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下调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雨颖 蔡锦威 +2 位作者 林江涛 陈旭明 邱惠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1-1128,共8页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RRM2)在多种癌症组织中高表达,这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及肿瘤血管形成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目前,关于以RRM2为靶点治疗宫颈癌的研究并不多,其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RRM2)在多种癌症组织中高表达,这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及肿瘤血管形成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目前,关于以RRM2为靶点治疗宫颈癌的研究并不多,其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也尚未明确。本研究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RRM2,以人宫颈癌细胞株CaSki和HeLa细胞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Ctrl-siRNA组和RRM2-siRNA组。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RRM2-siRNA的干扰作用,采用CCK-8和EDU实验评价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的情况,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用Western印迹检测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CaSki和HeLa细胞中,RRM2-siRNA组RRM2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较Ctrl-siRNA组均下降(P<0.05),表明RRM2-siRNA能有效抑制RRM2的表达。与Ctrl-siRNA组相比,RRM2-siRNA组在转染24、48、72 h后,细胞增殖率下降(P<0.05)。且DNA合成率与细胞划痕愈合程度,宫颈癌细胞侵袭数量也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RRM2下调后,抑制DNA合成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此外,RRM2-siRNA组NF-κB和MMP-9蛋白质水平较Ctrl-siRNA组降低。本研究提示,下调RRM2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该作用可能通过NF-κB和MMP-9介导,这为宫颈癌中以RRM2作为靶点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 宫颈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NF-ΚB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逆转肝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耐药 被引量:3
2
作者 余赛红 郑晓亮 +3 位作者 蒲依依 颜冬梅 王孝举 于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7期729-737,共9页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在肝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耐药中的作用,并开发潜在的策略来提高肝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检测5-FU耐药肝癌细胞(BEL/5-FU)与非耐药肝癌细胞(BEL7402)中RRM2蛋白的表达差异...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在肝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5-FU)耐药中的作用,并开发潜在的策略来提高肝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方法:利用Western blot检测5-FU耐药肝癌细胞(BEL/5-FU)与非耐药肝癌细胞(BEL7402)中RRM2蛋白的表达差异;通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BEL/5-FU细胞中RRM2的表达或RRM2抑制剂3-AP(Triapine)抑制RRM2活性;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用于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使用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仪检测与分析细胞凋亡。结果:BEL/5-FU细胞中RRM2的表达量是BEL7402细胞的2.5倍。RNA干扰技术能够下调BEL/5-FU细胞中RRM2的表达,并使5-FU对BEL/5-FU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下降约50%,同时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也显著减弱。3-AP与5-FU联合处理BEL/5-FU细胞,使5-FU对BEL/5-FU细胞的IC_(50)下降约40%,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减弱,并促进5-FU导致的细胞凋亡。结论:RRM2与肝癌细胞对5-FU的耐药相关,本研究通过抑制RRM2的活性来逆转肝癌细胞对5-FU的耐药,为提高肝癌的5-FU化疗疗效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 耐药 3-AP(Triapine) 5-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调节亚基M2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海斌 高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762-1768,共7页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调节亚基M2(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regulatory subunit M2,RRM2)在膀胱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制。方法采用TCGA及Oncomine数据库分析膀胱癌患者RRM2的表达,生存分析采用K-M Plot在线分析网站。收集201...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调节亚基M2(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regulatory subunit M2,RRM2)在膀胱癌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制。方法采用TCGA及Oncomine数据库分析膀胱癌患者RRM2的表达,生存分析采用K-M Plot在线分析网站。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通过qRT-PCR检测其RRM2的表达情况。采用膀胱癌细胞系(5637、T24、Ej、BIU-87)进行细胞实验;选取高表达RRM2的细胞进行沉默实验,采用CCK-8、Transwell检测RRM2对膀胱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RRM2在膀胱癌患者中表达升高(差异表达倍数Log2FC=4.546,P<0.01),高表达的RRM2与患者不良预后及较差的总体生存率相关。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与5637和T24细胞相比,siRNA转染沉默RRM2后72、96 h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P<0.01);并显著减弱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能力(P<0.01)。沉默RRM2后,总β-caten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下游蛋白,包括在肿瘤进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周期蛋白D1和c-Myc也显著降低。结论 RRM2可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可能靶向wnt/β-catenin通路发挥促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核糖核苷还原酶调节亚基m2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M2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相关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霞 陈龙 +1 位作者 范丽萍 成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0-546,共7页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M2(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2,RRM2)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6例为MM组,选取同期纯缺铁性贫血的患...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M2(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2,RRM2)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的表达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在本院初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6例为MM组,选取同期纯缺铁性贫血的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所收集病例中骨髓单个核细胞内RRM2的表达。用siRNAs转染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建立RRM2表达缺失的细胞模型,并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敲低RRM2表达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应用Western blot分析周期相关调控蛋白的变化。结果: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样品中的RRM2相对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分析证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单个核细胞中RRM2的表达量与临床肿瘤分期、骨质破坏及髓外浸润等关系密切(P<0.05)。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内,利用siRNA干扰下调RPMI8226细胞内RRM2蛋白表达,可以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结果发现,RRM2干扰组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P<0.05);进一步的研究证明,RRM2干扰可以影响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RRM2在多发性骨髓瘤单个核细胞内呈高表达,且与患者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干扰细胞内RRM2表达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RRM2可能成为评估多发性骨髓瘤进展的新指标及药物开发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苷还原酶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还原酶M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田家伟 韩淑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81-386,共6页
肺癌是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且绝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或放疗的机会,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多样性和对化疗药物... 肺癌是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且绝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或放疗的机会,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多样性和对化疗药物的耐药等,使得晚期NSCLC的化疗不容乐观。近年来,分子标志物的个体化化疗在晚期NSCLC的应用,使得这些患者生存期有所延长,生活质量有所提高。针对晚期NSCLC,根据分子标志物选择合适的药物,达到个体化化疗是临床中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1,RRM1)在晚期NSCLC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做一简要综述。由RRM1指导的个体化化疗并不能作为晚期NSCLC的常规决策,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核糖核苷还原酶 个体化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对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石燕 陈丽 +2 位作者 李杰 吕亚莉 焦顺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5-382,479,共9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和β-微管蛋白Ⅲ与接受不同辅助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行辅助化疗的Ⅰ~Ⅲ期非小细胞肺...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和β-微管蛋白Ⅲ与接受不同辅助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行辅助化疗的Ⅰ~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特征、分子特征与生存规律的关系。结果 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高表达率分别为36.4%、43.7%和38.4%,三者表达程度无相关性,ERCC1(P=0.008)和RRM1(P=0.028)在腺癌中的高表达率显著低于非腺癌,而β-微管蛋白Ⅲ在腺癌中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腺癌(P=0.001)。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5.8个月,80例出现复发或转移,40例死亡,中位生存期未达到,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FS)为24.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36)、临床分期早(P=0.001)及非腺癌(P=0.004)患者较女性、临床分期晚及腺癌患者中位DFS显著延长,而年龄、吸烟与否、化疗方案的类型及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程度对DFS无影响。分层分析显示,RRM1高表达时,含吉西他滨方案组较其他方案组DFS有缩短的趋势(P=0.054);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时,紫杉类方案组较长春瑞滨和吉西他滨组DFS有缩短的趋势(P=0.076)。而在RRM1或β-微管蛋白Ⅲ低表达以及ERCC1不同表达程度层中,各化疗方案组对DFS的影响无差异。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与否和临床分期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RRM1高表达者对吉西他滨耐药,而β-微管蛋白Ⅲ高表达者对紫杉类耐药,在耐药人群中使用其他方案似乎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CC1、RRM1和β-微管蛋白Ⅲ的表达有助于筛选辅助化疗药物及预测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苷还原酶m1亚基 β-微管蛋白Ⅲ 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和非小细胞肺癌
7
作者 许南荣 李辉 +1 位作者 郑雅文 阎云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19-623,共5页
肺癌在全世界是癌症相关造成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全球每年死于肺癌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3.1%,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17.6%,排第一位[1]。在台湾,恶性肿瘤自1982年迄今,一直居十大死亡之首位。而其中15%-20%是因肺癌而死亡,据... 肺癌在全世界是癌症相关造成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全球每年死于肺癌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3.1%,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17.6%,排第一位[1]。在台湾,恶性肿瘤自1982年迄今,一直居十大死亡之首位。而其中15%-20%是因肺癌而死亡,据统计2010年死于肺癌的人数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20.0%(8,209/41,046),位居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一位,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核苷还原酶 死亡人数 核糖 恶性肿瘤 死亡原因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对猪链球菌2型GN061215生物学特性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俊明 何孔旺 +7 位作者 倪艳秀 张雪寒 杨志彪 祝昊丹 温立斌 俞正玉 茅爱华 吕立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为了了解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对猪链球菌2型GN061215致病力的影响机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猪链球菌2型GN061215的impdh基因,重组后的GN061215命名为GN061215(△IMPDH),比较GN061215与GN061215(△IMPDH)培养特性、生化特性、... 为了了解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对猪链球菌2型GN061215致病力的影响机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猪链球菌2型GN061215的impdh基因,重组后的GN061215命名为GN061215(△IMPDH),比较GN061215与GN061215(△IMPDH)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致病力以及基因转录水平差异。结果显示impdh基因敲除后,引起GN061215生长曲线迟缓期延长,降低了GN061215生长曲线平台期OD600峰值,同时截短了GN061215菌株成链长度;GN061215、GN061215(△IMPDH)对46种代谢底物利用能力一致,对2种代谢底物利用存在差异;GN061215(△IMPDH)对Balb/c小鼠的致病力较GN061215菌株有一定程度的下降。SDS-PAGE显示GN061215(△IMPDH)菌体的粗提蛋白质条带较GN061215有显著减少;基因芯片比较GN061215、GN061215(△IMPDH)基因转录差异发现,下调基因中存在36个关联核糖体大、小亚基合成的基因,而在上调基因中不存在该类基因,表明impdh基因的丢失影响了GN061215菌株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进而显著减少了GN061215菌株菌体蛋白质的表达,这可能与GN061215菌株毒力的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 次黄嘌呤核苷脱氢酶 核糖体蛋白质 表达谱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下调RRM2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及其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绍文 林韵 李泽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探讨siRNA下调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2,RRM2)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增殖、迁移和体内成瘤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正常乳腺... 目的:探讨siRNA下调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2,RRM2)基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增殖、迁移和体内成瘤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中RRM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用合成的siR-NA-RRM2不同时点和不同剂量转染MCF-7细胞,用real-time PCR检测对RRM2基因的沉默效率;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用Transwell细胞迁移系统检测siRNA-RRM2对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裸鼠移植瘤实验检测siRNA-RRM2沉默MCF-7细胞的RRM2基因后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MCF-7细胞RRM2 mRNA和蛋白比MCF-10A细胞高表达;用siRNA-RRM2转染MCF-7乳腺癌细胞能时间及剂量依赖性下调RRM2基因表达;CCK-8方法结果显示下调RRM2基因会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增殖,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没有显著变化;Transwell细胞迁移系统检测显示下调RRM2基因显著抑制了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转染siRNA-RRM2下调RRM2基因能显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结论:RRM2的过表达与人乳腺癌细胞的高增殖和迁移能力有关,抑制RRM2的功能是治疗乳腺癌的一个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 RNA干扰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RM2在人胆管癌组织及胆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伟 苏川 孙跃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在人胆管癌组织及胆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分布以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RRM2基因和蛋白在40例胆管癌标本、40例癌旁胆管组织以及10例正常胆管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同时采用RT... 目的:探讨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在人胆管癌组织及胆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分布以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RRM2基因和蛋白在40例胆管癌标本、40例癌旁胆管组织以及10例正常胆管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同时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了RRM2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以及人正常胆管上皮细胞系HIBEC中的表达。结果:RRM2基因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2.5%,而在癌旁胆管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未能检测到RRM2表达。在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中,RRM2的mRNA及蛋白均特异性表达,而在正常人胆管上皮细胞系HIBEC中未见RRM2的表达。结论:RRM2在人类胆管癌组织和胆管癌细胞系中选择性高表达,可能与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森林算法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2型糖尿病关联microRNA及其靶向基因调控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潘俊曦 田天照 +4 位作者 刘保新 张胜 冯庆辉 彭志华 蔡迎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8-254,共7页
目的借助随机森林算法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2型糖尿病关联microRNA,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调控作用。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基因芯片数据,使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与两疾病关联性较高的miRNA,通过表达量差... 目的借助随机森林算法筛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2型糖尿病关联microRNA,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调控作用。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基因芯片数据,使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与两疾病关联性较高的miRNA,通过表达量差异分析、ROC验证筛选出关键miRNA;通过Targetscan、miRWalk2.0和DIANA TOOLS等数据库预测靶向基因,构建关键miRNA-靶向基因调控网络,使用DAVID6.8进行GO、KEGG富集分析。结果从GEO数据库获取GSE70318芯片数据,随机森林算法筛选重要性排名前10位的miRNA进行表达量差异分析,其中4个miRNA表达量显著差异,ROC验证后获得关键miRNA为hsa-miR-369-3p。数据库预测获得hsa-miR-369-3p的44个靶向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锌离子稳态、染色质结合、矿物质吸收、代谢途径等GO过程及KEGG信号通路。结论通过挖掘基因芯片数据,借助随机森林算法筛选出关联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2型糖尿病的关键miRNA hsa-miR-369-3p。hsa-miR-369-3p可能通过调控靶向基因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分子信号通路,介导骨代谢与内分泌代谢活动,发挥关联调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2型糖尿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2型糖尿病 随机森林 微小核糖核苷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中MDR-1、RRM-1、EGFR、ERCC-1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1
12
作者 郭楠楠 李珊珊 +4 位作者 张文 于长海 王宏伟 张宜明 俞建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0-873,共4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多药耐药蛋白(MDR-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错配切除修复蛋白1(ERCC-1)表达的差异,并分析这些表达差异性与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多药耐药蛋白(MDR-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错配切除修复蛋白1(ERCC-1)表达的差异,并分析这些表达差异性与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46例NSCLC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MDR-1、RRM-1、EGFR、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用Wilcoxon秩和检验来比较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用Fisher检验分析差异性是否与病理类型相关。结果 46例各种病理类型的NSCLC,原发病灶与转移淋巴结均存在MDR-1、RRM-1、EGFR、ERCC-1表达,其中ECRR-1的表达差异在腺癌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而MDR-1,RRM-1,EGFR的差异性在各病理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1、RRM-1、EGFR、ERCC-1在NSCLC的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中均表达,但只有ERCC-1在肺腺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原发肿瘤 转移淋巴结 多药耐药蛋白 核糖核苷还原酶m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芯片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RCC1和RRM1表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艳正 王伟 +4 位作者 尚立群 李学昌 文锋 李军 刘军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49-353,共5页
目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sic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 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的表达水平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对化疗的敏感性。旨在评... 目的: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sic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 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 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的表达水平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对化疗的敏感性。旨在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蛋白水平与液相芯片检测的mRNA水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液相芯片方法分别检测4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RRM1的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水平,非参数相关性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和RRM1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的一致率分别为52.3%(22/42)和76.2%(32/42);两种方法检测RRM1和ERCC1蛋白表达和mRNA表达呈正相关(r=0.778,P=0.010;r=0.277,P=0.076)。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RRM1和ERCC1的蛋白水平与液相芯片检测的mRNA水平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二种方法同时检测可以增加临床应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还原酶m1 免疫组织化学 液相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RRM1和TUBB3指导个体化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柯红 崔洁 +4 位作者 王小松 聂成钢 王雪梅 罗备 涂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 group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 tase,RRM1)、3型β微管蛋白(tubulin beta-3,TUBB3)指导化疗药物个休化选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m...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 group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 tase,RRM1)、3型β微管蛋白(tubulin beta-3,TUBB3)指导化疗药物个休化选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7例晚期NSCLC患者,按病理组织充足与否分个体化化疗治疗组(A组)及对照组(B组)。A组采用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测定ERCC1、RRM1及TUBB3的mRNA水平,并根据测定结果确定化疗方案,B组则使用吉西他滨+顺铂治疗。结果:A组有效率为63.2%,明显高于B组(P<0.05);A组、B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9%和50.0%(P<0.05);A组中吉西他滨+顺铂患者的有效率高于B组相同方案化疗者;2组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但2组改善率无显著差别(P>0.05);2组不良反应无差异且均易耐受。结论:分支DNA-液相芯片技术测定ERCC1、RRM1及TUBB3的mRNA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个体化化疗方案,能显著提高化疗有效率;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在分子标志物指导策略下运用效果更明显,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还原酶m1亚基 3型β微管蛋白 个体化方案 分支DNA-液相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Nrf2、HO-1和NQO-1动态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梦颖 何永昌 +2 位作者 孙国柱 徐伟 武利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023-2028,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液压冲击伤后水肿脑组织核因子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磷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ineoxidoreductase-1,NQO-1)的... 目的探讨大鼠液压冲击伤后水肿脑组织核因子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磷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ineoxidoreductase-1,NQO-1)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制作液压冲击颅脑损伤模型,术后1 h、6 h、12 h、24 h、3 d、7 d用干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Western blot测定Nrf2胞浆、胞核蛋白以及HO-1、NQO-1蛋白;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Nrf2 mRNA表达。结果自冲击伤后6 h,脑组织含水量开始增加,24h达高峰,持续至3 d,然后开始下降(P<0.05)。组织学观察印证了脑水肿趋势。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胞浆Nrf2蛋白于伤后12 h开始持续降低,而胞核Nrf2蛋白则于1h开始升高,24 h达到高峰,3 d时降低,7 d后明显降低,但仍高于NC组(P<0.05)。HO-1和NQO-1蛋白表达与胞核Nrf2蛋白趋势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TBI组术后各时间点Nrf2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液压冲击伤后出现核因子Nrf2转位激活,可能通过上调HO-1、NQO-1蛋白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液压冲击伤 核因子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化酶-1 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醌氧化还原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RRM1的表达与含吉西他滨方案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萍 王豪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6-878,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表达与含吉西他滨方案耐药的关系。方法:将108例NSCLC患者均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第1~3天...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的表达与含吉西他滨方案耐药的关系。方法:将108例NSCLC患者均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对照组采用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紫杉醇150mg/m2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25mg/m2第1~3天静脉滴注,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组患者NSCLC组织中RRM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含吉西他滨方案耐药的关系。结果:RRM1高表达与GP方案化疗耐药有关:GP方案化疗耐药组RRM1的高表达率为62.5%,明显高于敏感组(30.0%)(χ2=5.704,P=0.017)。RRM1高表达与TP方案化疗耐药无关(χ2=0.557,P=0.456)。结论:NSCLC组织中RRM1的表达升高与含吉西他滨方案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核糖核苷还原酶m1 吉西他滨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RRM1预测NSCLC患者GP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蔷 朱晓莉 +1 位作者 张立 林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对比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rodent repair deficiency,complementationgroup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低表达患者选择健择联合顺铂(gemcitabine andcispl... 目的:对比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rodent repair deficiency,complementationgroup1,ERCC1)和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低表达患者选择健择联合顺铂(gemcitabine andcisplatin,GP)方案和未经筛选经验性选用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的方法,根据组织标本是否适宜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子标志物,在确诊为晚期NSCLC的患者中,ERCC1和RRM1低表达者归为A组,未经分子标志物检测的经验治疗者归为B组,经过4~6个周期的GP方案化疗,观察两组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ve-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基于分子标志物结果选用GP方案较经验性选用GP方案有效率明显提高(χ2=5.377,P=0.02),PFS明显延长(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OS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对ERCC1和RRM1低表达患者选择GP方案可以明显提高化疗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苷还原酶m1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ODN对鼠巨噬细胞TLR-9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维琳 王炯 刘荣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非甲基化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CpG-ODN)对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Toll样受体9(TLR-9)的表达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及West... 目的探讨非甲基化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CpG-ODN)对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Toll样受体9(TLR-9)的表达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p-ODN,鸟嘌呤胞嘧啶二核苷酸序列(Non-CpG-ODN),CpG-ODN+氯喹刺激24h后巨噬细胞TLR-9的表达,放免法及ELISA法检测刺激前后巨噬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水平。结果刺激24h后,CpG-ODN与CpG-ODN+氯喹组巨噬细胞TLR-9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P<0.05);细胞上清液中TNF-α水平CpG-ODN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IL-6、IL-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pG-ODN刺激可引起鼠巨噬细胞TLR-9表达增高,调节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脱氧核糖核苷类/药理学 巨噬细胞/药物作用 巨噬细胞/细胞学 TH1细胞 Th2细胞 细胞因子类 氯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RRM1可逆转乳腺癌细胞MCF-7/R对紫杉醇的耐药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田楠楠 周磊 +4 位作者 杨丹妮 吴焕贤 马韵词 吕琳 吴少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4-312,共9页
目的阐明沉默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对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R逆转耐药的作用。方法通过高浓度紫杉醇诱导耐药株MCF-7/R;运用Kaplan-Meier Plotter绘制RRM1基因的生存曲线;通过siRNA沉默MCF-7/R细胞中RRM1基因表达,并用Western blot和... 目的阐明沉默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对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R逆转耐药的作用。方法通过高浓度紫杉醇诱导耐药株MCF-7/R;运用Kaplan-Meier Plotter绘制RRM1基因的生存曲线;通过siRNA沉默MCF-7/R细胞中RRM1基因表达,并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方法检测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筛选出高效特异的si-RRM1序列;将该si-RRM1序列转染MCF-7/R细胞,筛选得到能稳定抑制RRM1基因表达的细胞株MCF-7/R/siRNA;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法检测RRM1沉默后MCF-7/R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并观察周期、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沉默RRM1后给予紫杉醇治疗对裸鼠体内抑瘤效果的影响。结果生存曲线分析显示RRM1基因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P=0.000);MCF-7/R细胞中证实RR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MCF-7细胞均显著升高(P<0.01);si-RRM1序列筛选中,转染si-RRM1-04组细胞的RRM1蛋白和mRNA表达量降低最为显著(P<0.001);沉默RRM1后,MCF-7/R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显著增加,细胞晚期凋亡比例明显升高(P<0.001),同时降低Akt蛋白的磷酸化并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促进p53蛋白表达水平的增加(P<0.001);裸鼠实验显示,与si-NC组相比,沉默RRM1后给予紫杉醇治疗可显著抑制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P<0.001)。结论沉默RRM1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增加提高MCF-7/R细胞化疗敏感性,逆转乳腺癌紫杉醇化疗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还原酶m1亚基 乳腺癌 SIRNA 紫杉醇 mCF-7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RRM1蛋白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美玲 杨海虹 +1 位作者 张亚雷 何建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98-702,共5页
目的:研究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蛋白在Ⅱ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中的表达及RRM1蛋白表达对辅助化疗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 目的:研究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subunit M1,RRM1)蛋白在Ⅱb/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患者中的表达及RRM1蛋白表达对辅助化疗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影响。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染色(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回顾性检测100例Ⅱb/Ⅲa期NSCLC根治术后患者肿瘤组织RRM1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状况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使用SPSS 13.0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RRM1蛋白在不同的性别、吸烟状况、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不同治疗组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RRM1蛋白表达在鳞癌患者中高于非鳞癌患者,但无统计学差异(44.1%/30.3%,P=0.172);(2)在入组患者中,RRM1蛋白低表达较RRM1蛋白高表达患者DFS时间明显延长(中位时间,14月/8月,P=0.019 4);(3)亚组分析中,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辅助化疗组,鳞癌患者较非鳞癌患者DFS时间明显延长(中位时间,14月/11月,P=0.011 9);接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辅助化疗组的患者中,RRM1蛋白低表达患者DFS较高表达患者明显延长(中位时间,13月/6月,P=0.021 7),但在单纯接受手术组的患者中不同RRM1蛋白表达的患者中DFS无明显差异(中位时间,15.5月/13月,P>0.05);(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RRMl蛋白表达和病理类型是Ⅱb/Ⅲa期NSCLC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05)。结论:在Ⅱb/Ⅲa期NSCLC患者中,RRM1蛋白可能是患者吉西他滨/顺铂辅助化疗方案疗效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b/Ⅲa期 非小细胞肺癌 术后辅助化疗 吉西他滨 核苷还原酶m1亚基 蛋白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