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核壳结构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悦 陈龙 +5 位作者 张楠 刘逸藤 李线线 张健 王雅东 潘牧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15-1624,共10页
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大约是商业化石墨负极的10倍,但是由于其巨大的体积效应以及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活性材料硅从集流体脱落而失活与固相电解质层(SEI)膜的不断破坏与重建,导致硅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中稳定... 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大约是商业化石墨负极的10倍,但是由于其巨大的体积效应以及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活性材料硅从集流体脱落而失活与固相电解质层(SEI)膜的不断破坏与重建,导致硅电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中稳定性较差。为了减缓硅材料体积效应的不利影响,研究人员基于硅基材料的结构设计开展了大量工作。总结了核壳结构硅基负极材料的相关研究,对比了不同结构设计的优缺点并分析了构成材料对于硅在锂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影响,进而讨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硅核壳结构的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能。最后,对硅负极材料的核壳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硅基负极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负极 核壳结构设计 循环稳定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