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酸斑点杂交技术快速鉴定转基因大豆品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凤军 金浩然 +5 位作者 陈丽敏 葛越 徐易 郑如福 林洁洁 陈显显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16-2124,共9页
为了建立转基因大豆品系高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以转基因大豆DAS-68416-4、DAS-44406-6、DAS-81419、DP305423作为试验对象,根据品系特异的宿主与插入片断间连接区域的基因序列作为检测靶标,设计特异性引物。以转基因标准品为材料,提取DN... 为了建立转基因大豆品系高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以转基因大豆DAS-68416-4、DAS-44406-6、DAS-81419、DP305423作为试验对象,根据品系特异的宿主与插入片断间连接区域的基因序列作为检测靶标,设计特异性引物。以转基因标准品为材料,提取DNA作为模板进行定性PCR扩增,尼龙膜点样,生物素探针制备,杂交与显色,并对探针浓度、杂交温度与时间与显色时长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对转基因大豆DAS-68416-4、DAS-44406-6、DAS-81419、DP305423及空白对照样品进行检测,验证体系的特异性。将4种转基因大豆的DNA进行10倍系列稀释,利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测定灵敏度。对实验室收集的7个品系的转基因大豆标准品和8个能力验证样品进行适用性检测分析,并采用双盲验证法对17份盲样进行核酸斑点杂交测试分析,进一步验证体系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以转基因大豆DAS-68416-4、DAS-44406-6、DAS-81419、DP305423为模版的扩增产物均有且只有一条清晰明亮的条带,大小均与理论相符,空白对照与内参照基因结果正常。4种转基因大豆特异性探针除对应样品有显色反应,对其他3种样品均未显色,具有方法特异性。样品DAS-68416-4、DAS-81419、DP305423最低检出限为20 pg·μL^(-1),样品DAS-44406-6最低检出限为2 pg·μL^(-1),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7个标准品、8个能力验证样品和17份盲样的测试结果与SN/T 1204-2016《植物及其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中的结果一致,可用于日常样品检测。本研究建立的定性PCR结合的核酸斑点杂交方法能对4种转基因大豆进行快速准确鉴定,对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严查非法转基因种子市场流通和田间种植,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 核酸斑点杂交 快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斑点杂交分析法检测对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HHNBV) 被引量:33
2
作者 史成银 宋晓玲 +1 位作者 黄倢 杨丛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86-490,共5页
于1995年7月在青岛市城阳对虾养殖场采集患暴发性流行病的中国对虾样品,提纯HHNBV并研制了一组地高辛标记的HHNBV核酸探针。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方法研究了此组核酸探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此组探针检测HHNBVDNA的灵敏度为62.5p... 于1995年7月在青岛市城阳对虾养殖场采集患暴发性流行病的中国对虾样品,提纯HHNBV并研制了一组地高辛标记的HHNBV核酸探针。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方法研究了此组核酸探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表明,此组探针检测HHNBVDNA的灵敏度为62.5pg,对469ng病虾胃中的病毒可以检出;此组探针与3.75ug健康对虾组织和2ng健康对虾DNA均无交叉反应。1997年,应用此组特异性核酸探针检测了发病虾池对虾及紧急抢捕虾,检测结果显示为强烈的HHNBV阳性,表明此组核酸探针在对虾杆状病毒的检测、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诊断和抗特种病原对虾育种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核酸探针 斑点杂交 杆状病毒 造血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痕量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被引量:14
3
作者 闫冬春 董双林 +1 位作者 黄使 杨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设计了2对引物用于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外引物用于PCR扩增,内引物用于合成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外引物PCR-电泳的检出极限为1pg WSSVDNA;PCR产物经内探针斑点杂交,可检出10fg的WSSV DNA;单纯的内探针斑点杂交只... 设计了2对引物用于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外引物用于PCR扩增,内引物用于合成探针进行斑点杂交。结果表明,外引物PCR-电泳的检出极限为1pg WSSVDNA;PCR产物经内探针斑点杂交,可检出10fg的WSSV DNA;单纯的内探针斑点杂交只能检测出1ng以上的WSSV DNA。PCR-斑点杂交的检测灵敏度比PCR-电泳高2个数量级,比单纯斑点杂交高5个数量级。Southern杂交表明,PCR-斑点杂交检测WSSV特异可靠。该方法可用于痕量WSS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核酸探针 斑点杂交 WSSV 白斑综合征病毒 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斑点杂交筛选靶向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高效反义核酸序列实验研究
4
作者 梁树梅 何云燕 +2 位作者 夏云 王慧娟 王立朋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20-624,共5页
目的体外斑点杂交实验模拟体内环境验证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的反义寡核苷酸序列的活性。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必须基因gyrA的mRNA进行二级结构分析计算,设计出10条反义寡核苷酸序列,合成探针与体外转录并用... 目的体外斑点杂交实验模拟体内环境验证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的反义寡核苷酸序列的活性。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必须基因gyrA的mRNA进行二级结构分析计算,设计出10条反义寡核苷酸序列,合成探针与体外转录并用地高辛标记的gyrA mRNA进行斑点杂交,分别选择一条杂交信号最强和一条杂交信号弱的探针序列合成连接穿膜肽序列的肽-肽核酸,以不同浓度的肽-肽核酸处理鲍曼不动杆菌标准株ATCC19606和多重耐药株,测定经不同浓度PPNA处理的细菌光密度A600值并进行平板菌落计数,观察其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以20μmol/L杂交信号强的肽-肽核酸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测细菌光密度A600值,观察其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杂交信号强的肽-肽核酸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ATCC19606均有明显的体外抗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与10μmol/L,10μmol/L浓度时对两种细菌均具有杀菌活性,而杂交信号弱的肽-肽核酸对细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即使将其浓度增加到20μmol/L。杂交信号强的肽-肽核酸对铜绿假单胞菌无生长抑制作用。结论体外斑点杂交实验能够验证计算机软件预测设计的具有特异性的反义核酸的活性,为体外可靠、快速、高通量筛选高效反义序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且为筛选所有基因高效反义序列搭建了一个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GYRA 斑点杂交 反义寡核苷酸 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检测猪伪狂犬病毒 被引量:3
5
作者 乌那尔汗.吉斯汗 任衍倍 +10 位作者 孟凡峰 田似报 符玉涓 张继红 李舵 美热木古丽 任娟 林汉亮 崔治中 常爽 赵鹏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5-89,共5页
本研究基于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gE基因,建立了一种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方法来鉴别野毒株和疫苗株,并利用这一方法对山东省部分地区的猪临床病料中PRV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检测... 本研究基于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gE基因,建立了一种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方法来鉴别野毒株和疫苗株,并利用这一方法对山东省部分地区的猪临床病料中PRV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只与PRV野毒株反应,而与PRV gE基因缺失疫苗、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以及猪圆环病毒2型不反应。PCR结合核酸斑点杂交方法在53份病料中检出PRV阳性病料5份,阳性率为9.43%,高于单纯PCR的检出率(7.55%)。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PCR结合斑点杂交的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合PRV野毒的检测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可应用于PRV的鉴别诊断和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核酸斑点杂交 GE基因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血清中病毒基因的核酸斑点杂交法检测
6
作者 张振生 买凯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9年第4期311-313,共3页
本文采用缺口翻译法对克隆化HBV DNA作α-^(32)P-dCTP标记,所标记的HBVDNA具有较高比放射活性(7×10~7cpm/μg DNA)。以其作为基因探针及家鹅血清和健康人血清作为样品,采用两种常用的核酸斑点杂交法及一种改良的方法对人为制造的... 本文采用缺口翻译法对克隆化HBV DNA作α-^(32)P-dCTP标记,所标记的HBVDNA具有较高比放射活性(7×10~7cpm/μg DNA)。以其作为基因探针及家鹅血清和健康人血清作为样品,采用两种常用的核酸斑点杂交法及一种改良的方法对人为制造的溶血血清中HBVDN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前两种方法会产生假阳性信号而后一种方法不会。出此,对血清进行预处理的改良方法适用于溶血血清中病毒基因的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DNA 缺口翻译 探针 核酸斑点杂交 溶血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结合斑点杂交技术在检测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鑫 王林 +1 位作者 马诚太 崔治中 《中国兽药杂志》 2010年第8期5-9,共5页
为评价PCR结合斑点杂交技术在鸡REV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采用PCR法制备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特异性地高辛标记DNA探针,同时用PCR技术、斑点杂交方法和PCR产物斑点杂交方法检测了不同地区的病、死鸡的组织样品REV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 为评价PCR结合斑点杂交技术在鸡REV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采用PCR法制备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特异性地高辛标记DNA探针,同时用PCR技术、斑点杂交方法和PCR产物斑点杂交方法检测了不同地区的病、死鸡的组织样品REV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PCR产物斑点杂交法的检出率(45.16%,14/31)高于组织DNA直接斑点杂交法(32.26%,10/31),显著高于单纯PCR扩增法(0%,0/31)。PCR结合斑点杂交检测技术能快速、敏感、准确,充分避免PCR中的假阴性和假阳性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内皮增生病毒 狄可辛标记核酸探针 斑点杂交 多聚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禽多瘤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富友 于晓慧 +4 位作者 蒋文明 孙淑红 赵鹏 刘华雷 李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3期92-98,共7页
鹦鹉幼雏病是由禽类多瘤病毒(APV)引起的多种鹦鹉雏鸟死亡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危害鹦鹉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提高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AP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PV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VP1基因为模板,... 鹦鹉幼雏病是由禽类多瘤病毒(APV)引起的多种鹦鹉雏鸟死亡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危害鹦鹉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提高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AP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PV基因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VP1基因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731 bp的核苷酸DNA,并用DIG标记,制备用于检测APV的特异性核酸探针;对制备的探针进行灵敏度检测,同时与普通PCR进行敏感性比较;使用制备的探针,对经分离鉴定和制备保存的其他7种禽病毒核酸进行特异性检测;用该核酸探针,对疑似感染APV的鹦鹉病料进行斑点杂交检测,并对鉴定为阳性的APV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探针可检测到2 pg量的APV特异性核酸片段;仅APV-VP1阳性核酸显色,呈现阳性反应,而阴性核酸和其他7种禽病毒核酸均不显色,呈阴性反应。结果表明:建立的核酸斑点杂交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临床初步诊断。本方法的建立为我国开展APV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幼雏病 禽多瘤病毒 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 核酸斑点杂交 全基因组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鹦鹉喙羽病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9
作者 于晓慧 田似报 +4 位作者 王琳 崔治中 常爽 赵鹏 李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11期66-70,共5页
鹦鹉喙羽病(PBFD)是鹦鹉目前最常见的疾病,对鹦鹉养殖业危害极其严重。根据鹦鹉喙羽病毒(PBFDV)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CP基因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830 bp的核苷酸DNA,并用DIG标记DNA,制备用于检测PBFDV的... 鹦鹉喙羽病(PBFD)是鹦鹉目前最常见的疾病,对鹦鹉养殖业危害极其严重。根据鹦鹉喙羽病毒(PBFDV)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CP基因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830 bp的核苷酸DNA,并用DIG标记DNA,制备用于检测PBFDV的特异性核酸探针。用该核酸探针对疑似感染PBFDV的鹦鹉病料进行斑点杂交检测,并对鉴定为阳性的PBFDV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利用PCR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PBFDV,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具有可重复性。鉴定为阳性的2株PBFDV全基因组序列之间同源性为100%,与已报道序列的同源性为81.5%~98.9%。本研究为我国开展PBFD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提供了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喙羽病 核酸斑点杂交 全基因组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非放射性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敏感性的研讨
10
作者 王伯云 彭玮丹 +1 位作者 吴人亮 李玉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2-33,共2页
提高非放射性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敏感性的研讨王伯云,彭玮丹,吴人亮,李玉松(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2)非同位素标记核酸探针应用于分子杂交技术,已受到重视,正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推广,在临床检测中已用于... 提高非放射性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敏感性的研讨王伯云,彭玮丹,吴人亮,李玉松(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2)非同位素标记核酸探针应用于分子杂交技术,已受到重视,正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推广,在临床检测中已用于一些疾病的诊断,称多基因诊断。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分子杂交 非放射性标记 非同位素标记 核酸探针 光敏生物素 斑点杂交 地高辛标记 基因诊断 医学领域 玉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分离、核酸探针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侯喜林 甘孟侯 余丽芸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62-468,共7页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了PPV-DNA-C片段(PPV-RF-DNA,经PstI/HindⅢ的双酶切片段,称为C片段)及含C片段的PUC19重组质粒(PUP),利用地高辛(Digoxienin)标记,分别制备探针2和探...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了PPV-DNA-C片段(PPV-RF-DNA,经PstI/HindⅢ的双酶切片段,称为C片段)及含C片段的PUC19重组质粒(PUP),利用地高辛(Digoxienin)标记,分别制备探针2和探针1。对猪细小病毒DNA进行斑点杂交,两种探针均为阳性,而对照的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及PK-15细胞的核酸均为阴性。并且后一种探针的敏感性高于前者,两种探针的DNA检出限量分别为40pg和4pg。同时对7例疑是猪细小病毒自然感染病理材料,经过处理后直接点样检测,均为阳性反应,而对照的健康猪组织,猪瘟病料,猪伪狂犬病病料检测结果为阴性。从7例自然病例中分离7株病毒。通过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免疫电镜技术及聚合酶链式反应等试验对分离毒进行了鉴定,结果分离到病毒均为猪细小病毒。结果表明,两种探针均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这种方法对猪细小病毒感染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检疫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地高辛 斑点杂交 核酸探针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gyrA基因高效反义肽核酸序列筛选及其体外抗菌活性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慧娟 何云燕 +2 位作者 夏云 王立朋 梁树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442-1446,共5页
目的筛选出能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gyrA基因的mRNA紧密结合的反义肽核酸序列,评估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利用Mfold、RNA Structure 4.6两种计算机软件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gyrA基因的mRNA进行二级结构分析计算,根据最低自由能原则在... 目的筛选出能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gyrA基因的mRNA紧密结合的反义肽核酸序列,评估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利用Mfold、RNA Structure 4.6两种计算机软件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gyrA基因的mRNA进行二级结构分析计算,根据最低自由能原则在其mRNA局部杂交松弛区设计反义寡核苷酸,与体外转录的地高辛标记的gyrAmRNA进行斑点杂交,根据杂交信号的强弱筛选出与gyrA mRNA紧密结合的反义寡核苷酸,根据其序列合成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PNA),另加设1条与靶序列有6个碱基错配的PNA作为阴性对照,2条PNA分别连接穿膜肽形成肽-肽核酸(peptide-PNA,PPNA)。测定经不同浓度PPNA处理的细菌光密度[D(600)]值并进行平板菌落计数,观察其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RT-PCR检测gyr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斑点杂交结果显示,计算机软件设计的10条反义寡核苷酸探针中有5条与gyrA mRNA显示出杂交信号,其中1条信号最强,能够与gyrA mRNA稳定结合,将其以肽-肽核酸的形式合成处理细菌,结果表明其在5μmol/L浓度可完全抑制gyrA mRNA的表达,并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在10μmol/L浓度具有杀菌活性,而具有错配碱基的PPNA对细菌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斑点杂交可在体外模拟体内环境对寡核苷酸与靶基因结合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实现在体外高通量筛选高效反义序列。经筛选得到的靶向gyrA基因反义肽-肽核酸可在体外高效抑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GYRA 反义寡核苷酸 斑点杂交 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杂交探针制备与检测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凤毛 叶建仁 +1 位作者 吴小芹 郝德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128,共3页
选用松材线虫特异引物对M05F2/R1(F1:5-′CGGGT CATGG CTGGA GGTAT CGT-3,′R1:5′-TG-GCT CAATG GCAAA TCCTT CGTA-3′),以D ig-11-dUTP代替部分dTTP,采用PCR技术,直接扩增松材线虫特异片段作为松材线虫地高辛探针。结果表明,地高辛探... 选用松材线虫特异引物对M05F2/R1(F1:5-′CGGGT CATGG CTGGA GGTAT CGT-3,′R1:5′-TG-GCT CAATG GCAAA TCCTT CGTA-3′),以D ig-11-dUTP代替部分dTTP,采用PCR技术,直接扩增松材线虫特异片段作为松材线虫地高辛探针。结果表明,地高辛探针长度一致,为600 bp。产量较高,探针质量浓度达280mg/L。采用探针D IG-F2/R1对线虫基因组DNA进行点杂交,19个松材线虫株系均表现有较强的杂交信号,而8个拟松材线虫、1个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1个大核滑刃线虫、1个长尾属线虫均无杂交信号。且用该探针可以稳定地检测出单条松材线虫。因此,该探针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该探针及其配套的杂交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线虫样本中是否含有松材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非放射性探针 核酸斑点杂交 地高辛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制备地高辛配基标记的探针检测登革病毒核酸 被引量:1
14
作者 庄坚 郭辉玉 陈火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1期21-25,共5页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重组质粒PDEⅡ305 DNA为模板,在底物中补充标记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DIG-dUTP),经扩增反应制备了地高辛配基标记的登革病毒2型(DEN_2)cDNA探针。DNA-RNA斑点杂交表明该探针有DEN_2型特异性,可检出0.1Pg DE...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重组质粒PDEⅡ305 DNA为模板,在底物中补充标记的脱氧尿嘧啶核苷三磷酸(DIG-dUTP),经扩增反应制备了地高辛配基标记的登革病毒2型(DEN_2)cDNA探针。DNA-RNA斑点杂交表明该探针有DEN_2型特异性,可检出0.1Pg DEN_2-RNA。PCR扩增标记只用10 ng模板DNA,数小时内可制备约Iug标记的cDNA探针,而用六聚核苷酸随机引物(RHP)标记,从质粒DNA酶切、片段回收到标记获得探针,至少需数10 h。可见PCR技术直接制备地高辛配基标记的cDNA探针较方便,快速、标记率高、特异性强,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 DEN 标记 配基 登革病毒 CDNA探针 特异性 核酸 RNA斑点杂交 质粒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矮缩病毒NASH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文 张金良 +1 位作者 刘艳 王锡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以非放射性物质地高辛为标记物,采用PCR法制备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DNA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了小麦矮缩病毒(Wheat dwarf virus,WDV)的核酸斑点杂交(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NASH)快速检测技术体系。该方法诊断准确率... 以非放射性物质地高辛为标记物,采用PCR法制备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DNA探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建立了小麦矮缩病毒(Wheat dwarf virus,WDV)的核酸斑点杂交(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NASH)快速检测技术体系。该方法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周期短,整个检测过程仅需5h左右。利用建立的NASH技术开展WDV流行学调查,发现近年来WDV在我国陕西韩城、山西太原和河北石家庄等地区点片发生,没有大面积暴发成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矮缩病毒 地高辛 核酸斑点杂交(nash)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皱叶病毒NASH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鑫 张健 +1 位作者 杨磊 卢全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8-833,共6页
以非放射性物质地高辛为标记物,采用随机引物标记法获得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DNA探针,通过优化杂交时间以及上样量,建立了桑树皱叶病毒(mulberry crinkle leaf virus,MCLV)的核酸斑点杂交(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NASH)检测... 以非放射性物质地高辛为标记物,采用随机引物标记法获得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DNA探针,通过优化杂交时间以及上样量,建立了桑树皱叶病毒(mulberry crinkle leaf virus,MCLV)的核酸斑点杂交(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NASH)检测体系。与PCR检测方法相比,建立的NASH检测体系准确率达93.1%。利用建立的NASH技术对江苏省镇江市3个不同地块(Ⅰ、Ⅱ、Ⅲ)采集的60个桑叶样品进行检测以分析MCLV病毒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及与桑树病毒样病害的关系,结果显示,Ⅰ地块检出率20%,Ⅱ地块检出率90%,Ⅲ地块检出率95%,平均检出率68.3%,说明MCLV在该地区分布广泛;另外,在某些无任何病毒病症状的植株上检出MCLV,而在某些有明显花叶或萎缩症状的植株上未检测出MCLV,说明MCLV可能与桑树的花叶或萎缩症状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皱叶病毒 核酸斑点杂交 分布 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地高辛素标记的核酸探针检测肺炎患儿咽拭标本中腺病毒DNA
17
作者 史金阳 刘兰青 +1 位作者 吕绳敏 金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90-291,共2页
用地高辛素标记的核酸探针检测肺炎患儿咽拭标本中腺病毒DNA史金阳,刘兰青,吕绳敏,金红(第二临床学院病毒室)关键词腺病毒;地高辛素;斑点杂交人类腺病毒(AdV)是我国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的... 用地高辛素标记的核酸探针检测肺炎患儿咽拭标本中腺病毒DNA史金阳,刘兰青,吕绳敏,金红(第二临床学院病毒室)关键词腺病毒;地高辛素;斑点杂交人类腺病毒(AdV)是我国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的病原检测方法对临床工作极为重要。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腺病毒 斑点杂交 地高辛素 核酸探针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抗晚疫病马铃薯的培育(英文)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立平 杨静华 +2 位作者 李天然 姚裕琪 张鹤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9-64,共6页
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分子氧氧化b -D葡萄糖产生葡萄糖酸和H2 O2 。产生H2 O2 和其它活性氧物质是植物对病原体侵入的防御反应。实验证明H2 O2 水平升高不仅可诱发细胞过敏坏死反应 ,而且还能激活抗病基因表达如植物抗毒素及诱导病原相关蛋... 葡萄糖氧化酶催化分子氧氧化b -D葡萄糖产生葡萄糖酸和H2 O2 。产生H2 O2 和其它活性氧物质是植物对病原体侵入的防御反应。实验证明H2 O2 水平升高不仅可诱发细胞过敏坏死反应 ,而且还能激活抗病基因表达如植物抗毒素及诱导病原相关蛋白 (PR)等基因的表达。通过农杆菌介导将来自黑麴霉(Aspergillusniger)的葡萄糖氧化酶基因转入 2个马铃薯重要栽培品种大西洋 (Atlantic)和夏普蒂 (Shepody)中获得 2 3个转基因株系 ,其中 75 %为Kan抗性植株。在 2 3个转基因株系中有 16个株系可用PCR扩增出目的基因。进一步用核酸斑点杂交选出 13个杂交阳性株系。转基因植物总DNA的Southernblot分析表明 ,GO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四倍体基因组中 ,转基因大西洋植株中目的基因为 2~ 4个拷贝 ,而夏普蒂转基因植株中为 1个拷贝。将转基因植株离体叶片接种呼和浩特地区流行的Phytophthoroinfestans的复合生理小种 1,3,4孢子。结果表明 ,和未转基因对照相比转基因植株病斑出现时间晚 ,病斑扩展速度慢 ,发病程度轻 ,感病叶片少。总体上表现出较明显抗病性。转基因大西洋中抗性株系多于夏普蒂。转基因马铃薯植株体内H2 O2 含量测定表明 ,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的根系和叶片在KI-淀粉培养基上数天后变为蓝色 ,而未转基因对照植株的根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 马铃薯晚疫病 核酸斑点杂交 抗真菌基因工程 抗性 马铃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RNA的cDNA探针制备及其对胃粘膜细胞端粒酶RNA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兴祥 王家 +2 位作者 吴捷莉 袁顺玉 艾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 建立人端粒酶RNA表达的检测方法。方法 制备人端粒酶RNA ,(humantelomeraseRNA ,hTR)的cDNA探针 ,分别应用RNA斑点杂交与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分析检测不同胃粘膜的端粒酶RNA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结果 人端粒酶RNA的cDNA... 目的 建立人端粒酶RNA表达的检测方法。方法 制备人端粒酶RNA ,(humantelomeraseRNA ,hTR)的cDNA探针 ,分别应用RNA斑点杂交与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分析检测不同胃粘膜的端粒酶RNA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结果 人端粒酶RNA的cDNA探针制备成功。 18例活检胃癌组织及 4 5例手术胃癌组织RNA斑点杂交检测的阳性率均为 10 0 % ,相应TRAP分析的阳性率分别为 88 89%、 86 6 7% ,低于RNA斑点杂交 (P <0 0 5 )。同时RNA斑点杂交结果提示在非癌胃组织中随着肠化程度增高人端粒酶RNA表达也增强。结论 RNA斑点杂交检测人端粒酶RNA ,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端粒酶 核糖核酸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RNA斑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病毒病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袁青 殷幼平 王中康 《中国马铃薯》 2003年第1期33-36,共4页
快速、准确地定性或定量检测马铃薯植株中病毒、类病毒的种类和数量是有效地控制马铃薯病毒病害的需要 ,也是马铃薯种薯品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病毒病 分子检测技术 马铃薯 病毒 RT-PCR 核酸斑点杂交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