出院后复阳患者,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的918例患者中有24例(2.61%)复阳,高于连续3次及以上核酸检测阴性患者的复阳率(0.75%,4/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P=0.0127)。结论SARS-CoV-2咽拭子核酸检测法具有一定比例的假阴性,是患者出院后核酸复阳的原因之一。建议出院前由不同检测者进行多次、连续检测,满足连续3次及以上核酸检测阴性的出院标准可以降低复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咽拭子核酸检测法 假阴性反应 核酸复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核酸标准物质研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天奇 齐鑫 +3 位作者 王敏 李凯 樊丽 李亮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4-471,共8页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是世界性食品安全问题,为保障食品安全,必须重视食品卫生中的微生物检验。核酸分子作为最常用的微生物检测对象,其需要标准物质进行量值溯源,提供计量依据。核酸标准物质是保证核酸检测法结果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实物...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污染是世界性食品安全问题,为保障食品安全,必须重视食品卫生中的微生物检验。核酸分子作为最常用的微生物检测对象,其需要标准物质进行量值溯源,提供计量依据。核酸标准物质是保证核酸检测法结果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实物标准。为了提高微生物检测结果质量控制水平、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对常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进行了综述,以促进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为推动核酸标准物质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食源性细菌 食源性病毒 核酸标准物质 微生物检测 核酸检测法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菌株自溶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玉玉 于江 +4 位作者 马建军 苏文政 黄保华 吴家强 王可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20,共3页
采用核酸溶出检测法检测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菌株在不同生长阶段下的自溶活性变化,并比较了12株菌株在对数生长中期的自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对数生长期的菌体细胞自溶活性最高,稳定期和衰退期的菌体细胞... 采用核酸溶出检测法检测了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菌株在不同生长阶段下的自溶活性变化,并比较了12株菌株在对数生长中期的自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对数生长期的菌体细胞自溶活性最高,稳定期和衰退期的菌体细胞自溶活性依次降低;不同菌株在对数生长中期的自溶活性差异显著,筛选到3株高自溶活性菌株和4株低自溶活性菌株;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高自溶活性菌株自溶菌体细胞表面出现孔洞,而低自溶活性菌株自溶菌体细胞表面出现轻微萎缩。本研究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自溶活性的调控和改造以及开发优良酸乳发酵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自溶活性 核酸溶出检测法 生长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