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1
作者 朱方丽 郑兴国 +2 位作者 沈素香 王康 王君 《上海蔬菜》 2025年第3期1-4,共4页
为保证辣椒种子纯度、降低制种成本,作者结合多年的育种经验,深入开展利用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制种技术研究,并制定了一套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杂交制种技术规程。该规程包括产地和环境条件、三系原种繁殖、三系杂交种制种... 为保证辣椒种子纯度、降低制种成本,作者结合多年的育种经验,深入开展利用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制种技术研究,并制定了一套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杂交制种技术规程。该规程包括产地和环境条件、三系原种繁殖、三系杂交种制种及建档管理等方面内容,明确了辣椒雄性不育三系杂交制种的关键技术和主要环节,切实为江苏地区辣椒制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三系配套 制种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黎明 熊灿阳 +2 位作者 侯志鹏 胡泽华 陈青奇 《蔬菜》 2024年第9期67-71,共5页
为解决辣椒人工去雄制种成本高、种子纯度难以保障的问题,促进辣椒产业的良性发展,开展了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首先从代号为149的辣椒后代中发现了不育株,然后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的育种手段,选育出了辣椒不育系BC_(8)149... 为解决辣椒人工去雄制种成本高、种子纯度难以保障的问题,促进辣椒产业的良性发展,开展了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首先从代号为149的辣椒后代中发现了不育株,然后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的育种手段,选育出了辣椒不育系BC_(8)149A-2、保持系F_(10)149B-2、恢复系WYS-1。经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效果稳定性试验,保持系F_(10)149B-2对不育系BC_(8)149A-2的不育性恢复效果达到100%,是一对合格的不育系和保持系;经不育系与恢复系产量配合力测定,不育系BC_(8)149A-2与恢复系WYS-1杂交产量配合力表现最好,均显著高于对照哈椒6号。三系的获得提高了制种效率,降低了制种成本,解决了人工去雄不彻底而造成种子纯度不高的问题,为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核质互作 不育系 保持系 恢复系 制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短日低温条件下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育性相关基因 被引量:9
3
作者 杜士云 阳菁 +4 位作者 王守海 王德正 吴爽 罗彦长 李阳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9-566,共8页
为了解具有三系和两系两套不育机制的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10SA分子水平上的育性机理,同时也试图对水稻雄性不育现象做进一步探讨,利用水稻基因芯片,以2310SA及其保持系两系光温敏不育系2310S为材料,在安徽合肥秋季自然短日... 为了解具有三系和两系两套不育机制的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10SA分子水平上的育性机理,同时也试图对水稻雄性不育现象做进一步探讨,利用水稻基因芯片,以2310SA及其保持系两系光温敏不育系2310S为材料,在安徽合肥秋季自然短日低温条件下,比较了稳定不育的2310SA和恢复可育的2310S(对照)减数分裂期、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等4个穗发育时期花药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差异。减数分裂期(上调表达基因1938个,下调表达基因1635个)和三核期(上调表达基因2220个,下调表达基因2656个)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多于单核期(上调表达基因752个,下调表达基因693个)和二核期(上调表达基因1025个,下调表达基因886个),三核期下调表达基因比上调表达基因多,其他3期上调表达基因比下调表达基因多。所有差异表达基因聚类显示,单核期和二核期差异表达基因聚为一类,减数分裂期和三核期差异表达基因独立成为第2类和第3类。筛选出147个在4个穗发育时期都差异表达的基因。这些共有差异表达基因也只有在三核期下调表达基因比上调表达基因多。这些共有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了生物合成、刺激反应、光合作用、信号传导、大分子的新陈代谢、运输、转录调节、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花的发育和细胞死亡等11类生物学过程。所得共有差异表达基因中存在与脂类代谢有关的细胞色素P450家族蛋白和β-环羟化酶,与热激反应有关的热激转录因子、热激蛋白DnaJ家族蛋白及热激蛋白70等相关基因。这些基因与细胞死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们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不育花粉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粳稻 不育性 基因 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 光温敏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线粒体不育基因CoxⅡ和atp6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邓明华 邹学校 +4 位作者 霍金龙 文锦芬 朱海山 张竹青 赵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35-1940,共6页
以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9704A、保持系9704B和恢复系9701(简称"三系")为材料,根据GenBank报道的茄科作物线粒体CoxⅡ和atp6基因编码序列分别设计引物,PCR扩增辣椒"三系"线粒体DNA目的基因片段,研究辣椒"三系... 以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9704A、保持系9704B和恢复系9701(简称"三系")为材料,根据GenBank报道的茄科作物线粒体CoxⅡ和atp6基因编码序列分别设计引物,PCR扩增辣椒"三系"线粒体DNA目的基因片段,研究辣椒"三系"线粒体DNACoxⅡ和atp6基因的差异及与雄性不育的关系。结果表明:从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中扩增到两个基因的部分序列atp6-706和CoxⅡ-708,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986191和FJ986190,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分离的atp6-706和CoxⅡ-708片段与GenBank报道的茄科作物线粒体CoxⅡ和atp6基因的相似性高达95%以上;在保持系和恢复系中均未能扩增到任何序列,说明辣椒雄性不育系的CoxⅡ和atp6基因与保持系和恢复系在线粒体DNA水平上存在差异,这种结构上的变化暗示可能与辣椒雄性不育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coxⅡ基因 atp6基因 线粒体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恒明 王得元 +1 位作者 李颖 郭汉权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16-18,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选育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分析了三向选择策略在辣椒核质互作三系选育中的应用,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辣椒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三系 杂种优势 三向选择策略 育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SA及不育系S和A所配F_1产量优势和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杜士云 王守海 +4 位作者 黄忠祥 李成荃 王德正 罗彦长 吴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18,共6页
SA是由聚合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选育出的具有2套不育机制的新型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为了解其所配组合产量的杂种优势及与亲本不育系S和A所配组合的差别,将2个新型粳稻不育系2308SA和2310SA及对照亲本不育系2308S(2... SA是由聚合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和核质互作不育基因选育出的具有2套不育机制的新型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为了解其所配组合产量的杂种优势及与亲本不育系S和A所配组合的差别,将2个新型粳稻不育系2308SA和2310SA及对照亲本不育系2308S(2308SA亲本)、2310S(2310SA亲本)、2277A(2310SA和2308SA共同亲本)与6个粳稻恢复系配制杂交组合。组合F1分别在海南省陵水县和安徽省合肥市种植,对F1单株谷重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及主要产量经济性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SA与不同的恢复系组配,F1单株谷重不同,不同生态地区,同一组合单株谷重有时差别较大。SA配制的组合F1单株谷重普遍有正向超高亲优势,与亲本不育系S和A配制的组合相比,有些组合具更强的产量超高亲优势和竞争优势。F1单株谷重的配合力分析表明,选育的2310SA在2个试验点的一般配合力均强于亲本不育系2310S和2277A,其配制的组合有的也表现出较好的特殊配合力。另外,SA配制的组合在产量经济性状上,陵水点的单株有效穗数变异较大,合肥点的每穗总粒数变异较大,它们各自对产量的贡献也都最大;陵水点的结实率显著高于亲本A配制的组合,合肥点的结实率显著高于亲本S配制的组合,合肥点的穗总粒数显著高于A配制的组合而结实率显著降低,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 产量 杂种优势 配合力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核质互作型不育系98-2选育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陈文辉 方淑桂 曾小玲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2-25,共4页
利用回交替换的方法将大白菜的雄性不育核基因转到异源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大白菜中去 ,育成了不育率 10 0 %的大白菜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 98- 2 ,具有核不育基因的雄性不育两用系 10 1便是它的保持系。 98- 2不育系具有生长发育正常、... 利用回交替换的方法将大白菜的雄性不育核基因转到异源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大白菜中去 ,育成了不育率 10 0 %的大白菜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 98- 2 ,具有核不育基因的雄性不育两用系 10 1便是它的保持系。 98- 2不育系具有生长发育正常、抗病、农艺性状优、配合力好等特点。通过组合配制试验 ,选出了优良组合 98- 2× S-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核质互作 雄性不育系 98-2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呼吸速率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邓明华 文锦芬 +3 位作者 邹学校 何长征 刘志敏 周群初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5,共4页
以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9704A,8214A和它们相应的保持系9704B,8214B为材料,研究了叶片和不同发育阶段花蕾的总呼吸速率(Vt)、抗氰呼吸速率(Valt)和抗氰呼吸速率所占总呼吸速率的比例(Valt/Vt)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不育系中,随着花... 以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9704A,8214A和它们相应的保持系9704B,8214B为材料,研究了叶片和不同发育阶段花蕾的总呼吸速率(Vt)、抗氰呼吸速率(Valt)和抗氰呼吸速率所占总呼吸速率的比例(Valt/Vt)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不育系中,随着花蕾的发育,总呼吸速率(Vt)、抗氰呼吸速率(Valt)和抗氰呼吸速率所占总呼吸速率的比例(Valt/Vt)呈下降趋势;而在保持系中总呼吸速率(Vt)变化趋势不明显,抗氰呼吸速率(Valt)和抗氰呼吸速率所占总呼吸速率的比例(Valt/Vt)呈上升趋势;在叶片中,不育系的总呼吸速率(Vt)、抗氰呼吸速率(Valt)和抗氰呼吸速率所占总呼吸速率的比例(Valt/Vt)均小于保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呼吸速率 抗氰呼吸速率 抗氰呼吸所占总呼吸的比例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与核质互作不育系的遗传关系剖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梅明华 李泽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2-25,共4页
1991-1992年,分析了6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与15个核质互作不育系杂交F_1及部分F_2植株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清楚地表明,有些光敏核不育系能够保持核质互作不育系的雄性不育性,有些光(温)敏核不育系则能够恢复... 1991-1992年,分析了6个光(温)敏核不育系与15个核质互作不育系杂交F_1及部分F_2植株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清楚地表明,有些光敏核不育系能够保持核质互作不育系的雄性不育性,有些光(温)敏核不育系则能够恢复或部分恢复;有些光敏核不育系对某一核质互作不育系具有保持能力,对另一核质互作不育系则具恢复能力;并初步推测光(温)敏核不育基因与核质互作不育基因是独立发生的,当核质互作不育系中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隐性不育基因一起作用时,能够掩盖光(温)敏不育基因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 核质互作不育 三系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桃萝卜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细胞学形态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毕高熇 许明 +1 位作者 张欣 郑鹏婧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7-179,共3页
利用石蜡切片法,结合光学显微镜技术对樱桃萝卜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不育株和对应保持系可育株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观察结果表明:不育株与可育株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差别不大;不育株的花药小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期后,可以... 利用石蜡切片法,结合光学显微镜技术对樱桃萝卜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不育株和对应保持系可育株的花药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观察结果表明:不育株与可育株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差别不大;不育株的花药小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期后,可以形成正常的四分体,绒毡层出现排列异常,单核小孢子期绒毡层细胞液泡化,绒毡层细胞向中间挤压小孢子,小孢子因得不到足够的空间和营养来源,最终在开花前发生败育导致小孢子完全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萝卜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细胞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质互作型大麦杂种优势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国荣 马俊虎 +2 位作者 杜永芹 余立云 黄培忠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5-8,共4页
选用核质互作型930753雄性不育系与948720、948717、948742、948791等20个恢复系配制成20个杂交组合.调查了F1代6个性状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抽穗期明显趋向早熟亲本;(2)株高、单株... 选用核质互作型930753雄性不育系与948720、948717、948742、948791等20个恢复系配制成20个杂交组合.调查了F1代6个性状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1)抽穗期明显趋向早熟亲本;(2)株高、单株有效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趋高亲值或超高亲值,均具有较大的中亲优势,并以单株有效穗数优势最强;(3)选到了产量构成三要素都具超亲优势的7个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核质互作型大麦雄性不育系 杂种优势 恢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核质互作抗条锈类型的发现及其遗传机制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建诚 谢三刚 +2 位作者 韩满仓 宋昱 宋广德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4-18,共5页
在西宁小麦“天然锈病圃”,辅以人工接种天然锈菌的条件下,杂交组合冬独1号/运83—2正反交F_2对条锈抗性显著不同。正交抗性分离,反交全部感病4级。3个冬独1号作母本的组合,F_2抗条锈分离;3个冬独1号作父本的组合,F_2全部感病4级。表明... 在西宁小麦“天然锈病圃”,辅以人工接种天然锈菌的条件下,杂交组合冬独1号/运83—2正反交F_2对条锈抗性显著不同。正交抗性分离,反交全部感病4级。3个冬独1号作母本的组合,F_2抗条锈分离;3个冬独1号作父本的组合,F_2全部感病4级。表明冬独1号的抗条锈性具有显著的细胞质遗传特点。对冬独1号/津丰1号F_2抗条锈分离研究结果是,其抗感比经X^2测验符合孟德尔一对显性基因3:1的分离规律(P>0.8)。其互作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质互作 抗条锈性 遗传分析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和核质互作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仇秀丽 王洪飞 +2 位作者 王乃元 李毓 梁康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利用4个CMS-FA胞质不育系、相应保持系和3个恢复系,研究不育细胞对11个产量相关性状的细胞质效应和核质互作效应.结果表明: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对千粒重和生育期性状表现出显著正效应,对穗颈长性状表现出显著负效应,其他性状的... 利用4个CMS-FA胞质不育系、相应保持系和3个恢复系,研究不育细胞对11个产量相关性状的细胞质效应和核质互作效应.结果表明: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对千粒重和生育期性状表现出显著正效应,对穗颈长性状表现出显著负效应,其他性状的不育细胞质效应不显著;单株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株高,穗长、穗颈长和生育期等性状的核质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育胞质与核基因的互作使杂种F1的平均基因型预测值、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在株高和穗颈长上得到明显增加;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无不良细胞质效应,不育系可恢复性好,可作为杂交稻育种的优良不育胞质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CMS-FA 细胞质效应 核质互作 产量相关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中的核质互作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鹏 李新华 +1 位作者 张锋 邱登林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6期36-40,共5页
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是一种普遍的生物学现象,它为研究植物的核质互作效应提供了理想的材料。本文对鉴定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方法以及目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中的核质互作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核质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型紫米核质互作不育系锦315A的选育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平 涂建 +6 位作者 奎丽梅 辜琼瑶 李华慧 谭春艳 王建军 卢义宣 刘晓利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粳型紫米核质互作不育系锦315A是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2010年用公司自主选育的不育系(川香29A/粳软//IRRI 2B/曲3)与自主选育的新品系(72B-2/紫米//XR11)进一步杂交,经6年9代回交育成的核质互作新不育系,2015年11月25日通过云南省农作... 粳型紫米核质互作不育系锦315A是云南金瑞种业有限公司2010年用公司自主选育的不育系(川香29A/粳软//IRRI 2B/曲3)与自主选育的新品系(72B-2/紫米//XR11)进一步杂交,经6年9代回交育成的核质互作新不育系,2015年11月25日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育性技术鉴定。本文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繁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米 核质互作不育系 功能性特种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和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志仁 许如根 +1 位作者 周美学 吕超 《大麦科学》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通过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系的选育,主要研究了不育的保持与育性的恢复;花粉败育的细胞学观察;三系及杂种不同时期酯酶同工酶的表现;开花性状;不同棱型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另外,就大麦杂优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大麦 核质互作 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46A选育报告 被引量:4
17
作者 逯建平 霍建泰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第4期25-28,共4页
以韩国辣椒品种探将F_2中的不育株为母本,以优良红色素辣椒自交系为父本,进行3×3双列测交,通过日光温室加代选育和网室正茬选育相结合,育成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46A。不育系46A株形半直立,始花节位10~11节;花冠白色,花药干瘪,柱... 以韩国辣椒品种探将F_2中的不育株为母本,以优良红色素辣椒自交系为父本,进行3×3双列测交,通过日光温室加代选育和网室正茬选育相结合,育成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46A。不育系46A株形半直立,始花节位10~11节;花冠白色,花药干瘪,柱头浅绿色;保持系果实羊角形,果面光滑,红熟果深红色,果长17.0 cm,果径1.5 cm,单果重12.0 g,辣味中。对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的田间抗病性高于对照品种美国红。利用46A选配的杂交组合8AF_1、3AF_1、5AF_1、1AF_1、6AF_1具有较强的产量优势,较对照品种美国红(CK1)和探将(CK2)增产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3213A的遗传性
18
作者 周熙荣 李树林 +1 位作者 顾龙弟 庄静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2-36,共5页
以新发现的天然不育株 32 13A为材料 ,采用正反交、自交和测交等方法 ,分析研究其后代的育性分离表现。结果表明 ,32 13A的育性不但受一对细胞核基因控制 ,还受细胞质属性影响 ,属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不育株花粉虽然微量 ,但能被稳定... 以新发现的天然不育株 32 13A为材料 ,采用正反交、自交和测交等方法 ,分析研究其后代的育性分离表现。结果表明 ,32 13A的育性不但受一对细胞核基因控制 ,还受细胞质属性影响 ,属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不育株花粉虽然微量 ,但能被稳定、彻底恢复可育。 32 13A的遗传性表明 ,该不育性可用于三系配套 ,生产杂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 不育系 3213A 遗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形成的分子机制
19
作者 郭宝太 徐茂龙 +1 位作者 姜国勇 夏连胜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190-196,共7页
植物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形成的分子机制郭宝太徐茂龙姜国勇夏连胜(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山东莱阳265200)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malesterility,CMS)是指由遗传因素决定且表现母性遗传特... 植物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形成的分子机制郭宝太徐茂龙姜国勇夏连胜(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山东莱阳265200)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malesterility,CMS)是指由遗传因素决定且表现母性遗传特征的雄性不育。不育株不能产生有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三系配套 核质互作 雄性不育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选出来的大麦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的遗传特性的初步分析
20
作者 孙东发 徐廷文 蒋华仁 《大麦与谷类科学》 1991年第4期11-14,共4页
植物遗传型雄性不育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核基因单独控制的,谓之核不育,另一类为核质基因共同作用决定的,称之核质互作雄性不育或胞质雄性不育,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对自花授粉作物来说,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在开发利用杂种优势上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核质互作 遗传特性 自花授粉作物 大麦品种 核不育 核基因 不育基因 性状遗传 自交结实率 颖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