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酚酸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韩立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0期6562-6564,6604,共4页
酚酸类成分是丹参的一大类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从丹参酚酸类成分的生理活性、生源途径、生源途径关键酶基因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丹参酚酸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丹参 成分 生物合成 关键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核苷酸还原酶表达研究
2
作者 崔金全 石一复 周怀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 :探讨滋养细胞疾病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单位 (R2 )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15例正常绒毛、38例葡萄胎、4 2例侵蚀性葡萄胎和 18例绒毛膜癌组织中 R2蛋白的表达。结果 :葡萄胎、侵蚀性... 目的 :探讨滋养细胞疾病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单位 (R2 )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15例正常绒毛、38例葡萄胎、4 2例侵蚀性葡萄胎和 18例绒毛膜癌组织中 R2蛋白的表达。结果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 R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绒毛 (P=0 .0 0 0 )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之间的表达无差异 ;8例葡萄胎恶变患者 R2水平显著高于自然恢复者 (P=0 .0 2 )。术前未化疗与术前化疗的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患者 R2蛋白表达均无差异。 WHO 期及 期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 R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 期者 (分别 P=0 .0 2 3,P=0 .0 38) ,WHO预后评分为中危和高危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 R2表达显著高于低危者 (分别 P=0 .0 18,P=0 .0 0 6 )。结论 :R2在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增加 ,可能与滋养细胞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 核苷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异戊二烯的生物合成及调控 被引量:21
3
作者 郝宏蕾 朱旭芬 曾云中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4-230,共7页
类异戊二烯是天然物质中化学结构较多的一类化合物 .本文阐述了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的途径和该途径中主要的酶 ,同时也介绍了酶基因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异戊二烯 生物合成 调控 化学结构 天然物质 酶基因 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酸类药物合成研究概况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海兵 李聚才 陈益钊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62-570,共9页
本文对近年来方酸类药物的合成及用途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评述,开展了一些可望具有疗效的方酸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并就方酸类药物的制备提出了新解。
关键词 生物 药物 合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酶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孙清鹏 赵福宽 关雪莲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7-72,共6页
紫杉醇(Taxus)是一种从红豆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抗癌药物。笔者简要介绍了紫杉醇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 重点介绍了紫杉二烯合成酶、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酰基转移酶和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等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酶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紫杉醇 相关 细胞色素P450 生物合成途径 红豆杉植物 酰基转移酶 抗癌药物 化学结构 单加氧酶 苯丙氨 合成 变位酶 二烯 氨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工合成三萜酸类膳食补充剂取得重要进展
6
作者 中国食品报网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第33期2-2,共1页
日前,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学礼在三萜酸类膳食补充剂的人工细胞合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关键词 膳食补充剂 三萜 人工合成 人工细胞 生物技术 研究员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与脱氧腺苷酸组分水溶液作用合成脱氧腺苷酸 被引量:4
7
作者 石怀彬 邵春林 +1 位作者 王相勤 余增亮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1-144,152,共5页
利用气体常压弧光放电产生低能离子 ,以低能N+ 注入D 2 脱氧核糖、磷酸二氢铵的腺嘌呤水溶液 ,用高效液相色谱 ,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 ,证明有 5′ 脱氧腺苷酸生成。给出了产物的产额 时间曲线 。
关键词 低能离子 核苷 生物合成 高效液相色谱 核磁共振 脱氧腺苷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法在水溶液中合成胞苷酸和脱氧胞苷酸
8
作者 石怀彬 邵春林 +1 位作者 王相勤 余增亮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8-202,共5页
利用N2 常压弧光放电产生低能N+ ,在放电间隙电场加速后进入水溶液并诱发其中的化学反应 ,克服了离子注入装置要求真空注入室的缺点 ,使研究低能离子与水溶液或含水生物样品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可能。利用低能离子与水溶液的作用模拟原始... 利用N2 常压弧光放电产生低能N+ ,在放电间隙电场加速后进入水溶液并诱发其中的化学反应 ,克服了离子注入装置要求真空注入室的缺点 ,使研究低能离子与水溶液或含水生物样品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可能。利用低能离子与水溶液的作用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研究核苷酸的前生物合成 ,以低能N+ 注入含D 2 脱氧核糖、D 核糖、磷酸二氢铵的胞嘧啶水溶液 ,用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 ,证明有 5′ 核苷酸生成 ,并给出了不同反应时间内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注入法 胞苷 生物合成 核磁共振 脱氧胞苷 水溶液 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合成β-烟酰胺单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昭颖 郭新浩 +5 位作者 黄馨禾 陈卓妍 刘岳琪 李娟 陈宁 范晓光 《食品科学》 2025年第13期18-27,共10页
烟酰胺单核苷酸(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癌症、衰老和血管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的营养品和医药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化学合成法是NMN的主要生产方法,但存在合成路线繁琐、反应条... 烟酰胺单核苷酸(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癌症、衰老和血管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的营养品和医药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化学合成法是NMN的主要生产方法,但存在合成路线繁琐、反应条件严苛、产物手性分离困难、有机溶剂使用等问题,导致产品价格昂贵、应用范围受限。相比之下,生物合成法因具有无毒性、加工条件温和、底物特异性高、产品选择性强、转化效率高等显著优势,已逐渐成为NMN生产的理想替代方案。NMN的生物合成主要以烟酰胺、烟酰胺核糖、烟酸或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不同的代谢途径产生,涉及的关键酶包括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烟酰胺核糖激酶和NMN合成酶等。本文重点介绍利用酶催化和发酵法生产NMN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关键酶的选择和改良、酶级联催化反应设计、酶的固定化、细胞工厂构建以及发酵过程优化策略等。此外,介绍NMN衍生物烟酰胺核糖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技术。这些研究将为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NMN及其衍生物的生产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烟酰胺单核苷 烟酰胺核糖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呈味核苷酸生产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韩星月 吴涛 +1 位作者 王成 王海雷 《发酵科技通讯》 CAS 2019年第3期146-149,共4页
呈味核苷酸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在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其不同的合成路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着重介绍了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酶解法和生物催化法。微生物发酵法受菌种特性的限制较大;化学合成法提... 呈味核苷酸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在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其不同的合成路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着重介绍了微生物发酵法、化学合成法、酶解法和生物催化法。微生物发酵法受菌种特性的限制较大;化学合成法提取工艺复杂;酶解法研究时间最长,工艺较成熟,但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推广;环境友好型生物催化法属于新兴技术,副产物少,提取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呈味核苷 生物发酵 化学合成 酶解法 生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核苷酸技术助婴幼儿奶粉“母乳化”
11
作者 张晔 杨芳 《中国食品》 2016年第3期159-159,共1页
许多妈妈产后母乳不足使得奶粉成为了喂养必需品,但一些婴幼儿吃奶粉后易吐奶、消化不良、腹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婴幼儿体内合成分解食物的酶能力低。南京工业大学应汉杰教授主持完成的"酵母核苷酸的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高端应... 许多妈妈产后母乳不足使得奶粉成为了喂养必需品,但一些婴幼儿吃奶粉后易吐奶、消化不良、腹泻,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婴幼儿体内合成分解食物的酶能力低。南京工业大学应汉杰教授主持完成的"酵母核苷酸的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高端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该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据了解,核苷酸的生产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和RNA酶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核苷 国家技术发明奖 生物制造 酶解法 婴幼儿食品 化学合成 南京工业大学 水解物 RNA 高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物质对家禽免疫的影响
12
作者 李振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24,26,共3页
关键词 生物活性物质 家禽 免疫 绿色饲料添加剂 生物活性肽 多糖 生物 皂甙 功能性低聚糖 挥发油 黄酮体 核苷 茶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人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1A3转基因细胞中槲皮素
13
作者 姚艳 张霞 +3 位作者 刘瑶 余露山 蒋惠娣 曾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重组UGT1A3转基因细胞中槲皮素,并研究该酶对槲皮素的相关代谢及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Bac-to-Bac系统表达的人UGT1A3重组酶细胞破碎液与槲皮素共孵育之后,以乙腈沉淀蛋白,采用木犀草素为内标,以Pheno...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重组UGT1A3转基因细胞中槲皮素,并研究该酶对槲皮素的相关代谢及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Bac-to-Bac系统表达的人UGT1A3重组酶细胞破碎液与槲皮素共孵育之后,以乙腈沉淀蛋白,采用木犀草素为内标,以Phenomenex Luna C18柱为分析柱,甲醇(A)-0.1%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5 min(30∶70-80∶20,A∶B),>25~25.5min(80∶20),>25.5~27 min(80∶20-30∶70),>27~30 min(30∶70);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68 nm。结果:槲皮素在5~200μmol/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检测限为1.25μmol/L(S/N≥3),定量限为5μmol/L(S/N>10,RSD=6.99%),方法回收率达99.1%~103.5%,日内、日间RSD分别<2.5%和<8%。另测得UGT1A3催化槲皮素的Km为(62.95±13.16)μmol/L,Vmax为(284.50±24.35)nmol.min-1.g-1,清除率Vmax/Km为4.52 ml.min-1.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分析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葡糖醛基转移酶/生物合成 重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和ERCC1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国兵 陈建 +4 位作者 王临润 李菌 李敏伟 徐农 申屠建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0-546,共7页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ERCC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9例晚期NSCLC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ERCC1 mRNA表达水平,对照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ERCC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9例晚期NSCLC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ERCC1 mRNA表达水平,对照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吉西他滨/卡铂方案的化疗反应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332,P<0.05),而ERCC1无相关(rs=0.258,P>0.05);肿瘤组织或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和ERCC1表达几乎同步(rs=0.634、0.351,P<0.05),但基因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态、体力状况PS评分,以及肿瘤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肿瘤组织中RRM1、ERCC1或外周血RRM1低表达者化疗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均高于高表达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肿瘤组织ERCC1低表达者有较高的2年生存率(P<0.05);而外周血ERCC1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以及预后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肿瘤组织中RRM1、ERCC1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RRM1基因表达水平可能与晚期NSCLC患者吉西他滨/卡铂化疗的疗效以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病理学 肺肿瘤/病理学 聚合酶链反应 核苷酸还原酶类/生物合成 DNA结合蛋白质/生物合成 脱氧胞苷/治疗应用 脱氧胞苷/似物和衍生物 卡铂/治疗应用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5
作者 邢舴 呼群 +3 位作者 苏乌云 赵海燕 王华 张称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目前靶向治疗已经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EGFR)突变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关于免疫组化相关指标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文中旨在分析NSCLC组织中人类胸苷酸合成酶(TS)、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β... 目的目前靶向治疗已经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EGFR)突变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关于免疫组化相关指标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文中旨在分析NSCLC组织中人类胸苷酸合成酶(TS)、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RRM1)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初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并行EGFR突变检测的336例肺癌患者,进行EGFR 29种基因突变检测,EGFR基因存在突变的患者则为突变组,而无基因突变的患者则为无突变组。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染色,比较2组肺癌组织中上述4种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突变组患者138例(41.07%),无突变组患者198例(58.93%)。突变组、无突变组患者TS和β-tubulin-Ⅲ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2%vs 39.39%、44.2%vs 60.1%,P<0.05)。EGFR突变与TS低表达、β-tubulin-Ⅲ低表达相关(r=-0.332、-0.157,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男性患者2.109倍[OR=2.109、95%CI:1.268~3.509],腺癌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腺鳞癌的24.265倍[OR=24.265,95%CI:3.508~167.845],鳞癌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腺癌的15.2倍[OR=15.200,95%CI:4.480~51.569],肺穿刺患者EGFR突变发生是手术患者的2.364倍[OR=2.364,95%CI:1.266~4.413],TS低表达的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高表达患者的6.171倍[OR=6.171,95%CI:3.145~12.109]。结论 NSCLC组织中TS和β-tubulin-Ⅲ的低表达可以提示EGFR基因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苷合成 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 β-微管蛋白Ⅲ 核糖核苷还原酶亚单位1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尿泡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2
16
作者 邵俊杰 彭勇 +3 位作者 何春年 许利嘉 肖璇 李玉山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40-845,共6页
目的对茄科植物马尿泡全草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根据ESI—MS、1H—NMR、13C—NMR、1H—HCOSY、HMQC和HMBC等... 目的对茄科植物马尿泡全草体积分数70%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根据ESI—MS、1H—NMR、13C—NMR、1H—HCOSY、HMQC和HMBC等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尿泡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碱(hyoscyamine,1)、山莨菪碱(anisodamine,2)、东莨菪碱(hyoscine,3)、3d—tropanyl—dl-3-hydroxy-3-phenylpropionate(4)、托品醇(tropine,5)、胸腺嘧啶(thymine,6)、胞苷(cytidine,7)、肌苷(inosine,8)、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lbenzoicacid,9)、香草酸(vanillicacid,10)、E-肉桂酸(E—cinnamicacid,11)、p对甲氧基肉桂酸(E-p—methoxycinnamicacid,12)、托品酸(tropicacid,13)、solavetivone(14)、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15)和熊果酸(ursolicacid,16)。结论化合物4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6—14、16为首次从茄科马尿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尿泡 莨菪烷生物 核苷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RM1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飞飞 任婧婧 +3 位作者 刘宁 王黎明 王言奎 孙显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大亚基(RRM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在6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检测RRM1蛋白的表达,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研究RRM1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大亚基(RRM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二步法在62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检测RRM1蛋白的表达,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研究RRM1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RRM1蛋白阳性表达率低分化卵巢癌组高于高、中分化卵巢癌组(P<0.05);在早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RRM1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比阴性表达者高(P<0.05);而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RRM1阳性表达者生存率低(P<0.05);RRM1阳性表达+癌组织低分化为卵巢癌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RRM1阳性表达+癌组织低分化者死亡危险度是非RRM1阳性表达+癌组织低分化者的4.252倍。结论 RRM1对上皮性卵巢癌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还原酶 卵巢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患者ERCC1、RRM1、TS表达差异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韶璋 宋向群 殷靖宜 《循证医学》 CSCD 2013年第4期211-213,共3页
1文献来源 Maus MKH, Mack PC, Astrow SH, et al. Histology-related associations of ERCC1, RRMI, and TS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 [J]. J Thorac Oncol, 2013,8(5)... 1文献来源 Maus MKH, Mack PC, Astrow SH, et al. Histology-related associations of ERCC1, RRMI, and TS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 [J]. J Thorac Oncol, 2013,8(5):582-5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生物标志物 个体化治疗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还原酶M1 胸苷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诱导HL-60细胞凋亡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艳霞 尤良顺 +3 位作者 刘辉 毛莉萍 叶琇锦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CDK )抑制剂SNS-032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效应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CDK抑制剂SNS-032作用于HL-60细胞株,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组、SNS-032组、白细胞介素( IL)-6组和SNS-032+IL-6组...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CDK )抑制剂SNS-032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效应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CDK抑制剂SNS-032作用于HL-60细胞株,实验细胞分为对照组、SNS-032组、白细胞介素( IL)-6组和SNS-032+IL-6组。 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microRNA芯片技术分析细胞microRNA的表达谱差异,蛋白质印迹法检测JAK/STAT3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SNS-032可降低细胞存活率,诱导HL-60细胞凋亡,对照组、100 nmol/L 和200 nmol/L 的 SNS-032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9±1.7)%、(12.1±3.1)%和(59.4±3.6)%。 microRNA 芯片分析结果显示, SNS-032显著下调HL-60细胞miR-30a、miR-183、miR-20b、miR-26b、miR-20a、miR-589、miR-107、miR-181 a、miR-106 a、miR-17和miR-378 c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miR-320 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显示 SNS-032可抑制 STAT3的磷酸化和 JAK2、MCL-1、C-MYC蛋白的表达。作为JAK/STAT3通路的激活剂, IL-6联合SNS-032不能逆转后者对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 P>0.05),也不能逆转SNS-032对JAK2蛋白表达和磷酸化STAT3的抑制作用。结论:SNS-032能显著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和STAT3磷酸化、抑制MCL-1和C-MYC及与之相关的miR-17-92基因簇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微RNAs 细胞周期蛋白质依赖激酶/生物合成 Janus激酶 STAT3转录因子 蛋白酪氨激酶类/代谢 信号传导 HL-60 细胞 细胞凋亡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鸡维生素B_2缺乏症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
20
作者 叶希培 李振秋 吴文兴 《浙江畜牧兽医》 2008年第1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维生素B2缺乏症 发病特点 仔鸡 黄素腺嘌呤二核苷 治疗 黄素单核苷 碳水化合物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