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于核保障中核材料衡算的液体闪烁体中子多重性测量装置 被引量:6
1
作者 程毅梅 许小明 +2 位作者 尹洪河 柏磊 祝利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2-1139,共8页
本工作优化设计建立了1套可用于核保障中核材料衡算的液体闪烁体中子多重性测量装置,并基于该装置开展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装置运行状态稳定,各项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开展了对252Cf源和标准Pu样品的实验室模拟测量等中子多重性... 本工作优化设计建立了1套可用于核保障中核材料衡算的液体闪烁体中子多重性测量装置,并基于该装置开展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装置运行状态稳定,各项指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开展了对252Cf源和标准Pu样品的实验室模拟测量等中子多重性测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测量装置的探测效率好于15%,测量相对标准偏差为8.6%,表明在条件允许时,通过长时间信号采集,该中子多重性测量装置有能力替代基于3He管的中子多重性测量装置,通过中子多重性分析完成核保障中核材料衡算定量测量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 核材料衡算 中子多重性测量 液体闪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料核设施核材料衡算与MUF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宏军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4-61,共8页
针对散料核设施,提供了一个核材料衡算和MUF评价的方法。核材料衡算是以一个核材料平衡区为衡算单位,以一个闭合的核材料平衡期为限,按核材料平衡方程式(MUF方程式)来计算。衡算的结果(即计算的MUF值),采用概率-统计... 针对散料核设施,提供了一个核材料衡算和MUF评价的方法。核材料衡算是以一个核材料平衡区为衡算单位,以一个闭合的核材料平衡期为限,按核材料平衡方程式(MUF方程式)来计算。衡算的结果(即计算的MUF值),采用概率-统计技术来进行MUF评价,其结果可作为推断核材料是否发生了转移和大量流失的依据,并作为衡量散料核设施核材料衡算与管理性能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料设施 核材料衡算 MUF评价 材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燃料后处理厂核材料衡算与控制国际经验及关键技术启示
3
作者 初泉丽 张亮 +4 位作者 李多宏 张天宝 田川 何佳霖 武朝辉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17-121,共5页
本文系统地调研和分析了国内乏燃料后处理厂核材料管制现状,国外商业乏燃料后处理厂核材料衡算与控制措施的实施经验和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典型商业乏燃料后处理厂物料平衡区和实物盘存关键测量点的设置、核材料衡算与控制措施的总体设... 本文系统地调研和分析了国内乏燃料后处理厂核材料管制现状,国外商业乏燃料后处理厂核材料衡算与控制措施的实施经验和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典型商业乏燃料后处理厂物料平衡区和实物盘存关键测量点的设置、核材料衡算与控制措施的总体设计要求、近实时衡算的概念等。根据调研结果和分析,针对我国核材料管制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在商业乏燃料后处理厂核材料管制技术准备工作的几点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 核材料衡算与控制 在线测量和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燃料后处理设施核材料近实时衡算系统概念与设计 被引量:4
4
作者 何丽霞 程毅梅 杨群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1-599,共9页
为指导后处理设施设计阶段统一部署核材料衡算、在设施运行阶段实施近实时衡算、及时反馈工艺的运行状态和趋势并探知异常情况,保障核设施核材料安全,本文在开展乏燃料后处理设施核材料衡算评价及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调研分析了... 为指导后处理设施设计阶段统一部署核材料衡算、在设施运行阶段实施近实时衡算、及时反馈工艺的运行状态和趋势并探知异常情况,保障核设施核材料安全,本文在开展乏燃料后处理设施核材料衡算评价及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调研分析了核材料近实时衡算技术现状,梳理了Purex流程中核材料平衡区内过程监控的重要设备和先进仪器,以及一体化数据信息系统结构及其运行维护需求,提出我国开展乏燃料后处理近实时衡算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和技术配置建议:结合传统的平衡区划分及关键测量点设置方式,以核材料重要量为目标,增补适宜的在线监控点和战略观察点,采用模型开发验证、分析方法优化评估、信息系统整合技术,在后处理设施全寿命周期内统筹管理控制Purex工艺中设备、管道、阀门、储槽中的核材料,达到近实时衡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燃料后处理 核材料衡算 材料管制 近实时 过程监控 异常探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 Windows 环境的动力堆核材料数据库计算机管理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谭亚军 程炳皓 +2 位作者 朱荣保 刘大鸣 曹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4-228,共5页
报道了在Windows环境下建立的动力堆核材料数据库计算机管理系统。介绍了系统组成、特点及主要功能,主要描述了物理分析、软件数据流、用户处理基本流程等的系统设计方法。较之以往的工作,本系统增加了关键测量点及组件方位图... 报道了在Windows环境下建立的动力堆核材料数据库计算机管理系统。介绍了系统组成、特点及主要功能,主要描述了物理分析、软件数据流、用户处理基本流程等的系统设计方法。较之以往的工作,本系统增加了关键测量点及组件方位图布局的交互设置,增强了在多种动力堆运行参数情形下的适用能力;增加了数据库编辑、文本编辑、代码查看和设置功能;能自动衡算产生有关报表和管理文件,支持多种打印设备,有报表打印预览显示;具有数据加密、解密及数据备份恢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材料衡算 数据库 软件 机系统 动力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变材料中子-伽马脉冲形状甄别几何条件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林洪涛 张全虎 +1 位作者 黎素芬 李井怀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35-1139,共5页
快中子多重性分析技术是当前核材料衡算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针对中子伽马脉冲形状甄别的效果在探测距离很近时明显变差的实验现象展开了研究。使用GEANT4工具箱模拟了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测量裂变中子伽马的粒子输运过程,并基于计算机模... 快中子多重性分析技术是当前核材料衡算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针对中子伽马脉冲形状甄别的效果在探测距离很近时明显变差的实验现象展开了研究。使用GEANT4工具箱模拟了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测量裂变中子伽马的粒子输运过程,并基于计算机模拟数据分析了使用BC-501A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测量裂变中子时,裂变物质与探测器的距离(几何效率)对中子-伽马甄别效果的影响。分析的结果与实验现象相符,表明在基于液体闪烁体探测器的核材料属性测量中,若单个探头的探测效率较高,裂变中子伽马脉冲叠加会严重影响甄别结果和测量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闪探测器 中子多重性计数 GEANT4模拟 脉冲形状甄别 核材料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生产工艺设备中滞留量测量的自吸收校正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何丽霞 甘霖 +1 位作者 隋洪志 陈立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8-912,共5页
实现铀生产工艺设备中滞留量的准确测量是核材料衡算与控制过程的一个关键点。由于γ射线的自吸收效果显著,工艺设备几何结构特殊,无法采用常规校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本文开展该情况下的自吸收校正方法研究,在物料厚度、介质成分、几... 实现铀生产工艺设备中滞留量的准确测量是核材料衡算与控制过程的一个关键点。由于γ射线的自吸收效果显著,工艺设备几何结构特殊,无法采用常规校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本文开展该情况下的自吸收校正方法研究,在物料厚度、介质成分、几何参数不确定的条件下,初步建立了自吸收二维校正模型。模拟样品验证表明,建立的自吸收二维校正模型满足铀生产工艺设备滞留量测量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留量 核材料衡算 自吸收校正 自吸收二维校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电位滴定法测量铀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4
8
作者 田川 黎春 +8 位作者 王岚 张继龙 武朝辉 韩叶良 高雪梅 纪建臣 谭西早 周志波 李多宏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2-340,共9页
精密测量含铀核材料中的铀总含量是核设施开展核材料衡算及产品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一环。本工作通过开展模拟实验和不确定度评定,比较了硫酸亚铁还原-重铬酸钾氧化电位滴定法测定铀含量的GB 11841—1989和ASTM C1267-17两个标准方法及... 精密测量含铀核材料中的铀总含量是核设施开展核材料衡算及产品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一环。本工作通过开展模拟实验和不确定度评定,比较了硫酸亚铁还原-重铬酸钾氧化电位滴定法测定铀含量的GB 11841—1989和ASTM C1267-17两个标准方法及其中三种操作步骤的细节差异。结果显示,三种步骤的总合成不确定度均低于0.1%的国际目标值水平;GB 11841—1989测量2~3 g样品步骤的不确定度最小,更适合于标准物质定值测量;在日常测量工作中,样品的称量选用GB 11841—1989测量0.20~0.25 g样品步骤更好,重铬酸钾溶液配制和滴定选用ASTM C1267-17的步骤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滴定法 铀含量测量 不确定度评定 核材料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