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自身抗原精子蛋白(NASP)基因突变小鼠伴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肝纤维化加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艳艳 闫宏伟 +3 位作者 朱君 陈龙 王惠 鞠吉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7-583,共7页
目的 探讨核自身抗原精子蛋白(NASP)基因突变对伴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野生型B6(B6-WT)小鼠为对照组、 NASP基因突变型B6(B6-NASP~M)小鼠为实验组。尾静脉注射ConA每周1次,连续8周,建立肝纤维化... 目的 探讨核自身抗原精子蛋白(NASP)基因突变对伴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野生型B6(B6-WT)小鼠为对照组、 NASP基因突变型B6(B6-NASP~M)小鼠为实验组。尾静脉注射ConA每周1次,连续8周,建立肝纤维化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微板法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蛋白(Col1)和Col3的mRNA的相对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 与B6-WT组相比,B6-NASP~M组小鼠肝组织结构紊乱、肝组织Col1和Col3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但胶原纤维增生及肝组织α-SMA表达更加明显,血清ALT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肝组织CD4~+CD4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数量明显下降。结论 NASP基因突变通过增加TNF-α炎症因子释放、改变肝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加重小鼠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抗原精子蛋白(nasp) 肝纤维化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自身抗原精子蛋白(NASP)基因突变加重诱导型狼疮模型小鼠自身免疫应答 被引量:2
2
作者 战倩 张建业 +4 位作者 王惠 吴雪激 朱耀强 徐志伟 鞠吉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6-782,共7页
目的制备诱导型狼疮模型小鼠,探讨核自身抗原精子蛋白(NASP)基因突变对诱导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小鼠自身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3月龄野生型B6(B6-WT)小鼠为对照组、NASP基因突变B6(B6-NASPM)小鼠为实验组。用伴刀豆球蛋白A(ConA)... 目的制备诱导型狼疮模型小鼠,探讨核自身抗原精子蛋白(NASP)基因突变对诱导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小鼠自身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3月龄野生型B6(B6-WT)小鼠为对照组、NASP基因突变B6(B6-NASPM)小鼠为实验组。用伴刀豆球蛋白A(ConA)活化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提取其DNA为自身抗原,分别免疫B6-WT小鼠和B6-NASPM小鼠3次。EUSA检测血清抗双链DNA(dsDNA)IgG水平,HE染色检测肾脏病变情况,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IgG和补体C3的沉积情况。流式细胞术比较B6-WT小鼠和B6-NASP^M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从而探讨NASP基因突变影响小鼠免疫应答的机制。结果与B6-WT小鼠相比,B6-NASP^M小鼠体质量、肾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无明显变化,其血清抗dsDNA IgG水平明显升高,肾小球细胞增生明显、IgG以及C3的沉积增加。脾脏CD3+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降低、CD19+B细胞、调节性B细胞(Breg)比例增加。结论NASP基因突变促进小鼠产生更高水平的抗dsDNA IgG,促进肾脏肾小球内细胞增生、IgG及C3的沉积,并改变小鼠脾脏的免疫细胞的比例,加重狼疮模型小鼠的自身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原精子蛋白(nasp) 自身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