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适应扩散核密度分布的风电功率预测误差分析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杜宇龙 徐天奇 +2 位作者 李琰 王阳光 邓小亮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1-58,共8页
针对风电功率预测误差多变分布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扩散核密度分布的风电功率预测误差概率模型。利用将高斯核函数转换为线性扩散过程的自适应扩散核密度预测误差分布模型,并采用渐进均方积分误差法为扩散核函数选取自适应最优带宽... 针对风电功率预测误差多变分布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扩散核密度分布的风电功率预测误差概率模型。利用将高斯核函数转换为线性扩散过程的自适应扩散核密度预测误差分布模型,并采用渐进均方积分误差法为扩散核函数选取自适应最优带宽,提高了风电功率预测误差拟合的局部适应性;其次,分析自适应扩散核密度分布模型在不同预测方法、不同装机容量和不同采样周期下对风电功率预测误差的拟合效果,并与高斯等混合参数模型和固定带宽核密度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预测误差 自适应扩散核密度分布 相对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密度分布的模糊双支持向量回归机
2
作者 付晓晓 张晓丹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9-535,共7页
在双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的样本点可能对回归函数产生不同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双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即基于核密度分布的模糊正则化双支持向量回归机;该模型不仅考虑到最小化结构风险项,而且还设计一种基于核密度分布... 在双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的样本点可能对回归函数产生不同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双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即基于核密度分布的模糊正则化双支持向量回归机;该模型不仅考虑到最小化结构风险项,而且还设计一种基于核密度分布的模糊隶属度函数,给不同的样本点赋予不同的模糊隶属度。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核密度分布的模糊双支持向量回归机有较理想的回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支持向量机 模糊正则化 核密度分布 隶属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韧性测度及演变趋势研究——来自制造企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巧芝 田雪琪 张力晖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81,共11页
提升绿色发展韧性是中国制造业面对动荡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采用敏感性指数法测算制造企业绿色发展韧性,利用核密度分布与马尔科夫链法评估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韧性的动态趋势与收敛状态。结果发现:(1)中国制造业绿色转... 提升绿色发展韧性是中国制造业面对动荡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采用敏感性指数法测算制造企业绿色发展韧性,利用核密度分布与马尔科夫链法评估中国制造业绿色发展韧性的动态趋势与收敛状态。结果发现:(1)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处于“发展水平与发展韧性”双重下降时期。其中,绿色发展水平下降态势趋缓,绿色发展韧性则经历了“上升→下降”、“正向→负向”阶段转变;(2)高端装备制造业是绿色发展水平变化的主导力量,传统制造业在绿色发展韧性变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3)根据绿色发展韧性的马尔科夫链结果,低水平和高水平的状态锁定概率较高,状态跃迁与状态退化主要发生在相邻状态间。制造业中收敛于高水平与较高水平类型企业占半数左右,其中,传统制造业为55%,高端装备制造业为45%。研究结论可为我国制造业促进绿色发展韧性提升和高效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绿色发展韧性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敏感性指数法 核密度分布 马尔科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9
4
作者 赵巧芝 闫庆友 赵海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6,共8页
通过核密度分布和莫兰指数对中国2000—2015年30省份碳排放强度的动态趋势及集聚特征进行测度,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30省份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新常态以来低碳步伐加快;(2)碳排放强度的空间... 通过核密度分布和莫兰指数对中国2000—2015年30省份碳排放强度的动态趋势及集聚特征进行测度,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30省份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新常态以来低碳步伐加快;(2)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集聚性具有高水平集中、低水平集聚特征,空间溢出效应不断增强;(3)本省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对本省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产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邻省份的外商投资规模及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对本省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因此,未来中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幅度、优化相邻省份间的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大力发展绿色技术进步是中国促进区域低碳转型的主要方向,同时生态城镇化以及继续改善外商直接投资质量也是减排潜力因子,省域间的减排空间溢出效果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核密度分布 空间自相关系数 空间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199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聂正彦 李帅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100,共9页
基于1998-2013年中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物流业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物流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对西部地区最强,中部次之,... 基于1998-2013年中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物流业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物流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对西部地区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此外,不论是全国还是分地区样本均表明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增加。研究结论对于各地在区域层面和产业层面引领新常态以及"一路一带"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经济增长效应 核密度分布 区域差异 “一路一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业雇工收入地区差异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浩 杨中卫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93,共6页
本文采用卜凯1929—1933年所做的中国农村调查数据,用基尼系数法计算了我国不同地区农业雇工平均收入水平及差距,并采用非参数的高斯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农业雇工收入分布情况及影响机制。研究表明:20世纪30年代农业雇工收入水平地区差... 本文采用卜凯1929—1933年所做的中国农村调查数据,用基尼系数法计算了我国不同地区农业雇工平均收入水平及差距,并采用非参数的高斯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农业雇工收入分布情况及影响机制。研究表明:20世纪30年代农业雇工收入水平地区差异性客观存在但并未出现两极分化;农业雇工平均收入水平按地区发展状况呈阶梯状递减趋势,地区内部农业雇工收入差距与地区经济发达水平大体呈正U型发展态势;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性是导致全国农业雇工收入差距较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地区差异 基尼系数 核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地区差异的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纪明辉 姚震寰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3-14,共2页
在非参数DEA框架下对服务业劳均产出的四重分解显示出:中国总体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仅为5.41%,但是分地域看,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服务业增长贡献份额达到65.98%,是造成中西部和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产生差距的主要... 在非参数DEA框架下对服务业劳均产出的四重分解显示出:中国总体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仅为5.41%,但是分地域看,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服务业增长贡献份额达到65.98%,是造成中西部和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产生差距的主要因素。这一结论在收敛性分析和核密度分布分析中也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全要素生产率 地区差异 DEA 收敛性 核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幼苗动态及环境驱动因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冠男 张春雨 赵秀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1-49,共9页
【目的】本文以吉林蛟河不同发育阶段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幼苗密度的核密度估计曲线年际变化规律,探讨土壤因子的边际变化和土壤因子的分布变化对幼苗密度分布动态的相对影响。【方法】在420 m×520 m的中龄林样地和500 m... 【目的】本文以吉林蛟河不同发育阶段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幼苗密度的核密度估计曲线年际变化规律,探讨土壤因子的边际变化和土壤因子的分布变化对幼苗密度分布动态的相对影响。【方法】在420 m×520 m的中龄林样地和500 m×840 m的成熟林样地中系统布设幼苗调查样方。利用分位数回归和反事实分解法检验环境因子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上对幼苗密度的边际影响,进而明确幼苗密度在不同分位点上呈现不均衡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幼苗密度的核密度估计曲线呈峰值向左偏移、长尾向右侧延伸的正偏态分布。在θ=0.90的高分位点,中龄林样地中幼苗密度变化值为−5.9,成熟林样地幼苗密度变化值为−2.6。中龄林样地在θ=0.75时幼苗密度变化值为5.8,成熟林样地在θ=0.50和θ=0.75时幼苗密度变化值均为2。在高分位点上幼苗密度的更大变化反映了右单尾概率分布的不均衡性。在不同估计分位点上系数效应和协变量效应对幼苗密度分布变化的相对作用大小不同。中龄林样地中系数效应在全部估计分位点上都具有很高的解释量;成熟林样地中在θ=0.50分位点上,协变量效应对幼苗密度变化具有89%的解释量,在其他的估计分位点上系数效应的解释量更高。因此,土壤因子分布变化对幼苗密度分布变化影响的相对作用更大,而土壤因子边际变化则是导致幼苗密度不均衡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布变化对每个估计分位点上幼苗密度变化的解释量大多不足30%,而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值对幼苗密度变化具有相对更大的影响。【结论】幼苗密度的年际变化在不同分位点上是不均衡的,在高分位点上的变化尤为明显。土壤因子的边际变化和土壤因子的分布变化共同决定了幼苗的存活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更新 核密度分布 分位数回归 反事实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