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弥散加权的原理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张宗军 黄伟 卢光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磁共振 (MR)弥散加权 (DM)成像与常规核磁共振成像 (MRI)不同 ,它的基础是水分子运动 ,提供基于脑生理状态的信息 ,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为 94 % ,特异性为 10 0 % ,同时能可靠地鉴别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硬膜下积脓与积液、脓... 磁共振 (MR)弥散加权 (DM)成像与常规核磁共振成像 (MRI)不同 ,它的基础是水分子运动 ,提供基于脑生理状态的信息 ,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为 94 % ,特异性为 10 0 % ,同时能可靠地鉴别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硬膜下积脓与积液、脓肿与肿瘤坏死。在颅内其他病变如肿瘤、感染、外伤和脱髓鞘等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价中也能提供一些信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技术 ,磁共振弥散加权 (MRDW )应成为脑卒中检查的首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弥散加权 脑卒中 脑肿瘤 脑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核磁共振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焦力群 凌锋 缪中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283-287,共5页
近年来,国内外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通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预后,现代 MRI技术的应用对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关键词 核磁共振技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灌注加权成像 PWI 弥散加权成像 DW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MRI常规与弥散成像判断多发性硬化斑块的病理基础 被引量:2
3
作者 初曙光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70-374,共5页
目的:研究MRI常规与弥散成像(DWI,DTI)联合应用,在判定多发性硬化斑块病理基础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4例脑部多发性硬化病例进行联合MRI常规及弥散加权(DWI)、弥散张量成像(DTI)。其中1例为继发进展型(SP型),13例为好转-复发型(RR型... 目的:研究MRI常规与弥散成像(DWI,DTI)联合应用,在判定多发性硬化斑块病理基础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4例脑部多发性硬化病例进行联合MRI常规及弥散加权(DWI)、弥散张量成像(DTI)。其中1例为继发进展型(SP型),13例为好转-复发型(RR型)。首次发作期(急性斑块)成像者5例,缓解期(慢性斑块)成像者9例。分析常规MRI T_1WI、T_2WI及DWI、DTI成像后所获得的ADC图、FA图上的信号改变,量化分析DTI成像中的平均D值及各向异性指数AI值。结果:急性与慢性MS斑块MRI表现明显不同。急性MS斑块较大,斑块内信号不均匀,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中心为数毫米至2cm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异常信号影,呈T_1WI低、T_2WI高信号,推测病理为脱髓鞘或轴索丢失。周围为片状不规则形T_1WI略低、T_2WI略高信号影,考虑为水肿。发作期MS斑块DWI可呈现高信号,e指数ADC图亦可呈现高信号,但范围后者明显小于前者。斑块中心平均D值升高、AI值明显下降,周围ADC值亦升高、但不如前者明显,AI值无明显改变,支持常规MRI关于斑块病理的推测。慢性MS斑块较小,多呈小片状或宽条状分布于侧脑室旁,T_1WI呈略低信号、T_2WI高信号。DWI呈近等信号、e指数ADC图呈等或略低信号。斑块平均D值不同程度升高、AI值下降,提示为脱髓鞘或轴索丢失,而无水肿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病理改变 MRI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MS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表观弥散系数预测放射治疗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曲金荣 李少武 +4 位作者 艾林 蒋田仔 王奇峰 戴建平 江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1-335,共5页
目的早期预测肿瘤放射治疗的反应和无进展生存期(Time-to-progression,TTP)对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优化至关重要。本研究对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中弥散加权成像的变化与放射治疗的疗效TTP进行对照研究,评价... 目的早期预测肿瘤放射治疗的反应和无进展生存期(Time-to-progression,TTP)对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优化至关重要。本研究对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中弥散加权成像的变化与放射治疗的疗效TTP进行对照研究,评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预测其疗效和TTP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术后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弥散成像的变化与放射治疗疗效、TTP。测量放射治疗前1周内、放射治疗中(放射剂量达30Gy)残存肿瘤及瘤周组织的ADC值,根据放射治疗结束后4周与放射治疗前的MR图像显示肿瘤大小的变化将放射治疗疗效分为4组:CR(complete resolution),PR(partial response),SD(stable disease),PD(progressive disease),对ADC与放射治疗疗效和TTP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R组残存肿瘤的ADC值放射治疗中明显高于治疗前,而PD组残存肿瘤的ADC值放射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D组瘤周组织的ADC值放射治疗中明显增高。残存肿瘤放射治疗中与治疗前ADC的变化和TTP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099,P值是0.622,瘤周组织ADC的变化与TTP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352,P值是0.036。结论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残存肿瘤及瘤周组织的ADC值能预测其放射治疗的疗效和T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胶质母细胞瘤 放射治疗 T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韩崇玉 邓毓锐 +2 位作者 张士勇 陈军 郭海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1期74-74,共1页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和影像学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TIA持续时间≤1h组(13例)和1~24h组(23例),分析头颅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显影率特点,对两组患...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和影像学特征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TIA持续时间≤1h组(13例)和1~24h组(23例),分析头颅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显影率特点,对两组患者1年后进行随访,分析脑梗死发生率与持续时间和影像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果TIA持续时间≤1h组2例头颅MRI-DWI异常,持续时间1~24h组17例头颅MRI-DWI异常(χ^2=11.416,P=0.001)。1年后随访结果;持续时间≤1h组1例发生脑梗死,持续时间1~24h组14例发生脑梗死(χ^2=9.663,P=0.004)。结论 TIA持续时间长,头颅MRI—DWI异常率高,其临床预后结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T高清RS-EPI DWI与SS-EPI DWI序列诊断中耳胆脂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9
6
作者 邹静 陈录广 +8 位作者 陈玉坤 王振 张国平 李鸿彬 张晶 喻国宁 张涛 郑宏良 陆建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7,共8页
目的比较用高清读出分段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readout-segmented-echo-planar imaging-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RS-EPI DWI)与单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加权成像(single-shot echo-planar imaging-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SS-EPI... 目的比较用高清读出分段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readout-segmented-echo-planar imaging-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RS-EPI DWI)与单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加权成像(single-shot echo-planar imaging-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SS-EPI DWI)技术检测中耳胆脂瘤中的效果。方法 21例临床诊断中耳胆脂瘤和7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阴性对照用于检验RS-EPI DWI序列MRI检测胆脂瘤的能力。术中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胆脂瘤,并送病理检测。每位患者分别采用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T2-weighted turbo spin echo, T2W-TSE)、RS-EPI DWI和单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加权成像(single-shot echo-planar imaging-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SS-EPI DWI)序列行MRI检查。采用ImageJ软件的图像计算功能将同一层面的RS-EPI DWI的B值1000影像分别与T2W-TSE MRI和CT影像进行融合定位。测量胆脂瘤阳性信号的最小直径,将RS-EPI DWI序列与SS-EPI DWI序列获取的影像进行比较。结果胆脂瘤在RS-EPI DWI序列b值为0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与T2W-TSE MRI相似,然而在RS-EPI DWI序列b值为1000的图像中,胆脂瘤表现为白色高信号,边界清晰,脑脊液等液体为黑色的低信号,脑组织为中等灰白色信号,边缘部位有较强信号,普通炎症病灶表现为黑色低信号。SS-EPI DWI序列b值为0的影像显示脑组织有较大的变形,在SS-EPI DWI序列b值为1000的图像中,胆脂瘤显示为白色高信号,其范围小于RS-EPI DWI序列b值为1000的图像显影。将RS-EPI DWI序列b值为1000的图像与T2W-TSE MRI进行融合精准地验证了前者显示的胆脂瘤的解剖定位,与CT融合显示的解剖定位更加利于识别病灶。RS-EPI DWI检测胆脂瘤的阳性率为100%,无假阴性;SS-EPI DWI检测胆脂瘤的阳性率为81.0%,假阴性率为19.0%,二者相差非常显著(P<0.05, Pearsonχ2检验)。RS-EPI DWI在对照组有1例假阳性,SS-EPI DWI在对照组无假阳性。RS-EPI DWI显示最小尺寸的平均值为1233.3μm,最小值为700μm,SS-EPI DWI显示最小尺寸的平均值为1968.8μm,最小值为1000μm,二者平均值相差非常显著(P<0.01,配对t检验)。RS-EPI DWI显示平均阳性层数为4.2,最多阳性层数为10层,SS-EPI DWI显示平均层数为3.1,最多阳性层数为11层,二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配对t检验)。结论 RS-EPI DWI较SS-EPI DWI序列检测中耳胆脂瘤的灵敏度更高,形态结构显示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脂瘤 诊断 核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敏 辛小燕 +1 位作者 杨健 徐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830-832,I0004,共4页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梗死最主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非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对比研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梗死最主要的病因和危险因素,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与非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对比研究,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证实的9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82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形态、数量和回声特征。结果:脑梗死组斑块阳性率76.7%,明显高于对照组(32.9%,P<0.01);脑梗死组斑块以不均质斑块(61.1%)和不规则斑块(36.8%,P<0.01)为主,且梗死侧明显。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和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 弥散加权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2型糖尿病低血糖脑病MRI表现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芳 曹惠霞 陈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36-637,共2页
1资料 患者,女,62岁,因“血糖升高8个月,昏迷6d”入院。2009年8月体检发现血糖增高,2010年3月开始口服降糖药治疗.未监测血糖。4月因“乏力、恶心、行走不便加重”于当地住院.住院期间因血糖较高改行预混胰岛素降糖治疗,血糖... 1资料 患者,女,62岁,因“血糖升高8个月,昏迷6d”入院。2009年8月体检发现血糖增高,2010年3月开始口服降糖药治疗.未监测血糖。4月因“乏力、恶心、行走不便加重”于当地住院.住院期间因血糖较高改行预混胰岛素降糖治疗,血糖控制于8~11mmol/L。6月底出院后改“达美康”控制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脑病 核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