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4
1
作者 董祥宝 《淮海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571-572,共2页
目的:比较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患者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收治的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4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对患者HT的分型以及检出率... 目的:比较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患者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收治的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4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对患者HT的分型以及检出率,以及两种检测方法测定的出血部位类型以及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检查脑基底层以及脑干等部位的时候使用核磁共振成像的敏感性较高,同时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疾病的准确率也比计算机断层扫描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患者使用核磁共振成像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二维”图像融合实验
2
作者 彭鳒侨 李新春 +5 位作者 罗秀梅 李佳楣 郭志华 韩佩 张善娟 卢伟杰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4,35,共5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体表定位的二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图像的精确融合。方法:输入PT/CT原始数据后采用数字化格式转换,设计"9点3面"立体定位法进行配准...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体表定位的二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图像的精确融合。方法:输入PT/CT原始数据后采用数字化格式转换,设计"9点3面"立体定位法进行配准,在实时工作站Mimics按照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通过讯号叠加技术完成图像融合结果:以肺癌患者的躯干冠状面为实例试验[PT+CT]二维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躯干结构和代谢状况的互补影像,快捷而清晰。结论:图像融合具有明确放射诊断以及量化治疗方案的临床意义;在[P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异机融合是同机融合功用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核磁共振 计算机断层扫描 定位配准 异机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泽exaCTU——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
3
《汽车制造业》 2018年第1期19-19,共1页
温泽exaCTU是一款通用设计型设备,它的设计可使每一个用户都能选用合适的X射线源及探测器来定制自己的工业CT系统。135~450kV的射线源及相应的所有需求都可在机器内部进行配置。高性能的射线源为这款CT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能量与灵... 温泽exaCTU是一款通用设计型设备,它的设计可使每一个用户都能选用合适的X射线源及探测器来定制自己的工业CT系统。135~450kV的射线源及相应的所有需求都可在机器内部进行配置。高性能的射线源为这款CT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能量与灵活性。作为平稳系统而提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功率和灵活性。exaCTU可扫描更大密度的大零件,exaCTU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设备适用于所有需要以无损和实时的方式测试和评估内外部数据的工件,尤其适合于由塑料、复合材料、陶瓷、轻合金和钢材等制造的零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工业CT系统 扫描系统 X射线源 成像设备 外部数据 复合材料 设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的CT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吕征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2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7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单侧股骨头坏死28例,双侧股骨头坏死49例,共计126个股骨头坏死,对患者分别进行CT及MRI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 目的探讨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7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单侧股骨头坏死28例,双侧股骨头坏死49例,共计126个股骨头坏死,对患者分别进行CT及MRI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7例患者,经CT确诊55例,CT确诊率为71.43%;MRI确诊71例,确诊率为92.21%;两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检查共确诊126个股骨头坏死。CT检测阳性105个,阳性率为83.33%,其中Ⅰ期24个,Ⅱ期50个,Ⅲ期23个,Ⅳ期8个;MRI检测阳性121个,阳性率为96.03%,其中Ⅰ期36个,Ⅱ期54个,Ⅲ期23个,Ⅳ期8个;两组检查方法的股骨头坏死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具有极高的准确率,较CT检查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对Ⅰ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可尽早干预及治疗,以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防止患者晚期丧失劳动和生活能力,MRI是股骨头坏死患者最优的检查方法 ,建议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磁共振成像和DR在鉴别良恶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袁昆 王国寿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6期87-88,共2页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化直接成像系统(DR)在鉴别良恶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MRI及DR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三种影像学检查... 目的分析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数字化直接成像系统(DR)在鉴别良恶性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MRI及DR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价三种影像学检查对于鉴别良恶性脊柱骨折的应用价值。结果68例患者病理学结果显示:良性脊柱骨折48例、恶性脊柱骨折20例;CT检查结果显示良性脊柱骨折53例、恶性脊柱骨折15例;MRI检查结果显示:良性脊柱骨折52例、恶性脊柱骨折16例;DR检查结果显示:良性脊柱骨折62例、恶性脊柱骨折6例。CT检查鉴别良恶性脊柱骨折的敏感度高于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鉴别良恶性脊柱骨折的准确率、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D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检查鉴别良恶性脊柱骨折中的恶性检出率较高,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恶性脊柱骨折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数字化直接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成像系统中的优化电源分配
6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I0011-I0011,共1页
高性能CT(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MRI(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和超声系统要求在整个信号采集路径提供干净的低噪声电源。数字图像数据在DSP或其它专有算法处理器中进行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并与不同的图像切片相结合。这些数字电路的电源... 高性能CT(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MRI(核磁共振成像设备)和超声系统要求在整个信号采集路径提供干净的低噪声电源。数字图像数据在DSP或其它专有算法处理器中进行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并与不同的图像切片相结合。这些数字电路的电源需求包括诸多能够对处理器内核电压进行极严格调整的电源电压。一旦破坏性事件引起看门狗输出,使运行中断,这时对处理器进行适当的电压监控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分配 成像系统 性能 优化 成像设备 图像数据 电源电压 计算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临床特征和CT与MRI影像学表现
7
作者 向雪莲 刘畅 张建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特征及CT和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SAN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的SAN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与MRI检查结果。结果38例SANT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18~71岁,...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ANT)的临床特征及CT和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SAN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的SAN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与MRI检查结果。结果38例SANT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18~71岁,平均年龄42.7岁,其中34例(89.4%)为单发病灶,4例(10.5%)为多发病灶;19例(50%)在体检中发现,19例(50%)因其他检查发现。术前诊断的SANT患者11例(29%),误诊患者27例(71%)。38例患者中,15例接受了CT和MRI增强检查,7例仅接受了MRI增强检查,16例仅接受了CT增强检查。所有病灶呈类圆形,其中25例(65.8%)边界清晰,10例(26%)边界欠清,3例(7%)边界不清。31例CT检查中,5例(16%)可见钙化。22例(100%)MRI检查中,所有患者T_(2)WI显示低信号瘢痕,且瘢痕强化,15例(68%)可见含铁血黄素信号。增强后,25例(65%)出现轮辐状强化,13例(34%)出现结节样强化,16例(42.1%)可见脾动脉分支穿行。增强方式以渐进性强化为主(35/38)。结论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是一种罕见的脾脏原发性良性病变,原因不明,可能伴有其他部位病变。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单发、实性肿块,类圆形、边界大多清晰,CT平扫密度略低于脾脏,偶见钙化,T_(2)WI主要表现为等低信号,内含更低信号瘢痕,增强多呈渐进性强化且中央瘢痕强化,多数可见典型“轮辐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轮辐征 计算机断层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结构及功能成像技术在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临床转归预测和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旭 王万宇 +4 位作者 曲冰 纪亚红 王丰 曹丹娜 赵永厚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94-96,共3页
健康人群发展为精神分裂症之前有一个较长的“前驱期”,处于此期的人群为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若不及早进行干预治疗,1年内将有三分之一的高危人群发展为精神分裂症。通过脑结构及脑功能成像技术MRI、PET获取脑结构、功能数据,再结合临... 健康人群发展为精神分裂症之前有一个较长的“前驱期”,处于此期的人群为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若不及早进行干预治疗,1年内将有三分之一的高危人群发展为精神分裂症。通过脑结构及脑功能成像技术MRI、PET获取脑结构、功能数据,再结合临床资料可判断精神分裂证高危人群是否转归为精神分裂症。PET检查显示更多的纹状体多巴胺合成,MRI检查显示脑灰质体积增大以及额叶区大脑活动增加是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产生积极反应的潜在标志。MRI检查显示,前额叶皮层中灰质体积增大和厚度增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药物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影像学技术 脑结构及功能成像技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核磁共振成像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的CT与MRI诊断
9
作者 田超 崔世民 +2 位作者 张蕾莉 刘梅丽 靳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3期239-240,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枢神经系统 核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TOF-PET/MR在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璐 杨斌 +3 位作者 张龙江(综述) 刁强 卢光明 郑玲(审校)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583-1585,共3页
一体化TOF-PET/MR集多模态、多参数、多种无创检查于一体的综合评估模式推动了现代精准医学的发展。同步采集的图像数据可进行部分容积校正、运动校正的优化;有利于PET对神经系统的数据进行动态建模;并且对相关的脑转化研究产生巨大的... 一体化TOF-PET/MR集多模态、多参数、多种无创检查于一体的综合评估模式推动了现代精准医学的发展。同步采集的图像数据可进行部分容积校正、运动校正的优化;有利于PET对神经系统的数据进行动态建模;并且对相关的脑转化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对一体化TOF-PET/MR技术在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学和科研优势、转化研究优势3个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时间飞跃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图像分析系统
11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5期270-270,共1页
生物医学图像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宏观图像分析系统大家较为熟悉,主要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制造的医疗仪器设备,包括X射线、ET、MRI(核磁共振)、超声多谱勒等。微观图像分析则是指通过显微镜与计算机连接,将显微镜下的细胞、组织... 生物医学图像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宏观图像分析系统大家较为熟悉,主要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制造的医疗仪器设备,包括X射线、ET、MRI(核磁共振)、超声多谱勒等。微观图像分析则是指通过显微镜与计算机连接,将显微镜下的细胞、组织图像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分析,以改变长期以来对于组织和细胞形态结构只能靠人工观测,定性或半定量的描述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析系统 生物医学图像 细胞形态结构 计算机连接 医疗仪器设备 技术制造 医学成像 核磁共振 人工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I数据采集芯片提升CT成像效果
12
作者 《电子产品世界》 2009年第3期71-71,共1页
ADI近日推出一款全新的电流/数字转换器芯片ADAS1128.它使得高层数CT系统能够以高精度和丰富信息量捕获实时移动图像(如跳动的心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的应用随着技术进步正在不断增长,已可提供更清晰、更具体的人体图片... ADI近日推出一款全新的电流/数字转换器芯片ADAS1128.它使得高层数CT系统能够以高精度和丰富信息量捕获实时移动图像(如跳动的心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的应用随着技术进步正在不断增长,已可提供更清晰、更具体的人体图片以供医生分析和诊断。与此同时,医疗保健场所对质量更好、更快和更经济的诊断成像设备的需求也在增长,这款器件完全可以满足这些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芯片 CT系统 ADI 成像效果 计算机断层扫描 数字转换器 技术进步 医疗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片薄刨花低温干燥变形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13
作者 王子恕 施静波 +4 位作者 徐德良 周晓燕 梅长彤 曹树扬 纪佳俊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60,共8页
大片薄刨花采用常规滚筒干燥工艺变形显著,影响施胶、铺装及热压等一系列后续工艺,最终降低生产的刨花板力学性能。低温网带式干燥工艺作为一种新型刨花干燥工艺被提出来解决大片薄刨花干燥的变形问题。然而,此方面的研究非常少,阻碍了... 大片薄刨花采用常规滚筒干燥工艺变形显著,影响施胶、铺装及热压等一系列后续工艺,最终降低生产的刨花板力学性能。低温网带式干燥工艺作为一种新型刨花干燥工艺被提出来解决大片薄刨花干燥的变形问题。然而,此方面的研究非常少,阻碍了该工艺的应用和推广。研究了单片辐射松大片刨花在相对较低的140℃恒定干燥温度下,其纹理方向、厚度和长宽比对刨花变形的影响,为后续大片刨花低温网带式干燥工艺的优化奠定理论基础。刨花纹理方向与长边角度具体控制为0°~30°,31°~60°和61°~90°;平均厚度控制为0.37,0.45,0.55和0.65 mm;长宽比控制为3.5,4.5,5.5和6.5。干燥结束后刨花的变形程度通过自定义的变形高度∶刨花长宽比、变形高度∶刨花长度及变形高度∶刨花宽度定量评定。此外,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X-CT)技术探索了单片刨花干燥过程中含水率分布情况,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技术探索了辐射松早材和晚材试样干燥过程中水分分布的差异,基于此分析了刨花变形的机理。结果表明,140℃干燥温度下辐射松刨花的纹理方向、厚度、长宽比均显著影响刨花干燥后的变形。刨花纹理方向与长边夹角越大、刨花越薄,干燥后刨花变形程度越大。刨花长宽比对干燥变形的影响随变形评价指标的变化而变化。干燥过程中刨花内部与边缘的含水率差异以及早晚材差异是导致刨花变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片薄刨花 低温干燥 刨花变形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CT) 低场核磁共振(LF-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医学科学发展的前景 被引量:2
14
作者 姜金廷 关伟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第02S期164-164,共1页
就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回顾,通过事实证明:放射医学、超声医学、激光医学、计算机远程医疗技术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都是医学工程研发的成果,由此说明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力地推... 就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回顾,通过事实证明:放射医学、超声医学、激光医学、计算机远程医疗技术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都是医学工程研发的成果,由此说明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力地推动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并对21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计算机断层摄影 螺旋CT 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 介入医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RADS分级联合SPE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分析
15
作者 亢常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26-529,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分级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 目的:分析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分级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8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析TI-RADS分级、SPECT诊断及联合诊断结果,并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TI-RADS分级联合SPECT诊断结果中良、恶性结节分别为58个、24个.TI-RADS分级联合SPE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高于TI-RADS分级和SPEC单独诊断(P<0.05).TI-RADS分级联合SPE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the Curve,AUC)最大为0.849.结论:TI-RADS分级联合SPECT能够提高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甲状腺 良恶性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6
作者 许健 卢光明 +2 位作者 郑玲 袁彩云 陈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10-914,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 IST)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G IST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病灶分布于食管1例,胃29例,小肠16例,大肠5例,胃肠道外2例。病理分型:良性G IST 14例,交界性10例,恶性26例,未确定3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占38%(20/53),腹部不适及腹痛占36%(19/53)。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黏膜下富含血供的肿块,境界清晰光整,外生性为主,肿块内出血、坏死、囊性变明显,局部淋巴结无转移。结论:G I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准确定位、良恶性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评估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刁强 卢光明 王修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990-993,1004,共5页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发生于胸膜间皮细胞而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罕见肿瘤。由于该病无典型表现,误诊率很高,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正确评估已成为MPM诊治的必然趋势。影像学检查在MPM的诊断、分期及病情评估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就多...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发生于胸膜间皮细胞而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罕见肿瘤。由于该病无典型表现,误诊率很高,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正确评估已成为MPM诊治的必然趋势。影像学检查在MPM的诊断、分期及病情评估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就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胸膜间皮瘤诊断、分期、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X线 计算机X线断层摄像术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 X线断层摄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认知功能和MRI及PET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贾建军 尹岭 +5 位作者 王鲁宁 汤洪川 田嘉禾 安宁豫 杨炯炯 卢文甫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研究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transientglobalamnesia ,TGA)患者认知功能及脑代谢状况。方法 对 3例临床诊断为TGA的患者分别行简易心理测试 (MMSE)、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 (WMS R)测定和脑核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 ,在恢复后不同时间以1... 目的 研究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transientglobalamnesia ,TGA)患者认知功能及脑代谢状况。方法 对 3例临床诊断为TGA的患者分别行简易心理测试 (MMSE)、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 (WMS R)测定和脑核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 ,在恢复后不同时间以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 (18F FDG)为示踪剂行脑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positrone missiontomography ,PET)成像 ,并对其图像、量表测试结果与病史作对照研究。结果  3例患者MMSE测试及MRI扫描均未见明显异常 ,而WMS R测试及PET成像显示 :1例正常 ,另外 2例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 ,与记忆相关结构有不同程度的低代谢。结论 TGA患者认知功能及局部脑代谢与其症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尽早终止其发作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认知功能 核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影像^(18)F-FDG符合显影、^(99m) Tc-MDP骨显影及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建强 曹春晓 +2 位作者 杨琦 周凡 廖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1期2092-2095,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影像^(18)F-FDG符合显影、^(99m) Tc-MDP骨显影及MRI在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拟诊恶性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患者72例行常规^(99m) Tc-MDP全身骨显像,同期(2周内)行^(18)F-FDG符合显影和MRI。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多模式影像^(18)F-FDG符合显影、^(99m) Tc-MDP骨显影及MRI在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拟诊恶性肿瘤或肿瘤术后复发患者72例行常规^(99m) Tc-MDP全身骨显像,同期(2周内)行^(18)F-FDG符合显影和MRI。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以病理结果或两种以上影像技术(MRI、CT等)结果或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为最终结果,比较^(18)FFDG符合显影、^(99m) Tc-MDP骨显像与MRI的诊断结果,每两种方法间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自结果。结果 72例患者中56人有脊柱转移,共探测到120个椎体转移,^(18)F-FDG符合显像探测脊柱转移瘤灵敏度为87.5%(49/56),特异性为81.3%(13/16)和准确性为86.1%(62/72);^(99m) Tc-MDP骨显像分别为85.7%(48/56),75.0%(12/16)和83.3%(60/72);MRI分别为94.6%(53/56);87.5%(14/16)和93.1%(67/72)。三种方法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种方法在120个转移瘤椎体的检出率分别是86.7%(104/120)、70.0%(84/120)和93.3%(112/120),^(99m) Tc-MDP骨显像与^(18)FFDG符合显像和MRI诊断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8)F-FDG符合显像和MR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m) Tc-MDP骨显像一次成像便于整体评价全身骨病变,在肿瘤脊柱转移的筛查中仍是首选方法,^(18)FFDG符合显影与MRI起鉴别诊断和重要补充的作用,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 符合显影 ^18F氟脱氧葡萄糖 ^99m锝美罗酸盐 M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和MRI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蒲伟 赵春琴 +1 位作者 曾宪春 王荣品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2期50-52,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脑血管疾病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两种技术实施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82例确诊为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诊断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CT技术进行诊断,研究组采用MRI技... 目的对比研究脑血管疾病采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两种技术实施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82例确诊为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诊断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CT技术进行诊断,研究组采用MRI技术进行诊断。对比两组诊断符合率、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误诊和漏诊情况、诊断原因导致的纠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为95.1%,高于对照组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为(20.16±2.54)min,显著长于研究组的(13.92±2.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误诊和漏诊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诊断原因导致的纠纷事件发生率为2.4%(1/41),低于对照组的14.6%(6/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疾病采用MRI技术实施影像学诊断,能够缩短检查操作时间,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断符合率,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