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的‘海尔特兹’红树莓果实中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明 张瑞杰 +4 位作者 闫会景 齐国辉 张雪梅 李寒 顾玉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5,共7页
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针对‘海尔特兹’红树莓4个不同时期果实中17种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含量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尔特兹’红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脱氧胞苷酸、5-甲基脱氧胞苷、玉米素核苷、N-[(5... 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针对‘海尔特兹’红树莓4个不同时期果实中17种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含量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尔特兹’红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脱氧胞苷酸、5-甲基脱氧胞苷、玉米素核苷、N-[(5-羟基-2-吡啶基)甲基]腺苷、反式玉米素-O-葡萄糖苷核糖苷、1-甲基腺苷、鸟苷、2-苯基氨基腺苷、1,7-二甲基鸟苷和胞苷2’,3’-环磷酸的含量在青果时期最高;UDP-4-脱氢-6-脱氧-D-葡萄糖和dTDP-D-葡萄糖的含量在黄果时期最高;尿苷二磷酸葡萄糖、8-羟基鸟苷、胞苷的含量在红果时期最高;1-甲基肌苷和脂酰腺苷酸的含量在深红果时期最高。本研究阐明了17种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在‘海尔特兹’红树莓在果实发育中的含量变化规律,为后期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 果实 发育 核苷 核苷 核苷类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受者停用HBIG和(或)核苷(酸)类似物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武凤 段斌炜 +3 位作者 欧阳雅博 张静 曹宇 栗光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受者接种乙肝疫苗成功后长期停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核苷(酸)类似物(NAs)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接种乙肝疫苗后成功重建乙肝主动免...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受者接种乙肝疫苗成功后长期停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核苷(酸)类似物(NAs)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接种乙肝疫苗后成功重建乙肝主动免疫的肝移植受者的基本资料,分析疫苗接种及应答情况、应答者停用HBIG和(或)NAs的随访结果、停用HBIG和(或)NAs后HBV再感染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至开始接种乙肝疫苗的时间间隔为26(20,40)个月。接种疫苗至应答时间为15(8,27)个月。初始76例受者全部停用HBIG,36例受者停用HBIG和NAs。随访期间,76例停用HBIG受者中12例恢复使用HBIG,36例停用HBIG和NAs者中16例恢复使用NAs。HBIG和NAs停用时间分别为135(98,150)个月与133(34,149)个月。16例应答者未接种过加强针,36例应答者定期接种加强针,第1次接种加强针的时间距离停用HBIG的间隔时间为44(11,87)个月,未接种加强针和接种加强针的应答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截至随访日,9例受者失访,5例HBV再感染,3例受者死亡,1例受者移植物丢失并进行二次肝移植。5例HBV再感染受者中4例发生病毒变异。再感染者与未感染者是否停用过NAs、移植前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否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的受者长期停用HBIG是可行和安全的,但能否同时停用NAs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核苷(酸)类似 主动免疫 免疫重建 疫苗接种 乙型肝炎病毒 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RNA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曲紫瑶 孙建光 +1 位作者 孔庆辉 王子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1-529,共9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RNA对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12日至2019年2月21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威海医院首次接受NA单药治疗的17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RNA对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12日至2019年2月21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威海医院首次接受NA单药治疗的178例CHB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基线和NA治疗后血清HBV RNA水平。结果HBeAg清除组和血清转化组患者基线、治疗6个月时和12个月时的血清HBV RNA水平分别显著低于未清除组和未转化组(P<0.001)。随访期间,基线HBV RNA水平较低的患者累积HBeAg清除率(Log Rankχ^(2)=11.282,P=0.001)或血清转化率(Log Rankχ^(2)=10.739,P=0.001)高于较高水平的患者。经Cox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的血清HBV RNA是CHB患者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线血清HBV RNA水平预测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95%CI:0.743~0.872)和0.824(95%CI:0.763~0.885);治疗6个月时的AUC分别为0.830(95%CI:0.765~0.894)和0.732(95%CI:0.657~0.808);治疗12个月时的AUC分别为0.737(95%CI:0.641~0.833)和0.757(95%CI:0.671~0.842)。基线血清HBV RNA联合6个月时HBV RNA下降程度预测AUC分别为0.856(95%CI:0.795~0.917)和0.864(95%CI:0.802~0.926);联合12个月时HBV RNA下降程度预测AUC分别为0.881(95%CI:0.826~0.936)和0.848(95%CI:0.784~0.911)。结论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对NA治疗后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提示HBV RNA水平可以帮助识别无反应者并促使考虑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 RNA 核苷(酸)类似 HBeAg清除 HBeAg血清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既往核苷类似物治疗失败的慢性乙肝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阎丽 王战会 +5 位作者 杨洁 周彬 郭亚兵 彭劼 孙剑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9-1013,共5页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对既往核苷类似物(NAs)治疗失败的慢性乙肝(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可能影响应答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NAs治疗失败,经ETV和ADV治疗24周以上(随访中位数18周)的45例CHB...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ETV)联合阿德福韦酯(ADV)对既往核苷类似物(NAs)治疗失败的慢性乙肝(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可能影响应答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NAs治疗失败,经ETV和ADV治疗24周以上(随访中位数18周)的45例CHB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较治疗24和48周病毒学应答率(VR)、生化学应答率(BR)及联合应答率(CR)。运用单因素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24周时VR率、BR率和CR率分别是66.7%、77.8%和57.8%;48周时VR率、BR率和CR率分别是76.2%、78.6%和61.9%。与基线相比,24周VR率(Z=-4.796,P=0.000)、BR率(Z=-5.196,P=0.000)及CR率(Z=-3.606,P=0.000)均显著提高。48VR率(Z=-3.742,P=0.000)、BR率(Z=-4.472,P=0.000)及CR率(Z=-4.690,P=0.000)均显著提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比非肝硬化BR率低(24周:BR率17.1%vs82.9%,χ2=4.546,P=0.048;48周BR率23.8%vs76.2%,χ2=6.364,P=0.023)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基线HBVDNA水平36Log10copies/ml与〉6Log10copies/ml相比,前者48周VR率高于后者(85.2%vs40%,Z=-4.796,P=0.03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TV联合ADV对既往NAs治疗失败的CHB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线粒体毒性机制及临床表现 被引量:8
5
作者 胡倩倩 时丽丽 +3 位作者 谭初兵 张洁 潘晓菲 徐为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5-888,共4页
核苷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艾滋病、疱疹、慢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其抗病毒疗效确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好。但随着核苷类似物的长期使用,近年来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例如肝毒性、中毒性肾损伤、肌病、乳酸酸中毒... 核苷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艾滋病、疱疹、慢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其抗病毒疗效确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较好。但随着核苷类似物的长期使用,近年来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例如肝毒性、中毒性肾损伤、肌病、乳酸酸中毒、周围神经病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此类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药物对线粒体功能的损伤,其机制主要包括线粒体DNA聚合酶γ活性受抑制、线粒体DNA突变、氧化应激、遗传易感性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等。本文将以核苷类似物诱发线粒体功能损伤的机制为出发点,详细阐述此类药物临床应用中引起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 线粒体毒性 DNA聚合酶γ 肾毒性 肝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患者停药复发的临床转归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6
作者 袁婧 张长江 +1 位作者 朱研 王小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1-815,共5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患者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复发的临床特征、临床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西南医院感染病科HBV感染相关肝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符合以下入组条件:年龄18—65岁、既往服用核苷(酸)...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患者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复发的临床特征、临床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西南医院感染病科HBV感染相关肝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符合以下入组条件:年龄18—65岁、既往服用核苷(酸)类似物时间≥6个月、各种原因停药后病情再次发作的入院患者。观察停药复发住院患者的好转、恶化率,既往抗病毒疗程、停药至病情发作时间、病情发作至入院时间,检测入院后的血清学、生化学、病毒学等指标,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非参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2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纳入研究,98%为自行停药。好转率82.2%(125/152),恶化率17.8%(恶化出院25例,死亡2例)。17.8%患者发生肝病相关的并发症。69.1%患者在服用核苷(酸)类似物1—3年后停药,停药后病情再次发作的中位时间为6(1—96)个月,74.3%患者在停药后1年内复发。入院后ALT均呈下降趋势,TBIL和PT在各组呈平行改变,好转组呈现两种模式:一种是两者稳定后下降,另一种是两者进行性下降;恶化/死亡组仅呈现一种模式:两者进行性升高。分析显示人院即诊断重型肝炎、停药至病情发作时间越短、复发时TBIL及胛值越高患者的临床转归越差(P〈0.05),既往服用核苷(酸)类似物种类、HBeAg状态及反弹HBVDNA水平对患者的临床转归未见影响(P〉0.05)。结论乙肝相关肝病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复发的住院患者中近1/5病情恶化或死亡出院,TBIL与PT的动态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可预测其临床转归,停药至病情复发时间越早临床转归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酸)类似 停药 复发 临床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慧敏 张绪清 +2 位作者 郭艳 刘明 毛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412-2417,共6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s)ides analogues,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s)ides analogues,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研究所住院的早期HBV-ACLF患者618例,其中男性568例,女性50例,年龄12~77(41.29±11.38)岁。根据有无联合NAs抗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抗病毒组(546例)和对照组(72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比较基线特征和治疗6个月后的自然生存率。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是否抗病毒治疗、性别、年龄、血浆Na+浓度、血清总胆红素和白细胞是影响早期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抗病毒组的自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0%vs36.1%,P<0.05)。不同抗病毒方案的自然生存率依次为:恩替卡韦(56.4%)>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55.2%)>拉米夫定(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HBV-ACLF患者使用NAs抗病毒治疗可提高自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核苷(酸)类似 抗病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化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健珍 张春兰 +2 位作者 曾春燕 杨慧勤 孟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收治的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174例,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72例和研究组102...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收治的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174例,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72例和研究组102例。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介入治疗。研究组采用TACE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结果:两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实验室检查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时点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12、24、48W的AFP及CAl99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不可测率在治疗后4、12、24、48W分别为13.73%、33.33%、50.0%、76.47%,对照组分别为11.11%、16.67%、22.22%、25.00%,研究组治疗12、24、48W HBVDNA不可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是96.08%、90.20%,对照组分别为83.33%、63.89%,研究组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基础上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ALT水平,降低AFP、CA199水平,降低HBVDNA水平,提高HBVDNA不可测率,保障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以进—步明确抗病毒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栓塞化疗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酸)类似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地区乙肝患者HBV核苷类似物耐药位点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苏何玲 班亚珂 +5 位作者 左晓臣 徐东平 朱华 莫之婧 刘青波 刘永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189-3191,共3页
目的:检测桂林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逆转录酶基因的耐药突变情况,为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巢式PCR扩增其逆转录酶基因后测序,Vector NTI Suite 8.0及chromaslite201分析测序结果,Mega4.0进行... 目的:检测桂林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HBV逆转录酶基因的耐药突变情况,为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提取乙肝患者血清中HBV DNA,巢式PCR扩增其逆转录酶基因后测序,Vector NTI Suite 8.0及chromaslite201分析测序结果,Mega4.0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71例患者测序结果中18例发现有基因耐药突变,其中rtA181位点突变7例,占突变总数的38.9%。多药耐药基因突变12例,点突变总数的66.7%。B基因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10.4%,C基因型患者耐药突变率为10.8%,两基因型分布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林乙肝患者HBV逆转录酶基因耐药突变组合较为复杂,多药耐药基因突变比率较高。耐药突变的HBV基因型分布比率在所检测患者中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HBV 核苷类似 耐药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杨烨 陈景寿 +2 位作者 欧晓娟 贾继东 尤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观察中国上市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对病毒复制、肝功能以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接受及未接受核苷... 目的观察中国上市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对病毒复制、肝功能以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接受及未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在随访开始、第1年每3月1次、以后每6月1次,定期监测HBV DNA、肝功能、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等指标和安全性,对比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共11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因各种原因排除59例,最终52例入选,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中HBV DN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nobin,TBIL)、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在随访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组中,HBV DNA、ALT、ALB、CHE、INR、Child-Pugh评分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P<0.05),而AST、TBIL、MELD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以抑制HBV DNA的复制,改善肝功能,稳定或逆转疾病进展,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 抗病毒治疗 失代偿期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韬 张丽娟 张跃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研究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联合肝癌... 目的:研究核苷类似物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联合肝癌晚期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红素(TBi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领域及单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情绪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情绪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结论: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晚期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 乙肝 肝癌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姚红兵 文明波 +2 位作者 华赟鹏 黄高 李桂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68-2470,共3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156例,根据术后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156例,根据术后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76)。对比两组术后血清HBV DNA载量、无复发生存(RFS)及总生存(OS)。结果:术后1周、1、2及3个月时,观察组血清HBV DNA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1、3及5年RFS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1、3及5年OS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相关性肝癌术后给予规范的NAs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 抗病毒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完全应答患者的病毒学特点 被引量:4
13
作者 耿书英 陈金军 +3 位作者 万铁林 李咏茵 徐旭雯 侯金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治疗达到完全应答(CR)的HBeAg阳性CHB患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AgCs)之间HBV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以及部分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75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HBV基...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NA)治疗达到完全应答(CR)的HBeAg阳性CHB患者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AgCs)之间HBV病毒学特点的异同。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以及部分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175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以及PC/BCP基因区变异检测,包括经NA治疗1年以上、达到CR的117例CHB患者(治疗组)和58例未行抗病毒治疗的IAgCs(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中1例A型、44例B型、16例C型,对照组中33例B型、10例C型、2例D型、1例基因型不明,两组的基因型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BCP区A1762T/G1764A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8%vs 41.4%,P<0.01),PC区G1896A检出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4.0%vs 72.4%,P<0.01)。结论NA治疗达到CR的HBeAg阳性CHB患者PC/BCP变异检出率低于IAg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基因型 变异 核苷类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复发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焕伟 邓斐文 甄作均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08-313,共6页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移植的32例乙肝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体来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14年4月在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移植的32例乙肝相关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体来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9年10月至2007年9月的6例无心跳供体肝移植,供肝的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均为(-),受体术前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均为(+),其中2例合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1例合并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5例受体术前血清HBV脱氧核糖核酸(DNA)>1 000 copies/ml,1例HBV DNA<1 000 copies/ml。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第二阶段为2011年11月至2014年4月的26例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肝移植(其中1例为肝肾联合移植);供肝血清HBsAg(+)6例、(-)2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15例,HBeAg(+)2例,抗-HBc(+)14例,抗-HBe(+)5例;11例受体术前血清HBV DNA>500 copies/ml,15例HBV DNA<500 copies/ml;25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d、1例给予替比夫定600 mg/d单药口服预防乙肝复发。结果第一阶段肝移植受体中位随访时间为104个月,全部受体术后血清HBsAg和HBV DNA均转阴,至今未见乙肝复发。第二阶段肝移植受体中位随访时间为50周,20例接受HBsAg(-)供肝,其中1例于术后39周出现一过性HBsAg(+),随后又转阴;另1例肝肾联合移植受体在移植术后28周发生乙肝复发,但血清HBV DNA(-);其中15例采用抗-HBc(+)供体肝移植术后均未见乙肝复发。6例采用HBsAg(+)供体的肝移植受体术后HBsAg均未转阴。所有随访受体均存活,术后均未见HBV DNA复制,亦未发现核苷类似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核苷类似物单药口服预防肝移植术后乙肝的复发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乙型病毒性肝炎 复发 核苷类似 单药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谦 唐克诚 +4 位作者 袁桂玉 杨积明 李海 韩贵兰 刘国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研究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将5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三组,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组、单用人工肝治疗组、单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组,观察治疗效果。联合治疗组病死率22.22%,胆红素下降明显,白蛋白回升,... 研究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将5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三组,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组、单用人工肝治疗组、单用核苷类似物治疗组,观察治疗效果。联合治疗组病死率22.22%,胆红素下降明显,白蛋白回升,凝血酶原活动度好转,HBV DNA转阴或载量下降。血浆置换治疗可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核苷类似物联合人工肝治疗可加快肝功能好转,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核苷类似 HBVDNA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HBV感染者至HBV DNA阴转后ALT异常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元凯 陈淑如 +5 位作者 林国莉 黄明星 揭育胜 李向永 张敏 崇雨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532,共8页
[目的]探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至HBV DNA降至不可检测水平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仍然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回顾加前瞻性随访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至HBV ... [目的]探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至HBV DNA降至不可检测水平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仍然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回顾加前瞻性随访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至HBV DNA阴转(<20 IU/mL)后的慢性HBV感染者(n=388),对比ALT复常者(n=298)及异常者[n=90;定义为在每1~3个月的随访间隔中,连续2次以上ALT> 40 U/L(男)或>35 U/L(女)]的临床特征,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LT异常的高危因素.[结果]总随访中位数为42.0月.两组在人口学和病史数据(性别、年龄、乙肝/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既往嗜酒史等),基线特征(HBeAg阳性率、ALT、AST、HBV DNA水平等),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方案构成比,治疗后的病毒学突破和优化治疗率、治疗中的肝癌发生率等,均无显著差异.但ALT异常组体质指数[(24.1±3.5) vs.(22.5±3.2)kg/m2,t=4.165,P<0.001]、基线肝硬化比例(45.6% vs.27.2%,P=0.001)和HBeAg转换率[58.1%(25/43) vs.39.2%(49/125),P=0.016]高于ALT复常组.Logt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抗病毒基线时即诊断肝硬化(OR=2.472,95% CI=1.424-4.292,P=0.001)、高体质量指数(OR=1.170,95% CI=1.077-1.271,P<0.001)和治疗1年时HBV DNA水平(OR=1.727,95% CI=1.017-2.933,P=0.043)是NA治疗至HBV DNA不可测后ALT仍然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有肝硬化,更高的体质指数和治疗1年时HBV DNA的对数水平是慢性HBV感染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至HBV DNA< 20 U/mL后,ALT持续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学应答 生化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对慢性HBV感染肝移植术后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志勤 辛海光 +2 位作者 杭小锋 丁国善 倪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5-601,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核苷(酸)类似物(NAs)的长期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移植术后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7例服用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 目的观察不同核苷(酸)类似物(NAs)的长期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移植术后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7例服用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拉米夫定(LAM)或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的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肾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和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公式计算基线时(术后3个月)及术后9、15、21和27个月时各治疗组患者的eGFR。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肝移植术后27个月时患者eGFR较基线值变化≥20%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77例患者中,ETV治疗组66例、LDT治疗组21例、LAM治疗组61例、ADV治疗组29例。与患者的基线eGFR相比,LAM治疗组和ADV治疗组患者的eGFR在术后9个月时降低(P<0.05),且在术后27个月内呈进行性降低趋势(P<0.001);而LDT治疗组患者的eGFR在术后9个月时升高(P<0.05),且在术后27个月内呈进行性升高趋势(P<0.001);ETV治疗组患者的eGFR在随访期内无显著变化。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AM或ADV治疗是术后27个月时eGFR较基线值降低≥20%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基线血清尿素氮水平和LDT治疗是eGFR较基线值升高≥20%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长期服用LAM或ADV具有潜在的肾脏毒性,而LDT治疗则能改善患者的eGFR,ETV对患者的eGFR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肝移植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二糖结构的核苷类似物的合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仲杰 闵吉梅 张礼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400-1403,共4页
利用Ferrier重排反应合成了两个系列的连有核音的2,3-不饱和糖苷(其中核耷包括尿苷、腺苷、肌苷等).这些新化合物的结构通过NMR和MS(HRFAB)得到证实.
关键词 Ferrier重排 不饱和糖苷 核苷类似 二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49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军 胡翠兰 彭浩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9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联合应用核苷类似物和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乙肝)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肝代偿性肝硬化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治疗组49例。患者均给予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100 mg,po,qd,40例;阿德... 目的探讨长期联合应用核苷类似物和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乙肝)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肝代偿性肝硬化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治疗组49例。患者均给予口服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100 mg,po,qd,40例;阿德福韦酯10 mg,po,qd,35例;恩替卡韦0.5 mg,po,qd,22例),对照组同时予以基本护肝药,治疗组同时给予安络化纤丸6 g,冲服,b id。所有患者均治疗>2 a。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检测、超声影像检查,部分病例进行肝组织学活检。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指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纤维化指标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影像学指标门静脉内径、肝脾脏厚度改善较对照组明显。8例患者治疗后肝脏病理学检查炎症程度明显改善。病毒学指标改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期使用核苷类似物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乙肝代偿性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肝脏组织学炎症程度、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络化纤丸 核苷类似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辉 殷萍萍 +1 位作者 王坚 燕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3-965,共3页
目的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文中通过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核苷(酸)类似物使用情况,评价该类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核苷(酸)类似物的销售金额、用... 目的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文中通过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核苷(酸)类似物使用情况,评价该类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核苷(酸)类似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DDDs)、日均费用(defined daily dose cost,D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核苷(酸)类似物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876.56、3542.85和4628.87万元,逐年明显递增。各种药物的DDDs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恩替卡韦,2009-2011年分别为127 869、222 243、432 565,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结论核苷(酸)类似物已经成为慢性HBV治疗的重要方法,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类似 慢性乙型肝炎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