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合成β-烟酰胺单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昭颖 郭新浩 +5 位作者 黄馨禾 陈卓妍 刘岳琪 李娟 陈宁 范晓光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8-27,共10页
烟酰胺单核苷酸(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癌症、衰老和血管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的营养品和医药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化学合成法是NMN的主要生产方法,但存在合成路线繁琐、反应条... 烟酰胺单核苷酸(β-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NMN)存在于所有生物体中,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癌症、衰老和血管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的营养品和医药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化学合成法是NMN的主要生产方法,但存在合成路线繁琐、反应条件严苛、产物手性分离困难、有机溶剂使用等问题,导致产品价格昂贵、应用范围受限。相比之下,生物合成法因具有无毒性、加工条件温和、底物特异性高、产品选择性强、转化效率高等显著优势,已逐渐成为NMN生产的理想替代方案。NMN的生物合成主要以烟酰胺、烟酰胺核糖、烟酸或葡萄糖为起始原料,经不同的代谢途径产生,涉及的关键酶包括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烟酰胺核糖激酶和NMN合成酶等。本文重点介绍利用酶催化和发酵法生产NMN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关键酶的选择和改良、酶级联催化反应设计、酶的固定化、细胞工厂构建以及发酵过程优化策略等。此外,介绍NMN衍生物烟酰胺核糖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生物合成技术。这些研究将为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NMN及其衍生物的生产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烟酰胺单核苷 烟酰胺核糖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萜类合成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嵘 王喆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4-473,共10页
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已在GenBank上注册的橡胶、烟草、辣椒、穿心莲等植物的萜类合成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核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其组成成分、信号肽、跨膜拓朴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及三... 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和工具对已在GenBank上注册的橡胶、烟草、辣椒、穿心莲等植物的萜类合成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核酸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其组成成分、信号肽、跨膜拓朴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及三级结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等进行预测和推断。结果表明该类酶基因的全长包括5′、3′非翻译区和一个开放阅读框,无信号肽,是一个跨膜的亲水性蛋白,包括两个功能HMG-CoA结合motif及两个功能NADPH结合motif,α-螺旋和不规则盘绕是蛋白质二级结构最大量的结构元件,β-转角和延伸链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蛋白质的功能域在空间布局上折叠成“V”形,“V”形的两臂由螺旋状的N结构域和S结构域构成,中间部分由L结构域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萜合成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还原酶M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田家伟 韩淑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1-386,共6页
肺癌是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且绝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或放疗的机会,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多样性和对化疗药物... 肺癌是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且绝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或放疗的机会,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多样性和对化疗药物的耐药等,使得晚期NSCLC的化疗不容乐观。近年来,分子标志物的个体化化疗在晚期NSCLC的应用,使得这些患者生存期有所延长,生活质量有所提高。针对晚期NSCLC,根据分子标志物选择合适的药物,达到个体化化疗是临床中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1,RRM1)在晚期NSCLC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综述。由RRM1指导的个体化化疗并不能作为晚期NSCLC的常规决策,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核糖核苷还原酶 个体化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及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丁树哲 许豪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4-247,共4页
本实验通过对有氧运动训练 (无负重游泳 6 0分钟 /天 ,7天 )大鼠游泳运动后的骨骼肌、心肌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能力及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发现有氧运动训练的大鼠在定量运动负荷后 (6 0分钟无负重游泳 ) ,骨骼肌线粒体的质... 本实验通过对有氧运动训练 (无负重游泳 6 0分钟 /天 ,7天 )大鼠游泳运动后的骨骼肌、心肌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能力及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发现有氧运动训练的大鼠在定量运动负荷后 (6 0分钟无负重游泳 ) ,骨骼肌线粒体的质子跨膜转运能力显著提高 (P <0 0 5 ) ,以及线粒体的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未经训练之大鼠 ,P <0 0 0 1)。而心肌线粒体的以上两项指标变化不甚明显。结果显示 ,骨骼肌线粒体对有氧运动训练的适应过程与其质子跨膜转运能力的提高及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有关。提示骨骼肌线粒体在慢性高氧化磷酸化状态刺激下 ,可能同时导致DNA生物合成的增加 ,即线粒体基因组对其功能变化产生应答反应。心肌线粒体的运动适应过程与骨骼肌线粒体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 核糖核苷二磷还原酶 活性氧 线粒体DNA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蒎酮酸及其四元环类衍生物的合成与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宗德 余明泉 肖转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89-793,共5页
综述了α-蒎烯通过KMnO4氧化和臭氧化合成蒎酮酸,以及由蒎酮酸合成四元环类衍生物的研究现状。KMnO4氧化法有常规氧化、相转移催化和表面活性剂催化3种方法。由蒎酮酸合成的四元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具生理活性的化合物、性信息素、与药... 综述了α-蒎烯通过KMnO4氧化和臭氧化合成蒎酮酸,以及由蒎酮酸合成四元环类衍生物的研究现状。KMnO4氧化法有常规氧化、相转移催化和表面活性剂催化3种方法。由蒎酮酸合成的四元环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具生理活性的化合物、性信息素、与药物和氨基酸合成有关的化合物、保幼激素类似物、蒎酸型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同时,提出加强β-蒎烯合成四元环类化合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蒎酮 四元环生物 合成 分析 臭氧化 松节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阿魏酸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的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策 王稳 +4 位作者 乔欣 张薇 郭冉 张利辉 董金皋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5,72,共7页
为了获取更高除草活性的化合物,以阿魏酸的羧基进行酰胺化的改造,以三乙胺作为缚酸剂,DMF作为脱水剂,BOP(卡特缩合剂)为催化剂进行酰胺化反应,最终得到了6个阿魏酸的酰胺类衍生物。以反枝苋、稗草、马唐和油菜为供试植物,莠去津作为阳... 为了获取更高除草活性的化合物,以阿魏酸的羧基进行酰胺化的改造,以三乙胺作为缚酸剂,DMF作为脱水剂,BOP(卡特缩合剂)为催化剂进行酰胺化反应,最终得到了6个阿魏酸的酰胺类衍生物。以反枝苋、稗草、马唐和油菜为供试植物,莠去津作为阳性对照,利用小杯法和茎叶喷雾法对6个化合物进行除草活性的测定。药物浓度设置为200 mg/L。小杯法的结果显示,化合物5、6对油菜的根具有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73.96±6.09)%、(63.02±5.45)%。化合物6对稗草的茎抑制率为(63.46±7.68)%。在茎叶喷雾法的结果中化合物1~6均对稗草和马唐地上部具有抑制作用。其他化合物在对供试植物的小杯法和茎叶喷雾法的试验中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或相反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酰胺生物 有机合成 除草活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酚酸类成分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韩立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0期6562-6564,6604,共4页
酚酸类成分是丹参的一大类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从丹参酚酸类成分的生理活性、生源途径、生源途径关键酶基因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丹参酚酸成分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丹参 成分 生物合成 关键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核苷酸还原酶表达研究
8
作者 崔金全 石一复 周怀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 :探讨滋养细胞疾病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单位 (R2 )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15例正常绒毛、38例葡萄胎、4 2例侵蚀性葡萄胎和 18例绒毛膜癌组织中 R2蛋白的表达。结果 :葡萄胎、侵蚀性... 目的 :探讨滋养细胞疾病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单位 (R2 )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检测 15例正常绒毛、38例葡萄胎、4 2例侵蚀性葡萄胎和 18例绒毛膜癌组织中 R2蛋白的表达。结果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 R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绒毛 (P=0 .0 0 0 )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之间的表达无差异 ;8例葡萄胎恶变患者 R2水平显著高于自然恢复者 (P=0 .0 2 )。术前未化疗与术前化疗的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患者 R2蛋白表达均无差异。 WHO 期及 期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 R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 期者 (分别 P=0 .0 2 3,P=0 .0 38) ,WHO预后评分为中危和高危的滋养细胞肿瘤患者 R2表达显著高于低危者 (分别 P=0 .0 18,P=0 .0 0 6 )。结论 :R2在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增加 ,可能与滋养细胞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侵蚀性葡萄胎 绒毛膜癌 核苷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异戊二烯的生物合成及调控 被引量:21
9
作者 郝宏蕾 朱旭芬 曾云中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4-230,共7页
类异戊二烯是天然物质中化学结构较多的一类化合物 .本文阐述了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的途径和该途径中主要的酶 ,同时也介绍了酶基因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异戊二烯 生物合成 调控 化学结构 天然物质 酶基因 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HBV血清标志物联合评分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扬 廖昊 +9 位作者 邓中平 赵景 卞丹丹 任艳 蒋莹莹 刘霜 陈煜 鲁凤民 段钟平 郑素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评估基线血清指标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联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方法以2007年6月—200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组建... 目的评估基线血清指标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联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方法以2007年6月—200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疑难肝病及人工肝中心组建的CHB前瞻性随访队列中83例HBeAg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基线血清HBV DNA、HBV RNA、HBsAg和HBcrAg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构建Cox回归模型并计算HBeAg转换预测评分,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病毒学标志物联合对HBeAg血清学转换的预测能力。不同组别累积转换率的计算使用Kaplan-Meier分析,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83例HBeAg阳性患者中位随访108个月,其中44.58%(37/83)的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转换组患者基线血清HBV DNA[6.23(1.99~9.28)log 10 IU/mL vs 7.69(2.05~8.96)log 10 IU/mL,Z=-2.345,P=0.019]和HBV RNA[4.81(1.40~7.53)log 10拷贝/mL vs 6.22(2.00~8.49)log 10拷贝/mL,Z=-1.702,P=0.010]水平显著低于未转换组;HBsAg和HBcrAg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值均>0.05)。基于以上血清标志物构建Cox回归方程,计算联合预测HBeAg血清学转换评分中位数为0.95(范围0.37~3.45)。在总体患者中,联合评分与HBsAg、HBV DNA、HBV RNA和HBcrAg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7、-0.787、-0.990和-0.819(P值均<0.001)。基于联合预测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HBeAg转换组和低HBeAg转换组,预测36个月、60个月及84个月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HBeAg转换组分别为43.90%、51.20%和63.10%,低HBeAg转换组分别为9.60%、17.00%和19.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01)。结论基于基线血清HBV标志物构建的联合预测评分可以预测CHB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HBeAg的血清学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 核苷 生物标记 乙型肝炎E抗原 血清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酸类药物合成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海兵 李聚才 陈益钊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62-570,共9页
本文对近年来方酸类药物的合成及用途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评述,开展了一些可望具有疗效的方酸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并就方酸类药物的制备提出了新解。
关键词 生物 药物 合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类维A酸锡酯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体外抗癌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建高 张尊英 +4 位作者 向莉 龙伯华 段军飞 陈静 向建南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3,共5页
用二正丁基氧化锡和类维生素A酸以摩尔比1∶2和1∶1反应,合成了两个系列的新型类维生素A酸二正丁基锡酯化合物3a^3d和4a^4d,并利用(1H,13C,119Sn)NMR和IR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确定了化合物3a^3d是通过单齿配位形式与锡原子结合而成... 用二正丁基氧化锡和类维生素A酸以摩尔比1∶2和1∶1反应,合成了两个系列的新型类维生素A酸二正丁基锡酯化合物3a^3d和4a^4d,并利用(1H,13C,119Sn)NMR和IR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确定了化合物3a^3d是通过单齿配位形式与锡原子结合而成的五配位三角双锥型的配合物化合物,而化合物4a^4d的结构中存在着一个锡氧四元环,分子中的酯基为二齿配体,锡原子都是六配位扭曲八面体构型.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宫颈癌细胞(Hela)、肝癌细胞(LCC)、肺癌细胞(A549)等癌细胞都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正丁基氧化锡 维生素A 合成 表征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酶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清鹏 赵福宽 关雪莲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67-72,共6页
紫杉醇(Taxus)是一种从红豆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天然抗癌药物。笔者简要介绍了紫杉醇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 重点介绍了紫杉二烯合成酶、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酰基转移酶和苯丙氨酸氨基变位酶等紫杉醇生物合成相关酶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研究进展 紫杉醇 相关 细胞色素P450 生物合成途径 红豆杉植物 酰基转移酶 抗癌药物 化学结构 单加氧酶 苯丙氨 合成 变位酶 二烯 氨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核苷酸的合成方法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戚娜 朱利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242-245,250,共5页
5′-核苷酸在农业、食品和医药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比较了目前5′-核苷酸的工业和实验室合成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酶解法和酶催化法。
关键词 5’-核苷 化学合成 生物发酵 酶解 酶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与脱氧腺苷酸组分水溶液作用合成脱氧腺苷酸 被引量:4
15
作者 石怀彬 邵春林 +1 位作者 王相勤 余增亮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1-144,152,共5页
利用气体常压弧光放电产生低能离子 ,以低能N+ 注入D 2 脱氧核糖、磷酸二氢铵的腺嘌呤水溶液 ,用高效液相色谱 ,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 ,证明有 5′ 脱氧腺苷酸生成。给出了产物的产额 时间曲线 。
关键词 低能离子 核苷 生物合成 高效液相色谱 核磁共振 脱氧腺苷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NAD类似物合成及其辅酶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青 刘武军 +2 位作者 郭潇佳 王倩 赵宗保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214-5221,共8页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生命体中必不可少的氧化还原辅因子。NAD具有β-NAD和α-NAD两种差向异构体,而大多数NAD依赖酶偏好β-NAD。近年来,已合成大量结构简化的NAD类似物,并探索其作为氧化还原辅因子应用于生物催化反应。通常认...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生命体中必不可少的氧化还原辅因子。NAD具有β-NAD和α-NAD两种差向异构体,而大多数NAD依赖酶偏好β-NAD。近年来,已合成大量结构简化的NAD类似物,并探索其作为氧化还原辅因子应用于生物催化反应。通常认为酶天然具有立体选择性,而很多结构简化的NAD类似物不含手性中心,暗示有必要合成手性NAD类似物以评估其性能。本研究拟设计合成手性NAD类似物,并初步探讨部分氧化还原酶利用它们作为辅酶的催化性能。以商品化光学纯的氨基-3-苯基丙酸为手性原料,合成了两对NAD类似物对映体,并用来源于巨芽孢杆菌的突变型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P450 BM3 R966D/W1046S)和来源于硫化叶菌的突变型葡萄糖脱氢酶(SsGDH I192T/V306I),测试这些NAD类似物作为辅酶的催化活性。结果发现,P450 BM3 R966D/W1046S利用还原型S构型NAD类似物的催化效率高于对应的R构型NAD类似物;而SsGDH I192T/V306I则对NAD类似物对映体均没有活性。研究初步表明,氨基酸可作为手性原料制备立体构型明确的NAD类似物,而氧化还原酶表现出偏好特定手性NAD类似物的现象,也提示需要合成更多的手性NAD类似物,并系统测试和匹配氧化还原酶及其突变体,以创建出基于辅酶依赖型氧化还原酶的新催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辅酶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似物 立体化学 氧化还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望兰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SrDFR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荣辉 黄敏玲 +1 位作者 钟淮钦 吴建设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748-751,共4页
采用RT-PCR方法从鹤望兰蓝色花瓣中克隆到类黄酮合成途径关键基因SrDFR,该片段长246bp,编码82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SrDFR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的DFR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鹤望兰SrDFR与... 采用RT-PCR方法从鹤望兰蓝色花瓣中克隆到类黄酮合成途径关键基因SrDFR,该片段长246bp,编码82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SrDFR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的DFR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鹤望兰SrDFR与姜荷花聚为一类,亲缘关系较近。应用半定量PCR分析表明,SrDFR在蓝色花瓣中高表达,在黄色花萼和叶片中低表达,且在花发育的始花期表达量最高,表明该基因在蓝色花瓣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望兰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 黄酮生物合成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核糖的生物合成及其在药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静 武首香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7期7-10,14,共5页
L-核糖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综述了以核糖醇及L-阿拉伯糖为原料的L-核糖的生物合成方法,介绍了L-核糖在L-核苷类药物、糖缀合物、寡核苷酸中的应用进展。
关键词 L-核糖 生物合成 L-核苷药物 糖缀合物 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法在水溶液中合成胞苷酸和脱氧胞苷酸
19
作者 石怀彬 邵春林 +1 位作者 王相勤 余增亮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8-202,共5页
利用N2 常压弧光放电产生低能N+ ,在放电间隙电场加速后进入水溶液并诱发其中的化学反应 ,克服了离子注入装置要求真空注入室的缺点 ,使研究低能离子与水溶液或含水生物样品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可能。利用低能离子与水溶液的作用模拟原始... 利用N2 常压弧光放电产生低能N+ ,在放电间隙电场加速后进入水溶液并诱发其中的化学反应 ,克服了离子注入装置要求真空注入室的缺点 ,使研究低能离子与水溶液或含水生物样品间的相互作用成为可能。利用低能离子与水溶液的作用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研究核苷酸的前生物合成 ,以低能N+ 注入含D 2 脱氧核糖、D 核糖、磷酸二氢铵的胞嘧啶水溶液 ,用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 ,证明有 5′ 核苷酸生成 ,并给出了不同反应时间内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注入法 胞苷 生物合成 核磁共振 脱氧胞苷 水溶液 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脱氧单核苷酸分离制备工艺的研究
20
作者 吴汉民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81-97,i001,共18页
采用20■×8的离子交换层析柱(氯型,200~400目;柱高×柱截面为10.5cm×16cm^2)可将 Penicillium citrinnm变异菌株产生的核酸酶 P_1对鱼精 DNA 钠盐的酶解产物——四种脱氧单核苷酸完全分离。其分离工艺条件是:0.0018N HCl... 采用20■×8的离子交换层析柱(氯型,200~400目;柱高×柱截面为10.5cm×16cm^2)可将 Penicillium citrinnm变异菌株产生的核酸酶 P_1对鱼精 DNA 钠盐的酶解产物——四种脱氧单核苷酸完全分离。其分离工艺条件是:0.0018N HCl,0.0028N HCl,0.035N NaCl(pH6)和0.02M NaCl—0.005N HCl(dCMP→dAMP→dTMP→dGMP);酶解液浓度2.3mg/ml左右;加样流速0.1~0.2ml/cm^2·min;洗脱流速0.5ml 左右/cm^2·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密码子 脱氧核糖核 低聚核苷 一级结构 核苷 遗传工程 生物化学 合成 工艺 药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