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途径对高糖状态下胰腺癌细胞转移及免疫逃逸因子表达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唐津天 唐润娟 +1 位作者 薛峰 黎旺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83-1888,共6页
目的:探究抑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途径对高糖状态下胰腺癌细胞转移及分泌免疫逃逸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采用5.5、10、25、50 mmol/L葡萄糖处理细胞,分别于12 h、24 h、48 h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率,2... 目的:探究抑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途径对高糖状态下胰腺癌细胞转移及分泌免疫逃逸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采用5.5、10、25、50 mmol/L葡萄糖处理细胞,分别于12 h、24 h、48 h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率,24 h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f2表达变化;实验分为:对照组、高糖(HG)组、Nrf2抑制剂ML385+高糖(ML385+HG)组,MTT检测细胞增殖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数,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数与侵袭数,体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划痕愈合情况,ELISA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IL-6含量,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内Nrf2分布,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相较于5.5 mmol/L葡萄糖组,10、25、50 mmol/L葡萄糖处理12 h和24 h时Panc-1细胞增殖率升高,Nrf2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HG组细胞增殖率升高,集落形成数增加,迁移数与侵袭数均增加,划痕愈合率升高,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IFN-γ、TGF-β1和IL-6含量均增加,Nrf2荧光染色明显增强,细胞核内Nrf2表达增加,Nrf2和HO-1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HG组比较,ML385+HG组细胞增殖率降低,集落形成数、迁移数与侵袭数均减少,划痕愈合率下降,培养上清中VEGF、IFN-γ、TGF-β1和IL-6含量均减少,细胞内Nrf2荧光染色较弱,Nrf2和HO-1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高糖状态下胰腺癌细胞中Nrf2高表达,抑制Nrf2途径能够抑制高糖促进的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并减少免疫逃逸因子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高糖 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免疫逃逸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蛋白前体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彭乔治 徐昉 林时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急性肺损伤组(CLP组)、颗粒蛋白前体治疗组(CLP+PGRN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e... 目的: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急性肺损伤组(CLP组)、颗粒蛋白前体治疗组(CLP+PGRN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构建小鼠脓毒症ALI模型,CLP+PGRN组在CLP处理半小时后使用PGRN腹腔注射。24 h后麻醉并处死小鼠,取小鼠肺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损伤;TUNEL法检测肺部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总p65和磷酸化p65表达水平;RT-qPCR检测NF-κB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和Control组相比,CLP组和CLP+PGRN组肺损伤加重,促炎细胞因子升高,肺组织中细胞凋亡增加,NF-κB、p65和p-p65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CLP组相比,CLP+PGRN组肺组织损伤和凋亡减轻,促炎细胞因子降低,抑炎细胞因子升高,NF-κB、p65和p-p65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PGRN可以减轻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p65表达和p65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颗粒蛋白前体 组织转录因子-κB 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后促进转录因子EB核转位改善神经元自噬流障碍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尚丹 邓仪昊 何红云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3,共6页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是由脑动脉出血或梗塞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约80%的脑卒中临床病例为缺血性脑卒中。自噬流障碍是导致神经元缺血性损伤的重要致病因素,而如何改善自噬流障碍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策略仍需深入探究。研究表明,...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是由脑动脉出血或梗塞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约80%的脑卒中临床病例为缺血性脑卒中。自噬流障碍是导致神经元缺血性损伤的重要致病因素,而如何改善自噬流障碍从而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的策略仍需深入探究。研究表明,转录因子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TFEB)是自噬-溶酶体信号通路的关键调节分子。TFEB的活性由其磷酸化水平决定,磷酸化的TFEB通过与14-3-3黏附蛋白结合存留于胞质,当其去磷酸化后则快速向核内转位,进而上调“协同溶酶体表达与调控(coordinated lysosomal 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CLEAR)”信号,促进溶酶体生成及自噬相关基因转录,从而增强自噬流。本文重点就TFEB核转位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自噬流障碍的分子机制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脑卒中治疗及脑缺血病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转录因子EB转位 自噬流障碍 溶酶体功能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檀芪调控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对体外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学汇 范崇熙 +6 位作者 杨全龙 王晓莹 赵东林 李曼华 武雪亮 樊建春 宁守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89,共8页
目的探讨紫檀芪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的作用,并研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紫檀芪作用LoVo细胞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紫檀芪(5、10、20、40、60、80、100μmol/L)处理LoVo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 目的探讨紫檀芪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的作用,并研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紫檀芪作用LoVo细胞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紫檀芪(5、10、20、40、60、80、100μmol/L)处理LoVo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检测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f2、磷酸化的Nrf2、血红素加氧酶-1及凋亡蛋白(Bcl2、Bax)的蛋白表达。此外,联合应用Nrf2特异性激动剂萝卜硫素后,重复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及Nrf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0、60、80、100μmol/L紫檀芪均可显著降低细胞活性(P=0.014,P<0.001,P<0.001,P<0.001)。5、10、20μmol/L紫檀芪对LoVo细胞活性无影响,但可显著抑制细胞迁移(P=0.008,P<0.001,P<0.001)和侵袭(P均<0.001)。TUNEL染色、JC-1、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染色结果显示40、60、80μmol/L紫檀芪增加LoVo细胞凋亡(P=0.014,P<0.001,P<0.001),使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P=0.026,P<0.001,P<0.001)并增加细胞内活性氧聚积(P均<0.001)。40、60、80μmol/L紫檀芪下调了LoVo细胞中磷酸化的Nrf2(P=0.030,P<0.001,P<0.001)、血红素加氧酶-1(P=0.015,P<0.001,P<0.001)、Bcl2(P=0.039,P<0.001,P<0.001)的蛋白表达;60、80μmol/L紫檀芪降低了Nrf2的蛋白表达(P=0.001,P<0.001),增加了Bax的蛋白表达(P均<0.001)。应用萝卜硫素联合处理后,紫檀芪抑制细胞活性(P<0.001)、增加细胞凋亡(P<0.001)及下调Nrf2表达(P=0.022)的作用明显减弱。结论紫檀芪是一种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化合物,其抗癌机制与抑制Nrf2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檀芪 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结肠癌 细胞凋亡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在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旦 周嘉彬 +1 位作者 钱玲玲 王如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05-1309,共5页
目的: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核转录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是细胞抗氧化反应的关键,它可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 目的: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核转录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是细胞抗氧化反应的关键,它可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并与抗氧化反应元件结合来增加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转录,维持氧化还原反应的动态平衡。研究表明,NRF2参与调控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文章主要综述与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NRF2信号通路及NRF2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转录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核转录因子的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 被引量:54
6
作者 王勇 黄文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9-120,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实用、成功率高的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方法 参照国内外介绍的实验方法并加以改进 ,并结合本室的实际情况。主要步骤为核蛋白快速抽提与定量 ,探针标记与纯化 ,DNA与蛋白质的结合 ,电泳及显影。结果 此方法操...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实用、成功率高的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方法 参照国内外介绍的实验方法并加以改进 ,并结合本室的实际情况。主要步骤为核蛋白快速抽提与定量 ,探针标记与纯化 ,DNA与蛋白质的结合 ,电泳及显影。结果 此方法操作时间较短 ,简化了核蛋白抽提 ,且省去了繁锁的干胶步骤 ,图像清晰 ,有可比性及重复性。结论 此方法本室运用过多次 ,稳定可靠 ,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电泳迁移率 EMSA nf-k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培 丛林 +4 位作者 袁静 方慧琴 陈薇 李琴 杨琴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状态,研究NF-κB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炎症反应发生发展以及终末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NF-κB在GDM的炎症反应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孕妇(W组)和GDM孕妇(G组)各30例,... 目的: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状态,研究NF-κB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炎症反应发生发展以及终末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NF-κB在GDM的炎症反应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孕妇(W组)和GDM孕妇(G组)各30例,检测血清中脂多糖(LPS)的量。将每个样本各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进行未处理、加入LPS(1μg/ml)刺激、加入NF-κB抑制剂毗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50 mmol/L)干预、加入PDTC预处理1小时后再给予LPS刺激,并分别标记为W(G)、W(G)+L、W(G)+P、W(G)+LP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NF-κB蛋白的活化量,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并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GDM孕妇组与正常孕妇组比较,血清中LPS的量明显增加(P<0.05)。2两组组内的比较:加入LPS刺激后,W(G)+L组、W(G)+LP组中细胞内NF-κB蛋白活化量和炎症因子TNF-α、IL-1、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W(G)组(P<0.05);使用PDTC后,W(G)+LP组中细胞内NF-κB蛋白活化量和炎症因子TNF-α、IL-1、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W(G)+L组(P<0.05)。3GDM组各处理组中NF-κB蛋白活化量和炎症因子TNF-α、IL-1、IL-10的水平均较正常孕妇组中相同处理组明显升高(P<0.05)。4Pearson相关分析示:两组细胞中NF-κB的活化量与终末炎症因子TNF-α、IL-1、IL-10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NF-κB作为细胞内多条传导通路的汇合点,介导信号向胞核内转导,通过调控终末炎症因子水平,参与了GDM炎症反应的发生,并可能在其中起着类似"开关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终末炎症因子 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和核转录因子κB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吴武军 潘承恩 +4 位作者 刘青光 孟珂伟 余海波 王幼黎 赵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并探讨NF-κB对调节heparanase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胰腺癌和26例癌旁组织中heparanase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并...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并探讨NF-κB对调节heparanase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胰腺癌和26例癌旁组织中heparanase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heparanase和NF-κB在48例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45.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heparanase阳性表达与TNM分期(P=0.031)、淋巴结转移(P=0.003)呈正相关,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20.0%vs0%,P=0.001);NF-κB p65与淋巴结转移(P=0.017)、远处转移(P=0.031)正相关,与预后无相关。heparanase与NF-κB p65有较高的共同阳性表达率(P=0.018)。多因素分析显示heparanase和NF-κB均非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heparanase在胰腺癌中表达增高且与预后不良相关,NF-κ可能上调heparanase表达水平,促进heparanase介导的肿瘤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胰腺肿瘤 转录因子kappa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术后结膜上皮细胞中核转录因子-_kB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罗丽辉 刘祖国 +9 位作者 林健贤 张振平 刘奕志 林振德 郑丹莹 陈伟蓉 杨文辉 张 梅 肖启国 陈家祺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术后结膜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核转录因子-кB(NF-кB)的表达变化,探讨影响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变化的机制。方法 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6例(26只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4和30天采用印痕细胞学和免疫...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术后结膜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核转录因子-кB(NF-кB)的表达变化,探讨影响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变化的机制。方法 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6例(26只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4和30天采用印痕细胞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膜上皮细胞中TGF-β1和NF-кBp65的表达,并行泪液分泌(Schirmer Ⅰ)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荧光素染色和泪河高度测量。结果 术后14天,Schirmer Ⅰ试验和泪河高度已与术前无明显差异,但BUT明显缩短(P<0.01),荧光素染色明显增多(P<0.01),NF-кB和TGF-β1的表达也明显增强。术后30天各指标均与术前无明显差异,但有6例泪膜未恢复的患者其NF-кB和TGF-β1的表达也未恢复到术前。NF-кB和TGF-βl的表达程度与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这与术后眼表面上皮的炎症和增生,尤其是炎症水平的增强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结膜上皮 转录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苏雪梅 付勇 +2 位作者 张莉 刘彩霞 王冬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562-1564,共3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子痫前期轻度患者、子痫前期重度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各20例)胎盘组织中NF-κB和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NF-κB和TNF...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子痫前期轻度患者、子痫前期重度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各20例)胎盘组织中NF-κB和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NF-κB和TNF-α在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重度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均较正常妊娠孕妇明显升高(P<0.01),且随着子痫前期病情加重其表达增强。在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NF-κB和TNF-α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结论 NF-κB和TNF-α在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和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 先兆子痫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肠粘膜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和核转录因子κB的激活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群英 陈村龙 +3 位作者 王继德 马强 赖卓胜 张亚历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02-1205,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并检测其肠粘膜中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和NF-κB的激活。方法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口饲法制备小鼠UC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UC小鼠肠粘膜中TNF-α、IL-1β的表达... 目的: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并检测其肠粘膜中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和NF-κB的激活。方法用5%葡聚糖硫酸钠(DSS)口饲法制备小鼠UC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UC小鼠肠粘膜中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测定;应用免疫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检测急性期和慢性期UC小鼠肠粘膜细胞NF-κB的激活。结果模型组肠粘膜中TNF-α、IL-1β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9),NF-κB 的核内结合活性也显著增强。结论UC 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致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升高,可以加剧炎症,致上皮细胞凋亡。该过程可能受NF-κB激活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小鼠 动物模型 肠粘膜 细胞因子 转录因子ΚB TNF-Α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小鼠核转录因子AP-1活性及IL-2表达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艳 梁华平 +2 位作者 胡承香 徐祥 王正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 探讨创伤后脾细胞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 1(Activatorprotein 1,AP 1)的DNA结合活性和IL 2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它们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小鼠双后肢闭合性砸伤 +骨折模型 ,于创伤后 6、12h ,1、4、7、10、14d处死动物 ,分离脾细胞 ,经C... 目的 探讨创伤后脾细胞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 1(Activatorprotein 1,AP 1)的DNA结合活性和IL 2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它们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小鼠双后肢闭合性砸伤 +骨折模型 ,于创伤后 6、12h ,1、4、7、10、14d处死动物 ,分离脾细胞 ,经ConA刺激细胞后收集培养上清以测定IL 2活性 ;提取脾细胞RNA以测定IL 2mRNA ;提取脾细胞核蛋白 ,用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 (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 ,EMSA)检测AP 1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创伤后IL 2活性、IL 2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受抑的程度在创伤后 4d更为明显。创伤后脾细胞AP 1的DNA结合活性亦逐渐下降 ,至伤后 4d时下降最明显 ,仅为正常对照组的 49%。这与创伤后脾细胞IL 2的活性和IL 2mRNA的降低相一致。结论 创伤后脾细胞IL 2表达受抑至少部分是由于核转录因子AP 1的DNA结合活性降低所导致 ,表明AP 1参与介导了创伤后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IL-2 mRNA AP-1 转录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汀对内毒素休克兔肿瘤坏死因子-a与白介素6及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及其剂量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晓兵 李小民 +3 位作者 许铁 王言理 刘克喜 陈雪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71-975,共5页
目的观察内毒素(ET)致兔感染性休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IL-6和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汀对感染性休克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内毒素致伤空白组(空白组),地塞米松(DXM... 目的观察内毒素(ET)致兔感染性休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a(TNF-a)、IL-6和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汀对感染性休克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日本长耳大白兔随机分为内毒素致伤空白组(空白组),地塞米松(DXM)干预组(DXM组)及3种不同剂量乌司他汀(UTI)干预组(U1、U2、U3三个亚组)。用ET(2mg/kg)一次性静脉注射复制兔感染性休克模型,达休克标准后空白组应用0.9%氯化钠溶液2ml,DXM组用DXM(1mg/kg)、U1组用UTI(2.5×104U/kg)、U2组用UTI(5.0×104U/kg)、U3组用UTI(10.0×104U/kg)分别溶于2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注射进行干预,检测休克0h和干预后1、2、4、6、12h血浆中TNF-a、IL-6水平,观察肺组织免疫组化NF-κB的表达变化。结果5组兔达感染性休克标准时血浆中的TNF-a、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兔休克后不同干预时间点TNF-a、IL-6的水平在UTI组与空白组及DX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在肺组织的表达空白组最高,U3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a、IL-6的水平及NF-κB表达在U1、U2、U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TI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抑制TNF-a、IL-6的表达,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汀 感染性休克 肿瘤坏死因子-A 白介素6 转录因子NF-ΚB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核转录因子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金晓琨 李卫东 +1 位作者 滕慧玲 林志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88-791,共4页
目的 探讨青藤碱对BALB/c近交纯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表达的影响 ,提供其抗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的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药物对LPS(Lipopolysaccharides)... 目的 探讨青藤碱对BALB/c近交纯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及其抑制因子IκB表达的影响 ,提供其抗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的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检测药物对LPS(Lipopolysaccharides)刺激状态下腹腔巨噬细胞NF κBp6 5 (nucleartranscriptionfactors)核移位的影响 ;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药物对LPS刺激作用下的腹腔巨噬细胞IκB α降解的影响。结果 高、中剂量给药组与模型对照 (control)组间NF κBp6 5核移位和IκB α降解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青藤碱的抗炎抗风湿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NFκBp6 5核移位和IκB α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类风湿性关节炎 腹腔巨噬细胞 转录因子ΚB I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和缺血半暗区Tolls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叶涛 朱路文 +4 位作者 唐强 李宏玉 梁碧莹 张继瑶 郑婷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5-749,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预处理组(n=12)。后两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缺血前...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预处理组(n=12)。后两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缺血前给予电针百会干预2周。再灌注24 h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脑损伤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缺血半暗区Tolls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脑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缺血半暗区TLR4、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通过下调缺血半暗区TLR4、NF-κB蛋白表达,诱导脑保护作用,降低炎性损伤程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预处理 神经功能 Tolls样受体4 转录因子ΚB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肾损害时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及复方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健 鞠晓华 +1 位作者 王炳元 傅宝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9-510,共2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酒精性肾损害时的表达及复方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及中药组,按本室方法用乙醇及抗纤复方I号直接灌胃,于4,8,12周末处死大鼠,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酒精性肾损害时的表达及复方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及中药组,按本室方法用乙醇及抗纤复方I号直接灌胃,于4,8,12周末处死大鼠,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中药组同酒精组比较,肾小球系膜增殖、间质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扁平化和肾小管扩张等病理改变出现延迟且明显减轻。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酒精组NF-κB表达进行性增强;中药组与酒精组比较明显减弱(P<0.05)。结论:抗纤复方I号能够抑制酒精性肾损害时NF-κB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肾损害 转录因子KB 复方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LDL对內皮细胞转录因子NF-k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尹鸿操 刘欣岩 +4 位作者 刘佩毛 张华 梁平 王宗立 佘铭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 研究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mm-LDL)激活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kB的信号传导途径以及NF-kB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链(PDGFb)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以FeSO4修饰法制备mm-LDL,以正常LDL(n-LDL)作对照,作用于培养内皮细胞后提取核蛋白... 目的 研究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mm-LDL)激活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kB的信号传导途径以及NF-kB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链(PDGFb)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以FeSO4修饰法制备mm-LDL,以正常LDL(n-LDL)作对照,作用于培养内皮细胞后提取核蛋白,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转录因子NF-kB核转位及结合活性的变化。观察自由基清除剂probucol及PDTC对mm-LDL激活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kB的影响。通过检测报告基因探讨核因子诱导激酶(NIK)和核因子-kB抑制亚基激酶(IKK)在激活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kB的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作用以及mm-LDL激活的NF-kB对PDGFb基因启动子的作用。结果 mm-LDL能激活培养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kB, 自由基清除剂probucol和PDTC对mm-LDL激活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kB无明显抑制作用。变异型NIK及IKK能显著降低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的活性,mm-LDL激活的NF-kB还能增加带有PDGFb基因上游调控序列(-189/+43)的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的活性。Slot blot结果显示变异型NIK能显著减少受mm-LDL刺激的内皮细胞 PDGFb mRNA含量。结论 mm-LDL可通过NIK-IKK途径激活内皮细胞转录因子NF-kB并促进PDGFb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 nf-kb 因子诱导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巨核系造血的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英文)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杨默 李桂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80-585,共6页
本文综述有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在调控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巨核细胞的生成包括巨核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为未成熟巨核细胞 ,再进一步分化为成熟巨核细胞并释出血小板的过程。在巨核系造血的早期阶段 ,主要由TPO及IL 1 ,IL 3和P... 本文综述有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在调控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生成的作用。巨核细胞的生成包括巨核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为未成熟巨核细胞 ,再进一步分化为成熟巨核细胞并释出血小板的过程。在巨核系造血的早期阶段 ,主要由TPO及IL 1 ,IL 3和PDGF调控 ;在分化的后期有TPO及IL 6和IL 1 1参与。多个转录因子也参与巨核细胞的分化过程。GATA 1 ,FOG 1和Fli 1主要作为早期至中期巨核细胞生成的调节因子。NF E2则主要参与晚期巨核细胞分化和血小板生成的调控。目前对血小板释放的机制还缺乏深入了解。一氧化氮可能通过引起巨核细胞的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调控 系造血 细胞因子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Sp1在二氧化硅活化的Ⅱ型肺泡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金胜 曾庆富 +3 位作者 冯德云 李翔 蒋海鹰 文继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0-714,共5页
目的 研究二氧化硅(SiO2)刺激的Ⅱ型肺泡细胞(A549)中核转录因子Sp1表达和定位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SD大鼠矽肺模型,免疫组化检测体内SiO2刺激的Ⅱ型肺泡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的定位及其动... 目的 研究二氧化硅(SiO2)刺激的Ⅱ型肺泡细胞(A549)中核转录因子Sp1表达和定位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SD大鼠矽肺模型,免疫组化检测体内SiO2刺激的Ⅱ型肺泡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的定位及其动态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体外SiO2刺激的A549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 mRNA的动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印迹检测体外SiO2刺激的A549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的定位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大鼠矽肺模型中,SiO2刺激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Ⅱ型肺泡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蛋白表达上调,于第7-14天达高峰;体外SiO2作用A549细胞30—960min,Sp1 mRNA表达呈现先升后降,峰值位于60min;Sp1总蛋白和核蛋白表达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总蛋白表达峰值位于120min,核蛋白峰值位于240min;Sp1蛋白于60min开始发生明显的核移位,240min时核移位最明显。结论 SiO2能通过增强Ⅱ型肺泡细胞(A549)中Sp1的表达和核移位,从而在矽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Ⅱ型肺泡细胞 转录因子SP1 SIO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和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卓一 陆如凤 +4 位作者 黄小民 吴海波 丁黎敏 周晶晶 吴丽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DS)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和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PQ模型组和SDS干预组(低、中、高剂量),每组24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PQ...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DS)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和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PQ模型组和SDS干预组(低、中、高剂量),每组24只。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PQ溶液的方法,制备PQ中毒ALI模型,PQ溶液20 mg/kg。PQ模型组和SDS干预组注射PQ溶液,NS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容积NS。染毒1 h后,SDS干预组腹腔注射SDS,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5和10 mg/kg,NS对照组、PQ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容生理盐水,每24 h注射1次。分别在染毒后6 h、24 h、48 h和72 h麻醉处死大鼠,测定肺湿/干重比,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中白介素-6(IL-6)含量,检测TLR4和NF-κB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NS组相比,各时间点PQ模型组肺湿/干重比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TLR4和NF-κB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1),肺组织中TNF-α、血清中IL-6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在SDS干预组中,与PQ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各时间点的肺湿/干重比明显减少(P<0.05),中、高剂量组在染毒后24、48、72 h肺组织TLR4和NF-κB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5),各剂量组TNF-α的水平于染毒后各时间点均有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血清IL-6水平于染毒后6、24、48、72 h明显减低(P<0.05)。结论:TLR4-NF-κB通路参与了PQ中毒大鼠肺损伤的早期病理生理过程,SDS能抑制TLR4-NF-κB活化,减轻PQ中毒大鼠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百草枯中毒 急性肺损伤 TOLL样受体4 转录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