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警惕核桃全斑蚜的潜在危害风险 被引量:10
1
作者 邢海超 吕昭智 +3 位作者 赵莉 张鑫 高桂珍 罗朝辉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9-774,共6页
核桃全斑蚜Panaphis juglandis(Goeze)是核桃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首次在中国新疆伊犁地区发现。本文介绍了核桃全斑蚜形态特征、危害特性、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地理分布以及潜在危害等研究进展,为预防核桃全斑蚜在我国进一步传播扩... 核桃全斑蚜Panaphis juglandis(Goeze)是核桃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首次在中国新疆伊犁地区发现。本文介绍了核桃全斑蚜形态特征、危害特性、生物学特性、种群动态、地理分布以及潜在危害等研究进展,为预防核桃全斑蚜在我国进一步传播扩散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全斑蚜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征 种群动态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对核桃全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14
2
作者 邰锦瑞 刘思琪 高桂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8-1343,共6页
核桃全斑蚜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核桃树上的新害虫,为明确异色瓢虫对核桃全斑蚜的控害潜能,室内研究了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对不同密度核桃全斑蚜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对核桃全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 核桃全斑蚜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核桃树上的新害虫,为明确异色瓢虫对核桃全斑蚜的控害潜能,室内研究了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对不同密度核桃全斑蚜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对核桃全斑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异色瓢虫各龄幼虫及成虫对核桃全斑蚜的日最大理论捕食量由大到小依次为4龄幼虫、雌成虫、雄成虫、3龄幼虫、2龄幼虫和1龄幼虫;4龄幼虫对核桃全斑蚜的瞬间攻击率最强,处理时间最短。异色瓢虫的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4龄幼虫寻找效应最强。即异色瓢虫对核桃全斑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核桃全斑蚜 捕食功能反应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核桃蚜虫危害对核桃光合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张文佳 马贵龙 高桂珍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目的]明确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危害对不同生长期核桃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在核桃的速生生长期、硬核期和脂化期,利用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plus)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核桃不同生长时期受到不同密度的两种... [目的]明确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危害对不同生长期核桃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在核桃的速生生长期、硬核期和脂化期,利用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plus)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了核桃不同生长时期受到不同密度的两种核桃蚜虫危害不同时长后叶片的SPAD值、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等光合特性指标,并测定了受不同核桃蚜虫危害后的核桃果实质量、出仁率等。[结果]在速生生长期受到核桃黑斑蚜或核桃全斑蚜短期危害1~5 d,核桃叶片SPAD值无显著差异,而在硬核期和脂化期受核桃黑斑蚜、核桃全斑蚜和混合蚜虫危害均导致叶片SPAD值呈下降趋势。两种核桃蚜虫危害后核桃叶片的光合速率(P_(n))和蒸腾速率(T_(r))均显著下降,且蚜虫密度不同下降程度不同。受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危害后核桃单果质量(青皮)和干果质量均呈下降趋势;受不同种类蚜虫危害后的核桃出仁率均出现下降。[结论]蚜虫危害对核桃叶片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核桃果实出仁率下降。因此,对两种核桃蚜虫的防治应该采取紧急措施,以保护核桃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核桃黑斑 核桃全斑蚜 SPAD值 光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IMEX的2种核桃蚜虫潜在适生区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婷 马德英 +3 位作者 刘孝贤 张苹 高桂珍 吕昭智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115-122,共8页
【目的】分析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分布,比较气候变化对其分布的影响,为核桃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实验室和野外试验,结合CLIMEX软件对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在目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 【目的】分析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分布,比较气候变化对其分布的影响,为核桃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实验室和野外试验,结合CLIMEX软件对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在目前及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模拟和系统评估。【结果】2种核桃蚜虫适生区十分相似,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区集中在欧洲、北美洲、亚洲等区域,核桃黑斑蚜适生区范围大于核桃全斑蚜,但在我国,核桃黑斑蚜适生区范围小于核桃全斑蚜。气候变化将决定2种蚜虫分布的差异性,未来气候情景下,2种蚜虫适生区将发生变化,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适生区范围向高纬度延伸;在我国适生区范围逐渐减小。【结论】在世界范围内,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适生区域主要分布在25°N-75°N内的亚洲、欧洲、北美洲的部分地区;在我国,其适生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内的东北的南部、西北东南部、西南中部、华中北部以及华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黑斑 核桃全斑蚜 适生区 CLIME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团外猎物种类及猎物密度对七星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文霞 郭发城 高桂珍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1-447,共7页
【目的】以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为集团外猎物,研究七星瓢虫在不同集团外猎物种类及密度下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的作用,为综合应用两种捕食性瓢虫控制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温度(25±1)℃、相... 【目的】以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为集团外猎物,研究七星瓢虫在不同集团外猎物种类及密度下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的作用,为综合应用两种捕食性瓢虫控制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室内温度(25±1)℃、相对湿度(6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箱中,观察记录在不同密度的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条件下,七星瓢虫1龄幼虫对异色瓢虫卵和不同核桃蚜虫的日平均捕食量。【结果】随着核桃黑斑蚜和核桃全斑蚜密度的增加,七星瓢虫对异色瓢虫卵的日平均捕食量显著下降,而对核桃黑斑蚜与核桃全斑蚜的日平均捕食量极显著上升。当集团外猎物为核桃全斑蚜时,与集团外猎物为核桃黑斑蚜相比较,七星瓢虫1龄幼虫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作用随着核桃全斑蚜密度增加下降更快。【结论】随着集团外猎物密度的增加,能有效降低七星瓢虫对异色瓢虫卵的集团内捕食,且不同猎物种类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异色瓢虫 核桃黑斑 核桃全斑蚜 集团内捕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