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铅长期暴露对黄河鲤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红梅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8-40,共3页
利用微核观察方法,研究了铅(PbCl2)暴露30 d对黄河鲤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毒Pb2+可引起黄河鲤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指标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染毒Pb2+浓度的增加,黄河鲤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性变... 利用微核观察方法,研究了铅(PbCl2)暴露30 d对黄河鲤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毒Pb2+可引起黄河鲤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指标发生显著变化,随着染毒Pb2+浓度的增加,黄河鲤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规律性变化。同一染毒浓度时染毒时间对于微核和核异常率的影响具有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核异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C对草甘膦诱发的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建华 李智 周志华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50,共6页
研究除草剂草甘膦对斑马鱼(Daniorerio)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其对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维生素C对草甘膦诱发的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缓解作用。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计算出48h草甘膦对斑马鱼的半致死... 研究除草剂草甘膦对斑马鱼(Daniorerio)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其对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维生素C对草甘膦诱发的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缓解作用。通过急性毒性实验计算出48h草甘膦对斑马鱼的半致死浓度,通过计数外周血红细胞中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来分析草甘膦对斑马鱼的遗传毒性;将斑马鱼饲养在含有维生素C的草甘膦水体中48h,通过观察外周血红细胞中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变化情况来分析维生素C对草甘膦诱发的斑马鱼遗传损伤的缓解作用。48h草甘膦对斑马鱼的半致死浓度为(0.39±0.06)g/L。高浓度草甘膦(0.64~1.28g/L)对斑马鱼具有极强的致死性,中、低浓度草甘膦(0.16—0.32g/L)作用斑马鱼48h后,能显著地诱发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异常核的产生(P〈0.05)。在本实验的作用浓度范围内,微核率与核异常率随草甘膦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在低浓度草甘膦(0.16g/L)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6.25~50mg/L)后,斑马鱼血细胞中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可显著降低至清水对照组水平。草甘膦可诱发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产生,其诱发能力随着草甘膦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低浓度草甘膦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可以显著降低由其诱发的微核和核异常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斑马鱼(Danio rerio) 核异常率 维生素C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猪场污水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蔡燕燕 蔡婉玲 +2 位作者 陈文静 邓春梅 吴若菁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15-319,共5页
利用泥鳅红细胞微核技术检测养猪场污水的诱变活性。结果表明: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在2 d后就呈现统计上的显著增加,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第5 d达到最大值;在不同浓度污水的染毒试验中,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 利用泥鳅红细胞微核技术检测养猪场污水的诱变活性。结果表明: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在2 d后就呈现统计上的显著增加,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第5 d达到最大值;在不同浓度污水的染毒试验中,泥鳅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增加,且微核率与核变形率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表明养猪场污水具有一定的诱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场污水 泥鳅 半致死浓度 核异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6+)对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外周血细胞及抗氧化酶(SOD、CAT)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彩明 陈应华 +1 位作者 吴常文 李晓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2-336,共5页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开展了Cr6+对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的急性暴露试验,研究了暴露6、12、24、72、96h后,Cr6+对日本黄姑鱼外周血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及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 采用半静水生物测试法,开展了Cr6+对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的急性暴露试验,研究了暴露6、12、24、72、96h后,Cr6+对日本黄姑鱼外周血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及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r6+胁迫下,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同浓度Cr6+胁迫下,核异常率普遍高于微核率;对照组CAT和SOD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浓度Cr6+处理组SOD和CAT活性均变化显著(P<0.05),在96h内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 日本黄姑鱼 核异常率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废渣及其产品对孔雀鱼的遗传毒性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颖 任南琪 +3 位作者 都昌杰 吴忆宁 王爱洁 田文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54-556,共3页
对孔雀鱼的微核率及核异常率进行了测试 ,观察了稀土废渣及其废渣产品 (水泥、塑料 )在水中对孔雀鱼的遗传毒性效应 .试验结果表明 :稀土废渣水浸液能引起孔雀鱼微核率及核异常率明显升高 (P <0 .0 1) ,其废渣产品由于低放作用使微... 对孔雀鱼的微核率及核异常率进行了测试 ,观察了稀土废渣及其废渣产品 (水泥、塑料 )在水中对孔雀鱼的遗传毒性效应 .试验结果表明 :稀土废渣水浸液能引起孔雀鱼微核率及核异常率明显升高 (P <0 .0 1) ,其废渣产品由于低放作用使微核率虽有升高 ,但核异常率的变化达不到显著水平 .说明稀土废渣对水生生物有一定的致突变作用 ;将其废渣制成产品危害性大幅度降低 ,并可有效节约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废渣 废渣产品 孔雀鱼 核异常率 遗传毒性效应 水泥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基养殖污水净化剂-K对养猪场污水的净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若菁 陈清松 +2 位作者 蔡燕燕 陆榕 黄婧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96-502,共7页
利用自制的炭基污水净化剂-K净化养猪场污水,用泥鳅成活率、泥鳅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衡量污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净化处理后污水的COD、NH3-N指标显著下降,pH和DO值显著上升,在50%原浓度污水中添加6%净化剂-K处理5 h时净化效果最佳,净... 利用自制的炭基污水净化剂-K净化养猪场污水,用泥鳅成活率、泥鳅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衡量污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净化处理后污水的COD、NH3-N指标显著下降,pH和DO值显著上升,在50%原浓度污水中添加6%净化剂-K处理5 h时净化效果最佳,净化剂的处理量和处理时间与污水的各项化学指标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泥鳅成活率随着净化剂处理量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当50%原浓度污水中添加8%净化剂-K处理4 h时,与未处理的污水相比,泥鳅成活率从0上升至100%,泥鳅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着污水中净化剂处理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与未净化的污水处理相比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不同净化处理与成活率、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间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均呈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可见成活率、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这三项指标均可以作为污水生物毒性的衡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化剂-K 养猪场污水 净化 泥鳅成活 核异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对泥鳅红细胞遗传毒理学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美芹 肖慧 唐学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3-456,448,共5页
利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遗传毒理学方法,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泥鳅红细胞核的细胞遗传毒性效应,评价2种毒理学指标在UV-B辐射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加大,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持续上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 利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遗传毒理学方法,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泥鳅红细胞核的细胞遗传毒性效应,评价2种毒理学指标在UV-B辐射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加大,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持续上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微核细胞率与辐射剂量显著正相关。而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率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加大无规律性的变化,没有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核异常率与辐射剂量无相关性。脱离UV-B辐射处理6 d后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不能够恢复正常的对照水平,而核异常细胞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得以恢复。结果指示泥鳅红细胞微核率是用于UV-B辐射监测的灵敏和可行的细胞遗传毒理学指标,而核异常率不能用于UV-B辐射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核异常率 UV—B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螺敌对泥鳅的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于淑池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86-590,共5页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和红细胞微核测试的亚毒性试验研究了百螺敌(三苯基乙酸锡)对泥鳅急性及亚毒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百螺敌在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425、1.215、0.938、0.800 mg/L,安全质量...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和红细胞微核测试的亚毒性试验研究了百螺敌(三苯基乙酸锡)对泥鳅急性及亚毒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百螺敌在24、48、72、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425、1.215、0.938、0.8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265 mg/L。百螺敌的亚毒性试验中,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着百螺敌质量浓度的加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出现正向剂量—效应关系;达到最高值后开始下降,核异常率在百螺敌质量浓度为1.4 mg/L时,出现峰值;而微核率高峰出现在1.1 mg/L处。且核异常率远大于微核率。诱变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说明百螺敌对水生生物具有较强的诱变效应,应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百螺敌 急性毒性 核异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