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在不同肿瘤细胞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4,RSK4)的表达谱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预测可能存在的蛋白亚型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提取神经胶质瘤细胞GL261、卵巢癌细胞ID8、乳腺癌细胞4T1和168FARN、结肠癌细...目的探讨在不同肿瘤细胞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4,RSK4)的表达谱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预测可能存在的蛋白亚型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提取神经胶质瘤细胞GL261、卵巢癌细胞ID8、乳腺癌细胞4T1和168FARN、结肠癌细胞mc38和CT26、胃癌细胞MFC和肺癌细胞LLC1的RNA,采用RT-PCR技术检测RSK4的表达及其剪接异构体,生物信息学分析RSK4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功能。结果RT-PCR结果显示在GL261、4T1、mc38、CT26、MFC和LLC1中均表达RSK4,且不同的肿瘤细胞中表达了多个剪接异构体,开放阅读框分析RSK4可能至少编码11个蛋白亚型;二级结构分析显示,这些剪接异构体编码的蛋白亚型均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且保守结构域均相同;蛋白互作网络富集分析显示,RSK4主要通过mTOR信号通路和突触持续增强等信号通路在核质和胞浆中发挥激酶的活性。结论RSK4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存在不同的表达谱,可能产生多种氮端不同的蛋白异构体,能够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不同的生物学途径。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供体肝脏内核糖体蛋白S3(ribosomal protein S3,RPS3)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影响以及对肝移植后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以腺病毒(Ad)为载体的...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供体肝脏内核糖体蛋白S3(ribosomal protein S3,RPS3)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影响以及对肝移植后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以腺病毒(Ad)为载体的RPS3基因特异性短发夹RNA(shRNA)表达颗粒,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大鼠分为3组:Ad-RPS3-shRNA组、空白腺病毒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对照组)。于肝移植前48 h分别用Ad-RPS3-shRNA颗粒、空白腺病毒载体、生理盐水处理3组供体大鼠。收集血液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清转氨酶、血浆炎症因子水平、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炎症因子mRNA、肝组织提取物中NF-κB活性和表达水平指标的变化。结果肝移植后恢复灌注3 h Ad-RPS3-shRNA组大鼠血清ALT水平(725.9±67.3)U/L、AST水平(863.7±72.7)U/L,血浆TNF-α水平(223.7±16.8)ng/L、IL-1β水平(242.5±18.7)ng/L、ICAM-1水平(258.4±24.9)ng/L,Suzuki评分(3.72±0.31),肝组织mRNA水平:TNF-α(0.252±0.026)、IL-1β(0.217±0.028)、ICAM-1(0.226±0.017)、RPS3(0.094±0.007),肝组织NF-κB蛋白水平(0.216±0.022)及其活性(92.4±9.5)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NS对照组(P<0.01),而空白对照组、NS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灌注12 h Ad-RPS3-shRNA组各检测指标与3 h变化趋势相同。结论沉默供体肝脏内RPS3基因可显著降低肝脏细胞NF-κB活性和表达量,从而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有效减轻肝移植后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展开更多
为了阐明克氏原螯虾(Proambaus clarkii)核糖体蛋白S24(ribosomal protein S24,RPS24)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方法克隆获得了克氏原螯虾RPS24(PcRPS24)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对...为了阐明克氏原螯虾(Proambaus clarkii)核糖体蛋白S24(ribosomal protein S24,RPS24)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在卵巢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方法克隆获得了克氏原螯虾RPS24(PcRPS24)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对该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cRPS24 cDNA序列全长438 bp,编码136个氨基酸,并具有11个磷酸化位点和1个RPS24e标志序列;克氏原螯虾与八棘多刺鱼的RPS24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与昆虫纲动物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最近;PcRPS24基因表达量在克氏原螯虾发育过程中逐渐升高,在卵巢发育至Ⅰ期的成虾中达到最大值;在成虾的不同组织中,PcRPS24基因在肝胰腺和卵巢中的表达量较高;在Ⅰ-Ⅵ期的卵巢中,PcRPS24基因在Ⅰ期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结果表明PcRPS24可能在克氏原螯虾早期卵巢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展开更多
在原核生物和植物叶绿体中,RPS4(ribosomal protein small subunit4)在核糖体30S小亚基形成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蛋白在植物中由叶绿体rps4基因编码。为验证蕨类植物在白垩纪适应被子植物兴起而发生分化的观点,本文以23种蕨类植物...在原核生物和植物叶绿体中,RPS4(ribosomal protein small subunit4)在核糖体30S小亚基形成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蛋白在植物中由叶绿体rps4基因编码。为验证蕨类植物在白垩纪适应被子植物兴起而发生分化的观点,本文以23种蕨类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对其叶绿体rps4基因进化适应性进行分析。分支模型检测到4个可能存在正选择的分支;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虽然没有检测出正选择位点,但是位点模型检测出了85个负选择位点。通过研究我们仅仅得出a、b两个代表水龙骨类的分支处于正选择压力下,这与水龙骨类在白垩纪发生辐射式演化的理论相一致。同时rps4基因处于强烈的负选择压力这一事实表明该基因的功能与结构已经趋于稳定。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在不同肿瘤细胞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 4,RSK4)的表达谱是否存在差异,以及预测可能存在的蛋白亚型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提取神经胶质瘤细胞GL261、卵巢癌细胞ID8、乳腺癌细胞4T1和168FARN、结肠癌细胞mc38和CT26、胃癌细胞MFC和肺癌细胞LLC1的RNA,采用RT-PCR技术检测RSK4的表达及其剪接异构体,生物信息学分析RSK4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功能。结果RT-PCR结果显示在GL261、4T1、mc38、CT26、MFC和LLC1中均表达RSK4,且不同的肿瘤细胞中表达了多个剪接异构体,开放阅读框分析RSK4可能至少编码11个蛋白亚型;二级结构分析显示,这些剪接异构体编码的蛋白亚型均由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且保守结构域均相同;蛋白互作网络富集分析显示,RSK4主要通过mTOR信号通路和突触持续增强等信号通路在核质和胞浆中发挥激酶的活性。结论RSK4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存在不同的表达谱,可能产生多种氮端不同的蛋白异构体,能够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不同的生物学途径。
文摘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供体肝脏内核糖体蛋白S3(ribosomal protein S3,RPS3)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影响以及对肝移植后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以腺病毒(Ad)为载体的RPS3基因特异性短发夹RNA(shRNA)表达颗粒,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大鼠分为3组:Ad-RPS3-shRNA组、空白腺病毒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对照组)。于肝移植前48 h分别用Ad-RPS3-shRNA颗粒、空白腺病毒载体、生理盐水处理3组供体大鼠。收集血液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清转氨酶、血浆炎症因子水平、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炎症因子mRNA、肝组织提取物中NF-κB活性和表达水平指标的变化。结果肝移植后恢复灌注3 h Ad-RPS3-shRNA组大鼠血清ALT水平(725.9±67.3)U/L、AST水平(863.7±72.7)U/L,血浆TNF-α水平(223.7±16.8)ng/L、IL-1β水平(242.5±18.7)ng/L、ICAM-1水平(258.4±24.9)ng/L,Suzuki评分(3.72±0.31),肝组织mRNA水平:TNF-α(0.252±0.026)、IL-1β(0.217±0.028)、ICAM-1(0.226±0.017)、RPS3(0.094±0.007),肝组织NF-κB蛋白水平(0.216±0.022)及其活性(92.4±9.5)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NS对照组(P<0.01),而空白对照组、NS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灌注12 h Ad-RPS3-shRNA组各检测指标与3 h变化趋势相同。结论沉默供体肝脏内RPS3基因可显著降低肝脏细胞NF-κB活性和表达量,从而降低炎症因子表达,有效减轻肝移植后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
文摘在原核生物和植物叶绿体中,RPS4(ribosomal protein small subunit4)在核糖体30S小亚基形成起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蛋白在植物中由叶绿体rps4基因编码。为验证蕨类植物在白垩纪适应被子植物兴起而发生分化的观点,本文以23种蕨类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分支模型、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对其叶绿体rps4基因进化适应性进行分析。分支模型检测到4个可能存在正选择的分支;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虽然没有检测出正选择位点,但是位点模型检测出了85个负选择位点。通过研究我们仅仅得出a、b两个代表水龙骨类的分支处于正选择压力下,这与水龙骨类在白垩纪发生辐射式演化的理论相一致。同时rps4基因处于强烈的负选择压力这一事实表明该基因的功能与结构已经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