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5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中国15年研发进程及最新政策支持
1
作者 刘丹 李修齐 +3 位作者 刘书鹏 吴晓霏 余孟洋 王洪允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7-854,共8页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s,RDC)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其凭借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精准靶向能力、高诊断灵敏度以及显著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诊疗一体化药物。本文系统回顾2009—2024年间我国...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s,RDC)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其凭借在肿瘤治疗和诊断中的精准靶向能力、高诊断灵敏度以及显著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具有巨大应用潜力的诊疗一体化药物。本文系统回顾2009—2024年间我国在RDC领域的研发进展,从RDC药物概述、结构和分类、中国临床研究趋势和临床试验进展、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以促进RDC药物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 多肽偶联核素 抗体偶联核素 靶向治疗 临床研发现状 中国在研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站流出液γ核素在线监测系统优化设计
2
作者 田锦 赵修良 +2 位作者 屈国普 魏岐桉 贺三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3-1178,共6页
利用MCNP优化设计核电站γ放射性核素在线监测系统。综合考虑环境本底、探测效率、测量时间及经济性确定了取样容器和屏蔽铅室等相关参数,通过代入优化后的参数计算得到6 h测量时间下系统对水体常见核素131I、137Cs、60Co、40K的探测下... 利用MCNP优化设计核电站γ放射性核素在线监测系统。综合考虑环境本底、探测效率、测量时间及经济性确定了取样容器和屏蔽铅室等相关参数,通过代入优化后的参数计算得到6 h测量时间下系统对水体常见核素131I、137Cs、60Co、40K的探测下限,结果分别为4.56×10^(-4) Bq/L、5.63×10^(-4) Bq/L、3.97×10^(-3) Bq/L、4.48×10^(-2) Bq/L。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中低能γ核素监测方面性能优异且能够达到更低探测下限,可为高灵敏度核电站废水排放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流出液 Γ放射性核素 核素监测 取样容器 屏蔽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TDCR液闪仪绝对测量纯β核素活度的简便方法
3
作者 冯孝贵 袁建华 +2 位作者 何千舸 王建晨 陈靖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87-1499,共13页
专业计量实验室用TDCR(三双符合比)液闪仪绝对测量纯β核素活度的方法不便于推广至普通放化实验室。为了便于普通放化实验室利用商用TDCR液闪仪绝对测量纯β核素活度,本文采用TDCR07c软件对11种常见纯β核素的TDCR、计数效率、自由参数... 专业计量实验室用TDCR(三双符合比)液闪仪绝对测量纯β核素活度的方法不便于推广至普通放化实验室。为了便于普通放化实验室利用商用TDCR液闪仪绝对测量纯β核素活度,本文采用TDCR07c软件对11种常见纯β核素的TDCR、计数效率、自由参数等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计算,并考察了闪烁液物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实验确定了常见纯β核素低淬灭液闪样品的TDCR值。结合计算结果、文献数据和实验结果可得:对于^(14)C、^(147)Pm、^(33)P、^(99)Tc、^(90)Sr、^(89)Sr、^(32)P、^(90)Y等核素,容易配制低淬灭液闪样品使其TDCR与计数效率相等,从而得到样品活度;对于^(3)H、^(241)Pu、^(63)Ni等核素,通过对系列淬灭样品的TDCR和计数率进行局部线性拟合,可得到样品活度。上述方法用于普通放化实验室绝对测量纯β核素活度的相对误差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CR 液闪 绝对测量 纯β核素 线性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废物处置化学及核素迁移行为研究现状与挑战
4
作者 周舵 王波 +3 位作者 商澄铭 陈平 周明芳 张生栋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9-433,共15页
安全处置高放废物是核能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社会接受度和长期发展。高放废物处置的核心挑战包括核素迁移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多重屏障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万年尺度安全评价的局限性、社会与技术... 安全处置高放废物是核能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核能作为清洁能源的社会接受度和长期发展。高放废物处置的核心挑战包括核素迁移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多重屏障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万年尺度安全评价的局限性、社会与技术协同难题。核素在多重屏障系统中的迁移过程涉及多种机制,包括衰变、吸附、对流、基质扩散和裂隙弥散等。天然屏障通过低渗透性和高吸附性限制核素迁移。工程屏障通过物理阻隔和化学吸附双重作用增强安全性。当前研究在核素迁移机制、屏障材料开发及安全评价方法上已取得显著进展,本文重点综述核素迁移的化学与物理机制、实验方法与技术、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研究难点与技术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 地质处置 核素迁移 浸出源项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铀核素致伤口放射性污染内照射剂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5
作者 王薇 王玉剑 +1 位作者 梁芳华 庞洪超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33-1541,共9页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诸如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同位素生产等领域中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口摄入超铀核素致内污染评价模式、方法不明确及参数缺失的问题,本工作开展了超铀核素致伤口放射性污染内照射剂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将NCRP(美国辐...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诸如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同位素生产等领域中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口摄入超铀核素致内污染评价模式、方法不明确及参数缺失的问题,本工作开展了超铀核素致伤口放射性污染内照射剂量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将NCRP(美国辐射防护委员会)伤口生物动力学与ICRP(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消化道、超铀核素系统输运模型相耦合,建立了伤口摄入致剂量评价模式和方法,并以典型超铀核素^(241)Am为例,通过建立的模式分析估算了7种不同类型致伤污染物(极易可溶类(weak)、中度可溶类(moderate)、强可溶类(strong)、不易溶类(avid)、胶体(colloids)、颗粒(particles)和碎片(fragment))及其在5种不同伤口类型(深穿刺(i.m.)伤口、皮下穿刺(s.c.)伤口、撕裂(lacerated)伤口、擦伤(abraded)伤口、热烧伤伤口)下的滞留特征评价参数。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超铀核素伤口污染物迁移入血速率呈现出如下规律:极易可溶类>中度可溶类>强可溶类>不易溶类>胶体>颗粒>碎片,不同类型伤口中污染物迁移入血速率呈现出如下规律:深穿刺伤≈皮下穿刺伤>撕裂伤≈擦伤>烧伤。此外,研究还发现,考虑了人体内多器官多系统耦合的伤口放射性污染内照射剂量评价.模式与NCRP单伤口生物动力学输运模式估算的滞留份额存在一定差异,该差异随摄入时间的增加及致伤污染物可溶性的降低而增加,实际伤口评价时应根据剂量评估工作的时效性或对致伤污染物的了解程度综合权衡选用。本研究解决了伤口摄入超铀核素致内照射剂量评价具体实施中的技术难题,是我国内照射剂量评价体系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铀核素 伤口摄入 内照射剂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祛瘀汤治疗干燥综合征对患者腮腺核素动态显像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徐杨杨 谢海 刘元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33,共4页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祛瘀汤治疗干燥综合征对患者腮腺核素动态显像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治疗的干燥综合征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祛瘀汤治疗干燥综合征对患者腮腺核素动态显像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治疗的干燥综合征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祛瘀汤治疗,两组用药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中医症状量化评分,疾病活动度改变[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SS disease activity index,ESSDAI)和EULAR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ULAR SS Patient Reported Index,ESSPRI)],腮腺核素动态显像指标[摄取分数(intake fraction,IF)、排泌分数(excretion fraction,EF)],免疫功能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j9gren's syndrome type A,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j9gren's syndrome type B,SSB)抗体]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舌红津少、无苔/少苔/花剥、口干欲饮、眼干少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72±0.53)(1.96±0.70)(2.03±0.91)(1.70±0.84)分vs(1.98±0.61)(2.36±0.59)(2.89±0.72)(2.13±0.77)分](P<0.05),观察组ESSDAI、EUL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92±1.60)(4.36±1.02)分vs(6.87±1.54)(5.39±0.96)分](P<0.05),腮腺核素动态显像IF、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7±0.26)%、(21.07±4.20)%vs(1.74±0.19)%、(17.96±3.75)%],免疫功能指标ESR、IgG、抗SSA抗体阳性率、抗SSB抗体阳性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19.83±1.84)mm/h、(6.90±1.37)g/L、(41.28±5.69)%、(28.91±4.03)%vs(21.05±1.69)mm/h、(8.81±1.19)g/L、(53.47±5.18)%、(36.28±3.7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对照组11.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祛瘀汤治疗干燥综合征效果满意,其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腮腺核素动态显像指标,且用药安全性可靠,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益气养阴祛瘀汤 硫酸羟氯喹片 腮腺核素动态显像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物固化桶核素分析的蒙特卡罗模拟与实验
7
作者 龚军军 龙淼 +2 位作者 郭卫群 许国德 洪继斌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4,共6页
针对分段扫描法和层析扫描法适用于均匀和不均匀废物包,但测量系统较复杂、昂贵,对测量环境要求较高,耗时较长,电磁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首先基于放射性废物固化桶内容物分布均匀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测量方法,采用溴化镧闪烁探测... 针对分段扫描法和层析扫描法适用于均匀和不均匀废物包,但测量系统较复杂、昂贵,对测量环境要求较高,耗时较长,电磁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首先基于放射性废物固化桶内容物分布均匀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测量方法,采用溴化镧闪烁探测器,配合专门设计的准直器,获取了固化桶内容物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信息;然后,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计算,分析了源探距离、准直器等对探测效率的影响;最后,搭建探测装置,开展了实际放射性废物固化桶现场测量,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一致性较好。该研究成果可为废物固化桶核素分析提供一种快捷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物固化桶 核素分析 蒙特卡罗模拟 探测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脉冲峰值序列轻量化神经网络核素识别模型及其FPGA加速方法
8
作者 李超 石睿 +3 位作者 曾树鑫 徐鑫华 魏雨鸿 庹先国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149,共11页
放射性核素已在核医疗、核安保及无损检测等领域中广泛应用,而对其准确识别是放射性核素定性检测的基础。在便携式核素识别仪中,基于传统能谱分析方法存在延迟高、识别率低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核脉冲峰值序列的核素识别轻量化神经网络... 放射性核素已在核医疗、核安保及无损检测等领域中广泛应用,而对其准确识别是放射性核素定性检测的基础。在便携式核素识别仪中,基于传统能谱分析方法存在延迟高、识别率低等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核脉冲峰值序列的核素识别轻量化神经网络模型及其FPGA硬件加速方法,通过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和倒残差模块,并使用全局平均池化替代传统全连接层,构建了一种轻量化、高效的神经网络模型。针对网络训练数据集,通过蒙特卡罗工具包Geant4构建NaI(Tl)探测器模型,获取模拟能谱,再由核脉冲信号模拟仿真器根据能谱产生核脉冲信号序列,构建了16种核脉冲信号数据。最后,将训练好的模型通过量化、融合与并行计算等优化方法部署到PYNQ-Z2异构芯片,实现加速。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识别精度可达98.3%,相较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13.2%,参数量仅为2 128。FPGA优化加速后单次识别耗时0.273 ms,功耗为1.94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识别 信号 神经网络 FPGA 硬件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材料用于废水中放射性核素吸附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焦芮 周涛 +3 位作者 孙寒雪 李吉焱 朱照琪 李安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366,共13页
针对传统吸附剂对放射性元素的去除,存在吸附时间较长以及吸附效果不理想等不足之处;新型多孔吸附材料如共价有机框架(COF)、金属有机框架(MOF)和共轭微孔聚合物(CMP)等,由于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快速的电荷载流... 针对传统吸附剂对放射性元素的去除,存在吸附时间较长以及吸附效果不理想等不足之处;新型多孔吸附材料如共价有机框架(COF)、金属有机框架(MOF)和共轭微孔聚合物(CMP)等,由于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快速的电荷载流子迁移率和可调的功能性,对于放射性核素的分离有着更高的分离效率。本文针对多种新型多孔吸附材料COF、MOF和超高交联聚合物(HCP)等对放射性元素的去除,通过总结新型多孔吸附材料用于放射性核素吸附分离的最新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新型多孔吸附材料的设计制备、放射性元素去除性能以及放射性元素去除机理;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目前新型多孔吸附材料用于放射性核素吸附分离存在的问题,如难以处理粉末状的新型多孔吸附材料,以及在极端化学条件下容易出现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例如将研究从纯粹的基础研究扩展到更实用的方面和大力开发有效的合成方法,以获得高产率且无副产物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材料 放射性核素 量子筛分 动态扩散 高效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迁移软件(MNS)在核素近场扩散模拟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李遥 李睿豪 +3 位作者 周舵 陈曦 徐毓炜 王波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0,I0004,共7页
预测关键核素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相关介质中的吸附和扩散行为是处置库安全评价的核心之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处置化学团队开发了一款核素迁移软件(MNS),该软件通过内嵌GID软件实现三维体系模型建立,依据已有的核素迁移扩散数据代... 预测关键核素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相关介质中的吸附和扩散行为是处置库安全评价的核心之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处置化学团队开发了一款核素迁移软件(MNS),该软件通过内嵌GID软件实现三维体系模型建立,依据已有的核素迁移扩散数据代入扩散方程,根据边界条件,求解得到关键核素在二维或三维体系中的浓度分布。该软件的计算原理是基于水的迁移方程和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方程;主要计算过程包括前处理和后处理过程。其中,前处理过程主要有空间模型构建和赋值,后处理过程主要包括获得任意位置或时间的关键核素浓度分布以及核素浓度和水流速空间分布等。同时,通过输入相同的初始数据,对比了该软件与成熟软件COMSOL和解析解的计算结果,初步验证了该软件的可靠性。此外,借鉴韩国和瑞典等国较为成熟的处置库设计体系建立了真实尺寸的处置库近场模型,依靠已有的吸附和扩散数据,使用该软件模拟预测了^(79)Se、^(99)Tc和^(129)I在百万年尺度上的扩散过程,初步评估了大气条件下高庙子膨润土和北山花岗岩对这三种关键核素的阻滞能力。模拟结果表明:膨润土能在数万年内有效阻滞^(79)Se、^(99)Tc和^(129)I的扩散,而完整的花岗岩能够在数十万年内有效阻滞^(79)Se、^(99)Tc和^(129)I的扩散,其中,膨润土和花岗岩对79Se的阻滞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处置 核素扩散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水样及核电厂液态流出物中γ核素的快速富集方法研究
11
作者 郭杰 欧阳俊 +3 位作者 张家俊 朱深河 覃浩 冯俊杰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
本文针对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排放的关键放射性核素进行了富集研究,制备了一种含六氰铁钴酸银钾和二氧化锰的复合型富集柱,通过实验研究了样品种类、流速、pH值、温度等因素对富集柱富集效率的影响,利用环境水样作为参考样品进行分析,结果... 本文针对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排放的关键放射性核素进行了富集研究,制备了一种含六氰铁钴酸银钾和二氧化锰的复合型富集柱,通过实验研究了样品种类、流速、pH值、温度等因素对富集柱富集效率的影响,利用环境水样作为参考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良好。该方法可有效快速富集核电厂液态流出物中关键人工放射性核素,吸附效率可达90%以上,有效降低液态流出物中γ核素探测限;可缩短环境水样富集时间,适用于应急情况下环境水样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液态流出物 环境水样 富集材料 人工γ核素 应急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FCN混合模型的NaI(Tl)伽马能谱核素识别技术研究
12
作者 刘鑫 赵日 +9 位作者 谭俊 王茂林 黄健 张静 梁润成 刘兆行 石忠焱 王佳 令狐仁静 刘立业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7-336,共10页
NaI(Tl)探测器能量分辨率较差使得基于其获取的伽马能谱进行准确的核素识别较为困难,为提高识别准确率,综合已有研究方法和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PCA-FCN混合识别模型,并基于随机化策略通过实验测量和蒙特卡罗模拟构建了有较强通用性的γ... NaI(Tl)探测器能量分辨率较差使得基于其获取的伽马能谱进行准确的核素识别较为困难,为提高识别准确率,综合已有研究方法和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PCA-FCN混合识别模型,并基于随机化策略通过实验测量和蒙特卡罗模拟构建了有较强通用性的γ能谱数据集,利用数据集对模型进行训练并开展实验测量能谱验证。结果表明,PCA-FCN模型的核素识别A_(P)、F_(1)性能因子达到0.982 3和0.980 1,显著优于PCA模型、FCN模型和传统全能峰分析法,而且在不同能谱复杂度、不同能谱统计涨落下仍能保持识别准确性。该结论显示了PCA-FCN模型和随机化样本生成策略在未来放射性定量测量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I(TL)探测器 核素识别 伽马能谱 主成分分析 全连接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自动浓集技术进展
13
作者 陈逸飞 王瑞俊 保莉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8-373,共6页
低活度浓度放射性样品直接测量难以满足精确度要求,需通过浓集处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传统的手动浓集方法步骤繁杂,耗时且劳动强度大,限制了核素分析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样品处理领域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环境样品... 低活度浓度放射性样品直接测量难以满足精确度要求,需通过浓集处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传统的手动浓集方法步骤繁杂,耗时且劳动强度大,限制了核素分析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在样品处理领域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环境样品和低放射性废液中放射性核素的浓集方法,主要介绍了蒸发法、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等样品处理方法,并对其原理、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详细分析了核素自动浓集技术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自动化 预处理 分离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废物桶核素分析方法
14
作者 李建伟 陈体伟 +3 位作者 王皓迪 李道武 杨继武 帅磊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4-890,共7页
本文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废物桶核素分析方法,以应对核电项目中日益增长的废物桶核素分析需求。利用Geant4软件模拟高纯锗探测器测量废物桶的γ能谱,并训练了一个两层前馈神经网络,包含129个输入神经元和6个输出神经元,用于分析废物桶... 本文探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废物桶核素分析方法,以应对核电项目中日益增长的废物桶核素分析需求。利用Geant4软件模拟高纯锗探测器测量废物桶的γ能谱,并训练了一个两层前馈神经网络,包含129个输入神经元和6个输出神经元,用于分析废物桶中的^(60)Co、^(137)Cs、^(59)Fe、^(241)Am、^(235)U和^(238)U六种核素。该网络在测试集上显示出0.9480的高R值,表明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这项研究为核废物的分类处理和安全监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物桶 核素分析 深度学习 Geant4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对模拟核素Cs(Ⅰ)、Co(Ⅱ)和Eu(Ⅲ)的吸附性能研究
15
作者 高润慧 董艳辉 +2 位作者 Mohamed R.El-Naggar 宗自华 王福辰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0-709,共10页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伴随着核废物的产生。吸附法是处理放射性废水的主要方法,相比于其他吸附材料,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具有绿色、低碳、价格低廉且吸附性友好的优势。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对废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吸附特征研究较多,...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伴随着核废物的产生。吸附法是处理放射性废水的主要方法,相比于其他吸附材料,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具有绿色、低碳、价格低廉且吸附性友好的优势。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对废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吸附特征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废水中放射性元素的吸附特征尚不清晰。本研究采用粉煤灰为原料,通过不同液固比的制备工艺,合成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并通过吸附实验评估其对模拟核素Cs(Ⅰ)、Co(Ⅱ)和Eu(Ⅲ)的吸附性能及核素之间的竞争吸附行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3种核素吸附量逐渐增加,并在约50 h后达到吸附平衡。在不同液固比下,Eu(Ⅲ)和Cs(Ⅰ)吸附性能存在明显差异,液固比为0.7的地聚合物对3种核素的吸附能力最好。Eu(Ⅲ)在不同浓度范围内维持较高的吸附率,显示出较强的吸附行为。此外,研究还发现核素之间存在竞争吸附行为,Eu(Ⅲ)对Cs(Ⅰ)和Co(Ⅱ)具有较强的吸附竞争性,表现出最强的吸附能力。当3种核素共存时,Eu(Ⅲ)的吸附率依然较高,而Cs(Ⅰ)和Co(Ⅱ)的吸附率则明显下降。与传统的吸附材料相比,粉煤灰基地聚合物不仅具备良好的吸附性能,还具有较低的成本和环境友好的优势,并实现以废治废。研究成果为基于地聚合物吸附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合物 粉煤灰 模拟核素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矿物-生物复合胶体影响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与机理研究进展
16
作者 唐清枫 徐真 +4 位作者 孙亚楼 张奇 谭琪 潘多强 吴王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I0001,共17页
深入认识和科学评价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对核环境安全评价和放射性污染场地高效清除和修复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胶体的存在会影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如何有效控制和阻滞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和预测其潜在的危害已成为... 深入认识和科学评价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对核环境安全评价和放射性污染场地高效清除和修复策略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胶体的存在会影响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行为,如何有效控制和阻滞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迁移和预测其潜在的危害已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尽管已认识到胶体的存在会影响放射核素的吸附模式和迁移规律,但真实天然环境中胶体种类繁多,黏土矿物和微生物等会形成黏土矿物-生物复合胶体,这些复合胶体与放射性核素相互作用使得迁移行为的预测和迁移机理的分析变得更为复杂。本文先概述了胶体与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重点阐释了影响胶体和放射性核素迁移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然后论述了影响胶体迁移的主要检测手段和分析方法,旨在为核环境安全评价和核应急下有效净化修复放射性污染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迁移 环境胶体 放射性污染修复 相互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精细化堆芯核素积存量计算方法研究
17
作者 曹成昊 陈海英 +3 位作者 王雯毅 梁金刚 佘顶 曹建主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5-1084,共10页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多次通过的燃料管理方式和燃料球随机流动特性,为堆芯核素积存量计算带来挑战。传统基于集总参数的计算方法难以考虑源项计算中各因素的空间分布,也无法体现燃料球间核素积存量差异。本文基于堆芯功率分布和随机抽样技...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多次通过的燃料管理方式和燃料球随机流动特性,为堆芯核素积存量计算带来挑战。传统基于集总参数的计算方法难以考虑源项计算中各因素的空间分布,也无法体现燃料球间核素积存量差异。本文基于堆芯功率分布和随机抽样技术,提出一种精细到燃料球的堆芯核素积存量计算方法,即逐球抽样功率历史并进行燃耗计算,获得堆芯核素积存量及其空间分布。以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为研究对象,本文比较了精细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差异,并分析燃料球流速分布对堆芯燃耗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细方法得到裂变产物总积存量略低于传统方法,堆芯平均燃耗略大,且不均匀流速模型与均匀流速模型相比,轴向燃耗梯度较平均,卸料燃耗分布更集中。本文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堆芯积存量计算精度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床式高温气冷堆 堆芯核素积存量 堆芯燃耗分布 卸料燃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中放射性核素电迁移实验的多重耦合数学模型
18
作者 李小杰 谭凯旋 +4 位作者 刘龙成 李咏梅 李春光 邹智 柳琪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7-275,共9页
花岗岩是高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首选介质屏障,获取花岗岩中核素迁移参数是处置库安全评价的基础。本工作旨在以电迁移实验获取的完整花岗岩中核素迁移的数据为基础,并以此建立动力学吸附-对流-弥散的多重耦合数学模型。以拉普拉斯变换求... 花岗岩是高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首选介质屏障,获取花岗岩中核素迁移参数是处置库安全评价的基础。本工作旨在以电迁移实验获取的完整花岗岩中核素迁移的数据为基础,并以此建立动力学吸附-对流-弥散的多重耦合数学模型。以拉普拉斯变换求解得到核素在完整花岗岩多孔隙介质当中标准化浓度的解析解,并应用MATLAB中的最小二乘法汇编数据拟合程序,模型的敏感性分析表明,本模型相比其他模型更具普适性,不论是中强吸附核素还是弱吸附核素,都能更好地解释核素离子在完整花岗岩岩芯中的迁移机理。应用该模型分析I−和Sr^(2+)的电迁移实验数据,得到I−在无电场条件下的D_(m)^(e)值为(2.25±0.35)×10^(−14) m^(2)/s,Sr^(2+)在无电场条件下的D_(m)^(e)值为(4.80±0.31)×10^(−13) m^(2)/s。此外,该模型还可以估算一级吸附速率系数β,进而解释核素离子在完整花岗岩中的吸附阻滞机制。同时,通过分析突破曲线的斜率和弯曲度,能够深入理解非线性吸附的迁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吸附-对流-弥散模型 非线性吸附 阻滞 数学模型 放射性核素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部分地区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分布规律及健康风险分析
19
作者 李少婷 张乐 +3 位作者 卢奕夫 肖李翔 郭灿 张兆威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2-1181,共10页
土壤是放射性核素向环境转移的主要辐射源之一。用GC6020高纯锗γ能谱仪对2017-2022年湖北省14个地区土壤中的γ放射性核素进行了调查,选取土壤中的5种核素(^(137)Cs、^(238)U、^(232)Th、^(226)Ra和^(40)K)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核素的质... 土壤是放射性核素向环境转移的主要辐射源之一。用GC6020高纯锗γ能谱仪对2017-2022年湖北省14个地区土壤中的γ放射性核素进行了调查,选取土壤中的5种核素(^(137)Cs、^(238)U、^(232)Th、^(226)Ra和^(40)K)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核素的质量活度和分布规律,估算等效镭比活度、外照射指数、γ辐射剂量当量率、年有效剂量当量率和终生癌症风险。84份样品中^(40)K、^(137)Cs、^(226)Ra、^(232)Th和^(238)U的质量活度平均值分别为567、1.04、30.3、47.1和39.6 Bq·kg^(-1)(以干物计)。对土壤中137Cs和40K质量活度的相关性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计算,等效镭比活度平均值为141 Bq·kg^(-1),外照射指数平均值为0.38,γ辐射剂量当量率平均值为65.9 nGy·h^(-1),年有效剂量当量率平均值为80.9μSv·a^(-1),终生癌症风险平均值为0.32×10^(-3)。将土壤中放射性核素质量活度计算得出的γ辐射剂量当量率与2022年湖北省大气辐射自动监测站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研究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测量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土壤 核素 剂量 分布 放射性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辽市典型农田区土壤放射性核素含量评估
20
作者 黄美容 梁泰然 +2 位作者 李雪 蒙古夫 王德鑫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农田土壤中的铀(^(238)U)、钍(^(232)Th)、镭(^(226)Ra)、钾(^(40)K)、铯(^(137)Cs)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积累在土壤中,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为了测量内蒙古通辽市部分农田放射性核素含量情况,评估土壤放射性水平,利用YH3324型四... 农田土壤中的铀(^(238)U)、钍(^(232)Th)、镭(^(226)Ra)、钾(^(40)K)、铯(^(137)Cs)等放射性物质如果长期积累在土壤中,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为了测量内蒙古通辽市部分农田放射性核素含量情况,评估土壤放射性水平,利用YH3324型四路低本底α、β测量仪和超低本底高纯锗γ探测器测量分析了30份土壤样品中的放射性。通辽市农田区土壤样品中^(238)U、^(232)Th、^(226)Ra、^(40)K、^(137)Cs的γ比活度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2.24±5.64) Bq/kg、(24.62±2.02) Bq/kg、(17.68±1.31) Bq/kg、(677.68±43.60) Bq/kg、(2.35±0.15) Bq/kg,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为(316.77±3.20)Bq/kg、(935.67±3.20) Bq/kg;γ外照射年有效剂量为62.91μSv。镭当量活度浓度平均值为105.07Bq/kg。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测量结果处于正常本底水平,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未造成辐射剂量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表层土壤 放射性核素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