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超临界二氧化碳核能动力系统的兴起和发展
被引量:
3
1
作者
黄彦平
刘旻昀
+9 位作者
卓文彬
叶绿
唐佳
陈尧兴
刘睿龙
刘秀婷
唐瑜
赵学斌
宫厚军
昝元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5-1680,共16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核能动力系统以S-CO_(2)为工质,通过直接或间接循环将核释热转换为电能或机械能。本文总结了国际上S-CO_(2)核能动力系统的概念初创、研究重启、协同创新3个历史阶段近6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S-CO_(2)核能动力...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核能动力系统以S-CO_(2)为工质,通过直接或间接循环将核释热转换为电能或机械能。本文总结了国际上S-CO_(2)核能动力系统的概念初创、研究重启、协同创新3个历史阶段近6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S-CO_(2)核能动力系统在核反应堆设计、材料工艺、热工流体力学、换热器、涡轮发电系统、系统运行、控制及安全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S-CO_(2)核能动力系统在基础研究和工程攻关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攻关方向。目前,以中美为代表的能源强国已初步完成S-CO_(2)动力转换系统的实验室级测试,预计可在5~10年内实现中等规模工程示范甚至规模化应用。S-CO_(2)核能动力系统基本具备了走向工程的前提条件,有望引领先进核能技术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核反应堆
核能动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临界二氧化碳核能动力系统的兴起和发展
被引量:
3
1
作者
黄彦平
刘旻昀
卓文彬
叶绿
唐佳
陈尧兴
刘睿龙
刘秀婷
唐瑜
赵学斌
宫厚军
昝元锋
机构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技术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出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65-1680,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867218)。
文摘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核能动力系统以S-CO_(2)为工质,通过直接或间接循环将核释热转换为电能或机械能。本文总结了国际上S-CO_(2)核能动力系统的概念初创、研究重启、协同创新3个历史阶段近6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S-CO_(2)核能动力系统在核反应堆设计、材料工艺、热工流体力学、换热器、涡轮发电系统、系统运行、控制及安全策略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S-CO_(2)核能动力系统在基础研究和工程攻关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攻关方向。目前,以中美为代表的能源强国已初步完成S-CO_(2)动力转换系统的实验室级测试,预计可在5~10年内实现中等规模工程示范甚至规模化应用。S-CO_(2)核能动力系统基本具备了走向工程的前提条件,有望引领先进核能技术变革。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核反应堆
核能动力系统
Keywords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Brayton cycle
nuclear reactor
nuclear energy and power system
分类号
TL334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超临界二氧化碳核能动力系统的兴起和发展
黄彦平
刘旻昀
卓文彬
叶绿
唐佳
陈尧兴
刘睿龙
刘秀婷
唐瑜
赵学斌
宫厚军
昝元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