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0)Sr在双层孔隙介质迁移过程中比活度分布“低谷”的成因与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志明 李书绅 +1 位作者 赵英杰 武清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6-210,共5页
简要介绍了人工喷淋条件下在非饱和黄土中进行的核素迁移实验。实验所用示踪剂为90Sr和237Np、238Pu、241Am等超铀核素,示踪源是上述示踪剂的硝酸盐溶液与石英砂的均匀混合物;石英砂的粒径在0.2~0.45mm之间;示踪源层尺寸为120cm×5... 简要介绍了人工喷淋条件下在非饱和黄土中进行的核素迁移实验。实验所用示踪剂为90Sr和237Np、238Pu、241Am等超铀核素,示踪源是上述示踪剂的硝酸盐溶液与石英砂的均匀混合物;石英砂的粒径在0.2~0.45mm之间;示踪源层尺寸为120cm×50cm,厚0.7cm,挖坑浅埋于地表下50cm深处;喷淋强度为5mm/h、3h/d;实验历时1078天;每半年在实验坑采集1个土芯样,经切割成样品后送实验室测量样品中核素的比活度,得到核素比活度的纵向分布。本文主要对90Sr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处理,发现90Sr在双层孔隙介质中迁移时,比活度分布出现一“低谷”。文中以90Sr为例讨论了比活度分布“低谷”的成因和特征。由于石英砂层的存在,作为核素迁移载体的水的运移产生绕流,使得90Sr在石英砂层下方的迁移距离远小于85Sr在单一黄土介质中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SR 双层孔隙介质 迁移过程 特征 成因 迁移实验 ^237NP ^238PU ^241AM 非饱和黄土 实验室测量 核素比活度 超铀 喷淋强度 纵向分布 数据处理 黄土介质 示踪剂 石英砂 混合物 盐溶液 样品 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矿库中U、Th和^(226)Ra在亚粘土层的垂向迁移 被引量:9
2
作者 郭择德 卫为强 +2 位作者 程理 李建国 韩新生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30,共7页
在某铀尾矿库运行了 3 1年后 ,取库底下方的亚粘土样 ,测量了从库底迁移的U、Th和2 2 6 Ra的比活度分布。为研究其迁移规律 ,还测量了尾矿的颗粒分布、不同颗粒尾矿中核素的比活度和浸出因子、核素在亚粘土层的分配系数等参数 ,并采用... 在某铀尾矿库运行了 3 1年后 ,取库底下方的亚粘土样 ,测量了从库底迁移的U、Th和2 2 6 Ra的比活度分布。为研究其迁移规律 ,还测量了尾矿的颗粒分布、不同颗粒尾矿中核素的比活度和浸出因子、核素在亚粘土层的分配系数等参数 ,并采用一维对流弥散模式拟合得到核素在亚粘土层中比活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 ,矿泥是尾矿中的主要成分 ,其中的核素比活度高于矿砂 ;而浸出因子则低于矿砂。库底下方天然的和建库时人工铺垫的亚粘土层对三种核素具有较强的吸附滞留能力 ,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核素的垂向迁移 ;U、Th和2 2 6 Ra在亚粘土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 62、1 .3× 1 0 3和 9.8× 1 0 2 mL/g,在库底下方核素比活度降到本底水平的距离 ,U为 1 .2m ,Th和2 2 6 Ra为 0 .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比活度 比活度 人工 本底 滞留 天然 迁移 尾矿 分配系数 亚粘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Np、^(238)Pu和^(241)Am在包气带黄土中迁移的模拟实验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书绅 倪世伟 +5 位作者 郭择德 程萍 王志明 韩新生 姚来根 蔡匀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7-355,共9页
本文介绍了2 37Np、2 38Pu和2 4 1Am在包气带黄土中迁移的模拟实验方法和结果。实验土柱尺寸为2 80mm× 1 2 0 0mm ,示踪源层由示踪核素的硝酸盐溶液与石英砂 ( 4 0~ 80目 )混合后风干形成 ,尺寸2 80mm× 5mm ,核素迁移实... 本文介绍了2 37Np、2 38Pu和2 4 1Am在包气带黄土中迁移的模拟实验方法和结果。实验土柱尺寸为2 80mm× 1 2 0 0mm ,示踪源层由示踪核素的硝酸盐溶液与石英砂 ( 4 0~ 80目 )混合后风干形成 ,尺寸2 80mm× 5mm ,核素迁移实验在喷淋 ( 5 .5~ 5 .6mm/d)条件下进行。对于2 37Np在土柱内垂向分布和迁移速度 ,实验期间用γ谱仪进行柱外直接测量。同时在实验进行 1 0 73d和 665d后分别对 1 #和 2 #土柱中的2 37Np、2 38Pu和2 4 1Am进行解体取样测量。经 1 0 73d ,2 37Np、2 38Pu和2 4 1Am在 1 #柱内比活度峰位分别向下迁移 3 .2 5、0 .2 5和 0 .2 5cm ,其平均迁移速度分别为 3 .0 3× 1 0 - 3、2 .3 3× 1 0 - 4和 2 .3 3× 1 0 - 4cm/d。经 665d后 2 #柱内三种核素比活度峰位分别向下迁移 1 .2 5、0 .2 5和 0 .2 5cm ,其平均迁移速度分别为 1 .88×1 0 - 3、3 .76× 1 0 - 4和 3 .76× 1 0 - 4cm/d。2 37Np、2 38Pu和2 4 1Am三种核素的比活度分布质心在 1 #和 2 #柱内分别向下迁移 2 .79、0 .73、-0 .0 9cm和 1 .48、0 .41、-0 .2 7cm ;在 1 #( 1 0 73d)和 2 #( 665d)柱内2 37Np、2 38Pu和2 4 1Am垂向扩散参数σx(t)分别为 1 .2 9× 1 0 - 3、9.86× 1 0 - 4、5 .0 3× 1 0 - 4和 2 .0 0× 1 0 - 3、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1AM ^237NP 延迟系数 迁移 迁移速度 核素比活度 包气带 土柱 扩散参数 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钨钼材料厂放射性流出物及环境监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福祥 顾洪坤 +2 位作者 宋志艳 高鹏 王渊博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5-310,共6页
采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推荐的标准方法,进行了北京钨钼材料厂的放射性流出物以及环境监测。监测项目包括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浓度、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比活度以及气溶胶中232Th浓度。结果表明... 采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61-2001)推荐的标准方法,进行了北京钨钼材料厂的放射性流出物以及环境监测。监测项目包括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浓度、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比活度以及气溶胶中232Th浓度。结果表明:该厂正常运行情况下,除搀杂车间排风口处可测到微量的232Th及沉淀池废水的放射性有时超标外,没有对周围的辐射环境产生可察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钼材料厂 流出物 环境监测 放射性流出物 环境监测技术 钨钼材料 北京 空气吸收剂量率 放射性浓度 核素比活度 标准方法 监测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