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平县核桃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
1
作者 冯丽娜 王冬梅 +4 位作者 冯小飞 杨美荣 杨紫江 张雁东 苏嗣杰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86-89,共4页
对大理州永平县北斗乡梅花村核桃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从感病叶片材料中分离到6株真菌,致病力试验证实了Dlyp-3、4、6对核桃叶片均有致病能力,其中Dlyp-6对核桃叶片的致病能力最强,离体接种病斑面积达到了3.27cm^(2),其次为Dly... 对大理州永平县北斗乡梅花村核桃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从感病叶片材料中分离到6株真菌,致病力试验证实了Dlyp-3、4、6对核桃叶片均有致病能力,其中Dlyp-6对核桃叶片的致病能力最强,离体接种病斑面积达到了3.27cm^(2),其次为Dlyp-4,病斑面积达到了0.53cm^(2)。基于3株病原菌rDNA-ITS序列比对以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Dlyp-3为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 wangensis)、Dlyp-4为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oryzae)、Dlyp-6为附球霉属(Epicoccum thai-landicum)真菌。该研究可为该地区核桃叶部病害病原菌鉴定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叶斑病 病原菌分离鉴定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气象因子对核桃叶斑病发生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杰 徐方媛 +2 位作者 蒋萍 李飞剑 阿力木江·艾尔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7-133,共7页
核桃叶斑病的病原分离鉴定结果为链格孢菌。在此基础上,为明确核桃叶斑病发生动态与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6、2017年4-9月,在位于洛浦县2个乡镇的观测园内,利用便携式气象站定时收集样地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数据,调查... 核桃叶斑病的病原分离鉴定结果为链格孢菌。在此基础上,为明确核桃叶斑病发生动态与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6、2017年4-9月,在位于洛浦县2个乡镇的观测园内,利用便携式气象站定时收集样地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数据,调查监测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得到25组病情指数,绘制各气象因子与病害发生动态曲线,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综合影响病情的发展速度,春季核桃展叶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增高和一定的降雨量有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侵染,5月下旬温度激增,加速病情发展,5月底达到第1个高峰;6月底至7月中旬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降雨量的增多和持续较高的温度,病害产生第2个流行高峰;8月中旬以后,温度逐渐降低,病情流行速度减缓,虽然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处于病害调查期较高的阶段,但对病害流行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病害的监测预报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因子 核桃叶斑病 发生动态 影响 病原菌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叶斑病发生动态及病情扩展进程研究初报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杰 蒋萍 +2 位作者 艾力夏提.麦麦提艾力 李飞剑 艾斯克尔.肉孜麦麦提 《中国森林病虫》 2019年第1期19-22,共4页
为明确核桃叶斑病的发生动态及病情扩展进程,于2017年4—10月在洛浦县3个乡镇的观测园内,对核桃叶斑病病情以及病斑产生时间、扩散规律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核桃一次枝发病始于4月中下旬,5月下旬和7月中旬为发病盛期,9月中旬后病害... 为明确核桃叶斑病的发生动态及病情扩展进程,于2017年4—10月在洛浦县3个乡镇的观测园内,对核桃叶斑病病情以及病斑产生时间、扩散规律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核桃一次枝发病始于4月中下旬,5月下旬和7月中旬为发病盛期,9月中旬后病害发展缓慢或停滞。二次枝于6月上中旬发病,6月下旬为第1个发病高峰,8月下旬为第2个发病高峰,病害末期同一次枝。病原菌首先侵染复叶基部的小叶,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蔓延,36~45 d后整个复叶感病。单叶病斑扩展速度越快,病情发展越快。5月中旬病斑扩展最快,单病斑从开始产生到连片需要约5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叶斑病 发生动态 扩展进程 病斑 扩展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叶斑病病菌菌丝体及孢子越冬存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金宇 迪丽努尔 +1 位作者 贾海英 蒋萍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70-1878,共9页
【目的】研究核桃叶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越冬方式及场所,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连续两年11月~翌年3月在洛浦县五个乡镇的观测园内,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固体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对病原菌... 【目的】研究核桃叶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越冬方式及场所,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连续两年11月~翌年3月在洛浦县五个乡镇的观测园内,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固体平板稀释涂布培养计数法,对病原菌菌丝体在不同器官组织、分生孢子在不同生境以及病原菌在土壤不同深度的存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核桃叶斑病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落叶及树上病叶上越冬,分离率高达90%,其次是芽和主干树皮,分离率为87.67%、79.58%,而一年生侧枝及果实的病菌分离率较低;该病菌也可以分生孢子在树上、地表、土层5、10、15、20、30 cm病残体上越冬,其中10~15 cm土层病菌孢子的存活率最高,而30 cm处病菌孢子存活数量很少;并且发现该病原菌在0~20 cm的土壤中均能越冬,且土层越深病原菌存活数量越少,地表土的病菌数量与土壤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核桃叶斑病病原菌可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病植株上、土壤病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叶斑病 越冬场所 越冬方式 不同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