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HBsAg、HBV DNA及ALT的变化特征分析
1
作者 吕樵岚 刘丽 +5 位作者 卿松 吉英杰 刘妍 张超 王福生 程勇前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76-1082,共7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1000 IU/ml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后HBsAg、HBV脱氧核糖核酸(DNA)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变化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1000 IU/ml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后HBsAg、HBV脱氧核糖核酸(DNA)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变化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23年6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73例HBeAg阴性的CHB患者进行分析。按基线HBsAg水平及停药策略将患者分为3组:HBsAg阴性停药组(n=14)、HBsAg阳性停药组(n=25)及HBsAg阳性未停药组(n=34)。所有患者均随访48周。比较3组的基线临床特征及随访期间病毒学、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临床指标与HBsAg阳性停药患者HBV DNA复阳的相关性,以及各临床指标与HBsAg阳性停药患者HBsAg下降是否>0.5 log IU/ml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白蛋白、总胆红素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停药组基线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HBsAg阴性停药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随访48周后,HBsAg阳性停药组HBV DNA复阳率(72.0%)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01),3组ALT升高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0)。HBsAg阳性停药组HBsAg下降>0.5 log IU/ml的患者比例(24.0%)明显高于HBsAg阳性未停药组(5.9%,P<0.05)。HBsAg阳性停药组HBsAg上升>0.5 log IU/ml的患者比例(12.0%)明显高于HBsAg阳性未停药组(0,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纳入分析的各项临床指标与HBsAg下降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BsAg阴性患者停用NAs治疗安全性较高,停药后HBsAg持续保持阴性,病毒学复发及肝功能异常的风险较低。对于HBsAg阳性患者,停药可促进部分患者HBsAg水平下降,但也伴随HBV DNA复阳及HBsAg升高的风险,应结合患者基线HBsAg水平及临床特征综合评估其停药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似 停药 HBV表面抗原 HBV脱氧核糖核(Dna)复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曾明慧 蒯文涛 +6 位作者 陈林 韩家鑫 徐连欣 葛立颖 代容容 宓余强 徐亮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5期4414-4420,4429,共8页
背景核苷(酸)类似物(NAs)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主要治疗药物,而2型糖尿病(T2DM)对其疗效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T2DM对CHB患者接受NAs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3年6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行肝穿病理检... 背景核苷(酸)类似物(NAs)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主要治疗药物,而2型糖尿病(T2DM)对其疗效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T2DM对CHB患者接受NAs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23年6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行肝穿病理检查,且为NAs初治的CHB患者350例,根据是否合并T2DM,将患者分为T2DM-CHB组和CHB组。按照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病毒(lgHBV)DNA水平、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状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进行倾向性匹配后,最终纳入患者238例(T2DM-CHB组:n=70;CHB组:n=168)。回顾性采集患者用药情况,以及肝肾功能、病毒学指标等数据,每6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5年。为评估NAs早期治疗的有效性,在抗病毒治疗启动后的第1个月和第3个月各随访记录1次。结果T2DM-CHB组患者在接受NAs治疗后,其血清lgHBV DNA水平在1、3、6个月和18个月均高于CHB组(P<0.05)。T2DM-CHB组在治疗后12、30个月和36个月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lgHBsAg)值高于CHB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患者首次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CVR)的时间存在差异(χ^(2)=14.144,P<0.001),T2DM-CHB组和CHB组首次发生CVR中位时间分别为18.9个月和14.3个月。T2DM-CHB组在治疗后6、12、18、24、30个月的HBeAg累积清除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低于CHB组(P<0.05)。T2DM-CHB组治疗后1、3、6、12、18、24个月肝功能正常累积率均低于CHB组(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HR=0.706,95%CI=0.584~0.854)、lgHBV DNA(HR=0.624,95%CI=0.534~0.730)、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HR=1.197,95%CI=1.017~1.409)是CHB患者首次CVR发生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合并T2DM影响CHB患者应用NAs治疗的病毒学应答,延长达到CVR和肝功能恢复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2型糖尿病 核苷()类似 队列研究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RNA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曲紫瑶 孙建光 +1 位作者 孔庆辉 王子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1-529,共9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RNA对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12日至2019年2月21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威海医院首次接受NA单药治疗的17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RNA对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12日至2019年2月21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威海医院首次接受NA单药治疗的178例CHB患者的血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基线和NA治疗后血清HBV RNA水平。结果HBeAg清除组和血清转化组患者基线、治疗6个月时和12个月时的血清HBV RNA水平分别显著低于未清除组和未转化组(P<0.001)。随访期间,基线HBV RNA水平较低的患者累积HBeAg清除率(Log Rankχ^(2)=11.282,P=0.001)或血清转化率(Log Rankχ^(2)=10.739,P=0.001)高于较高水平的患者。经Cox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的血清HBV RNA是CHB患者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线血清HBV RNA水平预测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95%CI:0.743~0.872)和0.824(95%CI:0.763~0.885);治疗6个月时的AUC分别为0.830(95%CI:0.765~0.894)和0.732(95%CI:0.657~0.808);治疗12个月时的AUC分别为0.737(95%CI:0.641~0.833)和0.757(95%CI:0.671~0.842)。基线血清HBV RNA联合6个月时HBV RNA下降程度预测AUC分别为0.856(95%CI:0.795~0.917)和0.864(95%CI:0.802~0.926);联合12个月时HBV RNA下降程度预测AUC分别为0.881(95%CI:0.826~0.936)和0.848(95%CI:0.784~0.911)。结论CHB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对NA治疗后HBeAg清除和血清转化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提示HBV RNA水平可以帮助识别无反应者并促使考虑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 Rna 核苷()类似 HBeAg清除 HBeAg血清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海尔特兹’红树莓果实中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 张瑞杰 +4 位作者 闫会景 齐国辉 张雪梅 李寒 顾玉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5,共7页
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针对‘海尔特兹’红树莓4个不同时期果实中17种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含量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尔特兹’红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脱氧胞苷酸、5-甲基脱氧胞苷、玉米素核苷、N-[(5... 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针对‘海尔特兹’红树莓4个不同时期果实中17种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含量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海尔特兹’红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脱氧胞苷酸、5-甲基脱氧胞苷、玉米素核苷、N-[(5-羟基-2-吡啶基)甲基]腺苷、反式玉米素-O-葡萄糖苷核糖苷、1-甲基腺苷、鸟苷、2-苯基氨基腺苷、1,7-二甲基鸟苷和胞苷2’,3’-环磷酸的含量在青果时期最高;UDP-4-脱氢-6-脱氧-D-葡萄糖和dTDP-D-葡萄糖的含量在黄果时期最高;尿苷二磷酸葡萄糖、8-羟基鸟苷、胞苷的含量在红果时期最高;1-甲基肌苷和脂酰腺苷酸的含量在深红果时期最高。本研究阐明了17种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在‘海尔特兹’红树莓在果实发育中的含量变化规律,为后期相关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 果实 发育 核苷 核苷 核苷类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受者停用HBIG和(或)核苷(酸)类似物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武凤 段斌炜 +3 位作者 欧阳雅博 张静 曹宇 栗光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受者接种乙肝疫苗成功后长期停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核苷(酸)类似物(NAs)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接种乙肝疫苗后成功重建乙肝主动免...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受者接种乙肝疫苗成功后长期停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和(或)核苷(酸)类似物(NAs)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接种乙肝疫苗后成功重建乙肝主动免疫的肝移植受者的基本资料,分析疫苗接种及应答情况、应答者停用HBIG和(或)NAs的随访结果、停用HBIG和(或)NAs后HBV再感染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至开始接种乙肝疫苗的时间间隔为26(20,40)个月。接种疫苗至应答时间为15(8,27)个月。初始76例受者全部停用HBIG,36例受者停用HBIG和NAs。随访期间,76例停用HBIG受者中12例恢复使用HBIG,36例停用HBIG和NAs者中16例恢复使用NAs。HBIG和NAs停用时间分别为135(98,150)个月与133(34,149)个月。16例应答者未接种过加强针,36例应答者定期接种加强针,第1次接种加强针的时间距离停用HBIG的间隔时间为44(11,87)个月,未接种加强针和接种加强针的应答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截至随访日,9例受者失访,5例HBV再感染,3例受者死亡,1例受者移植物丢失并进行二次肝移植。5例HBV再感染受者中4例发生病毒变异。再感染者与未感染者是否停用过NAs、移植前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是否为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乙肝相关疾病肝移植术后乙肝主动免疫重建成功的受者长期停用HBIG是可行和安全的,但能否同时停用NAs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核苷()类似 主动免疫 免疫重建 疫苗接种 乙型肝炎病毒 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HBV感染者至HBV DNA阴转后ALT异常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元凯 陈淑如 +5 位作者 林国莉 黄明星 揭育胜 李向永 张敏 崇雨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5-532,共8页
[目的]探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至HBV DNA降至不可检测水平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仍然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回顾加前瞻性随访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至HBV ... [目的]探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至HBV DNA降至不可检测水平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仍然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回顾加前瞻性随访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至HBV DNA阴转(<20 IU/mL)后的慢性HBV感染者(n=388),对比ALT复常者(n=298)及异常者[n=90;定义为在每1~3个月的随访间隔中,连续2次以上ALT> 40 U/L(男)或>35 U/L(女)]的临床特征,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LT异常的高危因素.[结果]总随访中位数为42.0月.两组在人口学和病史数据(性别、年龄、乙肝/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既往嗜酒史等),基线特征(HBeAg阳性率、ALT、AST、HBV DNA水平等),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方案构成比,治疗后的病毒学突破和优化治疗率、治疗中的肝癌发生率等,均无显著差异.但ALT异常组体质指数[(24.1±3.5) vs.(22.5±3.2)kg/m2,t=4.165,P<0.001]、基线肝硬化比例(45.6% vs.27.2%,P=0.001)和HBeAg转换率[58.1%(25/43) vs.39.2%(49/125),P=0.016]高于ALT复常组.Logt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抗病毒基线时即诊断肝硬化(OR=2.472,95% CI=1.424-4.292,P=0.001)、高体质量指数(OR=1.170,95% CI=1.077-1.271,P<0.001)和治疗1年时HBV DNA水平(OR=1.727,95% CI=1.017-2.933,P=0.043)是NA治疗至HBV DNA不可测后ALT仍然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有肝硬化,更高的体质指数和治疗1年时HBV DNA的对数水平是慢性HBV感染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至HBV DNA< 20 U/mL后,ALT持续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学应答 生化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早期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切除/消融术后HBV 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和长期预后 被引量:18
7
作者 亓文骞 王江滨 +1 位作者 ZHANG Q XU Y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5-1355,共1页
【据《J Viral Hepat》2020年4月报道】题: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早期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切除/消融术后HBV 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和长期预后(作者Qi WQ等)抗病毒治疗已被证实可改善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HBV DNA阳... 【据《J Viral Hepat》2020年4月报道】题: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早期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切除/消融术后HBV 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和长期预后(作者Qi WQ等)抗病毒治疗已被证实可改善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HBV DNA阳性HCC患者的预后,但具体的抗病毒方案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 抗病毒疗效 核苷()类似 消融术 长期预后 早期联合 肝切除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类似物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
8
作者 侯淑华 曲忠国 +2 位作者 钟克利 边延江 汤立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9-553,共5页
合成了3种新型结构稳定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类似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31)P NMR和HRMS进行了表征。NAD^+类似物经80℃加热24 h后,通过~1H NMR确认其结构稳定;通过循环伏安法(CV)测定了其电化学性质,表明其仍然具有... 合成了3种新型结构稳定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类似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31)P NMR和HRMS进行了表征。NAD^+类似物经80℃加热24 h后,通过~1H NMR确认其结构稳定;通过循环伏安法(CV)测定了其电化学性质,表明其仍然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 类似 氧化还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慧敏 张绪清 +2 位作者 郭艳 刘明 毛青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412-2417,共6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s)ides analogues,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s)ides analogues,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 associ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研究所住院的早期HBV-ACLF患者618例,其中男性568例,女性50例,年龄12~77(41.29±11.38)岁。根据有无联合NAs抗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抗病毒组(546例)和对照组(72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As抗病毒治疗对早期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比较基线特征和治疗6个月后的自然生存率。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是否抗病毒治疗、性别、年龄、血浆Na+浓度、血清总胆红素和白细胞是影响早期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抗病毒组的自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2.0%vs36.1%,P<0.05)。不同抗病毒方案的自然生存率依次为:恩替卡韦(56.4%)>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55.2%)>拉米夫定(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HBV-ACLF患者使用NAs抗病毒治疗可提高自然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核苷()类似 抗病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患者停药复发的临床转归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0
作者 袁婧 张长江 +1 位作者 朱研 王小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1-815,共5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患者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复发的临床特征、临床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西南医院感染病科HBV感染相关肝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符合以下入组条件:年龄18—65岁、既往服用核苷(酸)...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病患者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复发的临床特征、临床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西南医院感染病科HBV感染相关肝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符合以下入组条件:年龄18—65岁、既往服用核苷(酸)类似物时间≥6个月、各种原因停药后病情再次发作的入院患者。观察停药复发住院患者的好转、恶化率,既往抗病毒疗程、停药至病情发作时间、病情发作至入院时间,检测入院后的血清学、生化学、病毒学等指标,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非参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2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纳入研究,98%为自行停药。好转率82.2%(125/152),恶化率17.8%(恶化出院25例,死亡2例)。17.8%患者发生肝病相关的并发症。69.1%患者在服用核苷(酸)类似物1—3年后停药,停药后病情再次发作的中位时间为6(1—96)个月,74.3%患者在停药后1年内复发。入院后ALT均呈下降趋势,TBIL和PT在各组呈平行改变,好转组呈现两种模式:一种是两者稳定后下降,另一种是两者进行性下降;恶化/死亡组仅呈现一种模式:两者进行性升高。分析显示人院即诊断重型肝炎、停药至病情发作时间越短、复发时TBIL及胛值越高患者的临床转归越差(P〈0.05),既往服用核苷(酸)类似物种类、HBeAg状态及反弹HBVDNA水平对患者的临床转归未见影响(P〉0.05)。结论乙肝相关肝病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复发的住院患者中近1/5病情恶化或死亡出院,TBIL与PT的动态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可预测其临床转归,停药至病情复发时间越早临床转归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类似 停药 复发 临床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化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健珍 张春兰 +2 位作者 曾春燕 杨慧勤 孟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收治的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174例,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72例和研究组102...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收治的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174例,根据病情需要及患者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72例和研究组102例。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介入治疗。研究组采用TACE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结果:两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实验室检查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时点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12、24、48W的AFP及CAl99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不可测率在治疗后4、12、24、48W分别为13.73%、33.33%、50.0%、76.47%,对照组分别为11.11%、16.67%、22.22%、25.00%,研究组治疗12、24、48W HBVDNA不可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是96.08%、90.20%,对照组分别为83.33%、63.89%,研究组1、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基础上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ALT水平,降低AFP、CA199水平,降低HBVDNA水平,提高HBVDNA不可测率,保障抗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以进—步明确抗病毒治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栓塞化疗 乙型肝炎病毒 核苷()类似 抗病毒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烨 陈景寿 +2 位作者 欧晓娟 贾继东 尤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3-577,共5页
目的观察中国上市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对病毒复制、肝功能以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接受及未接受核苷... 目的观察中国上市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和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对病毒复制、肝功能以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接受及未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5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在随访开始、第1年每3月1次、以后每6月1次,定期监测HBV DNA、肝功能、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等指标和安全性,对比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共11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因各种原因排除59例,最终52例入选,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中HBV DN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nobin,TBIL)、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在随访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组中,HBV DNA、ALT、ALB、CHE、INR、Child-Pugh评分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善(P<0.05),而AST、TBIL、MELD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可以抑制HBV DNA的复制,改善肝功能,稳定或逆转疾病进展,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 抗病毒治疗 失代偿期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姚红兵 文明波 +2 位作者 华赟鹏 黄高 李桂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2468-2470,共3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156例,根据术后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术后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HBV相关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156例,根据术后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76)。对比两组术后血清HBV DNA载量、无复发生存(RFS)及总生存(OS)。结果:术后1周、1、2及3个月时,观察组血清HBV DNA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1、3及5年RFS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1、3及5年OS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相关性肝癌术后给予规范的NAs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 抗病毒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类似物对慢性HBV感染肝移植术后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志勤 辛海光 +2 位作者 杭小锋 丁国善 倪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5-601,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核苷(酸)类似物(NAs)的长期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移植术后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7例服用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 目的观察不同核苷(酸)类似物(NAs)的长期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肝移植术后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7例服用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LDT)、拉米夫定(LAM)或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的肝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经肾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和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组(CKD-EPI)公式计算基线时(术后3个月)及术后9、15、21和27个月时各治疗组患者的eGFR。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肝移植术后27个月时患者eGFR较基线值变化≥20%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77例患者中,ETV治疗组66例、LDT治疗组21例、LAM治疗组61例、ADV治疗组29例。与患者的基线eGFR相比,LAM治疗组和ADV治疗组患者的eGFR在术后9个月时降低(P<0.05),且在术后27个月内呈进行性降低趋势(P<0.001);而LDT治疗组患者的eGFR在术后9个月时升高(P<0.05),且在术后27个月内呈进行性升高趋势(P<0.001);ETV治疗组患者的eGFR在随访期内无显著变化。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AM或ADV治疗是术后27个月时eGFR较基线值降低≥20%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基线血清尿素氮水平和LDT治疗是eGFR较基线值升高≥20%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长期服用LAM或ADV具有潜在的肾脏毒性,而LDT治疗则能改善患者的eGFR,ETV对患者的eGFR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肝移植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酸)类似物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辉 殷萍萍 +1 位作者 王坚 燕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3-965,共3页
目的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文中通过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核苷(酸)类似物使用情况,评价该类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核苷(酸)类似物的销售金额、用... 目的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文中通过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核苷(酸)类似物使用情况,评价该类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核苷(酸)类似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DDDs)、日均费用(defined daily dose cost,D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核苷(酸)类似物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876.56、3542.85和4628.87万元,逐年明显递增。各种药物的DDDs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恩替卡韦,2009-2011年分别为127 869、222 243、432 565,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结论核苷(酸)类似物已经成为慢性HBV治疗的重要方法,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 慢性乙型肝炎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经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获HBsAg阴转停药后的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向永 尤旭 +6 位作者 吴元凯 揭育胜 林国莉 张敏 时红 朱昌浩 崇雨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8-412,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慢性HBV感染者经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获得HBsAg阴转停药后疗效的持久性.[方法]对28例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总疗程≥24月,获得HBsAg阴转的慢性HBV感染者,予以停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进行肝脏生化学、病毒学、... [目的]回顾性研究慢性HBV感染者经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获得HBsAg阴转停药后疗效的持久性.[方法]对28例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总疗程≥24月,获得HBsAg阴转的慢性HBV感染者,予以停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进行肝脏生化学、病毒学、血清学检测和随访观察.[结果]28例服用核苷(酸)类似物获得HBsAg阴转停药的慢性HBV感染者经过平均2.3(0.8 ~ 7.5)年的停药观察,无一例患者复发.停药时(n=28)、停药后24周(n=28)、48周(n=24)、72周(n=23)、96周(n=18)ALT复常率分别为:77.8%、77.8%、87.5%、84.6%、100%;HBV DNA不可测率、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及HBsAg阴转率各时间点全部为100%;HBsAg/HBsAb转换率各时间点分别为:42.9%、42.9%、42.3%、52.2%、61.1%.28例患者无一例患者出现生化学、病毒学突破及肝炎复发.[结论]慢性HBV感染者经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获得HBsAg阴转停药后疗效持久、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核苷()类似 持久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抗HBV核苷(酸)类似物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龚红菲 庞富华 +2 位作者 芮莹 韦欧 韦京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5-48,56,共5页
比较3种抗HBV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对HepG 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对HBsAg、HBeAg和HBV-DNA表达的抑制效果。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表达水平;PCR-荧光探... 比较3种抗HBV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对HepG 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和对HBsAg、HBeAg和HBV-DNA表达的抑制效果。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表达水平;PCR-荧光探针法定量检测HBV-DNA含量。结果:在最高浓度200 mg/L时,拉米夫定组存活率为74.72%,恩替卡韦组存活率仅为36.74%,替诺福韦组存活率为95.22%;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对HBsAg、HBeAg表达无明显抑制,恩替卡韦对HBsAg、HBeAg表达有抑制并与其细胞毒性相一致。在第9天,3种药物对HBV-DNA抑制作用明显,在6.25 mg/L浓度时,抑制率均高于90%;3种药物在相同药物浓度下,恩替卡韦对HepG 2.2.15细胞毒性最大,替诺福韦几乎没有细胞毒性,拉米夫定有一定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BV核苷()类似 细胞毒性 HBSAG HBEAG HBV-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S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指导意见》解读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科 吴迪 宁琴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0期5-11,共7页
2021年7月23日,亚太地区肝病协会(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PASL)在其官方杂志Hepatology International上全文发表了《APAS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指导意见》,提出了慢性乙型肝炎患... 2021年7月23日,亚太地区肝病协会(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PASL)在其官方杂志Hepatology International上全文发表了《APASL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似物指导意见》,提出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停药标准、停药策略、预测复发、停药后随访策略等建议,也讨论了停药前评估和停药后再治疗等方案。对符合停药标准的患者采用合适的停药策略,通过预测复发、密切随访和积极再治疗减少因临床复发而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衰竭的概率,力争达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的“功能性治愈”,实现安全停药。本文就该指导意见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并与APASL、欧洲肝病协会、美国肝病研究协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等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指南建议的停药标准进行比较。各指南的停药标准根据地区差异不尽相同,期待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制定更加完善、个体化的停药共识或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似 抗病毒治疗 停药 指导意见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证施治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肄辉 张永华 +4 位作者 韩颖 郭艳 冯慧 刘文娟 蒋海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5期1042-1044,共3页
目的:观察辨证施治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及其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乙肝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中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照组仅用核苷(酸)类似... 目的:观察辨证施治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及其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的慢性乙肝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医中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照组仅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定期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HBV-DNA、调节性T细胞等指标,疗程均为1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肝功能、病毒载量恢复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reg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外周血Tregs比例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辨证施治联合核苷(酸)类似物能够提高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其机理与调节性T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调节性T淋巴细胞 辨证论治 核苷()类似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HBsAg转阴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向永 陈健宁 +1 位作者 顾玉荣 尤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8-934,共7页
【目的】通过对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长期随访观察,了解CHB患者的血清HBsAg转阴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205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长期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 【目的】通过对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长期随访观察,了解CHB患者的血清HBsAg转阴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205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长期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基线生化学、病毒学、血清学、影像学指标及动态变化,了解其血清HBsAg转阴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对1 205例CHB患者随访10年,共50例发生血清HBsAg转阴,每年转阴率为1.0%。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50岁(OR值为1.774,P=0.047)、基线PLT计数(OR值为0.994,P=0.037)、基线HBeAg阴性(OR值为0.335,P=0.001)、脾长径(OR值为1.017,P=0.013)、基线HBsAg滴度(特别是<2000 U/mL,OR值为0.099,P<0.001)、更改抗病毒治疗方案次数(OR值为0.028,P <0.001)、对NA治疗发生病毒学应答(特别是发生IVR、EVR和MR者,OR值为0.028,P <0.001)、发生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者(OR值为12.255,P=0.001),是发生血清HBsAg阴转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基线HBsAg滴度(OR值为0.172,P <0.001)、更改抗病毒方案次数(OR值为0.095,P <0.001)、是否发生IVR、EVR、MR(OR值为0.018,P <0.001;OR值0.010,P <0.001;OR值0.005,P <0.001)是发生血清HBsAg阴转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CHB患者血清HBsAg阴转与多种因素相关,基线HBsAg低水平(<2 000 U/mL)、更改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次数越少、病毒应答的越早、越快,病毒应答后持续时间越久者,更易发生血清HBsAg转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 慢性乙型肝炎 HBSAG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