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核衣壳蛋白特异性IgM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
作者 常海燕 严晓敏 +3 位作者 张昭萍 吴卫华 贾蓓 吴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65-1069,1074,共6页
目的探讨核衣壳蛋白(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水平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30例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N蛋白特异性Ig M(+)组与N蛋白特异性Ig M(-)组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核衣壳蛋白(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水平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30例SFT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N蛋白特异性Ig M(+)组与N蛋白特异性Ig M(-)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比较轻症组患者与重症组患者Ig M抗体滴度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 RNA载量的相关性;从而观察分析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滴度、SFTSV-RNA载量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N蛋白特异性Ig M(-)组中有神经症状、死亡及病重例数均明显较Ig M(+)组多(均P <0. 05); 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水平与SFTSV-RNA载量、凝血酶原时间(PT)、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 495、-0. 440、-0. 367、-0. 280,均P <0. 05);而与血小板(PLT)呈正相关(r=0. 335,P=0. 002)。SFTSVRNA载量与PT、LDH、AS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606、0. 604、0. 587,均P <0. 001);而与PLT呈负相关(r=-0. 384,P <0. 001)。发病第10~13天时轻症组患者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滴度高于重症组患者(P <0. 05)。结论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的出现及滴度的升高有助于SFTSV的清除,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及肝损伤、心肌损伤有修复作用; N蛋白特异性Ig M抗体可能是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核衣壳蛋白特异性igm抗体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寅 李树华 +2 位作者 庞保东 曹丽华 刘树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1期2425-2426,共2页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IgM抗体产生的时间和规律。方法:对2003年4-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病程在1周以内的2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和血清冷凝集素法(CGT)在病程不同时期,对IgM抗体产生的时间...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MPP)患儿IgM抗体产生的时间和规律。方法:对2003年4-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病程在1周以内的2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和血清冷凝集素法(CGT)在病程不同时期,对IgM抗体产生的时间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ELISA法在2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阳性率为92.86%,和CGT法的阳性率67.8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特异性MP-IgM抗体一般在病程的第4天即可出现阳性结果,MP-IgM抗体效价随病程天数增加呈直线形上升,约2周达高峰。结论:支原体肺炎患儿一般在病程的第4天即可检测到特异性MP-IgM抗体,随病程天数的增加,抗体效价呈直线形上升,约2周达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支原体 免疫球蛋白M 异性抗体igm 小儿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 MP-igm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 肺炎患儿 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SARS-CoV-2核衣壳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双媛 刘钧 +7 位作者 曹李妍 丁睿清 尚月月 康喜龙 顾丹 焦新安 潘志明 孟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7,共8页
目的研制SARS-CoV-2的N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识别真核表达N蛋白等特性进行鉴定,为下一步应用奠定材料基础。方法利用大肠杆菌表达并纯化SARS-CoV-2重组N蛋白,制备并筛选分泌N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阳性B细胞杂交瘤,制备腹水后... 目的研制SARS-CoV-2的N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识别真核表达N蛋白等特性进行鉴定,为下一步应用奠定材料基础。方法利用大肠杆菌表达并纯化SARS-CoV-2重组N蛋白,制备并筛选分泌N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阳性B细胞杂交瘤,制备腹水后利用间接ELISA法测定单抗的效价、亚型和亲和力;通过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其与原核、真核表达SARS-CoV-2重组N蛋白的特异性结合能力;通过间接ELISA法评价其在不同冠状病毒N蛋白检测中的应用潜力。结果成功地表达和纯化SARS-CoV-2重组N蛋白,筛选获得1株特异性识别重组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命名为11F4,其亚型为IgG1,腹水效价为2.0×10^(7)以上,亲和力为4.44×10^(8)M^(-1);Western Blot分析表明其能与SARS-CoV-2重组N蛋白特异性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显示其能特异性识别HEK-293T细胞表达的SARS-CoV-2 N蛋白,表明该蛋白免疫反应性良好;间接ELISA法结果表明其可特异性识别真核细胞表达的SARS-CoV-2 N蛋白,而与MERS-CoV和HCoV-229E的N蛋白无交叉反应。结论成功获得可特异性识别细胞表达及体外制备的SARS-CoV-2 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具备特异性检测SARS-CoV-2的潜能,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衣壳蛋白 表达 表达 单克隆抗体 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自身特异性抗体与皮肌炎相关性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许悦 杨扬 范松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90-1898,共9页
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常伴发恶性肿瘤。超过50%的皮肌炎患者体内存在肌炎自身特异性抗体。皮肌炎自身特异性抗体[抗迁移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2抗体、抗核小体蛋白(nuclear matrix protein,NXP)-2抗体、... 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且常伴发恶性肿瘤。超过50%的皮肌炎患者体内存在肌炎自身特异性抗体。皮肌炎自身特异性抗体[抗迁移抑制因子(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2抗体、抗核小体蛋白(nuclear matrix protein,NXP)-2抗体、抗转录中介因子(transcription intermediary factor,TIF)1-γ抗体、抗小泛素样修饰物激活酶(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 activating enzyme,SAE)抗体]在皮肌炎相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揭示皮肌炎自身特异性抗体在皮肌炎并发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可为准确评估皮肌炎患者发展为恶性肿瘤的风险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为临床诊断皮肌炎和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自身异性抗体 恶性肿瘤 迁移抑制因子-2 小体蛋白-2 转录中介因子1-γ 小泛素样修饰物激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蓝舌病单克隆抗体研究与应用进展
5
作者 吴德兴 张开礼 《云南畜牧兽医》 1990年第3期40-42,共3页
动物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非接触传染病。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蓝舌病病毒亚群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Virus,BTV)、其粒子由7个多肽及10个RNA片段组成。外层由衣壳蛋白VP<sub>2</sub>、VP组成,内层由V... 动物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非接触传染病。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蓝舌病病毒亚群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Virus,BTV)、其粒子由7个多肽及10个RNA片段组成。外层由衣壳蛋白VP<sub>2</sub>、VP组成,内层由VP<sub>3</sub>、VP<sub>7</sub>两个主要蛋白和三个较小的蛋白VP<sub>1</sub>、VP<sub>4</sub>和VP<sub>6</sub>组成。核心为10个双股RNA片段组成。大量实验证明VP<sub>2</sub>为主要的型特异性抗原,VP<sub>7</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病 蓝舌病病毒 衣壳蛋白 环状病毒属 呼肠孤病毒科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异性抗原 沉淀抗体 非结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副流感病毒3型NP单抗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吕闯 朱远茂 +4 位作者 董秀梅 蔡红 于作 高欲燃 薛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70-973,共4页
为制备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核衣壳蛋白(NP)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并纯化的重组NP(rNP)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采用以BPIV3为检测抗原的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经3次克隆纯... 为制备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核衣壳蛋白(NP)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并纯化的重组NP(rNP)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采用以BPIV3为检测抗原的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经3次克隆纯化后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NP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株(5E5)并制备腹水,采用rNP及BPIV3包被的ELISA效价分别是2×106和1.28×105。间接ELISA、western blot、IFA试验表明该MAb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经抗体亚类鉴定该MAb亚类为IgG1/κ。特异性试验表明该MAb不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反应。免疫组化试验表明该MAb可以检测BPIV3感染动物体内的病原。该MAb还可用于建立检测BPIV3病原及抗体的诊断方法,同时为研究NP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副流感病毒3型 衣壳蛋白 单克隆抗体 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甄亚平 刘红 +3 位作者 齐娜 单若明 王巧巧 吴晓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早期诊断的简便、快速、灵敏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saasy,CLIA)测定12种不同病毒培养上清和人血中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 (nucleocapsid... 目的建立一种可用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早期诊断的简便、快速、灵敏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saasy,CLIA)测定12种不同病毒培养上清和人血中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 (nucleocapsid protein)抗原(SARS-CoV-N).结果 7种不同SARS毒株测定均为阳性,12种非SARS毒株测定均为阴性,最低可检出核酸定量为6.3×101 PFU/mL的SARS-CoV培养上清;测定63例临床确诊SARS的阳性血清样本,发病6~10 d的样本检出率最高,可达100%;测定1 066例正常人样本,99.35%为阴性.结论 SARS-CoV的CLI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并且简便、快速,在SARS的早期诊断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V抗原 SARS冠状病毒 SARS-CoV 实验室检测方法 免疫分析方法 早期诊断 培养上清 衣壳蛋白 SAILS 酸定量 血清样本 CLIA 测定 检出率 正常人 异性 灵敏度 阳性 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常规和重组血清学方法检测绵羊慢病毒
8
作者 朱其太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6年第11期5-5,共1页
美国学者Ketn等(1995)应用绵羊慢病毒(OLV)重组(r)转膜蛋白(TM)、主要衣壳蛋白P<sub>25</sub>和大蛋白P<sub>16</sub>作为液相ELISA抗原,检测绵羊血清中抗OLV特异性抗体。实验共用412只绵羊,其中A组17... 美国学者Ketn等(1995)应用绵羊慢病毒(OLV)重组(r)转膜蛋白(TM)、主要衣壳蛋白P<sub>25</sub>和大蛋白P<sub>16</sub>作为液相ELISA抗原,检测绵羊血清中抗OLV特异性抗体。实验共用412只绵羊,其中A组171只为明显健康绵羊、B组184只为种羊和杂交母羊、C组57只为有OLV感染临床症状的绵羊。结果证实rTM—ELISA最敏感,412份血清中有198份为阳性(48.1%),而rP<sub>25</sub>、rP<sub>16</sub>的阳性率分别为34.2%和32.3%。在rTM—ELISA中,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血 绵羊血清 绵羊慢病毒 ELISA 异性抗体 阳性率 蛋白 主要衣壳蛋白 蛋白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