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和3型β微管蛋白分子检测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
作者 尹志永 杨大勇 +3 位作者 杨立丰 李华 王铁军 陈丽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l)和3型β微管蛋白(TUBB3)分子检测在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个体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48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胸水或静脉血中ERCC1、RRM1和TUBB3的表达量,根据表达情况选择化疗方案:对照组则均采用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经过2个周期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疾病进展、生存获益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和总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PS评分、PS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不同系统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病理组织的ERCC1、RRM1和TUBB3表达水平用于指导晚期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但在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效果不显著.建议进一步探索标志物指导下更为有效的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还原酶M1 3型β微管蛋白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疗效相关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世兴 郝长城 +1 位作者 李志杰 李作涛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6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Ⅱ、Ⅲ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及其肿瘤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mRNA表达水平是否有一致性及其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之间关系。方法病例组为49例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NSCLC患者,收集化疗前、化疗一疗程后、病... 目的探讨Ⅱ、Ⅲ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及其肿瘤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mRNA表达水平是否有一致性及其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之间关系。方法病例组为49例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NSCLC患者,收集化疗前、化疗一疗程后、病情恶化或停止治疗前外周血及应用吉西他滨化疗前的病理组织蜡块,对照组为同期12例健康体检者。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RM1 mRNA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中,RRM1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与在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P=0.33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在化疗前与化疗一疗程后无统计学差异(P=0.936),化疗前与化疗结束或病情恶化后亦无统计学差异(P=0.878)。应用吉西他滨化疗4个周期后,RRM1 mRNA低水平表达组(n=30)和高水平表达组(n=19)有效率分别为76.7%和21.1%(P<0.05)。结论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RRM1 mRNA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可以替代必须检测病理组织的传统方法,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核糖核苷还原酶M1 荧光定量PCR 吉西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和RRM1表达的影响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3
作者 宋开放 刘谷一 孙江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347-2350,共4页
目的探讨吸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1例ⅢB期、Ⅳ期的NSCLC患者。依据有无吸... 目的探讨吸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1例ⅢB期、Ⅳ期的NSCLC患者。依据有无吸烟史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非吸烟组64例,吸烟组67例,检测各组ERCC1和RRM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吸烟组ERCC1高表达患者占比多于非吸烟组(P<0.05);两组ERCC1和RRM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无关(P>0.05);吸烟指数≥400的患者ERCC1表达较高(P=0.018);两组ERCC1和RRM1低表达的患者化疗有效率均高于高表达患者(χ^(2)=6.194,P=0.013;χ^(2)=5.012,P=0.025);与吸烟组比较,非吸烟组化疗有效率高(P=0.045),1 a复发率低(P=0.001),无进展生存期(P=0.008)和总生存期长(P=0.005)。结论吸烟影响ERCC1的表达,且吸烟指数越高的患者ERCC1表达越高;而RRM1的表达与吸烟无关。吸烟患者化疗有效率、1 a复发率低于非吸烟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期均短于非吸烟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还原酶M1 吸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NSCLC组织中RRM1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高翔 茆勇 华东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8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蛋白及其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晚期NSCLC患者54例,均给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1个周期;经支气管镜下活检或穿刺活检获得癌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蛋白及其mRNA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晚期NSCLC患者54例,均给予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治疗1个周期;经支气管镜下活检或穿刺活检获得癌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PCR法检测NSCLC组织中的RRM1蛋白及mRNA。结果本组中,RRM1蛋白阳性22例(40.7%),RRM1 mRNA高表达27例(50%),二者比较,P>0.05。本组CR 0例、PR21例、SD 18例、PD 15例,有效率为72.2%。RRM1蛋白阴性者化疗有效率、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均高于阳性者(P均<0.05),RRM1 mRNA低表达者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高表达者(P均<0.05)。结论 NSCLC组织中的RRM1蛋白、mRNA表达增加,RRM1蛋白检测对于指导吉西他滨用药优于RRM1 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苷还原酶M1 非小细胞肺癌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组织ERCC1与RRM1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姚传山 马磊 +2 位作者 赵旭林 贺利民 李醒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49-51,共3页
目的研究肺腺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及核苷酸还原酶亚单M1(RRM1)表达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肺腺癌患者1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中ERCC1及RRM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与... 目的研究肺腺癌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及核苷酸还原酶亚单M1(RRM1)表达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肺腺癌患者1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中ERCC1及RRM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描绘生存曲线评估二者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肺腺癌组织中ERCC1蛋白高表达患者80例(50.0%),RRM1蛋白高表达患者84例(52.5%),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RRM1蛋白表达水平无关(P>0.05)。ERCC1蛋白表达与病理分期相关(P=0.034),RRM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P=0.022)。生存分析表明,ERCC1及RRM1蛋白低表达的肺腺癌患者具有生存优势,无进展生存期延长(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与RRM1蛋白表达无关,但ERCC1及RRM1蛋白水平降低可改善肺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 核苷还原酶单M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RM1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江波 何文杰 +1 位作者 涂长玲 杨承纲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化疗。采用免... 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TP)方案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患者肺癌组织中RRM1的表达,统计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分析RRM1阳性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及病理分期患者的RRM1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RRM1阳性表达者RR、DCR及PFS均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对照组RRM1阳性表达者RR、DCR及PFS与阴性表达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RM1的表达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相关,可作为晚期NSCLC选择吉西他滨的依据,RRM1高表达者应避免吉西他滨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核苷还原酶单位M1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患者ERCC1、RRM1、TS表达差异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韶璋 宋向群 殷靖宜 《循证医学》 CSCD 2013年第4期211-213,共3页
1文献来源 Maus MKH, Mack PC, Astrow SH, et al. Histology-related associations of ERCC1, RRMI, and TS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 [J]. J Thorac Oncol, 2013,8(5)... 1文献来源 Maus MKH, Mack PC, Astrow SH, et al. Histology-related associations of ERCC1, RRMI, and TS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mplications for therapy [J]. J Thorac Oncol, 2013,8(5):582-5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生物标志物 个体化治疗 核苷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核糖核苷还原酶M1 胸苷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SCLC患者RRM1蛋白表达水平预测长春瑞滨疗效的Ⅲ期随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力 杨露璐 《循证医学》 CSCD 2013年第4期199-201,共3页
1文献来源 Vilmar Predictive Vinorelbine AC, Santoni-Rugiu E, Sorensen JB. impact of RRM1 protein expression on efficacy in NSCLC patients randomly assigned in a chemotherapy phase m trial[J]. Ann 2013, 24(2): 30... 1文献来源 Vilmar Predictive Vinorelbine AC, Santoni-Rugiu E, Sorensen JB. impact of RRM1 protein expression on efficacy in NSCLC patients randomly assigned in a chemotherapy phase m trial[J]. Ann 2013, 24(2): 309-3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核糖核苷还原酶M1 长春瑞滨 Ⅲ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NT1蛋白和RRM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张吉 刘志良 +1 位作者 哈敏文 朱志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人类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1(hENT1)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预后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份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ENT1、RRM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人类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1(hENT1)及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预后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份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ENT1、RRM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接受含吉西他滨方案化疗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hENT1蛋白及RRM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但均与年龄、性别、生存时间等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性;hENT1蛋白阳性表达、RRM1蛋白阴性表达者生存时间显著高于RRM1蛋白表达阴性、hENT1蛋白表达阳性者(P<0.05)。结论hENT1蛋白和RRM1蛋白在NSCLC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二者可通过调节化疗药物敏感性影响患者预后;联合检测上述两种蛋白表达有利于为患者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1 核糖核苷还原酶M1 肺癌 非小细胞性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RM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疗效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世兴 郝长城 +1 位作者 李志杰 李作涛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0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Ⅱ、Ⅲ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及其肿瘤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mRNA表达水平是否有一致性及其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之间关系。方法病例组为49例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NSCLC患者,收集化疗前、化疗1个疗程后、病... 目的探讨Ⅱ、Ⅲ和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及其肿瘤组织中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mRNA表达水平是否有一致性及其与吉西他滨化疗疗效之间关系。方法病例组为49例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NSCLC患者,收集化疗前、化疗1个疗程后、病情恶化或停止治疗前外周血及应用吉西他滨化疗前的病理组织蜡块,对照组为同期12例健康体检者。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RM1 mRNA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中,RRM1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与在病理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P=0.336),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在化疗前与化疗1个疗程后无统计学差异(P=0.936),化疗前与化疗结束或病情恶化后亦无统计学差异(P=0.878)。应用吉西他滨化疗4个周期后,RRM1 mRNA低水平表达组(n=30)和高水平表达组(n=19)有效率分别为76.7%和21.1%(P<0.05)。结论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RRM1 mRNA是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可以替代必须检测病理组织的传统方法,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核糖核苷还原酶M1 荧光定量PCR 吉西他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组织中RRM2、ANXA1表达变化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万勇军 阮先国 +2 位作者 张学勤 殷妮 张大虎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2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肾癌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2(RRM2)、膜联蛋白A1(ANXA1)表达变化,探讨两指标与肾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肾癌患者102例,术中取部分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RM2、ANXA1蛋白。比较... 目的观察肾癌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2(RRM2)、膜联蛋白A1(ANXA1)表达变化,探讨两指标与肾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无进展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肾癌患者102例,术中取部分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RM2、ANXA1蛋白。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参数肾癌组织中RRM2、ANXA1表达差异。随访3年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情况,比较RRM2、ANXA1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肾癌无进展生存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肾癌组织RRM2、ANXA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均<0.05)。肾癌组织RRM2与ANXA1表达呈正相关(r=0.702,P<0.05)。不同肿瘤TNM分期、Fuhrman分级患者肾癌组织中RRM2、ANXA1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RM2阳性、ANXA1阳性患者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低于RRM2阴性、ANXA1阴性患者(P均<0.05)。TNM分期Ⅱ~Ⅲ期、Fuhrman分级Ⅲ~Ⅳ级、RRM2阳性及ANXA1阳性是肾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影响因素。结论肾癌组织中RRM2、ANXA1表达上调,两者与TNM分期、Fuhrman分级有关,是肾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核苷还原酶单位M2 膜联蛋白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ERVMER61-1和RRM2表达对评价肝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12
作者 刘浩瀚 江帆 +3 位作者 许诺然 徐华 华龙 朱玉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组MER61成员1(LncRNA ERVMER61-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调节亚基M2(RRM2)的表达模式及其对肝癌的预后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肝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Ln... 目的:探讨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组MER61成员1(LncRNA ERVMER61-1)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调节亚基M2(RRM2)的表达模式及其对肝癌的预后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肝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LncRNA ERVMER61-1和RRM2在肝癌组织和匹配的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利用MicroRNA Target Prediction、miRTarBase、miRcode、TargetScanHuman数据库对LncRNA ERVMER61-1进行功能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性进行LncRNA ERVMER61-1和RRM2的表达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估LncRNA ERVMER61-1和RRM2的预后价值。结果:LncRNA ERVMER61-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O分析中,LncRNA ERVMER61-1功能主要富集在与近端启动子序列特异性DNA结合、染色质结合、RNA聚合酶II近端启动子序列特异性DNA结合、GTP酶结合等方面。RRM2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在不同种族及肿瘤阶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ERVMER61-1和RRM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6,P<0.001),单因素Cox回归发现LncRNA ERVMER61-1和RRM2的高表达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是低表达患者的2.324倍(95%CI:1.500~3.603)和1.597倍(95%CI:1.138~2.243)。且多因素Cox回归显示LncRNA ERVMER61-1高表达影响肝癌预后效果。结论:LncRNA ERVMER61-1与RRM2在肝癌中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肿瘤分级、预后相关。LncRNA ERVMER61-1高表达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可能作为ceRNA调控RRM2的表达,为探索抗肿瘤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预后标志物及潜在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组MER61成员1 核糖核苷还原酶调节基M2 肝癌 生物信息学分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3
作者 邢舴 呼群 +3 位作者 苏乌云 赵海燕 王华 张称心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目前靶向治疗已经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EGFR)突变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关于免疫组化相关指标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文中旨在分析NSCLC组织中人类胸苷酸合成酶(TS)、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β... 目的目前靶向治疗已经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EGFR)突变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关于免疫组化相关指标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文中旨在分析NSCLC组织中人类胸苷酸合成酶(TS)、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β-微管蛋白Ⅲ(β-tubulin-Ⅲ)和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RRM1)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初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并行EGFR突变检测的336例肺癌患者,进行EGFR 29种基因突变检测,EGFR基因存在突变的患者则为突变组,而无基因突变的患者则为无突变组。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TS、ERCC1、β-tubulin-Ⅲ和RRM1蛋白的染色,比较2组肺癌组织中上述4种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突变组患者138例(41.07%),无突变组患者198例(58.93%)。突变组、无突变组患者TS和β-tubulin-Ⅲ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2%vs 39.39%、44.2%vs 60.1%,P<0.05)。EGFR突变与TS低表达、β-tubulin-Ⅲ低表达相关(r=-0.332、-0.157,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男性患者2.109倍[OR=2.109、95%CI:1.268~3.509],腺癌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腺鳞癌的24.265倍[OR=24.265,95%CI:3.508~167.845],鳞癌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腺癌的15.2倍[OR=15.200,95%CI:4.480~51.569],肺穿刺患者EGFR突变发生是手术患者的2.364倍[OR=2.364,95%CI:1.266~4.413],TS低表达的患者EGFR突变的风险是高表达患者的6.171倍[OR=6.171,95%CI:3.145~12.109]。结论 NSCLC组织中TS和β-tubulin-Ⅲ的低表达可以提示EGFR基因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人类胸苷合成酶 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 β-微管蛋白Ⅲ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1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