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7)Cs不同污染水平在大亚湾、秦山、北京土壤植物系统的转移 被引量:8
1
作者 杨俊诚 朱永懿 +2 位作者 陈景坚 潘家荣 余柳青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7,共5页
采用我国大亚湾、秦山和北京土壤 ,模拟核裂变产物137Cs在 0Bq kg土、3 3×1 0 4 Bq kg土、3 3× 1 0 5Bq kg土、3 3× 1 0 6 Bq kg土污染水平时 ,研究土壤 -小麦系统的污染影响与137Cs核素的转移规律。结果表明 :在本... 采用我国大亚湾、秦山和北京土壤 ,模拟核裂变产物137Cs在 0Bq kg土、3 3×1 0 4 Bq kg土、3 3× 1 0 5Bq kg土、3 3× 1 0 6 Bq kg土污染水平时 ,研究土壤 -小麦系统的污染影响与137Cs核素的转移规律。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生长发育处于正常状态 ,未发现对小麦有不良影响 ;小麦分别在 3个污染水平下从试验用的 3种土壤中吸收137Cs的趋势是一致的 ;小麦植株中137Cs的比活度随137Cs施入量相应以数量级增加 ,两者间呈十分显著的正相关 ;137Cs在土壤 -小麦系统中的转移系数随土壤的性质不同而变化 ,在同一污染水平下转移系数在n× 1 0 - 2 ~n× 1 0 0 范围变化 ;在同一种土壤中 ,随土壤污染水平的提高 ,转移系数亦有所提高 ,但变化范围不大 ,对北京土转移系数为 2 2× 1 0 - 2 ~ 5 4× 1 0 - 2 ,大亚湾土转移系数为 1 0 4~ 2 0 9,均在同一数量级内变化 ;对秦山土转移系数为 0 51~ 1 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污染土壤 生态环境行为 核素转移 模拟裂变产物 大亚湾 秦山 北京 土壤-植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显像联合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 被引量:7
2
作者 范义湘 罗荣城 +1 位作者 李贵平 黄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12-814,共3页
目的 探讨骨型碱性磷酸酶(B-AKP)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进行骨显像并测定B-AKP水平。对患者和正常对照、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骨显像不同级别者的B-AKP水平进行比较,并对B-... 目的 探讨骨型碱性磷酸酶(B-AKP)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6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进行骨显像并测定B-AKP水平。对患者和正常对照、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骨显像不同级别者的B-AKP水平进行比较,并对B-AKP值与骨病灶数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106例患者中,骨转移者68例、无骨转移者38例,转移率64.2%;(2)骨转移组B-AKP水平(28.4±14.8μg/l)与无骨转移组(12.8±7.6μg/l)差异显著(t=6.056,P<0.001)。骨显像0~3级各组B-AKP分别为13.9±6.8、17.2±9.4、23.8±10.4和49.5±17.μg/L,除0级与1级组、1级组与2级组之间B-AKP值无差异外(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3)6例单发热区患者B-AKP值(19.6±4.2μg/l)与4例单发冷区患者(13.1±3.4μg/l)差异显著(P<0.05);(4)B-AKP值与骨转移病灶数目之间相关系数r=0.751,P<0.01。结论 B-AKP与骨显像有很好的一致性。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应首选骨显像。对于单发热区病灶,应结合B-AKP检测以防漏诊;对于疑似假阳性病灶,结合B-AKP值作出相应诊断,以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诊断 肿瘤转移/放射性显像 骨显像 碱性磷酸酶/诊断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