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位素分子势能函数的核运动及同位素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文浪 阮文 +1 位作者 张莉 朱正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441-446,共6页
一般的分子势能函数均未考虑核运动效应,仅是Born-Oppenheimer近似下电子的本征能量函数,因此,具有相同电子数和不同质量数的同位素分子势能函数不可区分.基于核运动效应,用核的振动、转动和平动能修正Born-Oppenheimer近似下的电子能量... 一般的分子势能函数均未考虑核运动效应,仅是Born-Oppenheimer近似下电子的本征能量函数,因此,具有相同电子数和不同质量数的同位素分子势能函数不可区分.基于核运动效应,用核的振动、转动和平动能修正Born-Oppenheimer近似下的电子能量,可求得同位素分子的离解能和力常数,并以此确定三体项的参数.利用同位素效应,可推导同位素两体项势能函数的各参数,由此可获得同位素分子的多体项展式解析势能函数.以HTO((X)1A1)为例,用核运动效应和同位素效应获得了其多体项展式解析势能函数,其等值势能图正确反映了((X)1A1)的平衡构型和离解能、H和T的同位素效应,以及H+OT-HTO和T+OH-HTO的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运动效应 同位素效应 同位素分子势能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喉返神经损伤后疑核运动神经元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宏良 由振东 +5 位作者 周水淼 李兆基 路长林 严进 王成海 单晋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 :研究长期喉返神经损伤后疑核运动神经元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的表达及分布。方法 :以犬单侧喉返神经损伤为实验模型 ,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疑核 CNTF m RNA及其蛋白表达呈阳性反应的神经元胞... 目的 :研究长期喉返神经损伤后疑核运动神经元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的表达及分布。方法 :以犬单侧喉返神经损伤为实验模型 ,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疑核 CNTF m RNA及其蛋白表达呈阳性反应的神经元胞体灰度、体积及数量。 结果 :疑核运动神经元能自分泌 CNTF,神经损伤 3周内神经元 CNTF基因表达强度及反应的胞体数明显下降 ,而 CNTF蛋白表达增强 ,但表达的胞体数无改变。 4周后基因表达强度和反应的胞体数迅速增高 ,而CNTF表达强度恢复正常 ,反应的胞体数无变化。 6周后基因及其蛋白表达和神经元胞体数及体积均始终低于健侧。 12周后CNTF及其蛋白表达、神经元胞体数及体积趋向稳定。结论 :长期喉返神经损伤疑核运动神经元仍保持较高水平的 CNTF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损伤 核运动神经元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运动对非奇次谐波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冯立强 刘航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05-1009,共5页
理论研究了H2+、D2+、T2+辐射高次谐波的特点.结果表明,在核运动影响下,不仅奇次谐波呈现红移现象,而且谐波光谱呈现非奇次谐波.随着核质量增大,奇次谐波频移和非几次谐波强度都减弱.但是随着激脉宽增大,非奇次谐波的产生明显被增强.理... 理论研究了H2+、D2+、T2+辐射高次谐波的特点.结果表明,在核运动影响下,不仅奇次谐波呈现红移现象,而且谐波光谱呈现非奇次谐波.随着核质量增大,奇次谐波频移和非几次谐波强度都减弱.但是随着激脉宽增大,非奇次谐波的产生明显被增强.理论分析表明,谐波频移是由谐波辐射在激光上升和下降区间的非对称性导致的;非奇次谐波是由于分子对称性在较大核间距离处遭破坏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次谐波 谐波频移 非奇次谐波 核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运动对分子谐波强度及产生阿秒脉冲的影响
4
作者 刘航 冯立强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1-725,共5页
为了了解核运动对H^+2和T^+2谐波辐射强度及产生阿秒脉冲的影响,采用数值求解薛定谔方程的方法,理论研究了10fs和20fs激光驱动下H^+2和T^+2谐波截止能量附近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短脉宽驱动下谐波强度满足H^+2>T^+2;而长脉宽驱动下... 为了了解核运动对H^+2和T^+2谐波辐射强度及产生阿秒脉冲的影响,采用数值求解薛定谔方程的方法,理论研究了10fs和20fs激光驱动下H^+2和T^+2谐波截止能量附近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短脉宽驱动下谐波强度满足H^+2>T^+2;而长脉宽驱动下谐波强度满足T^+2>H^+2;根据谐波强度变化规律,在最佳谐波辐射强度下引入半周期激光场可以获得高强度、高能量的谐波平台区,进而获得脉宽为37as的阿秒脉冲。该研究为探测同位素分子及产生高强度及高能量的阿秒脉冲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对激光光学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学 高次谐波 核运动 谐波强度 阿秒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内的反核运动浅析
5
作者 汤国维 丁幸豪 《国际展望》 1982年第35期2-8,共7页
六月十二日,美国七十万群众会师纽约,举行声势浩大的反核示威游行,把半年多来美国国内的反核运动推向了高潮。这次示威游行由二百三十多个组织发起,参加者不仅有来自美国五百个城市的代表,而且还有来自日本广岛、长崎和世界其他地方的... 六月十二日,美国七十万群众会师纽约,举行声势浩大的反核示威游行,把半年多来美国国内的反核运动推向了高潮。这次示威游行由二百三十多个组织发起,参加者不仅有来自美国五百个城市的代表,而且还有来自日本广岛、长崎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万多名外国人。同一天,在加利福尼亚、佛蒙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运动 示威游行 里根政府 佛蒙特 有限战争 日本广岛 裁军谈判 战略武器 战略 削减军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缚核效应对热中子活化的影响
6
作者 郭志铭 郝建红 +3 位作者 张芳 赵强 范杰清 董志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146,共8页
在地表核泄漏场景下,辐射中子与物质中原子核经过多次散射后,能量很快降低到只有几个电子伏的热中子能区,热中子的活化将对核反应过程产生强烈影响。在固体、液体材料中,原子核通常以束缚态核的形式存在,在与物质相互作用反应方面,束缚... 在地表核泄漏场景下,辐射中子与物质中原子核经过多次散射后,能量很快降低到只有几个电子伏的热中子能区,热中子的活化将对核反应过程产生强烈影响。在固体、液体材料中,原子核通常以束缚态核的形式存在,在与物质相互作用反应方面,束缚核与气态的自由核不同。为更准确地评估核辐射效应,本文研究了束缚核效应对热中子活化过程的影响。使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粒子输运,基于地表核辐射的场景建立了相应的空地界面模型,模拟了核辐射中子束入射土壤、海水以及混凝土产生的一系列核反应。以热中子的活化反应为重点,通过替换入射中子在介质中的反应截面引入束缚核效应,计算并对比了考虑束缚核效应影响前后活化产物次级γ的注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活化过程中考虑束缚核效应的影响,能够使固液介质的热中子活化强度出现明显增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地表次级γ场的辐射强度。由于元素组成、粒子屏蔽能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三种介质场景下次级γ注量的最高涨幅分别为18%、8%和11%,涨幅随探测距离的变化规律也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中子活化 蒙特卡罗方法 束缚 感生放射性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在炎性肠病大鼠模型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辉 黄美近 +4 位作者 康亮 张炜真 汪建平 吴晓滨 Michael W.Mulholland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8-1003,共6页
目的:研究炎性肠病大鼠模型的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DMNV)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PAR-2)存在的情况,并阐明该受体激活的机制。方法:制备20只炎性肠病的大鼠模型中取DMNV组织检测PAR-1和PAR-2;培养新出生的大鼠DMNV原代细胞,利用钙离子荧光... 目的:研究炎性肠病大鼠模型的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DMNV)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PAR-2)存在的情况,并阐明该受体激活的机制。方法:制备20只炎性肠病的大鼠模型中取DMNV组织检测PAR-1和PAR-2;培养新出生的大鼠DMNV原代细胞,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2-AM检测PAR-1和PAR-2及各种影响因素对细胞钙内流的影响。结果:凝血酶和其类似物PARP-1可以分别激活PAR-1出现最大钙离子内流223.3%±23.5%和145.6%±17.2%;胰蛋白酶和其类似物PARP-2分别激活PAR-2出现最大钙离子内流242.7%±28.7%和236.7%±19.8%。使用1μmol/L磷脂酶C抑制剂U73312可以降低PAR-1激活的细胞钙离子内流140.1%±16.5%到20.7%±2.5%;降低PAR-2激活的钙离子内流225.4%±20.5%到45.4%±5.6%。钙离子抑制剂2APB可以降低PAR-1和PAR-2激活钙离子内流149.7%±13.4%和195.1%±21.5%分别到63.2%±4.3%和75.3%±13.5%。结论:在DMNV中存在PAR-1和PAR-2,它们激活后通过磷脂酶C激活和1,4,5-三磷酸肌醇信号通路参与进行调解钙离子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蛋白酶激活 炎性肠疾病 迷走神经背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运动核内5-羟色胺1A、2A、5A受体的定位分布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云庆 高蓉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为了阐明5羟色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与运动神经元结合的精确部位,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别观察了大鼠躯体运动核和内脏运动核内5羟色胺1A、2A、5A 受体的定位分布。在躯体运动核内观察到:(1)5羟色胺1A 受体样... 为了阐明5羟色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与运动神经元结合的精确部位,本研究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别观察了大鼠躯体运动核和内脏运动核内5羟色胺1A、2A、5A 受体的定位分布。在躯体运动核内观察到:(1)5羟色胺1A 受体样阳性神经元和纤维主要分布于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和脊髓前角;(2)5羟色胺2A 受体样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动眼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和脊髓前角,但阳性纤维和终末却密集地分布于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和脊髓前角等处,除此之外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和疑核内也能见到中等密度的阳性纤维和终末,纤维和终末的分布范围和染色浓度、密度都较神经元为明显;(3)少量淡染的5羟色胺5A 受体样阳性神经元和稀疏的阳性纤维及终末主要见于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和脊髓前角。在内脏运动核内观察的结果是:(1)动眼神经副交感核(EW 核)、上涎核、迷走神经背核、骶髓副交感核和胸髓侧角内仅有少量5羟色胺1A 受体样阳性神经元、纤维和终末分布;(2)5羟色胺2A 受体样阳性神经元和较密集的阳性纤维和终末见于EW 核、迷走神经背核、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受体 运动 运动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到三叉神经运动核的间接投射通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庞有旺 张富兴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7-721,共5页
目的:搞清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mesencephalic trigeminal nucleus,Vme)与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Vmo)神经元之间的间接投射通路。方法:将束路追踪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b subunit,CTb)注入一侧咬肌神经跨... 目的:搞清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mesencephalic trigeminal nucleus,Vme)与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Vmo)神经元之间的间接投射通路。方法:将束路追踪剂霍乱毒素b亚单位(cholera toxin b subunit,CTb)注入一侧咬肌神经跨节标记Vme神经元及其中枢突,同时将四甲基罗达明(tetramethyl rhodamine,TMR)注入对侧Vmo逆行标记运动前神经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二者之间的重叠分布和接触情况。结果:CTb跨节标记终末(Vme神经元的中枢突)与TMR逆标神经元(Vmo的运动前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重叠分布区域包括:(1)三叉上核(supratrigeminal nucleus,Vsup)尾端,该区域范围小,其内CTb跨节标记终末极密集;(2)Vmo周边区域,以Vmo与Vsup之间的区域为主,其内CTb跨节标记终末呈中等密度分布;(3)小细胞网状结构(parvicellular reticular formation,PCRt),该区域范围最广,CTb跨节标记终末在该区域呈松散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上述区域内一些CTb标记终末与其中的部分TMR逆标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密切接触。结论:大鼠Vme神经元的中枢突经分布在Vsup,Vmo周边区域及PCRt内广泛的运动前神经元向Vmo发出间接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中脑 三叉神经运动 跨节追踪 逆行追踪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尺度信息的运动模糊核估计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述 万盛道 +3 位作者 杨书丽 谢显中 夏明 张旭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76-3891,共16页
运动模糊核的准确估计是实现单幅运动模糊图像盲复原成功的关键.但是,因为不能准确提取出有利的图像边缘以及简单的正则化约束项的设计,导致现有运动模糊核(motion blur kernel,简称MBK)的估计并不十分准确,存在瑕疵.因此,为了能够估计... 运动模糊核的准确估计是实现单幅运动模糊图像盲复原成功的关键.但是,因为不能准确提取出有利的图像边缘以及简单的正则化约束项的设计,导致现有运动模糊核(motion blur kernel,简称MBK)的估计并不十分准确,存在瑕疵.因此,为了能够估计出准确的运动模糊核,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尺度信息的运动模糊核估计方法.首先,为了准确地提取有利的图像边缘,移除有害的图像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空间尺度信息的图像平滑模型,实现有利图像边缘的准确快速提取;然后,从运动模糊核的内在特性出发,将空间域的L0范数和梯度域的L2范数结合到一起,提出了一种正则化约束模型,很好地保证了运动模糊核的稀疏平滑特性,并结合之前提取出的有利的图像边缘,共同实现运动模糊核的准确估计;最后,采用一种半二次性分裂的交互式最优化策略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最优化求解.在客观的评价指标和主观的视觉效果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其结果证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估计出更准确的MBK和复原出更高质量的去模糊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模糊图像盲复原 运动模糊 有利的图像边缘 空间尺度信息 多正则化约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特殊内脏运动核团多巴胺D1和D2受体的表达及对BDN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立 李勇 +2 位作者 杨艳莉 冉雪蕊 王志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目的检测多巴胺D1受体(DRD1)和D2受体(DRD2)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和副神经核内的表达及功能。方法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DRD1和DRD2在4种核团的表达与分布特征;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DRD1和DRD2激动剂罗替戈汀组(Roti)... 目的检测多巴胺D1受体(DRD1)和D2受体(DRD2)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和副神经核内的表达及功能。方法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DRD1和DRD2在4种核团的表达与分布特征;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DRD1和DRD2激动剂罗替戈汀组(Roti)和罗替戈汀+DRD2抑制剂氟哌啶醇组(Roti+halo)组(n=6),Western blot检测三叉神经运动核和面神经核内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4种核团内DRD1和DRD2阳性细胞数量较多,与胆碱能神经元大量共存。与C组相比,Roti组三叉神经运动核和面神经核内BDNF表达升高(P<0.05);与Roti组相比,Roti+halo组面神经核内BDNF表达下降(P<0.05)。TrkB的表达在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D1和DRD2在大鼠4种核团内胆碱能神经元大量表达,罗替戈汀可能通过激活DRD1和DRD2二聚体诱导胆碱能神经元表达BD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受体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特殊内脏运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性北京鸭三叉神经运动核及感觉主核的显微解剖
12
作者 郑世学 孙继国 +2 位作者 李艳琴 刘济五 李彦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4-66,共3页
用火棉胶包埋,Nissl,Luxol固蓝一克紫和Weil氏染色方法,对成年北京鸭三叉神经运动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的形态、位置和细胞构筑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前半部,网状结构的外侧,由内侧核、外侧核和腹侧核构成... 用火棉胶包埋,Nissl,Luxol固蓝一克紫和Weil氏染色方法,对成年北京鸭三叉神经运动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的形态、位置和细胞构筑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前半部,网状结构的外侧,由内侧核、外侧核和腹侧核构成,核团长为(1.33±0.07)mm,主要由大、中型细胞构成,还有少量小细胞。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位于脑桥中部至脑桥前端,占据脑桥的背外侧区,核团长为(2.32±0.18)mm,由中、小细胞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运动 感觉主 北京鸭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神经切断术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内表达的变化(英文)
13
作者 张涛 庞有旺 +3 位作者 张富兴 刘涛 董玉琳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下颌神经切断术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Vmo)内表达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标记技术,观察了下颌神经切断术后3、7、14、21、28、35和42d时Vmo内CGR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下颌神经切断术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Vmo)内表达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标记技术,观察了下颌神经切断术后3、7、14、21、28、35和42d时Vmo内CGRP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阳性物质表达的变化,并采用图像分析法计数了Vmo内存活的CGRP阳性运动神经元的数量。结果显示:神经切断能够引起手术侧Vmo内CGRP样免疫阳性物质的表达在术后3天和35天时呈"驼峰式"上调,且对照侧也有显著变化;定量分析显示神经切断后手术侧Vmo内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几乎没有明显减少,但运动神经元周围GFAP的表达却大量增加。以上结果提示:Vmo内CGRP表达的上调可能对受损运动神经元的急性应激反应和恢复均具有营养作用,且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星形胶质细胞 三叉神经运动 周围神经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舌下神经气管鸣管支运动核团的定位
14
作者 李东风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96-99,共4页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对澳洲鹦鹉舌下神经气管鸣管支(NXⅡ_(ts))延髓运动核团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在NXⅡts和上颈肌注射CTB-HRP后,逆标细胞出现在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亚核(nXⅡ_(ts)...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对澳洲鹦鹉舌下神经气管鸣管支(NXⅡ_(ts))延髓运动核团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在NXⅡts和上颈肌注射CTB-HRP后,逆标细胞出现在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亚核(nXⅡ_(ts))、舌咽-迷走背运动核(nⅨ-X)、上脊髓核(SSP)和颈静脉神经节(jug·ggl).nXⅡ_(ts)对NxⅡ_(ts)的支配是双侧性的(同侧为主)。这些结果表明,NXⅡ_(ts)兼有发声运动和感觉传入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神经 运动 HRP法 鹦鹉 气管 鸣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三叉上核内向三叉神经运动核投射的GFP阳性神经元表达c-fos的研究
15
作者 葛顺楠 郭威 +2 位作者 刘涛 武胜昔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1-576,共6页
本文综合应用逆行束路追踪(将四甲基罗达明-TMR注入一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在口周部给予伤害性刺激时,三叉上核(Vsup)内向对侧... 本文综合应用逆行束路追踪(将四甲基罗达明-TMR注入一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对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在口周部给予伤害性刺激时,三叉上核(Vsup)内向对侧三叉神经运动核(Vmo)投射的呈GFP阳性的GABA能神经元表达c-fos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Vsup内可观察到许多GFP阳性神经元,细胞较小;(2)也可观察到许多TMR或c-fos单标神经元较密集地分布于Vsup内,其中c-fos阳性产物只见于神经元的胞核,在胞浆内未见表达;(3)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进一步观察到部分神经元同时呈GFP/TMR、TMR/c-fos、GFP/c-fos双重标记或GFP/TMR/c-fos三重标记。其中GFP/TMR双标神经元分别占GFP或TMR阳性神经元的17.8%和19.2%;TMR/c-fos双标神经元分别占TMR或c-fos阳性神经元的34.9%和31.3%;GFP/c-fos双标神经元分别占GFP或c-fos阳性神经元的21.2%和20.5%;而GFP/TMR/c-fos三标神经元分别占GFP、TMR或c-fos阳性神经元的11.1%、12%和10.8%。以上结果表明小鼠Vsup内部分GABA能神经元可接受来自同侧的口面部伤害性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后,直接发出投射纤维至Vmo;故Vsup内部分GABA能运动前神经元可能参与口面部伤害性反射局部环路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上 三叉神经运动 Γ-氨基丁酸 C-FOS 逆行束路追踪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咬肌H反射的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和咬肌电活动联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兰芳 王云 汪萌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4-587,共4页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Mo5)电活动和咬肌电活动同步记录技术,为进一步分析咬肌H反射的神经通路和可塑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5只,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双侧Mo5区电活动的同步记... 目的:建立同步检测双侧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Mo5)电活动和咬肌电活动同步记录技术,为进一步分析咬肌H反射的神经通路和可塑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成年Wistar大鼠5只,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双侧Mo5区电活动的同步记录,同时监测双侧咬肌肌电(EMG)等多项生理指标,并对给予咬肌神经电刺激时同步记录到的肌电反应进行分析。结果:1记录稳定信号30min,可见Mo5区神经元呈一低频放电模式:左侧(1.25±0.09)Hz,右侧(1.20±0.39)Hz,P〉0.05,咬肌未见可测的电活动;2给予单侧咬肌神经电刺激(0.1-20mA,200μs,0.3Hz)不仅诱导出同侧咬肌H反射,也诱导出对侧咬肌H反射;3给予单侧咬肌神经电刺激诱发H反射时,同时引发同侧和对侧Mo5核团生物电反应;4刺激侧咬肌EMG幅值明显高于对侧(P〈0.05);刺激侧Mo5核团生物电幅值与对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大鼠咬肌H反射的双侧Mo5区和咬肌电活动可进行有效的同步记录和分析,可用于咬肌H反射的神经通路和可塑性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运动 H反射 细胞外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合器液压操纵机构运动校核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超 赵治国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3,共3页
利用CATIA软件的DMU Kinematic模块建立离合器液压操纵机构的机械运动约束,模拟从离合器踏板至分离轴承的机械运动,对离合器踏板、离合器主从动缸、分离轴承等零件进行运动校核,检查系统动态干涉、验证各项系统性能参数,并针对发现的问... 利用CATIA软件的DMU Kinematic模块建立离合器液压操纵机构的机械运动约束,模拟从离合器踏板至分离轴承的机械运动,对离合器踏板、离合器主从动缸、分离轴承等零件进行运动校核,检查系统动态干涉、验证各项系统性能参数,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对分离摇臂涡槽角度、离合器从动缸推杆与分离拨叉的初始安装角度、推杆长度及对应摆角等关键设计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系统可靠性提高,表明提出的运动模拟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合器 液压操纵机构 运动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在面运动核团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万鑫 高志强 徐淼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6-769,共4页
目的研究切断面神经后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在面运动核团内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实验组、手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在... 目的研究切断面神经后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在面运动核团内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分子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实验组、手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在切断右侧面神经术前和术后的第1、2、3、4天,获取不同组内2只大鼠右侧的面运动核团,从核团组织中提取包含热休克蛋白27在内的上清液,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上述不同实验组的组织上清液内热休克蛋白27的表达。结果切断面神经术后第1天实验组,大鼠面运动核团内热休克蛋白27表达比切断前有明显提高,术后第2天表达达到高峰,术后第3天表达开始下降,术后第4天表达较术后第3天继续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手术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HSP27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切断面神经后,面运动核团内热休克蛋白27表达上调,术后第2天表达达到高峰,之后递减到术后第4天,但表达始终高于术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运动 运动神经元 面神经损伤 表达比 成年大鼠 对照组 手术后 实验组 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AP94847经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对焦虑大鼠胃黏膜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颜君 郭菲菲 +7 位作者 张娜娜 李俊姝 姚守恒 任翔 王怡茹 马鑫奇 尚高昊 刘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8-987,共10页
目的:探究黑色素浓集激素(MCH)受体1(MCHR1)拮抗剂SNAP94847能否作用于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VTA-DMV)神经通路,进而参与调控大鼠应激性焦虑所致胃黏膜损伤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V... 目的:探究黑色素浓集激素(MCH)受体1(MCHR1)拮抗剂SNAP94847能否作用于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VTA-DMV)神经通路,进而参与调控大鼠应激性焦虑所致胃黏膜损伤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VTA-DMV的MCHR神经通路(n=10);采用单细胞外放电记录法检测大鼠VTA微量注射MCH或SNAP94847对多巴胺(DA)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n=30);1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生理盐水(NS)组、焦虑+NS组和焦虑+SNAP94847组,观察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后大鼠行为学变化、胃黏膜炎症损伤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n=6);24只焦虑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损毁+NS组、假损毁+SNAP94847组、电损毁+NS组及电损毁+SNAP94847组,观察电损毁DMV后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对胃黏膜炎症损伤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n=6)。结果: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TA可见部分MCHR和荧光金双重标记神经元;MCH可改变大鼠VTA内DA神经元放电活动,且对焦虑模型大鼠的影响更显著(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焦虑+SNAP94847组进入闭合臂次数和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焦虑模型大鼠炎症标志物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5),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可显著减轻焦虑模型大鼠胃黏膜炎症损伤(P<0.05);与假损毁+SNAP94847组相比,电损毁+SNAP94847组焦虑模型大鼠CAT活性和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MPO活性及MDA、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VTA-DMV的MCH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应激所致焦虑大鼠胃黏膜炎症损伤及焦虑样行为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侧被盖区 迷走神经背侧运动 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 SNAP94847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蛙、蟾蜍延脑内控制发声运动核团定位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刘丽梅 蓝书成 《东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应用 HRP 逆行追踪技术,通过在发声肌注射 HRP,对无尾两栖类蛙和蟾蜍延脑内发声核团进行定位比较。结果表明。(1)三种动物延脑内支配发声肌运动的核团均为舌咽—迷走运动核(nIx-x);(2)无尾两栖类中同种动物的雌雄之间nIx-x 的发达程度不... 应用 HRP 逆行追踪技术,通过在发声肌注射 HRP,对无尾两栖类蛙和蟾蜍延脑内发声核团进行定位比较。结果表明。(1)三种动物延脑内支配发声肌运动的核团均为舌咽—迷走运动核(nIx-x);(2)无尾两栖类中同种动物的雌雄之间nIx-x 的发达程度不同,雄性较雌性发达一些;同科动物相比,nIx-x 的形状及发达程度相近,不同科动物之间则存在差异,蛙科较蟾蜍科发达一些;(3)支配发声肌的感觉神经可能在脑内没有直接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蜍 中枢机制 发声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