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观剩余油核磁共振二维谱测试技术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军 孟小海 +1 位作者 王为民 刘乃贵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4-659,共6页
多孔介质中油水的有效区分是目前微观剩余油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利用核磁共振T2谱可以准确测定多孔介质中流体饱和度的特点,通过引进扩散系数这一参数,将先进的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应用于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研究中,解决了油水定量区分的... 多孔介质中油水的有效区分是目前微观剩余油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利用核磁共振T2谱可以准确测定多孔介质中流体饱和度的特点,通过引进扩散系数这一参数,将先进的核磁共振二维谱技术应用于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研究中,解决了油水定量区分的问题。同时,通过提升设备技术指标、优化计算方法、建立受激回波双极脉冲梯度法等方式,解决了高黏油测量中短弛豫组分缺失的问题,使得该技术可以充分满足剩余油微观赋存状态研究需求,为实现微观剩余油的定量表征提供了一种新的实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二维谱 弛豫时间 扩散系数 微观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核磁共振二维谱确定芫花素-6-C-β-D-吡喃葡萄糖基(2→1)-O-α-L-吡喃鼠李糖苷的双糖结构
2
作者 韦松 陈艳 +1 位作者 思秀玲 许学健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5-66,共2页
[目的]确定一种黄酮双糖苷中双糖的结构。[方法]用1H-1HCOSY-45、HSQC和HMBC谱确定双糖的联接位置。[结果]鼠李糖联连在葡萄糖的2位上(1→2)。[结论]采用核磁共振二维谱能明确该双糖的1H,13C核的化学位移归属。
关键词 芫花素-6-C-β-D-吡喃葡萄糖基(2→1)-O-α-L-吡喃鼠李糖苷 核磁共振二维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三(2-吡啶甲基)胺识别体的荧光化学敏感器核磁共振谱分析
3
作者 高云玲 丁钟 +2 位作者 彭孝军 孙世国 孙立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2-84,共3页
采用二维核磁共振谱技术对新型丹磺酰胺和1,8_萘酰亚胺荧光化学敏感器的结构进行了测定。应用 1H - 1HCOSY、HSQC。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荧光化学敏感器 丹磺酰胺 1 8-萘酰亚胺 三(2-吡啶甲基)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二取代-1,1′-联萘化合物的NMR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钟世舟 祝亚非 +1 位作者 许遵乐 张小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9-13,共5页
用二维核磁共振谱(COSY、HMQC、HMBC、FG_HMBC)进一步研究了2,2′-二羟基-1,1′-联萘(1)、2,2′-二甲氧基-1,1′-联萘(2)、2,2′-亚甲二氧基-1,1′-联萘(3)、2,2′-亚乙... 用二维核磁共振谱(COSY、HMQC、HMBC、FG_HMBC)进一步研究了2,2′-二羟基-1,1′-联萘(1)、2,2′-二甲氧基-1,1′-联萘(2)、2,2′-亚甲二氧基-1,1′-联萘(3)、2,2′-亚乙二氧基-1,1′-联萘(4)、2-羟基-2′-甲氧基-1,1′-联萘(5)、2-羟基-2′-乙氧基-1,1′-联萘(6)、2-羟基-2′-异丙氧基-1,1′-联萘(7)、2-羟基-2′-丁氧基-1,1′-联萘(8)和2-羟基-2′-氧乙酸基-1,1′-联萘(9)等9个2,2′-二取代-1,1′-联萘化合物,确定了它们的氢谱和碳谱谱峰的归属,指出联萘化合物的立体结构、萘环的磁各向异性对质子谱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H8(H8′);而其对环碳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联萘衍生物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条件下顺(2-乙酰胺基-1-溴-2-(对-甲氧基苯基)乙基)膦酸二乙酯的1,2消除反应
5
作者 祁欣 徐莉 彭孝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0-183,共4页
报道了在碱性条件下,顺(2 -乙酰胺基- 1 -溴 -2- (对- 甲氧基苯基)乙基)膦酸二乙酯进行的是-1,2-消除 反应而不是所期望的亲核取代反应。产物结构用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确证。与文献 报道的甲基磺酸酯离去基... 报道了在碱性条件下,顺(2 -乙酰胺基- 1 -溴 -2- (对- 甲氧基苯基)乙基)膦酸二乙酯进行的是-1,2-消除 反应而不是所期望的亲核取代反应。产物结构用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确证。与文献 报道的甲基磺酸酯离去基团相比,在碳酸钾存在下,反应原料中的α- 溴原子作为相对较弱的离去基团导致很 低的转化率;而在1,8 -二氮杂双环[5,4,0] -十一碳 -7 -烯(DBU)存在下,由于α- 溴原子较强的电负性,其诱导 作用使得邻位β- 氢原子较易与碱作用,因而导致1,2消除反应。在无碱条件下α- 溴原子较弱的离去性和膦酸 酯较大的空间阻碍应是苯并三唑不能取代溴原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除反应 胺基溴化反应 膦酸酯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不同岩性组合页岩油赋存状态及可动性
6
作者 方锐 蒋裕强 +8 位作者 杨长城 邓海波 蒋婵 洪海涛 唐松 谷一凡 朱讯 孙莎莎 蔡光银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2-769,共18页
通过系统分析钻井取心资料,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细分为纯页岩型组合、介壳型页岩组合和粉砂型页岩组合等3类5种岩性组合,在此基础上,总结不同岩性组合页岩储层宏观、微观特征差异,识别并评价不同岩性组合页岩油储层流体赋存状... 通过系统分析钻井取心资料,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细分为纯页岩型组合、介壳型页岩组合和粉砂型页岩组合等3类5种岩性组合,在此基础上,总结不同岩性组合页岩储层宏观、微观特征差异,识别并评价不同岩性组合页岩油储层流体赋存状态特征及可动性,优选有利岩性组合类型。研究表明:①凉高山组页岩油分为游离油和吸附油,游离油具有易流动油和束缚油2种赋存状态,页岩孔隙中,小孔主要赋存吸附油和束缚油,中孔主要赋存束缚油和易流动油,大孔主要为易流动油;二维核磁共振T2≥0.2 ms,1≤T1/T2<10的区域为易流动油以及束缚油信号,T2<0.2 ms,10≤T1/T2<100的区域则为吸附油信号,并建立了凉高山组不同赋存状态流体二维核磁共振T1-T2识别图版;核磁共振孔径转换揭示了凉高山组页岩油游离油孔径下限为60 nm,建立了基于孔径大小和流体赋存状态的页岩油储层孔隙划分方案。②有机质含量、流体流动能力、矿物组成及孔隙结构是凉高山组页岩油赋存及可动性的直接影响因素。③粉砂型页岩组合大孔及微裂缝发育,易流动孔隙占比高,可动油更容易富集;粉砂纹层构造发育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储集空间,也会提高孔隙连通性,有利于页岩油聚集、赋存及流动,指示了粉砂型页岩组合为凉高山组有利岩性组合类型,其发育层段即为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油勘探开发有利层段。明确粉砂型页岩组合孔-缝配置关系是未来凉高山组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突破的主要攻关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性 赋存状态 核磁共振T1-T2 岩性组合 页岩油 凉高山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州漏芦中蜕皮甾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程捷恺 张永红 +2 位作者 张自义 程东亮 张国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84-2088,共5页
从祁州漏芦的根中分离得到 7个蜕皮甾酮化合物 ,采用近代光谱方法鉴定其为 ajugasterone C-2 ,3;2 0 ,2 2 -diacetonide( 1 ) ;2 5 -deoxy-9( 1 1 ) -dehydro-2 0 -hydroxyecdysone-2 0 ,2 2 -monoacetonide( 2 ) ;ajugasteroneC-2 0 ,2... 从祁州漏芦的根中分离得到 7个蜕皮甾酮化合物 ,采用近代光谱方法鉴定其为 ajugasterone C-2 ,3;2 0 ,2 2 -diacetonide( 1 ) ;2 5 -deoxy-9( 1 1 ) -dehydro-2 0 -hydroxyecdysone-2 0 ,2 2 -monoacetonide( 2 ) ;ajugasteroneC-2 0 ,2 2 -monoacetonide( 3) ;ajugasterone C ( 4 ) ;rhapontisterone C( 5 ) ;ecdysterone( 6 ) ;1 1 α-hydrox-yecdysterone ecdysterone( 7) .其中化合物 1和 2是在自然界中首次分离到的新化合物 ,化合物 3是首次在祁州漏芦中分离得到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祁州漏芦 蜕皮甾酮 中药 核磁共振 分离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车菊素结构的2D NMR确定
8
作者 戴静秋 朱启秀 +1 位作者 杨立 李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5-27,共3页
从菊科药用植物蕴苞麻花头 (SerratulastranglataIljin)中分离得到一含氯的愈创木内酯型的倍半萜———矢车菊素 (centaurepensin) ,利用1H -1HCOSY、HMQC、HMBC及1H -1HNOESY等二维波谱技术鉴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 ,并对其 1H和 13CNMR... 从菊科药用植物蕴苞麻花头 (SerratulastranglataIljin)中分离得到一含氯的愈创木内酯型的倍半萜———矢车菊素 (centaurepensin) ,利用1H -1HCOSY、HMQC、HMBC及1H -1HNOESY等二维波谱技术鉴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 ,并对其 1H和 13CNMR的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蕴苞麻花头 倍半萜 矢车菊素 核磁共振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2DNMR确定金色酰胺醇酯的结构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明焱 苏镜娱 +1 位作者 曾陇梅 李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5-47,共3页
从中国南海红藻鹧鸪菜(Caloglossaleprieurii)中首次分离得到二肽金色酰胺醇酯(aurantiamideacetate)。利用1H - 1HCOSY、13C - 1HCOSY、HMBC等二维谱手段鉴定了该化合物的结构 ,对其1H和 13CNMR的信号进行了归属 ,并且确定了其绝对构型。
关键词 海藻 鹧鸪菜 金色酰胺醇酯 结构鉴定 核磁共振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