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
作者 何艳 唐晓鹏 +4 位作者 郑宣鹤 姚运海 张权 张永红 陈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4-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例207例,分别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或IFNα-2b)治疗52周,随访24周,其中146例(A组)初始24周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59例联合拉米夫定... 目的观察干扰素(IFN)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例207例,分别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或IFNα-2b)治疗52周,随访24周,其中146例(A组)初始24周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59例联合拉米夫定,56例联合阿德福韦酯,31例联合恩替卡韦),另61例单用IFN治疗(B组)。结果 A、B组治疗结束时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6.3%(126/146)、65.6%(40/61);ALT复常率87.7%(128/146)、76.5%(39/61);HBeAg阴转率分别为69.3%(70/101)、40%(10/25);HBsAg阴转率分别为30.1%(44/146)、16.4%(10/61);抗-HBs阳转率分别为26.7%(39/146)、11.5%(7/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N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用IFN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 核苷和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再治疗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士俊 杜文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257-1258,1269,共3页
核苷(酸)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恰当处理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的停药后复发及其再治疗、合理把握再治疗方案备受关注。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可分为正在治疗和经治复发两大类。对于正在治疗的经治患者目... 核苷(酸)类似物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恰当处理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的停药后复发及其再治疗、合理把握再治疗方案备受关注。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可分为正在治疗和经治复发两大类。对于正在治疗的经治患者目前按照路线图的概念来进行管理;而对于经治复发的患者根据其初始治疗的不同应答情况可采用优化治疗及联合治疗的策略进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核苷和核苷 抗病毒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指导意见》摘译 被引量:3
3
作者 任姗 郑素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0,共3页
HBV感染目前无法完全根治,强效、安全的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NUC]长期治疗可通过显著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但长期治疗有利有弊。由于NUC抑制病毒作用强、口服方便、耐受性好、不... HBV感染目前无法完全根治,强效、安全的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NUC]长期治疗可通过显著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和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但长期治疗有利有弊。由于NUC抑制病毒作用强、口服方便、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等优点,临床应用普遍。但NUC不能完全清除肝细胞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难以获得HBsAg清除,HBsAg年转阴率仅为0.15%~0.33%。停用NUC导致病毒学复发和转氨酶升高,继而增加了肝功能失代偿、纤维化进展、HCC或肝病相关死亡的发生风险。亚太肝病学会(APASL)NUC停药指导意见提出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NUC停药标准和后续随访策略,以使停药后获得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核苷和核苷 诊疗准则(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雪华 李仲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接受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南华医院肝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9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抗病毒组55例,未抗病毒组42例,两组各分为1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及2... 目的探讨接受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南华医院肝科2007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9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抗病毒组55例,未抗病毒组42例,两组各分为1组(乙型肝炎肝硬化)及2组(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抗病毒组中第2组再分为2.1组(发现肝癌前抗病毒)、2.2组(发现肝癌后抗病毒),根据抗病毒时间分为A组(≤24周)、B组(24~48周)、C组(〉48周)。将各组肝炎病程、肝硬化病程、肝癌病程、生存率、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抗病毒组与未抗病毒组肝硬化病程分别为(53.27±58.16)和(30.76±46.70)个月,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8.2%、36.4%和33.3%、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抗病毒组中2.1组与2.2组肝癌病程分别为(3.93±3.39)和(21.58±23.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肝硬化病程分别为(32.75±61.32)、(25.86±16.40)与(74.79±55.40)个月,肝癌病程为(2.55±2.72)、(10.43±7.25)、(17.71±24.2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3、5、7年生存率分别为35.0%、15.0%、5.0%,42.9%、14.3%、14.3%和78.6%、60.7%、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延长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生存时间,提高3、5年的生存率,且抗病毒时间越长,疗效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抗病毒药 核苷和核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及其管理 被引量:31
5
作者 陈成伟 陈从新 +38 位作者 陈士俊 陈永平 成军 程明亮 窦晓光 段钟平 高志良 侯金林 贾继东 江家骥 李杰 李兰娟 李彤 鲁凤民 茅益民 缪晓辉 宁琴 牛俊奇 任红 斯崇文 孙永涛 谭德明 唐红 唐小平 万谟彬 王德扬 王贵强 王豪 王慧芬 王宇明 魏来 翁心华 谢青 杨益大 尤红 张玲霞 张文宏 张欣欣 庄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0-17,共8页
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ide and nucleotide analogs,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耐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与未发生耐药的患者比较,耐药不仅可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并可增加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 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ide and nucleotide analogs,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耐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与未发生耐药的患者比较,耐药不仅可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并可增加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还会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增加长期治疗的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药性 核苷和核苷药物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治疗讨论会专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099-1105,共7页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已成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目前一致认为,HBV复制是肝损伤和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CHB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持续抑制HBV复制。现已证明,应用NAs长期治疗CHB可明显改善肝脏组织学、逆转肝纤维化... 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已成功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目前一致认为,HBV复制是肝损伤和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因此CHB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持续抑制HBV复制。现已证明,应用NAs长期治疗CHB可明显改善肝脏组织学、逆转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以及减少肝细胞癌的发生。本文对CHB长期治疗的必要性、临床获益及管理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核苷和核苷药物 长期治疗 管理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和优化治疗策略 被引量:3
7
作者 樊蓉 孙剑 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1239-1244,共6页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包括两大类:α-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目前临床抗病毒方案存在疗效不佳和耐药率高的缺点,而探索预测疗效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高疗效,降低耐药率成为我国乙型肝炎临床研究的重点。抗...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包括两大类:α-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目前临床抗病毒方案存在疗效不佳和耐药率高的缺点,而探索预测疗效的指标,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提高疗效,降低耐药率成为我国乙型肝炎临床研究的重点。抗病毒药物优化的关键就在于:在适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应答情况,对疗效欠佳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远期疗效,降低耐药的发生。在中国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抗病毒优化治疗策略将是我国乙型肝炎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Α 核苷酸和核苷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挑战与策略——如何实现临床治愈最大化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伟静 谢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415-1418,共4页
HBV感染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抗病毒治疗是阻止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的关键治疗方案。全球多个指南均推荐强效低耐药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及长效干扰素(PEG-IFN)为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但长期服用NAs存在疗... HBV感染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抗病毒治疗是阻止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的关键治疗方案。全球多个指南均推荐强效低耐药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及长效干扰素(PEG-IFN)为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但长期服用NAs存在疗程长、较低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极低的HBsAg清除或血清学转换率、安全性及耐药性等一系列弊端。因此,提高NAs经治患者的HBeAg和HBsAg血清学转换率,实现临床治愈是目前CHB治疗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多项全球性随机临床试验如OSST、Switch及ARES等均提示NAs联合或者序贯PEG-IFN能够提高CHB患者HBeAg及HBsAg的血清学转换率,实现临床治愈,为NAs治疗CHB患者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病毒药 核苷和核苷 干扰素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周珲堃 江建宁 +7 位作者 苏明华 王荣明 胡伯斌 邓德丽 韦慧兰 梁先帅 何文明 郭荣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2-536,共5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与替诺福韦酯(TDF)对于高病毒载量初治患者的疗效及应答不佳的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队列中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165例。入...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与替诺福韦酯(TDF)对于高病毒载量初治患者的疗效及应答不佳的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队列中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165例。入组患者为基线HBV DNA>6 lg拷贝/mL,使用ETV或TDF满48周的CHB初治患者,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统计48周治疗的病毒学应答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48周HBV DNA<500拷贝/mL和<100拷贝/mL应答的因素;分层分析比较48周后不同年龄、性别、基线HBV DNA、ALT、一线用药种类、HBeAg状态情况下HBV DNA<500拷贝/mL和<100拷贝/mL的应答率。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48周治疗后85.5%(141/165)的患者HBV DNA<500拷贝/mL,66.1%(109/165)的患者HBV DNA<100拷贝/mL,ETV与TDF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基线HBV DNA、基线ALT、基线HBeAg是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793、0.369、4.556、0.120,95%CI分别为1.197~6.517、0.142~0.959、1.770~11.732、0.033~0.429,P值均<0.05)。基线ALT正常(≤40 U/L)的患者,48周治疗后75.6%(34/45)的患者HBV DNA<500拷贝/mL,53.3%(24/45)的患者HBV DNA<100拷贝/mL,ETV组与TDF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ALT异常(>40 U/L)的患者,48周治疗后89.2%(107/120)的患者HBV DNA<500拷贝/mL,TDF组高于ETV组(96.1%vs 84.1%,χ^(2)=4.386,P=0.036);70.8%(85/120)的患者HBV DNA<100拷贝/mL,TDF组与ETV组(78.4%vs 6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ALT正常组与异常组年龄≤30岁的患者HBV DNA<100拷贝/mL应答率与年龄>30岁的患者相比(77.8%vs 47.2%,85.2%vs 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周后未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即HBV DNA≥100拷贝/mL的患者,接受原方案延长治疗48周后,87.9%(29/33)的患者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转换或加用与原方案无交叉耐药位点一线核苷(酸)类似物(NUC)延长治疗48周后100%(9/9)的患者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结论年龄>30岁患者无论病毒载量高低、ALT是否正常,应及早抗病毒治疗,尤其是有肝硬化或者肝癌家族史患者;年龄≤30岁、ALT正常、病毒载量高的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后可以考虑启动抗病毒治疗。对于治疗48周发生应答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转换或加用与原方案无交叉耐药位点的NUC一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病毒载量 核苷和核苷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