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湾区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与核心—边缘结构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启明 方和远 李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3-122,共10页
湾区作为城市群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众多资源集聚、经济活动活跃和对外开放程度高等特点,成为21世纪以来各个国家的主要发展对象。本文在改进引力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空间经济网络,提出了核心—边缘城市层级的识别方... 湾区作为城市群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众多资源集聚、经济活动活跃和对外开放程度高等特点,成为21世纪以来各个国家的主要发展对象。本文在改进引力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空间经济网络,提出了核心—边缘城市层级的识别方法,并结合湾区内城市综合经济质量、经济作用密度、经济影响度、经济敏感度和关键辐射路径,对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空间经济结构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整体远超北部湾,湾区与腹地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湾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远超腹地城市,而北部湾内部则是腹地城市经济发展占优势,湾区城市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经济网络存在较为合理、有序的核心—半边缘—外边缘层级空间结构,但是核心与外边缘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断层,缺少中间城市发挥起承转合的作用,而北部湾空间经济网络则呈现地理分布无序、城市层级界限不强的空间结构。未来,两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关系最为紧密的区域之一,存在以湛江为枢纽形成沿海城市带的潜力,两大湾区也将携手共进,承担起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经济交流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 北部湾 空间经济网络 引力模型 核心—边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发达地区如何突破核心—边缘困境 被引量:6
2
作者 郑长德 《区域经济评论》 2013年第5期15-22,共8页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那些边缘地区,有可能得到发展,走出核心-边缘困境吗?或者是一旦陷入边缘地区,就被锁定了呢?文章分析表明,对于处于边缘状态的落后地区,工业化是其走出核心-边缘困境的一个重要...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那些边缘地区,有可能得到发展,走出核心-边缘困境吗?或者是一旦陷入边缘地区,就被锁定了呢?文章分析表明,对于处于边缘状态的落后地区,工业化是其走出核心-边缘困境的一个重要选择,而提高收入支持的转移支付则可能使落后地区陷入锁定状态。同时,文章指出,由于循环累积因果效应的自我强化机制,核心—边缘结构会变得超稳定。要打破此种超稳定的结构状态,政府的政策干预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发达地区 核心—边缘结构 新经济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可再生能源出口贸易格局演变——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证据
3
作者 杨青浩 张兵兵 余泳泽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5,共11页
随着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加剧,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建国家的能源合作带来了新机遇。文章基于2004—202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口贸易数据,从出口规模、结构和市场分布等维度剖析了... 随着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加剧,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建国家的能源合作带来了新机遇。文章基于2004—202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口贸易数据,从出口规模、结构和市场分布等维度剖析了中国可再生能源产品出口特征,并采用复杂网络方法探讨了出口贸易网络的结构与演化趋势。研究发现,可再生能源产品出口规模显著增长但增长率却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东盟地区,其中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占主导地位;出口产品结构呈现“双核多元”格局。网络分析表明,贸易网络呈核心—边缘结构,中国在出口贸易网络中的地位由“中介”转为“中心”。中国可再生能源产品出口虽然依托技术转移、绿色金融赋能和多元化合作模式迎来了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市场布局单一、产品技术复杂度低及出口网络集中等挑战。未来,中国应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可再生能源的科技创新合作,优化出口市场布局,开创中国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可再生能源产品出口贸易 复杂网络 核心—边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爱民 孙久文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1期65-71,共7页
新经济地理学从聚集力和分散力的角度解释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解释力。沿用其分析框架,本文构建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部门的2×3×3结构的NEG模型。从边缘区域的角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直接提升区域效用水平,从而成为... 新经济地理学从聚集力和分散力的角度解释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解释力。沿用其分析框架,本文构建包括基本公共服务部门的2×3×3结构的NEG模型。从边缘区域的角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直接提升区域效用水平,从而成为促使区域格局由聚集到分散的重要力量。分散均衡使稳定性均衡成为可能,决定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遵循"集中与分散并存,动态演进至全国均衡"的演进机制,并沿着类似"8"的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路径,最终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描绘了广阔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分散均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区域发展总体格局 核心—边缘结构 演变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