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测序技术的核糖核酸修饰定位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熊军 冯甜 袁必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2-645,共14页
迄今为止,已在核糖核酸(RNA)中发现了170多种不同的化学修饰,这些修饰分布在各种类型的RNA中,包括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和小核RNA(snRNA)等。RNA修饰在广泛的生物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调节基因表达... 迄今为止,已在核糖核酸(RNA)中发现了170多种不同的化学修饰,这些修饰分布在各种类型的RNA中,包括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和小核RNA(snRNA)等。RNA修饰在广泛的生物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调节基因表达、维持RNA稳定性和促进蛋白质翻译等。RNA修饰构成了基因表达调控的新层面,即“表观转录组”。RNA修饰以及相关修饰酶(writer)、去修饰酶(eraser)和修饰识别蛋白(reader)的发现,为研究RNA修饰的动态调控及生理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随着RNA修饰检测技术的发展,RNA表观转录组学研究进入了单碱基分辨率、多层面、全覆盖的发展阶段。这些覆盖全转录组的分析方法有助于发现新的RNA修饰位点,对于阐明表观转录组学的分子调控机制、探索RNA修饰的疾病关联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处理方式及测序原理的差异,现有的RNA修饰测序技术可以分为直接高通量测序、抗体富集测序、酶辅助测序、化学辅助测序、代谢标记测序和纳米孔测序。这些方法伴随着RNA修饰功能的研究大大拓展了人们对表观转录组学的认识。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近年来有关RNA修饰检测技术的进展,重点聚焦于不同方法的基本原理、优势和局限性。针对不同类型的RNA修饰,探讨测序分析方法,对未来新型RNA修饰定位技术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在全转录组范围内研究RNA修饰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转录组学 核糖核酸修饰 定位分析 高通量测序 单碱基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NA修饰酶GidA家族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婷 袁芳艳 +7 位作者 刘泽文 刘威 周丹娜 杨克礼 段正赢 郭锐 梁婉 田永祥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101,共4页
葡萄糖抑制的分裂蛋白A(GidA)是一种tRNA修饰酶,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都非常保守,参与对tRNA的摇摆碱基尿嘧啶进行修饰,然后解码以腺嘌呤或鸟嘌呤结尾的密码子。GidA的这种修饰作用对蛋白质的精确解码和高效翻译至关重要。近年来,对G... 葡萄糖抑制的分裂蛋白A(GidA)是一种tRNA修饰酶,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都非常保守,参与对tRNA的摇摆碱基尿嘧啶进行修饰,然后解码以腺嘌呤或鸟嘌呤结尾的密码子。GidA的这种修饰作用对蛋白质的精确解码和高效翻译至关重要。近年来,对GidA在细胞中的功能研究较多,发现GidA不仅调控细胞的形态还与致病性密切相关,而该蛋白在人类中的同源蛋白MTO1的突变与心肌病变、呼吸障碍、癫痫等多种疾病相关。作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对GidA功能与结构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了解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与人类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核糖核酸修饰 葡萄糖抑制的分裂蛋白A 病原菌 形态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高灵敏单壁碳纳米管气体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兴辉 Selvarasah Selvapraba +2 位作者 LIU Yu Mohebbi Marjan Dokmeci Mehmet R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40,44,共4页
在柔性聚对二甲苯C基底上制作了基于单壁碳纳米管的小型化、高灵敏、反应快速的气体传感器。使用介质电泳集成碳管束,并利用单链脱氧核糖核酸修饰增强器件灵敏度。当传感器暴露在甲醇蒸气中时,会出现明显可重复的反应,它可以检测含量低... 在柔性聚对二甲苯C基底上制作了基于单壁碳纳米管的小型化、高灵敏、反应快速的气体传感器。使用介质电泳集成碳管束,并利用单链脱氧核糖核酸修饰增强器件灵敏度。当传感器暴露在甲醇蒸气中时,会出现明显可重复的反应,它可以检测含量低至4.3×10-6的甲醇,并且在相当宽的体积分数范围有清晰的分辨能力。对于4.3×10-6的含量,未修饰的传感器对应电阻变化率是4.8%;经过脱氧核糖核酸修饰,电阻变化率增加到了12.3%。此外,该传感器还显示了很快的响应速度和很好的测试复验性。研究表明:这种柔性气体传感器在未来环境监测应用中有很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纳米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 柔性的 脱氧核糖核酸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对纳米金标记的RNase-S局部加热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翟建才 施建平 +1 位作者 Kimberly Hamad Schifferli 张曙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01-704,共4页
目的 在纳米级或微米级结构的线度可以和热辐射波长λ相比拟的状态下的辐射热传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通过建立生物模型来研究射频电磁辐射 (RF)对纳米结构辐射热传导的特征 ,并探讨微波非热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制备... 目的 在纳米级或微米级结构的线度可以和热辐射波长λ相比拟的状态下的辐射热传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通过建立生物模型来研究射频电磁辐射 (RF)对纳米结构辐射热传导的特征 ,并探讨微波非热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制备的纳米金标记的RNase S样品通过常规的Poly C水解能力的测定及CD谱的测定分析 ,确定酶的 2级结构的重组成功和活性的存在后 ,比较RF对样品、水和空气的热效应。结果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制备的纳米金标记的RNase S样品的Poly C水解能力的测定及谱的测定 ,表明研究中使用的生物模型和RNaseA模拟得十分满意。空气浴中的封装空气样品的散热曲线呈现指数衰减规律 ,而空气样品的加热过程呈指数增加趋势。空气浴中的双蒸馏水样品的加热过程基本上是线性增加。但是 ,水浴的纳米金标记的RNase S样品的加热过程却基本上保持恒定值。结论 RF辐射在实验的条件下会由于被加热介质的不同热物理性质表现为不同的加热效果 ,对于含有纳米金属的微结构 ,可能会在局部产生微涡流发热。以纳米颗粒为热源的辐射热传导可能会和生物大分子的结构调整发生谐振从而不表现出样品整体宏观的升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射频 局部加热作用 核糖核酸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