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辐射环境增强现实应用发展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斌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1-570,共10页
初步论述了增强现实技术在核辐射环境中的应用发展,首先阐述了增强现实的基本特性,分析了适用于核辐射环境应用的头部姿态跟踪、显示和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描述了增强现实技术在核电站、辐射手套箱、反应堆等领域的应用发展现状,最后讨... 初步论述了增强现实技术在核辐射环境中的应用发展,首先阐述了增强现实的基本特性,分析了适用于核辐射环境应用的头部姿态跟踪、显示和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描述了增强现实技术在核电站、辐射手套箱、反应堆等领域的应用发展现状,最后讨论了发展趋势和难点,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人机交互 核辐射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人工势场-A^(*)算法的核辐射环境路径规划 被引量:5
2
作者 邱朦文 张华 周怀芳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1-59,共9页
为加强转运机器人在核辐射环境下的路径规划应用,本文针对传统A^(*)算法缺乏周围环境对路径影响的问题,引入了核辐射环境下人工势场的思想对A^(*)算法评价函数进行改进,通过加入辐射源斥力函数、障碍物斥力函数以及目标点引力函数计算... 为加强转运机器人在核辐射环境下的路径规划应用,本文针对传统A^(*)算法缺乏周围环境对路径影响的问题,引入了核辐射环境下人工势场的思想对A^(*)算法评价函数进行改进,通过加入辐射源斥力函数、障碍物斥力函数以及目标点引力函数计算出栅格中受到的合力,以此让规划的路径远离周围障碍物;并对A^(*)算法的距离代价改为吸收辐射剂量代价,以及对启发式函数引入了核辐射环境下适用的动态系数,使得算法在搜索过程中有自适应权重对路径产生影响。MATLAB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A^(*)算法与传统A^(*)算法相比核辐射剂量降低了52.11%~55.29%,与其他改进算法相比搜索节点数下降了34.67%~46.19%,且与辐射源和周围障碍物始终保持安全距离,具有较好的实现效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机器人 核辐射环境 人工势场 A^(*)算法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辐射实验室环境辐射评估及其核信息共享平台构建 被引量:3
3
作者 常兰 张建波 +1 位作者 蔺利利 钟丁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6-631,共6页
利用辐射仪测量实验室的辐射剂量率,得出核辐射测量实验室环境辐射场分布规律及核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实验采用单一变量原则,利用不同屏蔽材料对不同放射源进行屏蔽.结果表明:核辐射测量实验室辐射场呈现辐射状分布,辐射剂量与距离,屏... 利用辐射仪测量实验室的辐射剂量率,得出核辐射测量实验室环境辐射场分布规律及核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实验采用单一变量原则,利用不同屏蔽材料对不同放射源进行屏蔽.结果表明:核辐射测量实验室辐射场呈现辐射状分布,辐射剂量与距离,屏蔽材料的性质以及辐射时间有关,并提出了核辐射测量实验的优化方案:即将核辐射信号共享,将放射源、高压电源、闪烁探测器、前置放大器作为共享仪器,通过核信息共享器将核信息输送到各个实验台,然后对核信息进行测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辐射环境 表面沾污 屏蔽材料 核信息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核辐射监测系统专利分布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谷爱梅 王海军 +1 位作者 张建国 张玲霞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0-774,共5页
应用专利分析软件对国家专利局七国两组织数据库及欧洲专利局数据库中的环境核辐射监测系统相关专利进行检索,在专利申请量分布和专利技术分布方面进行了分析,就今后我国环境核辐射监测系统自主知识产权的构建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关键词 环境核辐射监测系统 专利分布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核辐射监测重点技术专利分析与思考
5
作者 谷爱梅 王海军 张建国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6,共3页
应用专利分析软件对国家专利局七国两组织数据库及欧洲专利局数据库中的环境核辐射监测系统进行检索,在出入口控制、区域环境控制、流出物监测等技术方面进行了专利分布和技术特点分析,就今后我国环境核辐射监测系统在上述技术领域的专... 应用专利分析软件对国家专利局七国两组织数据库及欧洲专利局数据库中的环境核辐射监测系统进行检索,在出入口控制、区域环境控制、流出物监测等技术方面进行了专利分布和技术特点分析,就今后我国环境核辐射监测系统在上述技术领域的专利战略构建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核辐射监测系统 专利分布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望核辐射剂量下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恒柱 杨明翰 +2 位作者 邓多成 汪建业 杨子辉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5期75-82,共8页
为解决核辐射环境中机器人移动路径最优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改进平滑A*算法,在满足机器人辐射防护要求的同时,提升路径平滑性。该算法综合考虑核辐射场的剂量率、障碍物、路径长度和拐点数等因素,以吸收剂量为代价,通过引入障碍物加权优... 为解决核辐射环境中机器人移动路径最优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改进平滑A*算法,在满足机器人辐射防护要求的同时,提升路径平滑性。该算法综合考虑核辐射场的剂量率、障碍物、路径长度和拐点数等因素,以吸收剂量为代价,通过引入障碍物加权优化和平滑优化,极大地提高了搜索效率和路径质量。仿真实验初步表明:与传统A*算法相比,在无障碍物和有障碍物场景下,未引入障碍物加权优化和平滑优化的改进A*算法生成的路径总剂量代价减少比例均大于45%;引入障碍物加权优化和平滑优化后,搜索效率提高11.8%,平滑度提高52.9%,所提算法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辐射环境 移动机器人 路径规划 平滑A*算法 障碍物加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辐射水下电视系统的特殊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晓军 唐岚 晏巨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8年第A12期70-73,共4页
在摸清 CCD等光电器件的辐射效应及机理后 ,根据具体工作环境的要求 ,研究在核辐射的水中工作的电视观测系统的设计。探讨了 CCD的 γ电离辐射 (累积损害 )效应。主要分析了 γ射线对 CCD的表面损伤效应和对 CCD各结构部分的影响 ,以及... 在摸清 CCD等光电器件的辐射效应及机理后 ,根据具体工作环境的要求 ,研究在核辐射的水中工作的电视观测系统的设计。探讨了 CCD的 γ电离辐射 (累积损害 )效应。主要分析了 γ射线对 CCD的表面损伤效应和对 CCD各结构部分的影响 ,以及 γ射线对 CCD工作参数漂移的影响 ,提出了 CCD抗 γ累积剂量辐射加固的主动及被动方案。介绍了在核辐射的水中工作的电视观测系统不同于普通电视观测系统的一些技术问题及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采用的几项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电视 电荷耦合器件 辐射效应 核辐射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嫦娥三号”放射性载荷的总装防护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延磊 冯伟 +2 位作者 易旺民 田帅 郑圣余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5年第6期674-679,共6页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安装有放射性载荷,因此需要在总装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以尽量降低操作人员可能受到的辐射危害。文章在分析各工作平台辐射剂量率的基础上,结合一般防护方法,提出了基于操作时间控制、操作距离限定...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安装有放射性载荷,因此需要在总装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护,以尽量降低操作人员可能受到的辐射危害。文章在分析各工作平台辐射剂量率的基础上,结合一般防护方法,提出了基于操作时间控制、操作距离限定以及屏蔽防护选择3项基本控制要素的核辐射环境中的操作防护设计方案。经地面模拟演练的验证及塔架上最终实施结果比对,证明防护方案设计合理可行,操作人员受到的累积辐射剂量处于预期值范围内的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三号 航天器总装 核辐射环境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重构差分对和数字辅助技术的仪表放大器
9
作者 孙小智 曾强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3-752,共10页
小面积、低功耗和低噪声的仪表放大器广泛应用于核辐射和核环境监测系统的模拟前端作为弱电流放大器。对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来实现这种高精度斩波稳定仪表放大器;具体来说,在对仪表放大器中的偏移来源的分析基础上,为了减少仪表放大... 小面积、低功耗和低噪声的仪表放大器广泛应用于核辐射和核环境监测系统的模拟前端作为弱电流放大器。对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来实现这种高精度斩波稳定仪表放大器;具体来说,在对仪表放大器中的偏移来源的分析基础上,为了减少仪表放大器中第一级差分对的不匹配,提出了采用可重构差分对来校正不匹配。同时为了稳定和提高偏移电压的检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字辅助技术——自动差分对匹配环路来检测并最小化偏移电压;采用标准180 nm CMOS工艺制作了一个完整的仪表放大器,实现了0.05 mm^(2)的有效面积,小于3.4μV的偏移电压,13.3 nV/√Hz的输入参考噪声,以及190μA的电流消耗和7.1的放大器的噪声效率因子。实验结果充分证明了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辐射/核环境监测 仪表放大器 纹波抑制 偏移电压 可重构 自动差分对匹配 有效面积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rification of the stomatal conductance of Nebbiolo grapevine
10
作者 Stefania PRINO Federico SPANNA Claudio CASSARDO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9年第1期17-24,共8页
Win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talian export products,and Nebbiolo is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Italian grapes. In the summer of 2007,a measurement campaign was carried out in a Nebbiolo vineyard located in Vezza ... Win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talian export products,and Nebbiolo is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Italian grapes. In the summer of 2007,a measurement campaign was carried out in a Nebbiolo vineyard located in Vezza d’Alba,near Cuneo,Italy. Using a gauge of trade gases and some other instruments,we recorded the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also som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useful for estimating the dependence of stomatal conductance on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he goal of this experiment was improving the parameterization of grapevine evapotranspiration through the assessment of the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in particular,of the functional dependence of the stomatal conductance on the following variables:the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the atmospheric moisture deficit,and the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The observations allowed us to check and,in some cases,to adapt the existing general parameterizations found in literature. The results showed som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the existing parameterizations concerning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the atmospheric moisture deficit,and the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The parameterizations obtained in this experiment,although referring to a specific plant and site(namely the Nebbiolo at Vezza d’Alba),could allow assessment of the bes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Nebbiolo grapevine production is the best,and in future could be tested for other grapevines or clim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VINE EVAPOTRANSPIRATION stomatal conductance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