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检测隐球菌的方法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蜜 夏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33-837,共5页
目的:建立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NASBA)检测隐球菌RNA的方法,提高隐球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设计一对具有隐球菌属特异性的引物,构建NASBA扩增隐球菌RNA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按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 目的:建立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NASBA)检测隐球菌RNA的方法,提高隐球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设计一对具有隐球菌属特异性的引物,构建NASBA扩增隐球菌RNA的方法并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按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和美国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2008年修订的侵袭性真菌病定义标准收集隐球菌感染的阳性病例和排除隐球菌感染的阴性病例,分别应用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胶体金法)、PCR及本研究建立的NASBA方法进行检测。应用配对诊断试验设计、McNemar检验分别对3种方法进行比较以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NASBA产物电泳结果显示仅新型隐球菌RNA扩增产物出现了特异性条带,而其他对照菌(烟曲霉、串珠镰刀菌、金黄色葡萄球、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均没有出现电泳条带;NASBA结合电泳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可达10 cfu/mL。NASBA、荚膜多糖抗原胶体金法及PCR灵敏度分别是87.5%(95%CI=66.53%~96.71%)、100%(95%CI=82.83%~100%)、66.67%(95%CI=44.69%~83.57%),特异性分别是94.59%(95%CI=80.47%~99.06%)、81.08%(95%CI=64.29%~91.44%)、78.37%(95%CI=61.34%~81.58%)。结论:应用NASBA检测隐球菌RNA具有快速、准确高、操作简便的优点。并且整个实验过程无须特殊仪器,适合在普通的临床实验室开展,有望成为新的隐球菌感染的常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技术 隐球菌病 荚膜多糖抗原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病原体现场快速检测的前沿进展
2
作者 万佳欣 徐杏 +6 位作者 谢传奇 周昕 王星博 朱寅初 李彩燕 吴越 周卫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6-370,共15页
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临日益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开发兼具快速响应、高灵敏度、准确诊断以及易于操作的病原体检测技术成为当务之急。等温核酸扩增(IANA)技术以其独特的恒温反应优势、显著的成本效益比以及高效简便的检测能力,成为该领域... 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临日益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开发兼具快速响应、高灵敏度、准确诊断以及易于操作的病原体检测技术成为当务之急。等温核酸扩增(IANA)技术以其独特的恒温反应优势、显著的成本效益比以及高效简便的检测能力,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梳理了IANA技术及其在病原体现场快速检测(POCT)中的创新应用;解析了酶介导和无酶介导两类技术体系的核心机制;阐述了IANA技术的原理;探讨了其在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基于IANA技术的POCT装置及其在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基于IANA的病原体检测技术面临的关键挑战和未来发展,并展望了高效集成化、快速自动化和智能平台化检测技术的变化趋势,旨在为新一代病原体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系统性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核酸技术 病原体检测 现场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的方法建立及评价
3
作者 周臣清 张娟 +3 位作者 綦艳 赵玲 黄宝莹 杨纯佳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文章开发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的方法,实现对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快速检测。针对骆驼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建立的RAA体系优化其反应扩增条件,评估其... 文章开发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的方法,实现对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快速检测。针对骆驼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建立的RAA体系优化其反应扩增条件,评估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并用建立的RAA法与GB/T 38164标准方法分别对24份市售骆驼制品进行检测并比对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AA法特异性强,乳及乳制品检出限为1.0%,肉及肉制品检出限为0.1%,且2种方法对24份骆驼乳肉及其制品检测结果一致。因此,本研究开发的RAA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技术 骆驼源性成分 细胞色素B基因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核酸扩增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鑫 孙晓(综述) 王永胜(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9-263,共5页
一步核酸扩增(one-step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OSNA)技术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细胞角蛋白19mRNA的表达水平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其具有快速、准确、半定量、可重复性高的特点,... 一步核酸扩增(one-step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OSNA)技术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细胞角蛋白19mRNA的表达水平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其具有快速、准确、半定量、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淋巴结诊断信息。对于避免二次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或过度ALND具有重要意义。乳腺癌降阶梯处理模式是当前外科医生追求的治疗策略,前哨淋巴结活检(SLN biopsy,SLNB)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精准、更为个性化的治疗,从而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强度和副作用。本文就OSNA检测在SLNB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一步核酸技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 淋巴结转移诊断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赖于核酸序列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5
作者 倪鑫 王志聪 +5 位作者 雷质文 梁成珠 汪东风 姜英辉 王建广 祝素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82-886,共5页
为建立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依赖于核酸序列恒温扩增(NASBA)技术,以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基因为扩增的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可快速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的NASBA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该NASBA方法对副... 为建立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依赖于核酸序列恒温扩增(NASBA)技术,以副溶血性弧菌的tlh基因为扩增的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可快速扩增副溶血性弧菌的NASBA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该NASBA方法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最小检出量为5.1×102 cfu/mL,高于普通PCR方法,而且与其他种属的菌无任何交叉反应。此外,本研究将副溶血弧菌扩增产物采用通用型核酸扩增物快速检测板进行检测,实现了特异性强的快速副溶血弧菌的检测。该方法对仪器要求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检测 依赖核酸序列恒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NASBA)概述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英英 谢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z1期105-106,共2页
  随着分子牛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己逐步应用于科研和临床.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Nuleic and sequerce based amplipicain,NASBA)同传统的实验方法相比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快速,高通量等优点,而倍...   随着分子牛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己逐步应用于科研和临床.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Nuleic and sequerce based amplipicain,NASBA)同传统的实验方法相比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快速,高通量等优点,而倍受中外学者的青睐.本文就NASBA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BA 核酸序列依赖 技术 检测探针 分子灯塔 反应 RNA 实时定量 携带污染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等温扩增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郭雨湄 贾振军 刘瑞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35-448,共14页
随着全球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开发快速且灵敏的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因其高效、快速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文系统阐释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滚环扩增技术、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随着全球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开发快速且灵敏的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因其高效、快速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文系统阐释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滚环扩增技术、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酶促重组等温扩增技术、等温链置换技术、核酸多臂引物和环优化技术等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涵盖主要类型、基本原理、具体应用、与其他技术结合的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旨在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进一步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技术 滚环技术 重组酶聚合酶技术 酶促重组等温技术 等温链置换技术 核酸多臂引物和环优化技术 食品安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在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马保华 李贺 +2 位作者 吕平 刘计亮 鄢志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4期110-112,共3页
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NASBA)是由1对带有T7启动子序列的引物引导的连续、等温、基于酶反应的核酸扩增技术,特别适合扩增RNA。NASBA反应需要在反转录酶、噬菌体T7核糖核酸聚合酶、核糖核酸酶H和2条特别设计的寡核苷酸引物共同协作下完成... 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NASBA)是由1对带有T7启动子序列的引物引导的连续、等温、基于酶反应的核酸扩增技术,特别适合扩增RNA。NASBA反应需要在反转录酶、噬菌体T7核糖核酸聚合酶、核糖核酸酶H和2条特别设计的寡核苷酸引物共同协作下完成。反应在41℃进行,可在2 h内将模板RNA扩增109倍,比常规PCR法高103倍,不需特殊仪器,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的扩增技术。文章就NASBA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动物医学上的应用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赖核酸序列 病原微生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的玉米转基因成分Bar的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栾鑫超 张冰琦 +3 位作者 孙笠原 于丽莉 侯殿雅 徐亚维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1,共4页
为了开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且易于普及的玉米转抗草丁膦抗性Bialaphos resistance(Bar)基因的鉴定方法,采用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技术,根据转基因成分Bar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合成Bar... 为了开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且易于普及的玉米转抗草丁膦抗性Bialaphos resistance(Bar)基因的鉴定方法,采用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技术,根据转基因成分Bar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合成Bar基因的检测特异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NASBA扩增反应程序和产物检测体系,开发不依赖核酸扩增仪的转基因成分Bar的分子检测试剂盒,短时间内对转基因成分Bar进行高灵敏度筛查。结果表明,检测特异性好且灵敏度高,其灵敏度可达6 fg,样本检测也说明试剂盒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且适合基层部门和采样现场对Bar转基因成分的早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转基因 抗草丁膦抗性 核酸序列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序列依赖扩增联合分子信标对曲霉菌感染的检测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立朋 何云燕 +1 位作者 夏云 王慧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583-1586,共4页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特异的定量检测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方法。方法以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及黑曲霉菌的孢子配制菌液,提取RNA后,采用核酸序列依赖扩增(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联合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MB...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特异的定量检测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方法。方法以烟曲霉菌、黄曲霉菌及黑曲霉菌的孢子配制菌液,提取RNA后,采用核酸序列依赖扩增(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联合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MB)技术进行荧光检测,并对该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结果扩增过程中累计荧光量达到设定的荧光阈值所需循环数与标本中霉菌孢子量的对数存在线性相关关系(y=-10.7x+81.6,r=0.988)。将含有梯度数量霉菌孢子的标本提取总RNA后进行检测,可建立相应标准曲线。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到1个孢子;对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新型隐球菌)与曲霉菌提取总RNA经扩增后的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发现仅曲霉菌出现特异性条带。结论 NASBA结合分子信标检测曲霉菌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具有潜在利用价值,有望成为曲霉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序列依赖 分子信标 曲霉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HCMV感染诊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鸿绪 刘雅峰 +1 位作者 谭恩勋 蔡建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95-1199,共5页
本研究探讨基于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NASBA)检测mRNA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术后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诊断价值,并评价该技术对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以128例移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探讨基于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NASBA)检测mRNA对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术后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诊断价值,并评价该技术对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以128例移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移植术后外周血352份;利用NASBA检测外周血中HCMV基质外壳蛋白PP67(UL65)mRNA,并与HCMVDNA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52份血标本中,HCMVmRNA阳性105份(29.83%),HCMVDNA阳性183份(51.99%)。128例患者术后有45例发展为HCMV病,HCMVDNA和HCMVmRNA检测诊断HCMV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56%(43/45)、93.33%(42/45)和60.24%(50/83)、97.59%(81/83)。两者特异性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CMV-PP67的NASBA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可作为快速检测HCMV病的方法用于临床。该法检测结果与移植受者的临床症状相关,故也可用作监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术后HCMV感染和指导抗病毒治疗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 基于核酸序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航 王小燕 +3 位作者 邓兆佳 廖文静 谢文菁 彭汉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共17页
病毒是引发人类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虽然被广泛应用于病毒分子诊断,但其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限制了其在现场诊断中的应用.为了满足现场快速诊断的需求,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无需热循环,可... 病毒是引发人类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传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虽然被广泛应用于病毒分子诊断,但其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限制了其在现场诊断中的应用.为了满足现场快速诊断的需求,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无需热循环,可以在恒定温度下实现核酸扩增,可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本文综合评述了等温扩增技术在病毒检测领域的最新进展,从病毒样本采集、核酸提取、等温扩增检测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探讨了酶辅助等温扩增技术、无酶等温扩增技术以及与多体系串联的级联扩增技术的原理、关键参数及其病毒检测应用,并对比了市场上相关试剂盒的特点.此外,讨论了当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病原体检测应用中面临的一些难题,如提取效率、稳定性和成本等,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改善现场诊断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技术 CRISPR检测 核酸 环境病毒 病毒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温条件下序列特异性核酸扩增技术:NASBA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敬忠 于力 孙燕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7-29,共3页
介绍了一种能在等温条件下进行序列特异性核酸体外扩增的技术──NASBA(NucleicAcidSpecific-BasedAmplification)。该技术同时使用AMV反转录酶、T7RNA聚合酶及RNaseH,在... 介绍了一种能在等温条件下进行序列特异性核酸体外扩增的技术──NASBA(NucleicAcidSpecific-BasedAmplification)。该技术同时使用AMV反转录酶、T7RNA聚合酶及RNaseH,在同一个恒定温度下协同作用,使特异的核酸序列得以扩增至106~108倍。起始的模板可以是RNA,也可以是DNA,尤其适用于微量mRNA的特异性扩增。本文研究了各种因素对NASBA扩增效率的影响,找到了最适反应条件。并成功地从人脐带血总RNA中扩增了人T细胞受体γ链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体外 序列 等温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反应比色法检测沙门氏菌 被引量:2
14
作者 史杨 尹斌成 叶邦策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共6页
本文以食源性致病菌中危害居于前列的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基因作为检测靶标,通过改进传统的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反应,开发了针对长链DNA的纳米金比色检测方法。本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将T7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连接至靶标序列上,形... 本文以食源性致病菌中危害居于前列的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基因作为检测靶标,通过改进传统的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反应,开发了针对长链DNA的纳米金比色检测方法。本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将T7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连接至靶标序列上,形成小型环状双链DNA,在T7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出大量单链RNA序列进行NASBA反应,反应终产物能够促发纳米金探针发生交联聚集,溶液颜色从红色变成蓝色,从而实现对沙门氏菌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invA基因 核酸序列依赖 纳米金 比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检测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97
15
作者 张治国 欧喜超 +3 位作者 孙倩 杜春英 高铁杰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评估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对结核病及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效能。方法选取588例初诊患者痰标本,分别进行涂片镜检、固体培养、传统比例法药敏试验和XpertMtb/RIF检测,分析Xpert Mtb/RIF方法检测痰... 目的评估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对结核病及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效能。方法选取588例初诊患者痰标本,分别进行涂片镜检、固体培养、传统比例法药敏试验和XpertMtb/RIF检测,分析Xpert Mtb/RIF方法检测痰标本中Mtb及其耐药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以固体培养试验结果作为金标准,Xpert Mtb/RIF方法检测痰标本Mtb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5.0%(345/363)和89.6%(147/164),以传统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Xpert Mtb/RIF方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1%(41/46)和96.3%(289/300)。结论Xpert Mtb/RIF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在Mtb及其利福平耐药快速检测方面具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利福平 抗药性 细菌 核酸技术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引物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在基层实验室诊断肺结核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6
作者 朱岩昆 王宇 +6 位作者 靳晓伟 马晓光 石洁 欧喜超 邢进 赵雁林 李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813-817,共5页
目的评价交叉引物核酸恒温扩增技术(cross—priming amplification,CPA)在基层实验室诊断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新密市县级结核病门诊于2012年3月1日至7月31日和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分别连续纳入就诊的673例(A... 目的评价交叉引物核酸恒温扩增技术(cross—priming amplification,CPA)在基层实验室诊断肺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新密市县级结核病门诊于2012年3月1日至7月31日和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分别连续纳入就诊的673例(A组)和916例(B组)初诊肺结核可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痰标本分别进行痰涂片镜检、痰培养、CPA检测和多色荧光巢式PCR(Genexpert MTB/RIF,GeneXpert)检测(仅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纳入就诊患者进行此项检测),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能。结果A组673例患者中诊断为肺结核者273例(40.56%),诊断为非结核病者400例(59.44%);B组916例患者中诊断为肺结核者252例(27.51%),诊断为非结核病者664例(72.49%)。A组患者中,培养阳性者86例(阳性率为12.78%),CPA检测阳性78例(11.59%),以培养结果为标准,CPA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一致率分别为83.72%、98。98%、97.03%(Kappa=0.86);共采集患者痰标本2019份,其中有1346份痰标本进行培养和CPA检测,培养阳性154份(11.44%),CPA检测阳性145份(10.77%),以培养结果为标准,CPA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71%、98.91%。B组患者培养阳性80例(阳性率为8.73%);涂片阴性培养阳性22例;CPA检测阳性96例(10.48%),以培养结果为标准,CPA检测敏感度、特异度、一致率分别为87.50%、96.89%、96.07%(Kappa=0.77)。B组患者,GeneXpert检测阳性104例(11.04%),CPA与GeneXpert检测的一致率为98.25%(Kappa=0.91);针对涂片阴性培养阳性的22例标本,CPA与GeneXpert检测均有17例阳性,敏感度均为77.27%。结论CPA作为简单、快速、稳定的分子方法,临床检测痰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与GeneXpert具有相同的检测能力,适于基层实验室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诊断 核酸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诊断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李辉 谭耀驹 +4 位作者 李洪敏 马晓光 邢进 郝宝林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 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检测临床标本诊断结核病和耐利福平结核病的效能.方法 2011年1-5月从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家单位,连续收集门诊就诊的1... 目的 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检测临床标本诊断结核病和耐利福平结核病的效能.方法 2011年1-5月从解放军第三○九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和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家单位,连续收集门诊就诊的1971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进行涂片、金标准培养和金标准比例法传统药敏试验和GeneXpert Mtb/RIF检测.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GeneXpert Mtb/RIF与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涂片及培养比较,GeneXpert Mtb/RIF检测1968例(1971例中有3例污染排除)痰标本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7%(748/802)、91.93%(797/867)和91.60%(1068/1166)、95.55%(1052/1101);与临床诊断比较,GeneXpert Mtb/RIF检测1945例(1971例中有26例无法定诊)痰标本诊断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6%(822/1045)、98.67%(888/900);与金标准传统药敏试验比较,GeneXpert Mtb/RIF检测797例标本诊断耐利福平结核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92%(188/192)、100.00%(595/595).结论 GeneXpert Mtb/RIF是一种检测痰标本诊断结核病及耐利福平结核病的快速简便、自动化、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适用于结核病和耐利福平结核病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诊断 利福平 抗药性 细菌 核酸技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核酸提取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5
18
作者 欧喜超 夏辉 +5 位作者 李强 逄宇 赵冰 张治英 李俊晨 赵雁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评估快速核酸提取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PURE-LAMP)技术在肺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在河南省新乡市结核病防治所和获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初诊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378例。每... 目的评估快速核酸提取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PURE-LAMP)技术在肺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在河南省新乡市结核病防治所和获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的初诊肺结核可疑症状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378例。每例患者留取3份痰标本,分别进行痰涂片镜检、固体培养和PURE-LAMP检测。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比较痰涂片镜检、固体培养和PUREI.AMP法检测MTB的效能;以固体培养试验结果为标准,评估PURKLAMP检测MTB的效能。结果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痰涂片镜检、固体培养和PURE-LAMP检测MTB的敏感度分别为23.40%(168/718)、58.91%(423/718)和49.44%(355/718)。PURE-LAMP检测敏感度高于痰涂片镜检(X2=185.02,P=0.000),但低于固体培养试验(X2=46.24,P=0.000)。以固体培养试验结果为标准。PURE-I。AMP检测MTB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4%(333/369)和96.86%(924/954),涂阴患者中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52%(170/206)和97.06%(924/952)。结论PUREIrAMP检测操作简单,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在我国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核酸技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在自然流产样本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敏娟 段程颖 +5 位作者 王玮 阚慧娟 孙健 王挺 李红 陈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评价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自然流产组织遗传学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MLPA产前非整倍体筛查试剂盒对12例胚停后行清宫术的绒毛组织... 目的评价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自然流产组织遗传学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MLPA产前非整倍体筛查试剂盒对12例胚停后行清宫术的绒毛组织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核型分析12例绒毛样本仅11例得到结果,而MLPA成功分析12例样本。两种方法均成功分析的样本中,7例为非整倍体,1例为结构异常。结构异常的样本核型分析无法定位,由MLPA法检测明确拷贝数异常的区间。1例非整倍体样本核型分析无法明确多余的染色体来源,MLPA检测明确了其来源。结论 MLPA技术在流产病因检测上可以作为核型分析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技术(MLPA) 自然流产 非整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红细胞血型基因分型的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在一例抗Di^a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姬艳丽 莫春妍 +6 位作者 魏玲 周秀珍 张润青 赵阳 骆宏 王贞 罗广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运用高通量红细胞血型基因的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辅助诊断一例罕见的由抗Di^a导致的严重核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方法运用传统的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相... 目的运用高通量红细胞血型基因的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辅助诊断一例罕见的由抗Di^a导致的严重核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方法运用传统的血型血清学方法对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相关红细胞血型抗体进行鉴定,运用MLPA对患儿及其父母的超过40种红细胞血型抗原进行基因分型,对鉴定的抗体进行效价分析。结果血型血清学检测表明患儿体内含有针对某种低频抗原的抗体,MLPA基因分析结果提示母婴红细胞MNS血型系统及Diego血型系统抗原不匹配,可能存在抗N或抗Di^a,经进一步的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母亲及患儿血清中存在抗Di^a,并且其母亲血清抗Di^a效价为1:32。结论抗Di^a可引起包括核黄疸在内的严重新生儿溶血病;高通量红细胞血型基因分型的MLPA技术能够协助并有效解决临床疑难样本稀有血型鉴定;针对国人的Di^a阳性的试剂红细胞应该常规应用于日常的抗体筛查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血型 Diego血型系统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技术 新生儿溶血病 核黄疸 抗D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