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微粒子病原虫(Nosema bombycis)小亚基核糖体RNA全基因的克隆及其二级结构的构建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见杨 黄可威 陆长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0-295,共6页
在用PCR技术扩增、克隆、测序了家蚕微粒子病原虫Nosemabombycis (镇江株 )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核心序列(5′ 端起 12 0 0bp)的基础上 ,用SSP PCR技术克隆了核心序列 3′ 端下游序列 ,从而获得了家蚕微粒子病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的... 在用PCR技术扩增、克隆、测序了家蚕微粒子病原虫Nosemabombycis (镇江株 )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核心序列(5′ 端起 12 0 0bp)的基础上 ,用SSP PCR技术克隆了核心序列 3′ 端下游序列 ,从而获得了家蚕微粒子病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的全序列共 12 33bp。用RnaViz、Forcon、DCSE等生物软件构建了家蚕微粒子病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的二级结构 ,与其它微孢子虫及真核生物小亚基核糖体RNA的二级结构相比 ,该二级结构缺乏螺旋 10、E10 1、 11、 18、E2 3 n和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病原虫 SSP-PCR 小亚核糖体rna SSUrrna 二级结构 螺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霍尔多巴吉鹅感染贝氏隐孢子虫的分子鉴定
2
作者 陈俊蓉 谢昕言 +2 位作者 贺君君 杨建发 王萍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57,共4页
为了对云南省玉溪市某养殖场的霍尔多巴吉鹅进行隐孢子虫检测,本试验采集疑似感染隐孢子虫的霍尔多巴吉鹅的粪便样品,利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镜检,并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提取粪便样品DNA,采用巢氏PCR扩增隐孢子虫核糖体小亚基RNA(SS... 为了对云南省玉溪市某养殖场的霍尔多巴吉鹅进行隐孢子虫检测,本试验采集疑似感染隐孢子虫的霍尔多巴吉鹅的粪便样品,利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镜检,并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提取粪便样品DNA,采用巢氏PCR扩增隐孢子虫核糖体小亚基RNA(SSU rRNA)基因,测序后通过NCBI进行Blast在线比对,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所采集的鹅粪便样品中,隐孢子虫检出率为20.45%(9/44);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的PCR扩增结果显示,该鹅源隐孢子虫与贝氏隐孢子虫同源性达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二者位于同一分支。结果表明,该养殖场的霍尔多巴吉鹅存在贝氏隐孢子虫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小亚基rna(SSU rrna) 贝氏隐孢子虫 霍尔多巴吉鹅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白山羊感染泰勒虫的种类鉴定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于正青 宋军科 +3 位作者 张会军 刘婷丽 范现成 赵光辉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共5页
为了解陕南地区白山羊泰勒虫的感染情况,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121份来自陕西省陕南地区白山羊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血液涂片染色后形态学检测结果表明,112份血液涂片的红细胞中存在大小约1μm,呈圆点形、卵圆形或短杆... 为了解陕南地区白山羊泰勒虫的感染情况,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121份来自陕西省陕南地区白山羊的血液样品进行检测。血液涂片染色后形态学检测结果表明,112份血液涂片的红细胞中存在大小约1μm,呈圆点形、卵圆形或短杆状多形性虫体。基于泰勒虫SSU rRNA基因位点对提取的血液样品DNA进行套式PCR扩增。结果表明,陕南地区白山羊的血液样品中泰勒虫阳性率为92.6%(112/121),且该结果与形态学检测结果相一致。通过比对发现,所获得的泰勒虫分离株与获取自GenBank中的吕氏泰勒虫相应基因序列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进一步构建遗传进化树发现,获得的泰勒虫分离株与吕氏泰勒虫(登录号:JN676988、AF081136)归于同一支,提示陕南地区白山羊感染的泰勒虫种为吕氏泰勒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白山羊 泰勒虫 核糖体小亚基rna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绵羊感染吕氏泰勒虫的鉴定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天葆 杨红远 +1 位作者 信爱国 高华峰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0年第3期13-16,共4页
为了解云南高海拔地区绵羊泰勒虫的分型,从临床上出现焦虫可疑临床症状的绵羊养殖场采集病料,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16份来自高海拔地区昭通永善县的绵羊血液样品进行检测。血液涂片染色后形态学检测结果表明,其中4份血... 为了解云南高海拔地区绵羊泰勒虫的分型,从临床上出现焦虫可疑临床症状的绵羊养殖场采集病料,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16份来自高海拔地区昭通永善县的绵羊血液样品进行检测。血液涂片染色后形态学检测结果表明,其中4份血液涂片的红细胞内虫体直径约0.5~1.5μm,呈圆点形、卵圆形或短杆状。血液样品DNA PCR扩增、焦虫18S序列比对及基于核糖体小亚基RNA(small subunit ribosamal RNA,SSU rRNA)基因位点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可疑送检绵羊的血液病原为吕氏泰勒虫,检测株与国内报道的感染株同源性为99.6%~100%,属同一亚型,未出现变异虫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泰勒虫 鉴定 核糖体小亚基rna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囊原虫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牦牛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品雪 李云香 +3 位作者 姚倩 任玫 王丹 林青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23,共6页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作为一种新的分子检测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将该技术应用于牦牛粪便样品中芽囊原虫的检测,提高芽囊原虫的筛查效率,利用芽囊原虫SSU rRN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与优化芽囊原虫的LAMP检测方法,同时对已建立...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作为一种新的分子检测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将该技术应用于牦牛粪便样品中芽囊原虫的检测,提高芽囊原虫的筛查效率,利用芽囊原虫SSU rRN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与优化芽囊原虫的LAMP检测方法,同时对已建立的芽囊原虫LAMP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及重复性的试验,用102份牦牛粪便样品进行临床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进行芽囊原虫检测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优于PCR的敏感性、重复性与临床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芽囊原虫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小亚核糖体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部分地区猪芽囊原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亚型鉴定
6
作者 褚梦洁 宋雅菲 +4 位作者 卢惠红 刘洋 黄飞 王树艳 周东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5-649,共5页
目的了解广西部分地区猪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和人兽共患特征,以评估人兽共患传播风险。方法本研究采用芽囊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基因常规PCR检测技术对广西贺州、玉林、南宁、贵港、柳州5个地市猪场采集的894份猪粪便样品进行... 目的了解广西部分地区猪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和人兽共患特征,以评估人兽共患传播风险。方法本研究采用芽囊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SSU rRNA)基因常规PCR检测技术对广西贺州、玉林、南宁、贵港、柳州5个地市猪场采集的894份猪粪便样品进行芽囊原虫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芽囊原虫总感染率为21.9%(196/894)。在本次调查的地区中,贵港市的感染率最高为37.3%(66/177)、其余依次为玉林市24.1%(35/145)、南宁市20.6%(44/214)、贺州市19.7%(37/188)、柳州市8.2%(14/170)。此外,在不同群体猪中芽囊原虫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仔猪39.5%(96/243)、育肥猪23.1%(52/225)、种猪14.1%(29/205)、保育猪8.6%(19/221)。集约化感染率20.9%(121/580),散户猪群感染率23.9%(75/314)。统计学分析表明,芽囊原虫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猪中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养殖方式中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阳性样品中共发现ST1、ST5两种人兽共患亚型分别占总阳性率的4.6%(9/196)和95.4%(187/196),表明广西地区猪芽囊原虫存在潜在的人兽共患风险。结论本研究首次对广西5地市猪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步评估了广西地区猪芽囊原虫存在的人兽共患风险,为公共卫生学、猪场生物安全防控提供相关的流行病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囊原虫 小亚核糖体rna ST1 ST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