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茯苓硫酸酯化多糖的制备及其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用不同方法制备3种茯苓多糖硫酸酯(Pachyman sulfate,PS),并对其进行核磁共振波谱对比分析,为多糖硫酸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氯磺酸为磺化试剂硫酸化茯苓多糖制备茯苓多糖硫酸酯PSⅠ-和PSⅡ-,以氨基磺酸为磺化试剂制备PSⅢ-,... [目的]用不同方法制备3种茯苓多糖硫酸酯(Pachyman sulfate,PS),并对其进行核磁共振波谱对比分析,为多糖硫酸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氯磺酸为磺化试剂硫酸化茯苓多糖制备茯苓多糖硫酸酯PSⅠ-和PSⅡ-,以氨基磺酸为磺化试剂制备PSⅢ-,分析磺化反应前后和不同硫酸根取代度(Degree of sulfation,DS)的多糖碳原子化学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PSⅠ-(DS=2.80)分子所有自由羟基均发生取代反应;PⅡS-(DS=1.55)C-6羟基被全部酯化,C-2和C-4羟基发生部分酯化反应;PSⅢ-(DS=0.95)C-6和C-2羟基发生部分硫酸酯化反应。[结论]发生取代反应的碳原子化学位移移动的距离与PS的DS呈正相关,核磁共振技术能够提供多糖结构解析的关键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硫酸化 茯苓多糖硫酸酯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多维数据融合分析的新疆甜瓜产地溯源研究
2
作者 马礼进 沈琦 +5 位作者 何伟忠 范盈盈 唐超 谢双南 刘志 王成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5-2365,共11页
为实现新疆县市级地理尺度间甜瓜原产地溯源,本研究以新疆15个县市主产区的239份甜瓜样本为对象,分析样本稳定同位素、多元素、^(1)H核磁波谱特征;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模提取多源数据中的主要贡献变量。结果表明,δ^(2)H、Al、P、N... 为实现新疆县市级地理尺度间甜瓜原产地溯源,本研究以新疆15个县市主产区的239份甜瓜样本为对象,分析样本稳定同位素、多元素、^(1)H核磁波谱特征;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模提取多源数据中的主要贡献变量。结果表明,δ^(2)H、Al、P、Na、δ^(18)O和^(1)H核磁共振波谱中化学位移(δ)为2.5528和2.5253时的响应信号为最重要的判别变量(VIP>1);单独应用稳定同位素及多元素、核磁共振波谱建模,总体判别准确度分别为85.8%和72.8%,难以满足溯源应用的要求;多源多维数据融合建模可提升甜瓜判别准确度至95.8%,能够实现县市级微观地理尺度间的新疆甜瓜溯源。本研究可为新疆甜瓜原产地确证与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稳定同位素及多元素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多变量统计方法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与氢氟酸烧伤后毒物吸收速度与细胞内外分布的比较
3
作者 阮仕荣 石德光 +1 位作者 胡秀莲 刘玲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17-20,共4页
目的了解磷及氢氟酸烧伤后毒物吸收速度与细胞内外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表面线圈19F与31P活体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19F NMRs,31P NMRs)直接观测磷与氢氟酸烧伤后小鼠肝脏吸收情况,以及F-在血细胞与血浆中的比值。结果磷烧伤后肝脏磷酸吸... 目的了解磷及氢氟酸烧伤后毒物吸收速度与细胞内外分布情况。方法应用表面线圈19F与31P活体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19F NMRs,31P NMRs)直接观测磷与氢氟酸烧伤后小鼠肝脏吸收情况,以及F-在血细胞与血浆中的比值。结果磷烧伤后肝脏磷酸吸收在伤后5 h达到高峰;氢氟酸烧伤后肝脏F-的吸收在5 min即达到高峰,血浆氟显著高于血细胞内。结论氟在细胞外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内,而磷酸在细胞内则高于细胞外;可以解释为何氢氟酸烧伤后细胞内钙升高而磷烧伤后钙降低。氢氟酸烧伤后F-的吸收远较磷烧伤后的磷酸吸收迅速,两者间差异可以解释为何氢氟酸烧伤后血钙降低远较磷烧伤后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氟酸 烧伤 游离钙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高邻位热塑性酚醛树脂作为树脂纤维前驱体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卢宇晗 黄元波 +4 位作者 李欣 杨晓琴 刘灿 王继大 郑志锋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197,共6页
以大理漾濞核桃(Juglans regia)壳液化物为原料,合成了生物基热塑性酚醛树脂(thermoplastic phenolic resin,TPPF),探讨了核桃壳液化物中苯酚(phenol,P)与甲醛(formaldehyde,F)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TPPF得率、游离酚含量和有... 以大理漾濞核桃(Juglans regia)壳液化物为原料,合成了生物基热塑性酚醛树脂(thermoplastic phenolic resin,TPPF),探讨了核桃壳液化物中苯酚(phenol,P)与甲醛(formaldehyde,F)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TPPF得率、游离酚含量和有机元素含量的影响,在获得优化合成条件的基础上,使用ZnOH为催化剂合成生物基高邻位热塑性酚醛树脂(High-Ortho TPPF),探讨了甲醛加入次数对生物基High Ortho TPPF的邻对位比值(O/P)的影响,并采用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FTIR)对生物基High Ortho TPPF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生物基TPPF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核桃壳液化物中苯酚与甲醛的摩尔比1∶0.75、反应时间3.5h、反应温度85℃,树脂得率为75.70%,游离酚含量为9.18%;在此基础上,利用FTIR可发现采用两步甲醛法能够制备生物基High Ortho TPPF,其邻对位比值通过核磁验证为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热塑性酚醛树脂 生物基高邻位热塑性酚醛树脂 液化物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