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柞蚕核糖体蛋白基因S3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朱保建 刘朝良 刘秋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7-512,共6页
核糖体蛋白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细胞的代谢与凋亡、机体免疫、信号转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柞蚕(Antheraea pernyi)核糖体蛋白基因S3a的开放阅读框(ORF),ORF序列长795bp,编码264个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柞蚕S3a蛋... 核糖体蛋白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细胞的代谢与凋亡、机体免疫、信号转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柞蚕(Antheraea pernyi)核糖体蛋白基因S3a的开放阅读框(ORF),ORF序列长795bp,编码264个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柞蚕S3a蛋白与其它10个物种S3a蛋白的相似性介于72%~99%之间,其中与柳蚕(Actias selene)S3a蛋白的相似性最高。用RT-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柞蚕幼虫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柞蚕S3a基因在柞蚕幼虫的血液、中肠、丝腺和脂肪体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转录水平无显著差异。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检测显示柞蚕S3a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正确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核糖体蛋白基因s3a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核糖体蛋白S13(RPS13)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其正反义核酸转染胃癌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翟惠虹 郭新宁 +4 位作者 时永全 王新 兰梅 杨力 樊代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85-789,共5页
目的:扩增人核糖体蛋白S13(RPS13)编码基因序列,构建其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及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以进一步研究RPS13基因与胃癌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扩增RPS13cDNA片段编码区全长序列,利用... 目的:扩增人核糖体蛋白S13(RPS13)编码基因序列,构建其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及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以进一步研究RPS13基因与胃癌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扩增RPS13cDNA片段编码区全长序列,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及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筛选正、反义基因稳定转染细胞,RNA斑点杂交法检测正、反义稳定转染细胞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从高表达RPS13的SGC7901/VCR耐药细胞中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成功扩增了RPS13cDNA片段编码区全长序列,并经测序证实;目的基因按正、反两个方向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并经酶切鉴定证实;经脂质体介导将正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GC7901细胞,反义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GC7901/VCR细胞,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细胞;RNA斑点杂交试验证实:正义稳定转染细胞RPS13mRNA水平上调,反义稳定转染细胞RPS13mRNA水平下调。结论:成功克隆了人RPS13编码基因序列,并构建了其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及长春新碱耐药细胞SGC7901/VCR中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正义转染细胞中RPS13mRNA表达明显增加,反义转染细胞中表达明显受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s13 反转录PCR 基因转染 胃癌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体S6蛋白激酶4基因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江林 许远红 廖德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78-1784,共7页
目的探讨在不同肿瘤细胞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4,RSK4)的表达谱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预测可能存在的蛋白亚型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提取神经胶质瘤细胞GL261、卵巢癌细胞ID8、乳腺癌细胞4T1和168FARN、结肠癌细... 目的探讨在不同肿瘤细胞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4,RSK4)的表达谱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预测可能存在的蛋白亚型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提取神经胶质瘤细胞GL261、卵巢癌细胞ID8、乳腺癌细胞4T1和168FARN、结肠癌细胞mc38和CT26、胃癌细胞MFC和肺癌细胞LLC1的RNA,采用RT-PCR技术检测RSK4的表达及其剪接异构体,生物信息学分析RSK4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功能。结果RT-PCR结果显示在GL261、4T1、mc38、CT26、MFC和LLC1中均表达RSK4,且不同的肿瘤细胞中表达了多个剪接异构体,开放阅读框分析RSK4可能至少编码11个蛋白亚型;二级结构分析显示,这些剪接异构体编码的蛋白亚型均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且保守结构域均相同;蛋白互作网络富集分析显示,RSK4主要通过mTOR信号通路和突触持续增强等信号通路在核质和胞浆中发挥激酶的活性。结论RSK4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存在不同的表达谱,可能产生多种氮端不同的蛋白异构体,能够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不同的生物学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s6蛋白激酶4 转录本 可变剪接 生物信息学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柑桔黄龙病菌16S rDNA、16S/23S rDNA间隔区和核糖体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昌平 姚林建 +2 位作者 夏宜林 黄爱军 易龙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45,共5页
为探究赣南地区柑桔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从赣南16个县(市、区)采集32份具典型柑桔黄龙病症状的脐橙叶片样品,运用PCR-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研究柑桔黄龙病菌16SrDNA序列、16S/23SrDNA间隔区序列和核糖体蛋... 为探究赣南地区柑桔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从赣南16个县(市、区)采集32份具典型柑桔黄龙病症状的脐橙叶片样品,运用PCR-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研究柑桔黄龙病菌16SrDNA序列、16S/23SrDNA间隔区序列和核糖体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并对3个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序列的碱基含量、碱基转换率与颠换率、相似性、核苷酸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特征。结果表明,供试赣南柑桔黄龙病菌样品在3个基因片段上的RFLP指纹图谱均一致,未表现出多态性,且序列相似性均在98%~100%;序列碱基中的GC含量以16SrDNA最大,序列碱基的转换率/颠换率以16SrDNA最小;赣南柑桔黄龙病菌样品与亚洲种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之间的序列相似性最大、核苷酸遗传距离最小,在系统进化中归属亚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黄龙病 16s RDNA 16s/23s rDNA间隔区 核糖体蛋白基因 RFLP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供体肝脏内核糖体蛋白S3基因减轻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5
作者 陈新 成名翔 +2 位作者 龚建平 陈勇 涂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441-1445,共5页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供体肝脏内核糖体蛋白S3(ribosomal protein S3,RPS3)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影响以及对肝移植后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以腺病毒(Ad)为载体的...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供体肝脏内核糖体蛋白S3(ribosomal protein S3,RPS3)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影响以及对肝移植后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以腺病毒(Ad)为载体的RPS3基因特异性短发夹RNA(shRNA)表达颗粒,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大鼠分为3组:Ad-RPS3-shRNA组、空白腺病毒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对照组)。于肝移植前48 h分别用Ad-RPS3-shRNA颗粒、空白腺病毒载体、生理盐水处理3组供体大鼠。收集血液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清转氨酶、血浆炎症因子水平、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炎症因子mRNA、肝组织提取物中NF-κB活性和表达水平指标的变化。结果肝移植后恢复灌注3 h Ad-RPS3-shRNA组大鼠血清ALT水平(725.9±67.3)U/L、AST水平(863.7±72.7)U/L,血浆TNF-α水平(223.7±16.8)ng/L、IL-1β水平(242.5±18.7)ng/L、ICAM-1水平(258.4±24.9)ng/L,Suzuki评分(3.72±0.31),肝组织mRNA水平:TNF-α(0.252±0.026)、IL-1β(0.217±0.028)、ICAM-1(0.226±0.017)、RPS3(0.094±0.007),肝组织NF-κB蛋白水平(0.216±0.022)及其活性(92.4±9.5)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NS对照组(P<0.01),而空白对照组、NS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灌注12 h Ad-RPS3-shRNA组各检测指标与3 h变化趋势相同。结论沉默供体肝脏内RPS3基因可显著降低肝脏细胞NF-κB活性和表达量,从而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有效减轻肝移植后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 NF-κB 核糖体蛋白s3 肝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沼虾核糖体蛋白S3a基因cDNA的克隆、表达及其在卵巢发育中的功能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屹铮 张帅帅 +7 位作者 刘雪巍 张冉 林鑫辉 张猛 王磊 于淼 乔志刚 江红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8,共12页
为了探究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核糖体蛋白S3a(MnRPS3a)在其卵巢发育中的功能,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PCR技术获得了MnRPS3a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荧光(IF)技术分别进行了该基因... 为了探究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核糖体蛋白S3a(MnRPS3a)在其卵巢发育中的功能,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PCR技术获得了MnRPS3a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荧光(IF)技术分别进行了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蛋白定位分析。结果显示,MnRPS3a基因cDNA全长902 bp,共编码266个氨基酸;MnRPS3a与墨吉对虾(Fenneropenaeus merguiensis)RPS3a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进化上的亲缘关系也最近;在不同组织中,MnRPS3a基因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在不同发育阶段卵巢中,MnRPS3a基因在Ⅰ期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注射5-羟色胺(5-HT)能诱导日本沼虾卵巢MnRPS3a和卵黄蛋白原(Vg)基因表达升高,而注射多巴胺(DA)则抑制这2个基因表达。MnRPS3a蛋白主要定位于日本沼虾Ⅰ期和Ⅱ期卵巢的滤泡细胞、Ⅲ期和Ⅳ期卵巢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结果表明MnRPS3a可能在日本沼虾卵巢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核糖体蛋白s3a 基因表达 蛋白定位 卵巢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核糖体蛋白S18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胡亚 卢诚 +2 位作者 魏川川 修江帆 吴建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42,共8页
旨为证实核糖体蛋白S18(Ribosomal protein S18,RPS18)基因在家蝇体内的表达稳定性。从构建家蝇幼虫c DNA文库中筛选到核糖体蛋白S18基因,以c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RPS18基因完整编码序列(登录号:KT006855),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 旨为证实核糖体蛋白S18(Ribosomal protein S18,RPS18)基因在家蝇体内的表达稳定性。从构建家蝇幼虫c DNA文库中筛选到核糖体蛋白S18基因,以c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RPS18基因完整编码序列(登录号:KT006855),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和分析。构建p ET28a/RPS18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Transetta(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及蛋白纯化,制备多克隆抗体并进行抗血清特异性分析。应用RT-PCR、q PCR及Western-blot从转录、翻译水平上分析RPS18基因在家蝇不同发育时期和三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RPS18基因ORF全长459 bp,编码152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17 590.5 Da,等电点为10.48;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Transetta(DE3)中,纯化得到RPS18蛋白;将该纯化蛋白免疫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His单抗鉴定及抗血清特异性分析显示,其均可见单一条带;RT-PCR、q PCR及Westernblot分析表明,RPS18基因在家蝇不同发育时期及幼虫不同组织均能够稳定表达;综合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家蝇不同发育时期及幼虫不同组织均保持较好的表达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s18(RPs18) 家蝇 内参基因 原核表达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7核糖体蛋白基因部分序列的10种石鲈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梁日深 杨国华 +2 位作者 罗大极 钟山 邹记兴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8-102,共5页
分析了石鲈科4属10种鱼类S7核糖体蛋白基因内含子1部分序列特征,采用MP法和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分子系统树上,10种石鲈科(Haemulidae)鱼类共组成两大类群,其中髭鲷属(Hapalogenys)鱼类和胡椒鲷属(Plectorhynchus)鱼类聚成... 分析了石鲈科4属10种鱼类S7核糖体蛋白基因内含子1部分序列特征,采用MP法和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分子系统树上,10种石鲈科(Haemulidae)鱼类共组成两大类群,其中髭鲷属(Hapalogenys)鱼类和胡椒鲷属(Plectorhynchus)鱼类聚成一类群,石鲈属(Pomadasys)鱼类和仿石鲈属(Haemulon)鱼类聚成一类群,两类群再聚成一支,10种石鲈科鱼类构成单一分支类群。髭鲷属鱼类跟胡椒鲷属鱼类的亲缘关系较近。基于遗传距离分析表明,相对于石鲈属,髭鲷属鱼类跟仿石鲈属鱼类的遗传距离较小。因此,研究结果支持髭鲷属的分类地位是介于胡椒鲷属和仿石鲈属之间,未能从石鲈科中独立出来形成髭鲷科(Hapalogeniid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7核糖体蛋白基因 石鲈科(Haemulidae)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7核糖体蛋白基因序列变异与亚科鱼类的单系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绪桢 何舜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2-126,共5页
使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亚科鱼类的单系性进行了探讨。通过PCR方法 ,获得了 13种鲤科鱼类S7核糖体蛋白基因第 1内含子序列 ,其中包括 6种亚科鱼类。使用MEGA软件中的Neighbor Joining法和Most Parsimony法分别构建分支系统图。研究... 使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亚科鱼类的单系性进行了探讨。通过PCR方法 ,获得了 13种鲤科鱼类S7核糖体蛋白基因第 1内含子序列 ,其中包括 6种亚科鱼类。使用MEGA软件中的Neighbor Joining法和Most Parsimony法分别构建分支系统图。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所确认的亚科鱼类实际上没有形成单系类群。其中属、波鱼属和低线属位于系统树基部 ,显示出原始性。而由细鲫属、马口鱼属和属构成的类群相对于亚科中的原始种类起源较晚 ,可能和较晚起源的东亚鲤科类群之间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n亚科 s7核糖体蛋白基因 系统发育 鲤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橡胶树核糖体蛋白S5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德军 邓治 +1 位作者 陈春柳 陈守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931-2935,共5页
核糖体蛋白S5是核糖体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核糖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本实验室获得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采用3'-RACE技术从巴西橡胶树胶乳中获得一个核糖体蛋白S5基因的完整阅读框,该基因编码209个氨基酸的多肽,含有一个典型的真... 核糖体蛋白S5是核糖体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核糖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本实验室获得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采用3'-RACE技术从巴西橡胶树胶乳中获得一个核糖体蛋白S5基因的完整阅读框,该基因编码209个氨基酸的多肽,含有一个典型的真核生物核糖体蛋白S5结构域。在HbRPS5氨基酸序列中没有预测到跨膜区和信号肽,二级结构分析表明HbRPS5属于混合型蛋白。对14个RPS5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巴西橡胶树的RPS5基因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与植物类拟南芥的RPS5基因亲缘关系最近,而与人和酵母等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该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核糖体蛋白s5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7核糖体蛋白基因部分序列的石鲈属鱼类分子系统进化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日深 卓孝磊 +3 位作者 龙敏明 黄桂菊 喻达辉 邹记兴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171,共7页
基于核DNA分子标记S7核糖体蛋白基因内含子1部分序列对分布于南海及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周边海区的石鲈属鱼类11种,结合石鲈亚科其他属如仿石鲈属,异孔石鲈属,八带石鲈属及锯鳃石鲈属等21种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最大... 基于核DNA分子标记S7核糖体蛋白基因内含子1部分序列对分布于南海及美洲,非洲,大洋洲等周边海区的石鲈属鱼类11种,结合石鲈亚科其他属如仿石鲈属,异孔石鲈属,八带石鲈属及锯鳃石鲈属等21种鱼类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最大简约法以及贝叶斯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进化树上,石鲈属的种类并没有形成一个单系,除了大斑石鲈,断斑石鲈等6种石鲈属鱼类聚成一石鲈属的分支外,其他石鲈属种类都位于进化树的不同位置。侧扁石鲈与八带石鲈聚在一起,大棘石鲈与异孔石鲈属聚在一起。红海石鲈与纵带石鲈与仿石鲈属的种类关系较近,佩氏石鲈最先分化出来,位于整个石鲈亚科分支基部。该分类关系与其各自的地理分布情况有着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鲈亚科 石鲈属 系统发育 s7核糖体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带绦虫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免疫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宇 戴佳琳 +1 位作者 黄江 廖兴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1-733,737,共4页
目的原核克隆表达亚洲带绦虫成虫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TaRPL8),探索其应用前景。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中获取RPL8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进... 目的原核克隆表达亚洲带绦虫成虫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TaRPL8),探索其应用前景。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亚洲带绦虫成虫cDNA中获取RPL8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进行鉴定,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用蛋白印迹进行免疫学分析。结果 PCR、双酶切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pET-28a(+)-TaRPL8重组质粒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高效表达,亲和层析获得了高纯度蛋白。重组蛋白可被其免疫的SD大鼠血清识别但不能够被正常大鼠血清识别,表明其具有免疫原性。结论亚洲带绦虫成虫TaRPL8基因可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获得具有免疫原性的表达,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带绦虫 60s核糖体蛋白L8基因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虫核糖体蛋白S11基因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柯 阴环 +1 位作者 廉振民 奚耕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1-175,182,共6页
【目的】克隆和鉴定粘虫核糖体蛋白S11(Ribosomal Protein S11,RPS11)基因,为昆虫核糖体蛋白功能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运用RT-PCR和RACE技术,以粘虫cDNA为模板,对RPS11基因进行克隆,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 【目的】克隆和鉴定粘虫核糖体蛋白S11(Ribosomal Protein S11,RPS11)基因,为昆虫核糖体蛋白功能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运用RT-PCR和RACE技术,以粘虫cDNA为模板,对RPS11基因进行克隆,获得其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RPS11基因全长cDNA序列及推测得到的RPS11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构建其系统进化树。【结果】获得的粘虫核糖体蛋白S11基因(RPS11)cDNA序列长度为521 bp,其中包括26 bp的5′非编码区、36 bp的3′非编码区和45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15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其具有核糖蛋白S17蛋白家族典型特征。推测得到的粘虫RPS11蛋白的理论分子质量为17.737 9 ku,等电点为10.63,富含6种类型的特定功能位点,与同属夜蛾科的烟芽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的RPS11蛋白相似性高达97%。用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基于RPS11氨基酸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粘虫RPS11与烟芽夜蛾(H.virescens)、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和家蚕(Bombyx mori)等3种鳞翅目昆虫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成功获得了粘虫RPS11基因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Q222274),由其编码的核糖体蛋白RPS11属于核糖蛋白S17蛋白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核糖体蛋白s11基因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西橡胶树核糖体蛋白S6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德军 邓治 +1 位作者 陈春柳 陈守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6期4-8,共5页
核糖体蛋白S6是核糖体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核糖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农业部橡胶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获得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采用3-′RACE技术从巴西橡胶树胶乳中获得一个核糖体蛋白S6基因的完整阅读框,该基因编码249个氨基酸的多... 核糖体蛋白S6是核糖体蛋白家族的重要成员,在核糖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农业部橡胶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获得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采用3-′RACE技术从巴西橡胶树胶乳中获得一个核糖体蛋白S6基因的完整阅读框,该基因编码249个氨基酸的多肽,含有一个典型的真核生物核糖体蛋白S6结构域。在HbRPS6氨基酸序列中没有预测到跨膜区和信号肽,二级结构分析表明:HbRPS6属于混合型蛋白。对10个RPS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巴西橡胶树的RPS6基因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与植物类玉米的RPS5基因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动物和酵母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该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深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核糖体蛋白s6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体蛋白S3a RNA干扰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15
作者 李英华 王婧 +3 位作者 邱磊 厉建中 胡振林 张俊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47-951,共5页
目的 构建小鼠核糖体蛋白S3a(RPS3a)特异性RNA干扰重组慢病毒载体(Lenti-shmRPS3a),分析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针对小鼠RPS3amRNA的4条干扰序列,合成相应的发夹序列,连接入慢病毒载体系统pLLU2GeGFP中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 目的 构建小鼠核糖体蛋白S3a(RPS3a)特异性RNA干扰重组慢病毒载体(Lenti-shmRPS3a),分析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设计针对小鼠RPS3amRNA的4条干扰序列,合成相应的发夹序列,连接入慢病毒载体系统pLLU2GeGFP中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与辅助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组装病毒,检测病毒滴度。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后,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干扰效果,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凋亡的影响。结果 PCR和测序证明成功构建出LentishmRPS3a慢病毒载体,病毒滴度为(6~9)×107 TU/mL;RT-PCR表明Lenti-shmRPS3a的沉默效率高达72.64%,蛋白质印迹法证明RPS3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流式细胞术证明感染了Lenti-shmRPS3a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 表达小鼠RPS3ashRNA的慢病毒载体能有效沉默RPS3a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s3a RNA干扰 慢病毒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核糖体蛋白S24(RPS24)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红霞 李屹铮 +5 位作者 张冉 王磊 张猛 于淼 乔志刚 李学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105,共9页
为了阐明克氏原螯虾(Proambaus clarkii)核糖体蛋白S24(ribosomal protein S24,RPS24)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方法克隆获得了克氏原螯虾RPS24(PcRPS24)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对... 为了阐明克氏原螯虾(Proambaus clarkii)核糖体蛋白S24(ribosomal protein S24,RPS24)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方法克隆获得了克氏原螯虾RPS24(PcRPS24)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对该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cRPS24 cDNA序列全长438 bp,编码136个氨基酸,并具有11个磷酸化位点和1个RPS24e标志序列;克氏原螯虾与八棘多刺鱼的RPS24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与昆虫纲动物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最近;PcRPS24基因表达量在克氏原螯虾发育过程中逐渐升高,在卵巢发育至Ⅰ期的成虾中达到最大值;在成虾的不同组织中,PcRPS24基因在肝胰腺和卵巢中的表达量较高;在Ⅰ-Ⅵ期的卵巢中,PcRPS24基因在Ⅰ期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PcRPS24可能在克氏原螯虾早期卵巢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ambaus clarkii) 核糖体蛋白s24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卵巢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70/p85核糖体蛋白S6激酶1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功能的初步鉴定
17
作者 赵莉 侯敬申 +1 位作者 白晓春 贾春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构建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1(p7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1,p70 S6K1)及p85 S6K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ag-p70 S6K1和pcDNA3.1(-)-flag-p85 S6K1,并鉴定其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的表达及功能。方法:以pRK7-HA-S6K1... 目的:构建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1(p7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1,p70 S6K1)及p85 S6K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ag-p70 S6K1和pcDNA3.1(-)-flag-p85 S6K1,并鉴定其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内的表达及功能。方法:以pRK7-HA-S6K1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p70 S6K1、p85 S6K1,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ag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flag-p70 S6K1和pcDNA3.1(-)-flag-p85 S6K1,采用PCR、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将重组载体转染MCF-7细胞,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细胞内p70 S6K1、p85 S6K1蛋白的表达;同时向转染细胞内加入1 mmol/L H2O2处理36 h,观察p70 S6K1、p85 S6K1蛋白对H2O2诱导的细胞死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扩增得到p70 S6K1、p85 S6K1基因片段并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ag-p70 S6K1和pcDNA3.1(-)-flag-p85 S6K1,重组载体经PCR、双酶切鉴定均出现p70 S6K1和p85S6K1预期条带,DNA测序结果显示其全长基因阅读框完整、正确。重组载体在MCF-7细胞中高效表达flag-p70 S6K1和flag-p85S6K1,且p85 S6K1能增强H2O2诱导的细胞死亡。结论: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lag-p70 S6K1和pcDNA3.1(-)-flag-p85 S6K1,均能在MCF-7细胞中高效表达,且p85 S6K1能够增强H2O2诱导的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s6激酶1 基因重组 载体构建 真核表达 细胞死亡 乳腺癌 MCF-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重复序列28S rRNA及组蛋白H3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素敏 包振民 +5 位作者 张玲玲 孟庆磊 胡景杰 胡晓丽 刘慧 方建光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74-978,共5页
克隆了菲律宾蛤仔的28S rRNA基因(rDNA)及组蛋白H3基因,并应用FISH技术研究了它们在菲律宾蛤仔染色体上的定位情况.28S rDNA定位于一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端部,在蛤仔的染色体上有一个位点;组蛋白基因定位于一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长... 克隆了菲律宾蛤仔的28S rRNA基因(rDNA)及组蛋白H3基因,并应用FISH技术研究了它们在菲律宾蛤仔染色体上的定位情况.28S rDNA定位于一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的端部,在蛤仔的染色体上有一个位点;组蛋白基因定位于一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长臂的端部,在蛤仔的染色体上也有一个位点.28S rDNA基因和组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定位准确地区分了菲律宾蛤仔的两对染色体,这两对染色体可以作为菲律宾蛤仔的染色体标记,为蛤仔统一核型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也有利于对贝类细胞遗传学进行研究,同时还可辅助育苗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FIsH) 28s RDNA 蛋白H3基因 菲律宾蛤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呼肠孤病毒C-98分离株S3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建云 关平原 +6 位作者 王宇 乌日罕 苏丽娅 马立峰 特木尔巴根 于富丽 菊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5-518,共4页
参考GenBank中禽呼肠孤病毒S3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禽呼肠孤病毒内蒙古分离株(C-98)基因组RNA为模板,应用RT-PCR方法获得病毒的S3基因,并克隆到pMD19-T载体后测序。应用计算机软件将所测定序列与参考毒株ARV 176、ARV S1133、ARV 138... 参考GenBank中禽呼肠孤病毒S3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禽呼肠孤病毒内蒙古分离株(C-98)基因组RNA为模板,应用RT-PCR方法获得病毒的S3基因,并克隆到pMD19-T载体后测序。应用计算机软件将所测定序列与参考毒株ARV 176、ARV S1133、ARV 138的S3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8%,99.6%,87.7%,推导其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5%,98.9%,94.8%。应用PHD程序和DNAStar软件,对S3基因所编码的σB蛋白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σB蛋白为结构紧密的球状蛋白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s3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蛋白结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蕨类植物叶绿体rps4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丽君 陈洁 王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50,共9页
在原核生物和植物叶绿体中,RPS4(ribosomal protein small subunit4)在核糖体30S小亚基形成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蛋白在植物中由叶绿体rps4基因编码。为验证蕨类植物在白垩纪适应被子植物兴起而发生分化的观点,本文以23种蕨类植物... 在原核生物和植物叶绿体中,RPS4(ribosomal protein small subunit4)在核糖体30S小亚基形成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蛋白在植物中由叶绿体rps4基因编码。为验证蕨类植物在白垩纪适应被子植物兴起而发生分化的观点,本文以23种蕨类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对其叶绿体rps4基因进化适应性进行分析。分支模型检测到4个可能存在正选择的分支;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虽然没有检测出正选择位点,但是位点模型检测出了85个负选择位点。通过研究我们仅仅得出a、b两个代表水龙骨类的分支处于正选择压力下,这与水龙骨类在白垩纪发生辐射式演化的理论相一致。同时rps4基因处于强烈的负选择压力这一事实表明该基因的功能与结构已经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核糖体蛋白s4 rps4基因 适应性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