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ular PPI生化分析系统碱性磷酸酶总活力可报告范围核实实验及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孙蕾 徐建华 +3 位作者 张秀明 林莲英 郑松柏 张伟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87-688,共2页
目的核实罗氏ModularPPI生化分析仪碱性磷酸酶(ALP)总活力可报告范围。方法收集含高值待测物的病人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离心,计算混合物的浓度并将之作为高值样品(H);收集病人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至低值水平(L),H和L按6L、5L+1H、4L+2H... 目的核实罗氏ModularPPI生化分析仪碱性磷酸酶(ALP)总活力可报告范围。方法收集含高值待测物的病人血清,按一定比例混合、离心,计算混合物的浓度并将之作为高值样品(H);收集病人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至低值水平(L),H和L按6L、5L+1H、4L+2H、3L+3H、2L+4H、1L+5H、6H的关系各自配制,形成系列样品。用罗氏ModularPPI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对系列血清进行检测,每个血清测定5次。结果回归方程Y=0.9845X+9.2,R2=0.9998,b=0.9845,ta小于t0.05,说明截距与0无显著性差异,回归直线事实上通过零点。结论罗氏ModularPP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检测ALP的可报告范围为1~1332U/L,厂家提供的线性范围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磷酸酶 生化分析仪 可报告范围 核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中性甲醛固定肝组织的大鼠肝微核实验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田田 何伟伟 +3 位作者 周长慧 赵泽浩 杨紫轩 常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6-444,共9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4%中性甲醛固定肝组织制备肝细胞的大鼠肝微核实验(LMNT)方法(甲醛固定-LMNT法)。方法(1)SD大鼠分为雌性和雄性组,然后分别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肝微核阳性化合物N-亚硝基二乙胺(DEN)12.5 mg·kg^(-1)组,每组5只...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4%中性甲醛固定肝组织制备肝细胞的大鼠肝微核实验(LMNT)方法(甲醛固定-LMNT法)。方法(1)SD大鼠分为雌性和雄性组,然后分别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肝微核阳性化合物N-亚硝基二乙胺(DEN)12.5 mg·kg^(-1)组,每组5只,分别ig给予生理盐水和DEN,每天1次,连续14 d后取肝组织,同时用胶原酶消化-LMNT法和甲醛固定-LMNT法检测微核化肝细胞数量和处于有丝分裂期肝细胞数,分别计算肝细胞微核率和有丝分裂指数,肝细胞微核率>0.07%判定为阳性结果。(2)雄性SD大鼠分为喹啉(30,60和120 mg·kg^(-1))组、N-亚硝基吡咯烷(NPYR,25,50和100 mg·kg^(-1))组、各自溶剂对照组(NPYR,去离子水;喹啉,玉米油)及阳性对照DEN(12.5 mg·kg^(-1))组,每组5~6只,连续ig 15 d。每日记录体重,实验结束取肝记录肝总重,计算肝系数。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相关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的水平。采用胶原酶消化-LMNT法和甲醛固定-LMNT法测定肝细胞微核率,用外周血微核实验和肝彗星实验评价喹啉和NPYR遗传毒性。结果(1)与各自溶剂对照组的肝细胞微核率(0.069%和0.030%)相比,甲醛固定-LMNT法测得的DEN组雄性大鼠肝细胞微核率为1.10%,雌性大鼠为0.82%,均显著升高(P<0.05);与各自溶剂对照组(0.060%和0.030%)相比,胶原酶消化法-LMNT法测得的DEN组雄性大鼠肝细胞微核率为1.45%,雌性大鼠为0.46%,均显著升高(P<0.05),判定为阳性。2种方法中雄性大鼠的肝细胞微核率均显著高于雌性(P<0.05)。与各自溶剂对照组相比,2种方法测得的DEN组雄性和雌性大鼠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均无明显差异。(2)与溶剂对照组相比,NPYR 50和100 mg·kg^(-1)组大鼠体重在ig第7~14天显著降低(P<0.01),DEN组在ig第8~14天显著降低(P<0.01);喹啉120 mg·kg^(-1)组大鼠在ig第4~14天显著降低(P<0.01),DEN组在ig第10~14天显著降低(P<0.0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NPYR 100 mg·kg^(-1)组(P<0.01)和DEN组(P<0.05)的肝重和肝系数均显著降低;喹啉60和120 mg·kg^(-1)组肝重(P<0.01)和肝系数(P<0.05)均显著增加。与溶剂对照组相比,DEN组大鼠血清T-BIL水平显著升高(P<0.01),NPYR 100 mg·kg^(-1)组GPT、GOT活性和D-BIL、T-BIL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NPYR 25,50 mg·kg^(-1)和喹啉各剂量组则均无显著差异。甲醛固定-LMNT法测得的NPYR组肝细胞微核率较胶原酶消化-LMNT法略高,均判定为阳性;与溶剂对照组相比,2种方法测得的NPYR组肝细胞微核率均显著增加(P<0.05),喹啉组结果相当,均判定为阳性;2种方法测得的喹啉组肝细胞微核率均显著增加(P<0.05)。2种方法测得的NPYR和喹啉组肝细胞微核率相关性较好(R2分别为0.8614和0.9279)。NPYR组外周血微核实验为阴性,彗星实验结果为阳性;喹啉组外周血微核实验和彗星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初步建立并验证了甲醛固定-LMNT法,且该方法检测肝致癌物的灵敏度与胶原酶-LMNT法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微核实 甲醛固定 胶原酶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空局单粒子监督器在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上的单粒子效应校核实验 被引量:9
3
作者 沈东军 范辉 +6 位作者 郭刚 刘建成 史淑廷 陈泉 Wojtek Hajdas 罗尹虹 郭晓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5-560,共6页
为检验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单粒子效应(SEE)实验能力与数据测量的可靠性,利用束流参数校核系统——欧空局单粒子监督器进行了单粒子效应校核实验。实验使用C、F、Cl、Cu 4种离子辐照单粒子监督器,通过改变入射角度获得了有效LET值在1.8~... 为检验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单粒子效应(SEE)实验能力与数据测量的可靠性,利用束流参数校核系统——欧空局单粒子监督器进行了单粒子效应校核实验。实验使用C、F、Cl、Cu 4种离子辐照单粒子监督器,通过改变入射角度获得了有效LET值在1.8~67.4 MeV·cm^2·mg^(-1)之间的单粒子翻转(SEU)截面数据。实验结果与比利时HIF、芬兰RADEF装置上测得的截面数据一致性较好,证实了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单粒子效应实验束流参数测量的准确性及截面数据测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加速器 单粒子效应 单粒子监督器 核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微核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周长慧 常艳 +2 位作者 王征 王庆利 林海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8-551,共4页
微核实验检测终点明确、结果重复性好且易于开展,是广泛应用的遗传毒理学检测方法。由于微核的产生是小概率事件,而常规的人工显微镜计数方法即耗时、费力,且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越来越难以满足大量遗传毒性评价任务的要求。流式细胞术... 微核实验检测终点明确、结果重复性好且易于开展,是广泛应用的遗传毒理学检测方法。由于微核的产生是小概率事件,而常规的人工显微镜计数方法即耗时、费力,且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越来越难以满足大量遗传毒性评价任务的要求。流式细胞术作为一种高通量的快速自动化方法成为微核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将对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内微核的技术优化、方法验证及实际应用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技术在体外微核检测上的推广和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DNA毒性 核实 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的微核实验 被引量:2
5
作者 郝玉全 阎秀林 +3 位作者 张旖骁 韩雪松 刘敏达 艾红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的潜在致突变性。方法将30只N1H纯系小鼠随机等分为玻璃陶瓷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玻璃陶瓷组将待测样品制成粉末状,用阿拉伯胶将其配成混悬液,以5g/kg的剂量经口灌胃;阴性对照组和阳性...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的潜在致突变性。方法将30只N1H纯系小鼠随机等分为玻璃陶瓷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玻璃陶瓷组将待测样品制成粉末状,用阿拉伯胶将其配成混悬液,以5g/kg的剂量经口灌胃;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灌注等体积的阿拉伯胶和环磷酰胺生理盐水溶液(40mg/kg)。取小鼠骨髓细胞,油镜下每只动物观察1000个嗜多染红细胞,并计算微核率。结果玻璃陶瓷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的微核率分别为(1.31±0.53)‰、(1.32±0.62)‰和(29.20±0.74)‰,玻璃陶瓷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阳性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新型可切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不引起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核实 致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核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瑞祥 李云玲 +1 位作者 秦永燕 任嘉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6-148,151,共4页
讨论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如何由常规的“验证型”教学改变为综合的“设计型”、“研究型”教学,在本实验教学中,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实验的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教师只是协助学生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讨论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如何由常规的“验证型”教学改变为综合的“设计型”、“研究型”教学,在本实验教学中,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实验的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教师只是协助学生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实 教学改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双核实验平台的设计策略与实现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施威 原亮 +3 位作者 解双建 丁国良 尹文龙 李川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1-155,共5页
在总结了多年来硬件类研究生教学经验和科研项目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了嵌入式系统综合教学实验环境的升级论证和规划,确定了新型实验平台的设计策略与实现方法。首先将硬件体系确定为双核、异构、可以分别运行,以适合针对不同嵌入式... 在总结了多年来硬件类研究生教学经验和科研项目实际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了嵌入式系统综合教学实验环境的升级论证和规划,确定了新型实验平台的设计策略与实现方法。首先将硬件体系确定为双核、异构、可以分别运行,以适合针对不同嵌入式结构的基本教学目标;进而,系统还能拓展为主从、并行、实现协同工作,以满足多核加速和冗余设计等方面的深化研究需要。通过近年来的反复锤炼,该平台已经在技术上日臻成熟。以此为基础进行软硬件学习、开发时灵巧方便,已经成功应用于数届研究生教学和实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实验平台 嵌入式系统 硬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水果的霉菌提取物诱发微核实验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国强 杨胜利 +2 位作者 韩绍印 丁兰萍 宋爱云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332-334,共3页
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分别对从市售污染水果梨和桔子中分离出的优势真菌互隔交链孢霉和指状青霉提取物进行诱变实验。结果:菌株A6和菌株P3提取物分别在达到200mg/kg、160mg/kg时,其微核出现率分别... 应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分别对从市售污染水果梨和桔子中分离出的优势真菌互隔交链孢霉和指状青霉提取物进行诱变实验。结果:菌株A6和菌株P3提取物分别在达到200mg/kg、160mg/kg时,其微核出现率分别为16.8±0.39‰、18.2±0.38‰,与溶剂对照组(DMSO)3.60±0.4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呈明显的剂效关系。说明互隔交链孢霉和指状青霉两种提取物含有使染色体损伤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核实 染色体 提取物 水果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量计校核实验装置的改造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言文 赵华 王启东 《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78-82,共5页
流量计校核实验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介绍了对原有流量计校核实验装置进行分析,并采取改造措施,使长期不能使用的实验装置投入使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益.
关键词 流量计 核实验装置 技术改造 化工仪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M抗尼古丁胎鼠微核实验研究
10
作者 程晓丽 王纯耀 +2 位作者 宋国英 陶益民 刘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4期43-45,共3页
用胎鼠肝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方法对草本植物燕子鱼(LDM)提取物抗尼古丁毒性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尼古丁组能使胎鼠肝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检出率明显增高,P<0.01。LDM抗尼古丁组胎鼠微核检出率明显低于尼古丁组,P... 用胎鼠肝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方法对草本植物燕子鱼(LDM)提取物抗尼古丁毒性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尼古丁组能使胎鼠肝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检出率明显增高,P<0.01。LDM抗尼古丁组胎鼠微核检出率明显低于尼古丁组,P<0.01。提示:LDM具有抑制尼古丁毒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核实 胎鼠 燕子鱼 L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实验技术监测2,4-D丁酯污染研究
11
作者 姚建卿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3期21-22,45,共3页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实验技术,以不同浓度的2,4-D丁酯除草剂作为诱变剂进行污染处理,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研究2,4-D丁酯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作用,从而为慎重使用2,4-D丁酯等除草剂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蚕豆根尖 核实验技术 2 4-D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脲对小鼠的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林利美 黄大伟 +2 位作者 郭娇娇 潘红艳 宫智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60-362,共3页
研究氯吡脲对小鼠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作用,为其在实际生产中安全合理的用药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结果表明:氯吡脲对雌性小鼠的LD50为568mg/kg,属于低毒;对雄性小鼠的LD50为421mg/kg,属于中等毒性;小鼠骨髓微核实验的结果为阴性,无致突... 研究氯吡脲对小鼠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作用,为其在实际生产中安全合理的用药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结果表明:氯吡脲对雌性小鼠的LD50为568mg/kg,属于低毒;对雄性小鼠的LD50为421mg/kg,属于中等毒性;小鼠骨髓微核实验的结果为阴性,无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脲 急性毒性实验 核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DANCR调控角膜细胞DNA氧化损伤的功能研究
13
作者 郝佳慧 程子娜 +3 位作者 冯鹏飞 陈维毅 马晓璐 李晓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20-420,共1页
目的氧化应激是引发角膜疾病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在圆锥角膜中显著增加。目前,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调控角膜细胞DNA氧化损伤的功能和机制尚不清楚。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圆锥角膜... 目的氧化应激是引发角膜疾病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在圆锥角膜中显著增加。目前,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调控角膜细胞DNA氧化损伤的功能和机制尚不清楚。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圆锥角膜差异表达lnc RNAs;根据编码性预测并构建lnc RNAs开放阅读框的表达载体,筛选能够编码小肽的lnc RNA DANCR为靶标lnc RNA;RT-PCR验证DANCR在人圆锥角膜样本的表达;利用CCK8、荧光染色、彗星电泳和微核实验,检测DANCR及其编码小肽对角膜上皮细胞(HCET)的增殖、过氧化氢(H2O2)敏感性、活性氧(ROS)水平、DNA氧化损伤修复和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DANCR在人圆锥角膜细胞中表达下调;敲低DANCR导致HCET细胞的增殖速率、H2O2敏感性、ROS水平及微核比例显著降低、DNA氧化损伤的修复水平增强;同时,在DANCR敲低细胞中回转其编码小肽能够部分逆转H2O2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微核比例。结论Lnc RNA DANCR在圆锥角膜低表达,促进DNA氧化损伤的修复,降低ROS对圆锥角膜细胞的杀伤。DANCR部分依赖其编码小肽应答ROS,是调控角膜氧化应激的新因子,有助于理解角膜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疾病 角膜上皮细胞 角膜细胞 DNA氧化损伤 核实 氧化应激 彗星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酸遗传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永红 黄夏宁 +3 位作者 邹志飞 谷康定 王岚 刘慧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研究曲酸遗传毒性及有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检测染色体损伤。用不同质量浓度曲酸(0、500、1000、1500、2000、2500μg/mL)诱导CHO-K1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CHO-K1细胞DNA损伤。结果:1/2LD50、1/4LD50和... 目的:研究曲酸遗传毒性及有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检测染色体损伤。用不同质量浓度曲酸(0、500、1000、1500、2000、2500μg/mL)诱导CHO-K1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CHO-K1细胞DNA损伤。结果:1/2LD50、1/4LD50和1/8LD50不同剂量曲酸诱导昆明小鼠微核实验结果显示,各质量浓度受试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单细胞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曲酸作用质量浓度为1000μg/mL,作用时间为6h时,即出现轻微DNA损伤;当曲酸作用质量浓度增大到2500μg/mL时,出现明显的DNA损伤。在24h内,或其他同一作用时间段,随着曲酸作用质量浓度增加,DNA损伤也呈增加趋势。实验未发现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结论:体内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未观察到曲酸明显的遗传毒性,但体外实验高质量浓度曲酸在一定时间可导致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酸 传代细胞株 核实 单细胞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胞外多糖药理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郑立军 沈业寿 +1 位作者 季俊虬 李宜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8-321,共4页
目的与方法:MTT法测定桑黄胞外多糖(PIEP)对肿瘤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研究PIEP抗环磷酰胺(CP)致突变作用;通过测定创伤小鼠血清﹑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目的与方法:MTT法测定桑黄胞外多糖(PIEP)对肿瘤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研究PIEP抗环磷酰胺(CP)致突变作用;通过测定创伤小鼠血清﹑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其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PIEP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对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MCF-7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94.42、261.56μg/ml;300、600mg/kgbw剂量的PIEP的微核抑制率可达44.78%和49.63%,各剂量组对CP诱发的精子畸形率也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PIEP还能明显增强创伤小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PIEP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由环磷酰胺引起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有着明显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胞外多糖 抗肿瘤 核实 精子畸变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黄素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宪 张莉华 +2 位作者 许新德 邵斌 刘云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6-298,共3页
目的:评价叶黄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原料的食品安全性。方法:按照我国卫生部《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采用急性毒性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进行检测。结果:大、小鼠急... 目的:评价叶黄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原料的食品安全性。方法:按照我国卫生部《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采用急性毒性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进行检测。结果:大、小鼠急性经口LD50>10000mg/kg,Ames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子畸形实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叶黄素属于无毒物质,可以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和保健食品原料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安全性 毒理实验 AMES实验 核实 精子畸形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叶水溶性多糖的抗突变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芳亮 高杨 +2 位作者 刘莹 杨新源 王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17-219,共3页
为了研究沙棘叶水溶性多糖(WPHL)的抗突变作用,本实验通过微核实验、精子畸变实验和彗星实验观察WPHL对环磷酰胺(CP)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肝细胞DNA损伤和精子畸变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WPHL在50mg/(kg.d)剂量时,对CP诱发... 为了研究沙棘叶水溶性多糖(WPHL)的抗突变作用,本实验通过微核实验、精子畸变实验和彗星实验观察WPHL对环磷酰胺(CP)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肝细胞DNA损伤和精子畸变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WPHL在50mg/(kg.d)剂量时,对CP诱发的微核(P<0.05)和精子畸变(P<0.05)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以显著减小肝脏彗星细胞的数量和缩短彗星细胞尾巴的长度(P<0.05)。说明有显著的抗突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叶 多糖 抗突变 核实 彗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易志刚 刘春常 +3 位作者 张倩媚 张太平 任海 王新明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5-948,共4页
研究了由不同植物配置(驯化和未驯化)的两组下行和上行植物床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ODCr和BOD5的去除率达67.3%,68.1%,总氮(TN)的去除率为26.9%,总磷(TP)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上行床,去除率为81.6%。环芳烃(PA... 研究了由不同植物配置(驯化和未驯化)的两组下行和上行植物床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CODCr和BOD5的去除率达67.3%,68.1%,总氮(TN)的去除率为26.9%,总磷(TP)的去除主要发生在上行床,去除率为81.6%。环芳烃(PAHs)中苊(Ace)、荧蒽(Flu)、芘(Py)、苯并[a]蒽(BaA)、屈(Chr)、苯并[b]荧蒽(BbF)、苯并[a]芘(BaP)、茚并[1,2,3-cd]芘(InP)和苯并[g,h,i](BPR)经下行床后,去除率超过80%,上行床去除较少。驯化床和未驯化床对PAHs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邻苯二甲酸酯(PAEs)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经驯化床后,质量浓度显著升高,经未驯化床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显著降低。蚕豆根尖微核实验表明,不同植物配置对微核率影响差异并不显著,毒害物质经下行床后大部分被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人工湿地 有机污染物 多环芳烃 邻苯二甲酸酯 核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苯对人体细胞的定量结构—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肖乾芬 戴玄吏 +1 位作者 王晓栋 王连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2,共5页
通过微核实验,测定了 36 种取代苯类化合物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 QSAR 模型.结果表明,有 34 种化合物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描述符辛醇... 通过微核实验,测定了 36 种取代苯类化合物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 QSAR 模型.结果表明,有 34 种化合物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描述符辛醇-水分配系数(MlogP)、x 轴主惯性矩(Principalx)、γ 极化率[Polar(γ)]等存在良好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 R2 =0.718,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可用来预测取代苯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实 取代苯 遗传毒性 QSAR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炭废水中酚类有机物的去除及遗传毒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璐 刘永军 +1 位作者 段婧琦 刘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采用"物化-生化"组合处理工艺对兰炭废水中酚类物质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并通过蚕豆根尖微核实验对各处理单元出水的综合遗传毒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酚类物质有明显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可通过蚕豆根尖微核实验进行检测(酚... 采用"物化-生化"组合处理工艺对兰炭废水中酚类物质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并通过蚕豆根尖微核实验对各处理单元出水的综合遗传毒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酚类物质有明显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可通过蚕豆根尖微核实验进行检测(酚类适宜质量浓度为1~50 mg/L);兰炭废水中检测到的13种酚类物质的总质量浓度为3 350mg/L,90%以上在预处理阶段去除,经生化处理及深度处理后几乎全部去除。混凝沉淀处理单元的出水仍然有明显致突变性,但是经过吸附处理后的出水能够满足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废水 酚类物质 去除率 遗传毒性 蚕豆微核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