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短日低温条件下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育性相关基因 被引量:9
1
作者 杜士云 阳菁 +4 位作者 王守海 王德正 吴爽 罗彦长 李阳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9-566,共8页
为了解具有三系和两系两套不育机制的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10SA分子水平上的育性机理,同时也试图对水稻雄性不育现象做进一步探讨,利用水稻基因芯片,以2310SA及其保持系两系光温敏不育系2310S为材料,在安徽合肥秋季自然短日... 为了解具有三系和两系两套不育机制的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10SA分子水平上的育性机理,同时也试图对水稻雄性不育现象做进一步探讨,利用水稻基因芯片,以2310SA及其保持系两系光温敏不育系2310S为材料,在安徽合肥秋季自然短日低温条件下,比较了稳定不育的2310SA和恢复可育的2310S(对照)减数分裂期、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等4个穗发育时期花药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差异。减数分裂期(上调表达基因1938个,下调表达基因1635个)和三核期(上调表达基因2220个,下调表达基因2656个)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多于单核期(上调表达基因752个,下调表达基因693个)和二核期(上调表达基因1025个,下调表达基因886个),三核期下调表达基因比上调表达基因多,其他3期上调表达基因比下调表达基因多。所有差异表达基因聚类显示,单核期和二核期差异表达基因聚为一类,减数分裂期和三核期差异表达基因独立成为第2类和第3类。筛选出147个在4个穗发育时期都差异表达的基因。这些共有差异表达基因也只有在三核期下调表达基因比上调表达基因多。这些共有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了生物合成、刺激反应、光合作用、信号传导、大分子的新陈代谢、运输、转录调节、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花的发育和细胞死亡等11类生物学过程。所得共有差异表达基因中存在与脂类代谢有关的细胞色素P450家族蛋白和β-环羟化酶,与热激反应有关的热激转录因子、热激蛋白DnaJ家族蛋白及热激蛋白70等相关基因。这些基因与细胞死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不育花粉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粳稻 不育 基因 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 光温敏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及不育系S和A所配F_1产量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杜士云 王守海 +4 位作者 黄忠祥 李成荃 王德正 罗彦长 吴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8,共6页
SA是由聚合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选育出的具有2套不育机制的新型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为了解其所配组合产量的杂种优势及与亲本不育系S和A所配组合的差别,将2个新型粳稻不育系2308SA和2310SA及对照亲本不育系2308S(2... SA是由聚合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选育出的具有2套不育机制的新型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为了解其所配组合产量的杂种优势及与亲本不育系S和A所配组合的差别,将2个新型粳稻不育系2308SA和2310SA及对照亲本不育系2308S(2308SA亲本)、2310S(2310SA亲本)、2277A(2310SA和2308SA共同亲本)与6个粳稻恢复系配制杂交组合。组合F1分别在海南省陵水县和安徽省合肥市种植,对F1单株谷重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主要产量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SA与不同的恢复系组配,F1单株谷重不同,不同生态地区,同一组合单株谷重有时差别较大。SA配制的组合F1单株谷重普遍有正向超高亲优势,与亲本不育系S和A配制的组合相比,有些组合具更强的产量超高亲优势和竞争优势。F1单株谷重的配合力分析表明,选育的2310SA在2个试验点的一般配合力均强于亲本不育系2310S和2277A,其配制的组合有的也表现出较好的特殊配合力。另外,SA配制的组合在产量经济性状上,陵水点的单株有效穗数变异较大,合肥点的每穗总粒数变异较大,它们各自对产量的贡献也都最大;陵水点的结实率显著高于亲本A配制的组合,合肥点的结实率显著高于亲本S配制的组合,合肥点的穗总粒数显著高于A配制的组合而结实率显著降低,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 产量 杂种优势 配合力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与核质互作不育系的遗传关系剖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梅明华 李泽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2-25,共4页
1991-1992年,分析了6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与15个核质互作不育系杂交F_1及部分F_2植株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清楚地表明,有些光敏核不育系能够保持核质互作不育系的雄性不育性,有些光(温)敏核不育系则能够恢复... 1991-1992年,分析了6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与15个核质互作不育系杂交F_1及部分F_2植株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清楚地表明,有些光敏核不育系能够保持核质互作不育系的雄性不育性,有些光(温)敏核不育系则能够恢复或部分恢复;有些光敏核不育系对某一核质互作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对另一核质互作不育系则具恢复能力;并初步推测光(温)敏核不育基因与核质互作不育基因是独立发生的,当核质互作不育系中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隐性不育基因一起作用时,能够掩盖光(温)敏不育基因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 核质互作不育 三系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型紫米核质互作不育系锦315A的选育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平 涂建 +6 位作者 奎丽梅 辜琼瑶 李华慧 谭春艳 王建军 卢义宣 刘晓利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粳型紫米核质互作不育系锦315A是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2010年用公司自主选育的不育系(川香29A/粳软//IRRI 2B/曲3)与自主选育的新品系(72B-2/紫米//XR11)进一步杂交,经6年9代回交育成的核质互作新不育系,2015年11月25日通过云南省农作... 粳型紫米核质互作不育系锦315A是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2010年用公司自主选育的不育系(川香29A/粳软//IRRI 2B/曲3)与自主选育的新品系(72B-2/紫米//XR11)进一步杂交,经6年9代回交育成的核质互作新不育系,2015年11月25日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育性技术鉴定。本文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繁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米 核质互作不育 功能性特种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质互作型不育系的选育 被引量:6
5
作者 刘金波 徐大勇 +11 位作者 潘启民 秦德荣 方兆伟 陈庭木 卢百关 樊继伟 李健 刘艳 迟铭 王宝祥 杨波 樊宁声 《中国稻米》 2011年第1期13-16,共4页
杂交水稻的种子纯度影响杂交水稻的发展。少部分三系不育系遇高温自交结实,两系不育系遇低温自交结实。两者结合产生的光温敏核质互作水稻不育系则在高温、低温状态时仍为不育状态,保证杂交种的纯度。本文介绍了当前杂交水稻存在的问题... 杂交水稻的种子纯度影响杂交水稻的发展。少部分三系不育系遇高温自交结实,两系不育系遇低温自交结实。两者结合产生的光温敏核质互作水稻不育系则在高温、低温状态时仍为不育状态,保证杂交种的纯度。本文介绍了当前杂交水稻存在的问题,以及光温敏核质互作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选育、育性稳定性和杂种优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 性稳定性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建 金凤媚 +1 位作者 薛俊 薛琳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0期19-21,共3页
雄性不育在开花植物中广泛存在。阐述了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分子机理以及几种主要DNA遗传标记技术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前景。
关键词 雄性不育 核质互作不育 不育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系不育系和两系不育系对温度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赛清 唐平徕 覃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86,共3页
初步分析了不同的水稻核质互作型不育系(CMS)和光(温)敏核不育系(TGMS)在不同的温度处理下,两种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在败育时期、败育方式、花药和散粉特性、卡茎率、开花4天后的柱头活力等方面差别等进行初步研究,对不育系的选育提出了自... 初步分析了不同的水稻核质互作型不育系(CMS)和光(温)敏核不育系(TGMS)在不同的温度处理下,两种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在败育时期、败育方式、花药和散粉特性、卡茎率、开花4天后的柱头活力等方面差别等进行初步研究,对不育系的选育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质互作不育系成果 光(温)敏核不育 温度效应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