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目前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现状及前景
1
作者 刘燕 苏跃华 +1 位作者 杨磊 李作宏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05-206,共2页
分析了我国目前核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现状和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并结合目前高校的培养现状提出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核科学与技术 高校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欧阳晓平院士团队)廖斌课题组荣获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0-810,共1页
2022年8月17一19日,中国辐射防护学会2021/2022年学术年会暨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十九/二十次会议线上召开.会议对2021年度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进行了通报,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欧阳晓平院士团队)廖斌课题组参与... 2022年8月17一19日,中国辐射防护学会2021/2022年学术年会暨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十九/二十次会议线上召开.会议对2021年度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进行了通报,其中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欧阳晓平院士团队)廖斌课题组参与的《基于光子晶体的闪烁探测技术创新》项目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以同济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为第二完成单位、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为第三完成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完成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技术 科学技术 辐射防护 核科学与技术 技术奖一等奖 院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要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物理系核物理专业,是国内最早开展核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1979年,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市共建低能核物理研究所暨北京市辐射中心,2008年成立了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国内最早具有理...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要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物理系核物理专业,是国内最早开展核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1979年,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市共建低能核物理研究所暨北京市辐射中心,2008年成立了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国内最早具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和核技术及应用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凝聚态物理 理论物理 博士学位授权 辐射中心 核科学与技术 核物理 粒子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赓续“两弹一星与马兰精神”
4
作者 郑钧正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4,共18页
深情追忆尚一穷二白的我国,在国际霸权主义等敌对势力封锁打压下,艰辛崛起并倔强发展自主的核科学与技术及国防科技工业的峥嵘岁月。刻骨铭心那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大漠中马兰核试基地的东方巨响,击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紧接着自力... 深情追忆尚一穷二白的我国,在国际霸权主义等敌对势力封锁打压下,艰辛崛起并倔强发展自主的核科学与技术及国防科技工业的峥嵘岁月。刻骨铭心那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大漠中马兰核试基地的东方巨响,击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紧接着自力更生顽强拼搏赢得“两弹一星”等“当惊世界殊”科技奇迹是何等的壮丽辉煌!这全靠党中央果断决策与英明领导,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勇于担当起国之脊梁,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舍生忘死成就了我国核大国地位。矢志报国而埋头苦干铸造共和国核盾牌的“两弹一星”元勋和英雄的万千马兰将士,当彪炳史册而感召后人。在当下新时代,全社会都必须无比坚定赓续与脚踏实地践行“两弹一星与马兰精神”,为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恪尽职守砥砺前行。这尤其对于从事核科学与技术及其各领域广泛应用,以及为发展核科技及其应用保驾护航的放射防护学等有关各界,特别深感格外亲切和使命光荣与责任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弹一星 马兰精神 核科学与技术 核弹 导弹 人造卫星 林俊德 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欧阳晓平院士访谈 被引量:2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1-813,共3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要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本刊于2022年第5期核科学与技术校庆专辑开辟《理学家访谈》专栏.本栏目以在学校理工科领域工作的杰出学者为主角...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相关要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本刊于2022年第5期核科学与技术校庆专辑开辟《理学家访谈》专栏.本栏目以在学校理工科领域工作的杰出学者为主角,通过访谈、自述等形式,记录学者们在求学、教学、科研经历中奋斗的故事,以及他们对人生、科学思想、培育新人等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以此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本期访谈人物是欧阳晓平院士.编辑部:欧阳老师您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科研人员 创新活力 核科学与技术 科学 校庆 培育新人 杰出学者 理工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丰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3-673,共1页
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创办较早的现代形式的大学之一,其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23年7月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正式成立,今年将迎来百廿华诞.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要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物理系核物理专业,是国内最早开展... 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创办较早的现代形式的大学之一,其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23年7月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正式成立,今年将迎来百廿华诞.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要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物理系核物理专业,是国内最早开展核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2018年获批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学位授予 北京师范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 核物理 物理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7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F0003-F0003,共1页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创建最早、学科设置最齐全、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锅炉、汽轮机、汽车制造、压缩机和制冷低温等专业。学院历经近百年的办学历程,特别是整体西迁以及各个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持续...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创建最早、学科设置最齐全、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院之一,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锅炉、汽轮机、汽车制造、压缩机和制冷低温等专业。学院历经近百年的办学历程,特别是整体西迁以及各个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持续支持,前辈先师和数代“能动人”无私奉献、不懈努力,在能源与动力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始终站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前列,引领人才培养,创新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办学历程 学科设置 人才培养 国家重点建设 核科学与技术 师资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