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壳异质结构高镍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竞鹏 张学全 +1 位作者 刘亚飞 陈彦彬 《矿冶》 2024年第6期810-821,共12页
新能源汽车和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源系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方面难以满足新的市场应用需求。高镍材料LiNi_(1-x-y)Co_(x)Mn_(y)O_(2)(x>0.8)兼备了高比能量、高能量效率、长循环寿命等优势... 新能源汽车和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源系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方面难以满足新的市场应用需求。高镍材料LiNi_(1-x-y)Co_(x)Mn_(y)O_(2)(x>0.8)兼备了高比能量、高能量效率、长循环寿命等优势,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其在脱锂过程中容易发生阳离子混排、颗粒内部微裂纹、析氧与过渡金属溶解、不可逆相变等,导致电池性能下降。聚焦于高镍材料存在的表界面问题及其形成机制,简要介绍了常见的材料改性手段,比较了核壳结构、半浓度梯度、全浓度梯度与双浓度梯度等结构设计对电池循环和安全性能改善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核壳异质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镍正极材料 异质结构 浓度梯度 界面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小塔 宋武林 +2 位作者 胡木林 谢长生 郭连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209-211,共3页
纳米粒子由于具有大量的潜在应用,近年来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通过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可以使其获得更多特殊的性质。综述了最近几年制备壳核结构纳米粒子的方法,根据其核、壳的不同材料分了4类,并对其中某些方法进行了比... 纳米粒子由于具有大量的潜在应用,近年来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通过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可以使其获得更多特殊的性质。综述了最近几年制备壳核结构纳米粒子的方法,根据其核、壳的不同材料分了4类,并对其中某些方法进行了比较,同时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核/壳结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Ⅰ)——单分散核/壳结构聚苯乙烯/聚吡咯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正龙 侯文博 +2 位作者 刘正平 黄俐研 彭笑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2014-2016,共3页
Monodisperse core/shell latex particles composed of a polystyrene(PS) core and a thin conductive polypyrrole (PPy) shell were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two-stag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roofs for the success of core/s... Monodisperse core/shell latex particles composed of a polystyrene(PS) core and a thin conductive polypyrrole (PPy) shell were synthesized by means of two-stag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roofs for the success of core/shell synthesi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Pressed pellet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 on the dried composites indicated a low percolation threshold of 13.8%. The conductivity for the composit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a heterogeneous admixture of dried PS latex and PPy bulk powder. The highest conductivity of the core/shell composite was 0.14 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结构表征 单分散体系 聚苯乙烯 聚吡咯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钨/碳化二钨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国华 陈丹 +2 位作者 郑翔 谢伟淼 程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77-2083,共7页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铁黄(FeOOH)为载体,将表面包覆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化钨(WC)/碳化二钨(W2C)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等手段对不同阶段样品... 以偏钨酸铵为钨源,铁黄(FeOOH)为载体,将表面包覆法与原位还原碳化技术相结合,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化钨(WC)/碳化二钨(W2C)纳米复合材料;应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等手段对不同阶段样品的晶相、形貌、微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体经煅烧后,载体及包裹层的物相均发生了变化,形貌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经盐酸处理及还原碳化后,样品由WC和W2C纳米颗粒组成,并构成了以W2C为壳,以WC为核的典型核壳结构;结合表征结果对核壳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采用三电极体系循环伏安法测试了样品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颗粒状碳化钨和介孔空心球状碳化钨相比,样品的电催化活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W2C与WC构成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后,其电化学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是提高碳化钨催化材料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碳化二钨 纳米复合材料 结构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威 钟伟 都有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62,共4页
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功能材料,是由一种纳米材料通过化学键或其他相互作用将另一种纳米材料包覆起来形成的纳米尺度的有序组装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产生单一纳米粒子无法得到的许多新性能,因而具有许多不同于核、壳材... 核/壳结构复合纳米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功能材料,是由一种纳米材料通过化学键或其他相互作用将另一种纳米材料包覆起来形成的纳米尺度的有序组装结构。这种结构可以产生单一纳米粒子无法得到的许多新性能,因而具有许多不同于核、壳材料的独特的光、电、磁、催化等物理和化学性质。主要介绍了核/壳型复合纳米材料的特点、形成机理以及制备方法,并结合最近的科研工作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材料 /结构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木塑复合材料抗紫外老化性能试验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兵 梅长彤 +2 位作者 潘明珠 雍宬 王珂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38,共6页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木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木塑复合材料(WPC)制备工艺和共挤出生产工艺,分别制备出均一结构和核壳结构WPC。核壳结构WPC芯层原料配比与均一结构WPC相同(木塑质量比为6∶4),表层则为纯HDPE塑料。将两组材料进行紫... 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木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木塑复合材料(WPC)制备工艺和共挤出生产工艺,分别制备出均一结构和核壳结构WPC。核壳结构WPC芯层原料配比与均一结构WPC相同(木塑质量比为6∶4),表层则为纯HDPE塑料。将两组材料进行紫外光加速老化试验,并对两组试件的表面颜色、表面形貌、化学基团及抗弯性能分别进行测试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2 500 h紫外光照射后,均一结构与核壳结构的WPC表面颜色色差ΔE值分别增加17.59和9.40,核壳结构WPC的抗紫外色变能力明显优于均一结构WPC;电镜照片显示,与核壳结构WPC相比均一结构WPC表面粗糙,在紫外光作用下更容易出现表面裂纹和粉化现象;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证明核壳结构WPC表面羟基与羰基基团变化明显低于均一结构WPC,HDPE表层有效延缓了WPC的光氧降解;随着紫外光老化时间延长,两组试件的抗弯性能均呈现下降趋势,经2 500 h老化试验后,核壳结构和均一结构WPC的弯曲强度保留率分别为58.1%和49.7%,弹性模量保留率分别为43.2%和38.0%,表明聚乙烯壳层结构对维持WPC强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结构 紫外光老化 力学性能 表面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介质壳核结构复合材料吸波特性的仿真和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晶晶 黄铭 +2 位作者 何伟刚 宗容 彭金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1-74,共4页
基于有效媒质理论,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二维金属-介质壳核结构复合材料模型的等效介电常数。分析了金属层电导率、金属层厚度、填充比、内核材料及衬底介电常数对复合材料等效介电常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金属-介质复合材料具有2个吸收... 基于有效媒质理论,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二维金属-介质壳核结构复合材料模型的等效介电常数。分析了金属层电导率、金属层厚度、填充比、内核材料及衬底介电常数对复合材料等效介电常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金属-介质复合材料具有2个吸收峰,且通过改变金属层电导率可以在射频至红外频段灵活调整复合材料吸收峰的位置;复合材料的吸收峰与其显微结构密切相关。有效介质理论是研究和分析复合材料吸波特性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特性 复合材料 结构 等效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的沸石分子筛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薛招腾 唐雪婷 +1 位作者 王文兴 赵东元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8-243,共16页
核-壳结构沸石分子筛复合材料在煤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展现了优异的性能。概述了核-壳结构沸石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根据核-壳结构复合材料核和壳的组成,可以分为沸石为核型、沸石为壳型及全沸石型核-壳结构复合材... 核-壳结构沸石分子筛复合材料在煤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展现了优异的性能。概述了核-壳结构沸石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根据核-壳结构复合材料核和壳的组成,可以分为沸石为核型、沸石为壳型及全沸石型核-壳结构复合材料3类。同时介绍了具有特殊核-壳结构的空心沸石、磁性沸石的构建,并展望了核-壳结构沸石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 -结构 介孔材料 蛋黄-蛋结构 磁性沸石 空心沸石 合成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高频软磁材料 被引量:3
9
作者 钟伟 汤怒江 +1 位作者 靳长清 都有为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8年第7期373-379,共7页
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材料兼有外壳层和内核材料的性能,由于其结构和组成能够在nm尺度上进行设计和剪裁,因而具有许多独特的光、电、磁、催化等物理与化学性质。简要介绍了实验室在过渡金属纳米复合高频软磁材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具有核/壳结构的复合纳米材料兼有外壳层和内核材料的性能,由于其结构和组成能够在nm尺度上进行设计和剪裁,因而具有许多独特的光、电、磁、催化等物理与化学性质。简要介绍了实验室在过渡金属纳米复合高频软磁材料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绝缘壳层(如SiO2、Al2O3、C-SiO2等)复合材料,能显著改善过渡金属纳米颗粒的热温度性,有效防止氧化和团聚,具有饱和磁化强度高、高频软磁性能优异的特点;半导体壳层(如ZnO)复合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光致发光性能,观测到在ZnO材料中较少出现的700nm发光峰;螺旋碳纳米管与Fe组成的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频吸波性能,有望成为新一代轻质高频吸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复合纳米材料 软磁 高频 螺旋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核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用Sn/C复合负极材料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钊文 胡社军 +1 位作者 侯贤华 汝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1-35,共5页
采用碳热还原法以及沥青裂解包覆技术,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Sn/C复合负极材料,对采用改性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作为内核的效果作了比较,并分析研究壳层的厚度对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性天然石墨作为内核能更有效分散Sn金属颗... 采用碳热还原法以及沥青裂解包覆技术,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Sn/C复合负极材料,对采用改性天然石墨与人造石墨作为内核的效果作了比较,并分析研究壳层的厚度对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性天然石墨作为内核能更有效分散Sn金属颗粒,另外沥青裂解碳包覆层的厚度对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以改性天然石墨为内核,具有(10%+20%)双层包覆结构的负极样品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首次库伦效率为76.3%,54周的容量保持率为99%。材料结构的设计以及结构的合成工艺是解决锡基合金负极材料体积效应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C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法制备核-壳及空心结构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晖 朱振峰 朱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1期177-179,183,共4页
核-壳结构及空心结构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备受关注。介绍了微乳液法制备核-壳结约纳米材料的原理,综述了当前微乳液法制备核-壳及空心结构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该类材料的表征技术。
关键词 -结构 空心结构 纳米材料 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型钡铁氧体陶瓷微珠核壳腔结构吸波材料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志广 王建江 米伟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14,共5页
利用自反应淬熄法制备了一种M 型钡铁氧体空心陶瓷微珠材料,在此基础上,对其表面进行超声波化学镀Ni-Co复合层,从而形成了具有核/壳/腔结构的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表明,该材料具有中空结构,主要物相BaFe12... 利用自反应淬熄法制备了一种M 型钡铁氧体空心陶瓷微珠材料,在此基础上,对其表面进行超声波化学镀Ni-Co复合层,从而形成了具有核/壳/腔结构的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表明,该材料具有中空结构,主要物相BaFe12O19为M 型钡铁氧体,经过化学镀后,在其表面形成了-层Ni-Co复合层;经过吸波性能测试,化学镀Ni-Co复合层后,在2~18GHz范围内,当厚度为2.10mm 时,最低反射率达到了-28.62dB,反射率小于-10dB的带宽为3.33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型钡铁氧体 空心陶瓷微珠 //腔结构 自反应淬熄法 超声波化学镀 吸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I/高岭土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制备与表征
13
作者 王知 邵水源 石程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5-167,172,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PANI/高岭土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分析了复合产物微观形貌及热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岭土层状不规则断裂面具有吸附作用,使苯胺在高岭土表面发生聚合,同时高岭土的二维层状结...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PANI/高岭土核壳结构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分析了复合产物微观形貌及热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岭土层状不规则断裂面具有吸附作用,使苯胺在高岭土表面发生聚合,同时高岭土的二维层状结构起到隔热屏障作用,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导电和耐热性能的复合材料。SEM和XRD分析显示PANI仅包覆在高岭土表面并未进入层间结构;FT-IR分析得出复合物具有PANI和高岭土的特征吸收峰;TG显示复合物具有良好耐热性,在268℃开始失重,最大失重率仅为9%;复合材料最高电导率达0.86S·cm-1。确定了各组分最佳配比:苯胺/APS=1/1.5(摩尔比),苯胺/高岭土=2/5(质量比),反应体系pH=1,反应温度25℃,产物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高岭土 结构 复合材料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感光材料中防粘连
14
作者 秦振平 郭红霞 +2 位作者 付锋 石雪萍 张琰图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6-58,63-77,共4页
简要叙述了核 -壳结构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影响因素 ;并对它在感光材料防粘连的原理及其应用方面进行了介绍 .
关键词 -结构聚合物 合成 感光材料 防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电磁波吸收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振楠 刘芳 +5 位作者 李朝龙 郑超 曾有福 郑鑫 罗梅 史浩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1-70,共10页
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产生的大量电磁波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电磁波吸收材料(也称吸波材料)可以吸收多余的、泄漏的电磁波能量,在治理电磁波污染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 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产生的大量电磁波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电磁波吸收材料(也称吸波材料)可以吸收多余的、泄漏的电磁波能量,在治理电磁波污染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此外,在军事工业领域,雷达隐身飞机、导弹、作战指挥车等军事装备也对吸波材料有着极为紧迫的需求,不仅要求吸波材料具有薄、轻、宽、强的特点,还要求其具有耐高温、抗氧化、高强度等性能。传统吸波材料(如铁氧体、羰基铁、导电炭黑)的损耗机制单一,导致其吸波频带窄、吸收能力不够强,复合化处理就成为获得优良性能吸波材料的必要手段。通常人们采取多层宏观尺度结构匹配的方式来达到宽波段吸收的目的,但通过该方法得到的吸波材料匹配厚度大,适用领域十分有限,很难同时满足吸波材料薄、轻、宽、强的要求。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拓展到了原子级别,人们试图从纳米尺度上对吸收材料进行阻抗匹配设计与损耗能力改进,其中核壳结构吸波材料由于结构设计自由度大、性能优异,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对核壳结构吸波材料的探究主要是从材料本身的特性出发,采用不同损耗特性的材料进行包覆,并结合对材料微观结构和形貌的设计,来提高吸波材料的匹配特性和有效波频带宽度。其中,具有中空核壳结构和各向异性的材料(如二维片状、纳米花状、纳米管状)表现出更优异的吸波性能。此外,可选用陶瓷材料和耐温树脂作为壳层材料,以满足吸波材料的耐高温和抗氧化性能的要求。目前虽对核壳结构吸波材料的报道较多,但其研究体系尚未统一,吸波调控机理也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基于核壳结构吸波材料最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已报道的核壳结构吸波材料的类型,分析了核壳结构吸波材料的微观调控机制和制备方法。最后,对核壳结构吸波材料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结构 类型 微观调控机制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纳米镁基复合储氢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秋雨 邹建新 +3 位作者 任莉 马哲文 朱文 丁文江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7,共10页
氢能的有效开发和应用主要需解决氢的安全、高效储运瓶颈问题。MgH2具有高储氢容量、资源丰富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类储氢材料。但是,MgH2较高吸放氢温度和较慢吸放氢速率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核壳结构纳米镁基储... 氢能的有效开发和应用主要需解决氢的安全、高效储运瓶颈问题。MgH2具有高储氢容量、资源丰富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类储氢材料。但是,MgH2较高吸放氢温度和较慢吸放氢速率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核壳结构纳米镁基储氢材料有助于材料储氢性能的改善,目前已取得了大量成果。本文针对国内外纳米镁基核壳结构储氢体系研究现状,归纳了该类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阐述和总结了其吸放氢热力学动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物相变化,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指出调控核壳结构镁基材料的纳米尺寸、添加高效纳米催化剂及其综合协同作用是镁基储氢材料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和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氢 MgH2 镁基储氢材料 结构 吸放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Si/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与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畅波 李亚娥 +2 位作者 康利涛 梁伟 赵兴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2,共4页
以酚醛树脂包覆纳米硅颗粒后通过碳化处理,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Si/C复合负极材料,并研究了碳化温度和电极中活性物质含量对储锂性能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由厚度为5~15nm的无定型碳壳包覆的硅颗粒组成。电化... 以酚醛树脂包覆纳米硅颗粒后通过碳化处理,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Si/C复合负极材料,并研究了碳化温度和电极中活性物质含量对储锂性能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由厚度为5~15nm的无定型碳壳包覆的硅颗粒组成。电化学测试表明,750℃碳化所得复合材料在活性材料∶粘结剂∶乙炔黑=1∶1∶1(质量比)时,初始放电容量为1836mAh/g(首次库仑效率84.8%),循环50次后仍可保持873mAh/g的可逆容量。此外,具有核壳结构的Si/C复合负极比纯硅负极表现出更好的循环稳定性,这可能是因为碳壳的存在缓解了硅的体积膨胀、改善硅的导电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Li+嵌入和脱出过程的稳定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Si/C复合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郝慧敏 王黎明 +2 位作者 曹刘奇 沈勇 徐丽慧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8,共5页
核壳结构吸波材料因其优异的吸波性能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从分析核壳结构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出发,介绍了核壳结构吸波材料常用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同时综述了影响核壳结构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的微观调控机制,最后对核壳结构吸波材料... 核壳结构吸波材料因其优异的吸波性能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从分析核壳结构吸波材料的吸波机理出发,介绍了核壳结构吸波材料常用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同时综述了影响核壳结构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的微观调控机制,最后对核壳结构吸波材料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吸波材料 制备方法 微观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基核壳结构相变储能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何绪权 王政华 +1 位作者 张玲 李春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7-474,共8页
将石蜡熔融浸渍在膨胀石墨(EG)中得到核组分(EG-Paraffin),将制得的Paraffin@SiO_(2)微胶囊填充在环氧树脂(Ep)中得到壳组分(Ep-Paraffin@SiO_(2)),然后通过简单的模压成型制备了具有宏观核-壳结构的相变复合材料(EG-Paraffin/Ep-Paraff... 将石蜡熔融浸渍在膨胀石墨(EG)中得到核组分(EG-Paraffin),将制得的Paraffin@SiO_(2)微胶囊填充在环氧树脂(Ep)中得到壳组分(Ep-Paraffin@SiO_(2)),然后通过简单的模压成型制备了具有宏观核-壳结构的相变复合材料(EG-Paraffin/Ep-Paraffin@SiO_(2))。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宏观的核-壳结构赋予了相变复合材料优异的防泄漏性能和形状稳定性。壳组分中的微胶囊使相变复合材料保持较高的焓值(大于144 J/g)。而核组分中的膨胀石墨一方面能够有效封装石蜡,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相变复合材料的传热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储能复合材料 微胶囊 模压成型 宏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öber法的SiO_(2)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马军 郎晓萍 +2 位作者 罗子轩 王玉梅 孙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2-557,共6页
本文开发了一种超声辅助的Stöber法,可用于制备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SiO_(2)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SiO_(2)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含有SiO_(2)芯体和三种不同壳体:酚醛树脂(RF)、sp3主导的无机碳以及sp2主导石墨烯壳层。研究发现氨根... 本文开发了一种超声辅助的Stöber法,可用于制备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SiO_(2)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SiO_(2)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含有SiO_(2)芯体和三种不同壳体:酚醛树脂(RF)、sp3主导的无机碳以及sp2主导石墨烯壳层。研究发现氨根离子能够改变表面电荷,在无表面活性剂参与的情况下实现SiO_(2)表面包覆RF。研究了RF在低温、中温、高温热解的三个关键阶段,考察了表面结合水/羟基等析出、羧基/酚类物质析出、烷基侧链等析出、石墨化进程的发展过程及Fe等催化剂的作用;探索了SiO_(2)@石墨烯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发现相比PAO4,其摩擦系数可降低30.5%,磨损率可降低69.2%,展现出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良好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öber法 SiO_(2)结构 纳米复合材料 可控制备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