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味地黄多孔核壳复合粒子共喷雾干燥工艺优化及其在直压工艺中的应用
1
作者 李哲 方双翠 +7 位作者 金正吉 朱琳 陈富财 朱卫丰 吴艳妮 管咏梅 陈丽华 明良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16-3422,共7页
目的优化六味地黄多孔核壳复合粒子共喷雾干燥工艺,并考察其在粉末直压工艺中的应用。方法制备多孔核壳复合粒子,以碳酸氢铵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泵速、进风温度为影响因素,收率、休止角、抗张强度、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定制设计... 目的优化六味地黄多孔核壳复合粒子共喷雾干燥工艺,并考察其在粉末直压工艺中的应用。方法制备多孔核壳复合粒子,以碳酸氢铵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泵速、进风温度为影响因素,收率、休止角、抗张强度、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定制设计优化共喷雾干燥工艺。再评价六味地黄直压片剂的性能。结果最佳条件为碳酸氢铵用量4.5%,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15%,泵速10 r/min,进风温度130℃,收率、流动性、压缩性、崩解时限分别为65.74%、48.79 o、42.83 N、4.06 min。直压片剂片重差异和脆碎度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本实验成功优化了六味地黄多孔核壳复合粒子,并且生产出具有高载药量的直压片剂,可为该结构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方 多孔核壳复合粒子 共喷雾干燥工艺 定制设计 粉末直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包玻珠核壳复合粒子的表面处理及环氧导电胶的电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威 王一龙 +1 位作者 赵素玲 官建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5-619,共5页
以化学还原法合成的银包玻珠核壳复合粒子(Ag/GM)为原料,乙二胺为表面处理剂,制备了表面吸附有乙二胺的Ag/GM,并用它作为导电填料组成了导电胶.与化学还原法直接合成或沸水处理的Ag/GM相比,乙二胺处理的Ag/GM能更有效地分散在环氧树脂... 以化学还原法合成的银包玻珠核壳复合粒子(Ag/GM)为原料,乙二胺为表面处理剂,制备了表面吸附有乙二胺的Ag/GM,并用它作为导电填料组成了导电胶.与化学还原法直接合成或沸水处理的Ag/GM相比,乙二胺处理的Ag/GM能更有效地分散在环氧树脂胶黏剂中,且能与环氧树脂基体产生化学键合,降低Ag/GM和环氧树脂基体间的界面能,用其制备的导电胶的导电率较高,导电渗滤阈值较低.同时,结合导电网络理论和等效电路图,阐明了用乙二胺处理的Ag/GM作填料制备的导电胶具有较低体积电阻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 银包玻珠核壳复合粒子 导电胶 导电渗滤阈值 界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TiO3/gelatin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电场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丽 海金玲 +1 位作者 谢超 高玲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70-1573,1578,共5页
为了提高BaTiO3颗粒在含水弹性体中的电场响应能力,以粒径约为500nm的单分散球型Ba-TiO3颗粒为基础,采用微乳液法成功制备了BaTiO3为核、明胶(gelatin)为壳的BaTiO3/gelatin核壳复合粒子。利用TEM、XRD、FT-IR、TG和光学接触角测量等手... 为了提高BaTiO3颗粒在含水弹性体中的电场响应能力,以粒径约为500nm的单分散球型Ba-TiO3颗粒为基础,采用微乳液法成功制备了BaTiO3为核、明胶(gelatin)为壳的BaTiO3/gelatin核壳复合粒子。利用TEM、XRD、FT-IR、TG和光学接触角测量等手段对粒子的组成、结构及表面亲水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量。结果表明,在立方相BaTiO3核的表面均匀包覆了1层约40~50nm的gelatin,Gelatin壳层约占粒子总重的4.0%,且粒子表面保持良好的亲水性。将粒子分散到含水胶体体系中,通过测量在无/有电场作用下胶凝得到的含水弹性体的储能模量考察了粒子在此体系中的电场响应性能,发现BaTiO3/gelat-in复合粒子在明胶(或壳聚糖)水凝胶弹性体中的电场响应性能均明显强于纯BaTiO3粒子,而且在明胶水凝胶中的响应性能更强。结果说明,聚合物包覆能够明显提高BaTiO3粒子的电场响应性能,而且粒子表面与分散体系相容性越高,粒子的响应性能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复合粒子 BATIO3 GELATIN 电场响应 含水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2/Ag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4
作者 邵寒梅 王一龙 +1 位作者 章桥新 官建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6期2177-2181,共5页
首次引入活性SiO2微球作为核基,采用自组装液相还原技术,定向的在核基上沉积纳米银颗粒得到SiO2/Ag核壳复合粒子;并用红外、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等分析表征该核壳复合粒子的形貌与结构。结果表明:利用活性SiO2作为核基... 首次引入活性SiO2微球作为核基,采用自组装液相还原技术,定向的在核基上沉积纳米银颗粒得到SiO2/Ag核壳复合粒子;并用红外、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等分析表征该核壳复合粒子的形貌与结构。结果表明:利用活性SiO2作为核基,pH值为12.4,有表面活性剂参与的条件下,通过改变银前驱体浓度,可实现表面包覆致密、银壳厚度可控的核壳复合粒子化学制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核壳复合粒子 自组装液相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聚合制备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复合粒子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琨 胡文军 +3 位作者 范敬辉 张凯 向明 周德惠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04-308,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复合粒子,并借助TEM、XPS、FTIR分析了其微观结构。研究了纳米银粒子存在下苯乙烯聚合反应转化率~时间关系,分析了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乳液聚合 制备 纳米银 聚苯乙烯 核壳复合粒子 纳米材料 聚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latin/BaTiO3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电场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晓磊 卢亚平 +2 位作者 高玫香 谢遵园 高玲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06-1310,共5页
以平均粒径为0.7~0.9μm的明胶(Gelatin)微球为基核,通过定向沉积自组装法成功制各了以Gelatin为核、BaTiO3为壳的Gelatin/BaTiO3核壳复合粒子。利用TEM、XRD、FT-IR、TG和光学接触角测量等技术对复合粒子的形貌、结构、组成及... 以平均粒径为0.7~0.9μm的明胶(Gelatin)微球为基核,通过定向沉积自组装法成功制各了以Gelatin为核、BaTiO3为壳的Gelatin/BaTiO3核壳复合粒子。利用TEM、XRD、FT-IR、TG和光学接触角测量等技术对复合粒子的形貌、结构、组成及表面亲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粒子为球形微粒,具有良好的表面亲水性和分散稳定性,BaTiO3壳层约占粒子总质量的18.8%,具有立方相晶相结构。将粒子分散到水凝胶弹性体中,测量在有/无电场作用下得到的弹性体的储能模量,借以考察复合粒子在弹性体中的电场响应性能,发现Gelatin/BaTiO3复合粒子的电场响应性能明显强于纯BaTiO3粒子。说明将BaTiO3包覆在聚合物上能显著提高BaTiO3粒子的电场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复合粒子 Gelatin/BaTiO3 电场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gX(X=Cl,Br)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宇 高荣杰 +2 位作者 任继栋 刘勇 丁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1-193,共3页
通过使用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制备的球形卤化银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表面负载巯基,从而通过自组装液相还原技术,得到Ag/AgX核壳复合粒子。并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表征该核壳复合粒子的表面基团、... 通过使用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制备的球形卤化银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表面负载巯基,从而通过自组装液相还原技术,得到Ag/AgX核壳复合粒子。并用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表征该核壳复合粒子的表面基团、组分、形貌与结构。详细研究了巯基处理前后和光照对Ag/AgX核壳复合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制备的球形卤化银进行表面处理,通过液相还原可以生成银颗粒包覆致密的Ag/AgX核壳复合粒子,并且证明了Ag/AgX核壳复合粒子在光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复合粒子 自组装液相还原 Ag/Ag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时间对制备Fe-ZnO核壳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维 官建国 王琦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9-607,共9页
通过高能球磨法制备了具有蛋糕-果仁形态的Fe-ZnO核壳纳米复合粒子,并研究了形成产物的微观结构、演化过程以及静磁性能和2-18GHz微波电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Fe-ZnO粒子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XRD、HRTEM和SEM显示,随球磨进行Fe-ZnO粒子中F... 通过高能球磨法制备了具有蛋糕-果仁形态的Fe-ZnO核壳纳米复合粒子,并研究了形成产物的微观结构、演化过程以及静磁性能和2-18GHz微波电磁参数.研究结果表明Fe-ZnO粒子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XRD、HRTEM和SEM显示,随球磨进行Fe-ZnO粒子中Fe晶粒尺寸减小到10nm左右并逐渐增加表面各向异性.与微米羰基铁相比,Fe-ZnO粒子具有较大的微波磁导率和较小的微波介电常数,以及相近的比饱和磁化强度.本文发展的方法对制备其他金属与无机氧化物的纳米复合材料也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球磨 纳米复合粒子 羰基铁 氧化锌 微波电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SiO_2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的组装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钱东 程睿菁 +3 位作者 卢周广 李波 王洪恩 黄可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5-309,共5页
近年来,纳米TiO2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化妆品、陶瓷、化纤、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等领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由于一维纳米棒TiO2材料的特殊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极材料表现出了很多优势,例如。锂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体积膨胀小,稳定... 近年来,纳米TiO2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化妆品、陶瓷、化纤、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等领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由于一维纳米棒TiO2材料的特殊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极材料表现出了很多优势,例如。锂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体积膨胀小,稳定性好等。由于纳米TiO2粉体是强极性物质,且容易团聚而引起反应活性的降低。因此为了改善纳米TiO2的光催化和电性能。国内外进行了许多探索。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贵金属表面沉积、过渡金属掺杂、表面敏化、半导体复合和简单包覆等。据报道,TiO2经SiO2包覆后,其热稳定性可得到明显的提高。目前纳米TiO2的表面处理过程主要采用气相法、液相沉积法和溶胶-凝胶法,并加以机械搅拌以保证TiO2在溶液中的分散。而纳米颗粒粒径小,表面能高.机械搅拌很难保证颗粒的分散。本工作在外加超声场的作用下采用醇盐原位水解法制备了粒径约200nm的TiO2/SiO2核/壳结构复合粒子,并研究了所合成样品的分散性、热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水解 TIO2/SIO2 复合粒子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核-壳型含能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严启龙 张晓宏 +2 位作者 齐晓飞 刘萌 李笑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6-38,70,共4页
通过对比分析核-壳型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技术和应用领域,阐述了不同复合粒子所适合的制备方法,这些制备技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通过对比几种典型的纳米含能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其性能,分析了这种类型的复合方式对改变单一超细含能粒子易团... 通过对比分析核-壳型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技术和应用领域,阐述了不同复合粒子所适合的制备方法,这些制备技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通过对比几种典型的纳米含能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其性能,分析了这种类型的复合方式对改变单一超细含能粒子易团聚的性质、改善了含能材料综合性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分析了该材料制备技术在其它含能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潜力,可以为含能复合材料合成及应用领域的人士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含能材料 复合粒子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核Au_壳金属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崔颜 顾仁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090-2092,共3页
在已制备好的Ag纳米粒子表面, 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沉积生长Au包裹层, 制备了粒子尺寸为50~70 nm的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 通过改变AuCl-4量, 使Ag100-xAux中Au的含量由x=0变为x=30. 用UV-Vis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该结构纳... 在已制备好的Ag纳米粒子表面, 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沉积生长Au包裹层, 制备了粒子尺寸为50~70 nm的Ag核Au壳复合纳米粒子. 通过改变AuCl-4量, 使Ag100-xAux中Au的含量由x=0变为x=30. 用UV-Vis吸收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该结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 并以对巯基苯胺(PATP)为探针分子进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研究. 表面拉曼光谱表明, 该结构的纳米粒子具有比Ag更强的SERS活性, 随着Au:Ag比例的逐渐增加, 其活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其最大增强约为Ag纳米粒子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纳米粒子 AgAu金属复合纳米粒子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硅包覆铁“壳/核”型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吸波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登科 黄昊 +2 位作者 俞快 张雪峰 董星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0-344,共5页
采用非平衡物理气相蒸发法在氢气-氩气混合气氛下制备了氧化硅包覆铁“壳/核”型纳米复合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分析(EDS)等方法表征了纳米复合粒子的相组分、结构以及颗粒形貌.结果表明,制备的氧... 采用非平衡物理气相蒸发法在氢气-氩气混合气氛下制备了氧化硅包覆铁“壳/核”型纳米复合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分析(EDS)等方法表征了纳米复合粒子的相组分、结构以及颗粒形貌.结果表明,制备的氧化硅包覆铁纳米复合粒子的尺寸在50nm左右,在铁纳米粒子的表面还出现了非晶态的氧化硅纳米棒,长度为150-200nm.利用电磁参数模拟微波吸收特性得出,涂层厚度为1.79mm时,在15.4GHz频率处达到最小反射损耗值为-14.5dB,反射损耗在8-18GHz的频段低于-10dB,且损耗机制为自然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物理气相蒸发法 /型纳米复合粒子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式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凯 范敬辉 +1 位作者 马艳 吴菊英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2期23-25,共3页
核壳式无机/有机复合粒子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结合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化工、电子、军事等领域。文章对核壳式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表征方法及主要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式无机/有机复合粒子 表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粒子复合材料电磁波吸收层的吸波特征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文娟 高原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8-144,共7页
基于电磁波吸收和反射的基本理论,在探讨核壳粒子复合材料的等效电磁参数的基础上,针对核壳粒子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层的吸波特征及其厚度的优化设计展开研究.分别探讨了由核壳粒子复合材料组成的单层和双层电磁波吸收层的吸波特征,给... 基于电磁波吸收和反射的基本理论,在探讨核壳粒子复合材料的等效电磁参数的基础上,针对核壳粒子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层的吸波特征及其厚度的优化设计展开研究.分别探讨了由核壳粒子复合材料组成的单层和双层电磁波吸收层的吸波特征,给出不同入射角下功率反射系数与电磁波波长以及吸收层厚度之间的关系,确定其最佳电磁波吸收厚度.通过比较可以得出在同等条件下,含核壳粒子吸收层的吸收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常规材料吸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复合材料 电磁波吸收层 功率反射系数 吸波层厚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合成(Au)_核·(Ag)_壳纳米粒子及其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凌绍明 沈文闻 隆金桥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1-204,共4页
以柠檬酸化学还原法制备的金纳米粒子作晶种,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技术,制备出分散性较好、规则球形的(Au)核·(Ag)壳复合纳米粒子。研究了(Au)核·(Ag)壳复合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特性,在470nm处有最强共... 以柠檬酸化学还原法制备的金纳米粒子作晶种,采用微波高压液相合成技术,制备出分散性较好、规则球形的(Au)核·(Ag)壳复合纳米粒子。研究了(Au)核·(Ag)壳复合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特性,在470nm处有最强共振散射峰,在404nm处产生一个吸收峰。结果表明,(Au)核·(Ag)壳复合纳米粒子的形成是导致470nm共振散射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 AG 复合纳米粒子 微波辐射 共振散射光谱 微波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乳液聚合法制备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粒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增芳 瞿晓岳 +1 位作者 陈正 马军现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74,80,共6页
综述了国内外通过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包覆无机纳米复合粒子的方法及包覆效果,包括纳米SiO2/聚合物、CaCO3/聚合物、TiO2及其他无机粒子/聚合物,介绍了复合粒子的形成机理及其在电极材料、阻燃和感光树脂中的应用,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无机纳米粒子 聚合物 乳液聚合 核壳复合粒子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P(BA-EHA)/PVC的合成与共混改性聚氯乙烯 被引量:5
17
作者 邢胜男 潘明旺 +2 位作者 张晓蕾 袁金凤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
采用传统的乳液聚合方法首先合成了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以其作为种子,进行氯乙烯乳液接枝聚合反应,得到了聚丙烯酸酯/聚氯乙烯复合粒子改性剂,用于聚氯乙烯的共混改性。通过粒径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复合粒子及其共... 采用传统的乳液聚合方法首先合成了交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以其作为种子,进行氯乙烯乳液接枝聚合反应,得到了聚丙烯酸酯/聚氯乙烯复合粒子改性剂,用于聚氯乙烯的共混改性。通过粒径分析仪、动态力学分析、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复合粒子及其共混PVC材料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大小均一;动态力学分析显示,随着交联剂ALM A用量的增加,橡胶相核层与PVC壳层之间相容性明显改善;当种子乳化剂浓度为2 g/L、交联剂ALM A用量为2%时改性PVC材料综合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PVC复合粒子 甲基丙烯酸烯丙酯 聚氯乙烯接枝 聚氯乙烯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自组装法制备钡铁氧体亚微空心球 被引量:14
18
作者 甘治平 官建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9-192,共4页
描述了一种基于化学自组装制备钡铁氧体亚微空心球的新颖方法,即以聚(苯乙烯-共-丙烯酸)乳胶粒子为模板,利用酸醇相互作用,将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得到的钡铁氧体前驱物包覆在模板粒子上,形成聚(苯乙烯-共-丙烯酸)/钡铁氧体前驱物核壳纳... 描述了一种基于化学自组装制备钡铁氧体亚微空心球的新颖方法,即以聚(苯乙烯-共-丙烯酸)乳胶粒子为模板,利用酸醇相互作用,将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得到的钡铁氧体前驱物包覆在模板粒子上,形成聚(苯乙烯-共-丙烯酸)/钡铁氧体前驱物核壳纳米复合粒子.复合粒子经历750℃的热处理,可获得主晶相为BaFe12O19的钡铁氧体亚微空心球.该空心球有可能在微波吸收、电磁流变等领域得到重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球 钡铁氧体 化学自组装 聚(苯乙烯-共-阿烯酸) 纳米复合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功能性混合溶胶薄膜的抗红外隔热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超 张远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9-70,共2页
在合适的前驱盐溶液、还原荆和乙二醇溶液中一步合成了Ag金属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并以表面具有螯合官能团的高分子材料Poly(BA-co-GMA-IDA)为高分子液体模板制备了Ag功能性溶胶复合薄膜。Ag功能性混合溶胶薄膜在全棉类面料上表现出... 在合适的前驱盐溶液、还原荆和乙二醇溶液中一步合成了Ag金属核壳型复合纳米粒子,并以表面具有螯合官能团的高分子材料Poly(BA-co-GMA-IDA)为高分子液体模板制备了Ag功能性溶胶复合薄膜。Ag功能性混合溶胶薄膜在全棉类面料上表现出明显的抗红外隔热效果,对蓝、绿、红、白色布料降温可达3-5℃,对黑色布料的降温效果更高达8℃左右。在制备具有抗紫外、抗近红外功能的凉爽型纤维及织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复合纳米粒子 功能性混合溶胶薄膜 抗红外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1-加权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及其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惠敏 邱小忠 沈折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7-444,共18页
MRI已经成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40%~50%的临床MRI检查需要使用造影剂来提高MRI的灵敏度,因此,MRI造影剂也成为重要的临床诊断药物。本文主要介绍了MRI造影剂及其分类,市售MRI造影剂的优缺点,并对极小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点... MRI已经成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40%~50%的临床MRI检查需要使用造影剂来提高MRI的灵敏度,因此,MRI造影剂也成为重要的临床诊断药物。本文主要介绍了MRI造影剂及其分类,市售MRI造影剂的优缺点,并对极小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点式核壳型铁钆复合纳米粒子和极小氧化钆纳米粒子进行了评述,这三者因其r1值很高且r2/r1比值很低,T1-加权MRI成像的效果很好,有望转化为临床医用T1-加权MRI造影剂。本文对将MRI造影剂与各种肿瘤治疗策略相结合的诊断治疗一体化体系进行了评述,如MRI指导的铁凋亡治疗、MRI指导的放射增敏治疗和MRI指导的光热治疗,它们实现了对肿瘤的高效治疗和实时监控,有望成为可行的癌症治疗策略。最后对MRI基多功能诊疗制剂这一领域的未来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极小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 点式型铁钆复合纳米粒子 极小氧化钆纳米粒子 肿瘤诊断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