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壳型Ce-OMS-2@CeO_(2)催化剂的构建及其低温抗硫抗水SCR脱硝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戴歌彧 彭月旺 +3 位作者 宇超 吕碧洪 吴孝敏 荆国华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86-1695,共10页
本研究制备了核壳型和负载型的Ce-OMS-2复合物(Ce-OMS-2@CeO_(2)和CeO_(2)/Ce-OMS-2),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核壳型Ce-OMS-2@CeO_(2)材料由于其介孔结构的保持能够明显提升反应气体NO的传质和吸附,提升脱硝效率... 本研究制备了核壳型和负载型的Ce-OMS-2复合物(Ce-OMS-2@CeO_(2)和CeO_(2)/Ce-OMS-2),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核壳型Ce-OMS-2@CeO_(2)材料由于其介孔结构的保持能够明显提升反应气体NO的传质和吸附,提升脱硝效率。同时,核壳型Ce-OMS-2@CeO_(2)催化剂显著降低了硫酸氢铵(ABS)的分解温度,使得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不易被ABS沉积覆盖,从而维持Ce-OMS-2@CeO_(2)高效的抗硫抗水脱硝性能。因此,核壳型Ce-OMS-2@CeO_(2)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SCR脱硝性能和抗硫抗水性能(在无SO_(2)下,100-200℃NO转化率为~100%;在有SO_(2)下,NO转化率≥~80%可维持在4 h以上)。本工作为开发高效稳定的Mn基低温SCR脱硝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脱硝 ce-oms-2@ceo_(2) 抗硫抗水 硫酸氢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核壳型含羟基氟碳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云普 高敬民 +2 位作者 李玉峰 顾生玖 张发爱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21,共5页
利用纳米SiO2胶体、(甲基)丙烯酸及其酯、有机氟单体、反应性乳化剂、含羟基单体等合成了可常温交联的氟碳乳液,考察了超声波频率对纳米SiO2胶体分散效果的影响;纳米SiO2胶体添加量、单体加入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以及反应温度、聚合... 利用纳米SiO2胶体、(甲基)丙烯酸及其酯、有机氟单体、反应性乳化剂、含羟基单体等合成了可常温交联的氟碳乳液,考察了超声波频率对纳米SiO2胶体分散效果的影响;纳米SiO2胶体添加量、单体加入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以及反应温度、聚合工艺等因素对乳液合成的影响,并对乳液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乳液合成 单体 改性 合成 羟基 氟碳 乳液性能 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方法制备Cu超细粉末以及Cu2O-Cu核-壳型复合粒子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惠梅 杨水彬 +2 位作者 刘孝恒 杨绪杰 汪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3104-3107,共4页
以Cu(NO3)2·3H2O与Na2CO3·10H2O为原料沉淀法制得纳米CuO前驱体--碱式碳酸铜,在不同温度(200℃、300℃、400℃、500℃、600℃)下分别焙烧2h得到CuO粉末后,直接倒入室温下的正丁醇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组成不同的各... 以Cu(NO3)2·3H2O与Na2CO3·10H2O为原料沉淀法制得纳米CuO前驱体--碱式碳酸铜,在不同温度(200℃、300℃、400℃、500℃、600℃)下分别焙烧2h得到CuO粉末后,直接倒入室温下的正丁醇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组成不同的各种产物.经XRD、TEM、SEM研究表明,产物的组成随上述热处理温度的改变而变化,500℃时可得到纯的纳米铜粉,600℃时可得到Cu2O-Cu核-壳型纳米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粒子 Cu2O-Cu-纳米粒子 正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响应核壳/高尔夫球型微球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罗新杰 于力恒 冯玉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111,共6页
CO_2刺激响应聚合物材料近年广受关注,但CO_2刺激响应聚合物微球鲜见报道。利用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以聚苯乙烯(PS)为核,聚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PDEA)为壳的PS-PDEA微球,研究了其形貌、粒径、pH和CO_2响应行为。结果表明,该类微球同... CO_2刺激响应聚合物材料近年广受关注,但CO_2刺激响应聚合物微球鲜见报道。利用种子乳液聚合制备了以聚苯乙烯(PS)为核,聚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PDEA)为壳的PS-PDEA微球,研究了其形貌、粒径、pH和CO_2响应行为。结果表明,该类微球同时具有核壳和高尔夫球型结构,核和壳尺寸分别约为162 nm和13 nm,并显示出良好的pH和CO_2响应能力;乳液粒径随着CO_2/N_2交替重复通入而可逆增大/减小;冷冻干燥后的微粉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分别变得相对亲水和疏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响应 PH 聚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 高尔夫球 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丙酸还原TeO_2水相一步法合成CdTe/ZnTe核壳型量子点
5
作者 徐丹敏 张汉浪 +2 位作者 沈茂 张志力 唐文渊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322-325,共4页
以TeO2为碲源,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和还原剂,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一步合成水溶性CdTe/ZnTe核壳结构的半导体量子点。考察了Cd/Zn反应物配比及MPA用量对CdTe/ZnTe量子点性能的影响,并用紫外、荧光光谱、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 以TeO2为碲源,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和还原剂,采用微波辅助加热法一步合成水溶性CdTe/ZnTe核壳结构的半导体量子点。考察了Cd/Zn反应物配比及MPA用量对CdTe/ZnTe量子点性能的影响,并用紫外、荧光光谱、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粉末衍射(XRD)光谱和EDX电子能谱对CdTe/ZnTe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不需要另加NaBH4的条件下,同样能合成水溶性的CdTe/ZnTe量子点,且该核壳结构的CdTe/ZnTe量子点比单一的CdTe量子点具有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O2 合成 巯基丙酸 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彩选 黄浪欢 刘应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58-1361,共4页
统一尺寸、结构上有序包覆的核壳型复合材料,具有高折射率以及独特的电磁、光学和机械性质。结构上的独特性可能导致其在近红外和可见光区有完整的带隙,利用核与壳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核对降解物的吸附等作用,可提高复合体的光催化性能... 统一尺寸、结构上有序包覆的核壳型复合材料,具有高折射率以及独特的电磁、光学和机械性质。结构上的独特性可能导致其在近红外和可见光区有完整的带隙,利用核与壳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核对降解物的吸附等作用,可提高复合体的光催化性能。本文着重介绍核壳型TiO2的几种类型、特点及其性能,并提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SiO_2核—壳结构复合粒子的制备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国军 曾汉民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61,共5页
采用含有纳米碳酸钙的硅酸钠水性悬浮液在酸性物质作用下 ,硅酸盐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溶胶从而沉积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溶胶沉淀法 ,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碳酸钙 /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用TEM、IR、XPS、TGA、XRD等方法对复合... 采用含有纳米碳酸钙的硅酸钠水性悬浮液在酸性物质作用下 ,硅酸盐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溶胶从而沉积在纳米碳酸钙粒子表面的溶胶沉淀法 ,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碳酸钙 /二氧化硅复合粒子。用TEM、IR、XPS、TGA、XRD等方法对复合粒子的大小、形貌、化学组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3/SiO2 -结构 复合粒子 制备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溶胶沉淀法 水解缩合反应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化岚 邹忠 +1 位作者 吴莎 施文健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53-56,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TiO2核壳型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核壳型复合光催化剂兼备核和壳组分的特征而具有优异的物理或化学性能,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扩散阶段和浓缩反应阶段,其作用机理主要有化学键作用、库仑力静电引力作用和吸附层媒介...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TiO2核壳型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核壳型复合光催化剂兼备核和壳组分的特征而具有优异的物理或化学性能,其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扩散阶段和浓缩反应阶段,其作用机理主要有化学键作用、库仑力静电引力作用和吸附层媒介作用等。按核的物质种类不同,将核壳型TiO2复合光催化剂系统分为以无机氧化物为核、以有机物为核及以单质为核,阐述了它们在环境治理的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指出了纳米TiO2核壳型复合光催化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结构光催化剂 复合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Fe_3O_4@SiO_2@CS镉离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明磊 张朝晖 +3 位作者 罗丽娟 杨潇 刘玉楠 聂利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63-2768,共6页
以SiO2包覆的纳米Fe3O4为载体,壳聚糖(Chitosan,CS)为功能配体,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交联剂,制备了磁性Fe3O4@SiO2@CS镉离子印迹聚合物(Magnetic ion-imprinted polymer,M-IIP).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该磁性印迹聚合物... 以SiO2包覆的纳米Fe3O4为载体,壳聚糖(Chitosan,CS)为功能配体,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交联剂,制备了磁性Fe3O4@SiO2@CS镉离子印迹聚合物(Magnetic ion-imprinted polymer,M-IIP).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该磁性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在环氧基硅烷交联作用下,实现了印迹壳层在磁性Fe3O4表面的接枝,该印迹材料是边长为60~120 nm的立方体.吸附性能实验表明,M-IIP对Cd(Ⅱ)的吸附符合一级动力学吸附模型;M-IIP对Cd(Ⅱ)/Cu(Ⅱ),Cd(Ⅱ)/Zn(Ⅱ),Cd(Ⅱ)/Pb(Ⅱ)和Cd(Ⅱ)/Hg(Ⅱ)的相对选择系数分别为2.92,3.43,8.97和9.20.原子吸收光谱检测结果表明,该磁性Fe3O4@SiO2@CS离子印迹聚合物可用于水溶液中Cd(Ⅱ)的分离,Cd(Ⅱ)回收率在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SiO2@CS 磁性印迹聚合物 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S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造纸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汪媛媛 周国伟 +1 位作者 李世彤 韩金梅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8-212,共5页
综述了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一些常用制备方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核壳型层层包覆法、模板剂法以及吸附相纳米反应器法等。介绍了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法(BET)、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 综述了TiO2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一些常用制备方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核壳型层层包覆法、模板剂法以及吸附相纳米反应器法等。介绍了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比表面积法(BET)、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差热分析(TGA/DTA)等。着重介绍了这些复合材料在造纸中的应用,TiO2SiO2复合材料可以用作造纸废水处理的光催化剂;作为助留助滤剂可提高纸页的匀度和纸机的效率;加入到纸张涂料中可延缓纸张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IO2 纳米复合材料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应用 溶胶-凝胶法 造纸废水处理 X射线衍射 助留助滤剂 制备方法 微乳液法 - 反应器法 表征方法 透射电镜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差热分析 光催化剂 纸张涂料 包覆法 吸附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缍形α-Fe_2O_3/聚苯乙烯复合高分子微球的制备、表征及等电性研究
11
作者 严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2-594,共3页
以纺缍形α-Fe2O3超微粉为内核,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和稳定剂,乙醇/水为分散介质,苯乙烯为单体,用改进的分散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纺锤形的高分子微球,并用XRD、TEM和IR进行了表征。粒子的分散性较好,粒径分布窄。由于亲... 以纺缍形α-Fe2O3超微粉为内核,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和稳定剂,乙醇/水为分散介质,苯乙烯为单体,用改进的分散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纺锤形的高分子微球,并用XRD、TEM和IR进行了表征。粒子的分散性较好,粒径分布窄。由于亲水性的α-Fe2O3与亲油性的苯乙烯亲合性较差,在实验中采用了超声分散、预先溶胀和预先吸附引发剂、分散剂的方法,增强了粉末表面的亲油性,合成的高分子微球,其长轴平均为0.26μm,短轴平均为0.09μm,轴比为2.9,同时测定了不同pH值时粒子包膜前后的Zeta电位值,并根据粒子等电点的变化计算出包膜厚度,与电镜照片的结果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缍形α-Fe2O3粒子 /高分子微球 等电点 包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CdTe@SiO_2荧光微球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宁振动 张纪梅 +1 位作者 魏君 成耀宇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2,共4页
利用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水相合成高质量的CdTe纳米晶,然后通过反相微乳液方法制备得到了具有明显核壳结构并单分散的CdTe@SiO2荧光复合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分光光度计以及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制备的纳米粒子... 利用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水相合成高质量的CdTe纳米晶,然后通过反相微乳液方法制备得到了具有明显核壳结构并单分散的CdTe@SiO2荧光复合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分光光度计以及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制备的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研究了未包裹的CdTe量子点与核壳型CdTe@SiO2纳米复合粒子分别对pH及离子强度的耐受性.研究发现:由于SiO2壳层的存在使得CdTe@SiO2能够在很高的离子强度及很广泛的pH范围下仍具有较强的荧光.由于这些优点,使其在生物标记、细胞成像等生物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CdTe@SiO2荧光微球 荧光性能 离子强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SiO_2硅油基磁性液体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柏乐 张志力 +2 位作者 许龙飞 邸楠楠 李德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103-11107,共5页
通常情况下硅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非常小,表现出优良的"耐温性",是其作为工作介质在特殊环境下的突出优点。将硅油的"耐温性"与磁性液体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扩宽磁性液体的应用领域。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正硅酸乙酯水... 通常情况下硅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非常小,表现出优良的"耐温性",是其作为工作介质在特殊环境下的突出优点。将硅油的"耐温性"与磁性液体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扩宽磁性液体的应用领域。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正硅酸乙酯水解法制备了Fe_3O_4@SiO_2核壳型磁性颗粒,在制备Fe_3O_4@SiO_2磁性颗粒时,主要针对反应物添加顺序、前驱体溶液pH值、包覆温度、包覆剂用量等影响因素设计实验并优化了实验工艺。然后用硅烷偶联剂A1120对其包覆,采用超声分散与高能球磨振荡相结合的分散方式将包覆后的Fe_3O_4@SiO_2磁性颗粒分散在硅油基载液中,制备了硅油基磁性液体。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红外光谱仪(IR)、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多种手段对纳米磁性颗粒进行了表征,并对硅油基磁性液体的流变性能、稳定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核壳型纳米磁性颗粒的粒径为15~20nm,单分散度高,具有超顺磁性;硅油基磁性液体的饱和磁化强度达2.51×10^(-2) T,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液体 制备 硅油 Fe3O4@SiO2纳米磁性颗粒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O@Cu_4(SO_4)(OH)_6的制备及黑暗下降解橙黄Ⅱ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丹丹 万霞 铁绍龙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08,共7页
采用一种温和、简单、环保的方法合成了Cu_2O@Cu_4(SO_4)(OH)_6系列核壳型催化剂.包覆了碱式铜盐[Cu_4(SO_4)(OH)_6]的Cu_2O(核)表面变粗糙,内部出现大量孔洞,并且随着包覆摩尔比的增加,出现独立的片状碱式铜盐晶相.研究发现催化剂中同... 采用一种温和、简单、环保的方法合成了Cu_2O@Cu_4(SO_4)(OH)_6系列核壳型催化剂.包覆了碱式铜盐[Cu_4(SO_4)(OH)_6]的Cu_2O(核)表面变粗糙,内部出现大量孔洞,并且随着包覆摩尔比的增加,出现独立的片状碱式铜盐晶相.研究发现催化剂中同时存在Cu(Ⅰ)、Cu(Ⅱ)和Cu(Ⅲ)3种价态,因此在黑暗条件下Cu_2O@Cu_4(SO_4)(OH)_6样品具有高的催化活性,对150 mg/L的橙黄Ⅱ染料在1 h内的降解率达98.2%,远高于纯Cu_2O的降解率(7%),说明高活性的Cu(Ⅲ)在黑暗条件下启动了催化降解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 碱式铜盐 催化剂 降解 橙黄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式铜盐包覆Cu2O催化剂的形成机理及催化性能
15
作者 黄小燕 古颖 +2 位作者 钟嘉豪 陈可清 万霞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4,共6页
采用硫酸铜与4种碱NaOH、Na2CO3、Na2SO3、Na2S2O3在室温(25℃)下反应,并在Cu2O表面包覆碱式铜盐,均得到组成为Cu2O@Cu4(SO4)(OH)6的核壳型催化剂,其中,由Na2S2O3制备的样品其催化活性远高于其他碱制备的样品.通过性质表征可知,由Na2S2O... 采用硫酸铜与4种碱NaOH、Na2CO3、Na2SO3、Na2S2O3在室温(25℃)下反应,并在Cu2O表面包覆碱式铜盐,均得到组成为Cu2O@Cu4(SO4)(OH)6的核壳型催化剂,其中,由Na2S2O3制备的样品其催化活性远高于其他碱制备的样品.通过性质表征可知,由Na2S2O3制得样品具有核内部孔洞多、缺陷分布广、活性表面大、表面粗糙、晶体紧实度低等特点,这些特征均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进一步研究确认,Na2S2O3在反应中具有多种作用,一是水解提供OH^-;二是自身发生歧化反应或者与Cu^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2-4和S^2-,提供形成Cu4(SO4)(OH)6所需的SO^2-4;三是能与Cu2O核反应,使其溶解形成孔洞.因此,采用铜盐与Na2S2O3在室温下反应形成的核壳型催化剂Cu2O@Cu4(SO4)(OH)6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在黑暗条件下能高效降解高浓度(400mg/L)的染料(橙黄II),反应2h后降解率可达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 包覆 碱式铜盐 催化剂 黑暗条件 橙黄Ⅱ 高效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